師在鄉村 第247章 父親的背影(一)

作者 ︰ 北海蒼梧

在江上平幾次三番的找袁偉談話後,袁偉滿月復不情願的樣子,吞吞吐吐地說出了一個理由︰學習跟不上,自己個子還很高,無地自容;幾次跟家里說想不念,家長就是不同意;想讓家長親自看到自己惡劣的表現,能同意自己輟學回家。

理論上講,讀書是農村孩子走出山村、走向城市的一條陽光大道,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進城市打工,也有相當一部分農村人去學技術,比如江上行,發展的可以說比讀書畢業的江上平要好一些。

事情很快處理完,袁偉家長最後跟袁偉協議︰給他一個多月的努力時間,盡全力去奮斗,如果真的是自己盡了全力還沒有取得理想成績,問心無愧,那麼就同意輟學。

其他幾位伴隨著去網吧的同學,也在班主任的加強看管和學校門衛、舍務的聯手齊抓共管下回頭是岸了——只要一回頭就上來岸了。

江上平長噓一口氣,樓也快要裝修完了,可是父母的地還沒有收完,該回家看看了。

星期六早上,換上平常勞動的衣服,挈婦將雛回家。

到家的時候正好是中午,因為頭一天打了電話,所以吃中午飯的時候看到了江母,江父還在田中。

江母馬上翻騰出來大孫子江浩穿小了的毛衣、棉襖、棉褲,恨不得馬上就給江瑛穿上,在江上平橫扒拉豎擋的時候,徐丹在一邊憋不住笑——她完全可以想象出自己姑娘穿上這套裝備之後的形象,絕對的棉花包一個。

饅頭、咸菜、白開水吃過後,江母才想起來家里還有別的食品,找出來一包月餅,徐丹一眼就看出還是一個多月以前中秋節時自己買回來的呢,當初父母沒舍得吃,現在倒是拿出來給兒媳婦和孫女當小食品了。

背上帶給父親的饅頭、咸菜、白開水,浩浩蕩蕩的老弱病殘隊伍就出發了,江上平自己具備兩項︰有胃病,中度近似劃定為二等殘廢(自己主動承認的)。

當江上平手握鐮刀,看著日漸瘦弱的老父坐在玉米稈堆上,背向太陽,津津有味地吃著饅頭咸菜的時候,不自覺地想起了一個常用的廣告詞——風味小吃,一股心酸在心底慢慢升騰,發狠要盡全力以高速度多干點活。

陽光暖融融地灑到父親那已經不在寬闊的背上,能看清常年勞作的外衣上有一塊因為總被汗水濕透而褪色的痕跡。

鐮刀掄起來,玉米秸倒下去,汗水流出來,緩緩地心酸還沒有化作一股酸水噴出來,居然用到了後腰和胳臂,他們居然酸了,江上平的汗水就得更快了。

好熱的天啊!

天熱好啊,熱的話父母收地少受罪;熱的話,父親帶的飯不會太快時間涼透;可是天熱,自己干的活好像還沒有流的汗水多呢。

割了一陣,父親吃罷了飯,父子倆、娘倆各一組開始裝口袋,因為地在河邊的坡上,有一段斜坡太陡,車上不來,只能裝上口袋扛過去。

江母一面嚷著裝半袋,一面催促著江父去將牛套上車,江上平就讓這些袋子開始一個一個地上了肩膀。

前幾袋子還好,袋子小,又是多半下,江上平也正當壯年,扛起來還算順溜;七八個袋子下來,江上平額頭見汗,有點喘了;十二、三個袋子下來,就有點步履蹣跚、踉踉蹌蹌了。

唉,記得自己當年也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了。

現在才發現自己壓根就沒干過重活,而且很多活也就是像模像樣的比劃一下意思意思而已,哪里像如今這樣全力以赴過。

看著父親不緊不慢的步子過來也要扛袋子,急忙勸阻,父親只是憨憨地一笑,扛起一個袋子慢慢悠悠地走了,如此往復,居然沒見到出汗,只是能看到背比以前更加彎了。

江上平搶著抗袋子,一口氣扛完,大致算了一下,自己能扛有三十個左右袋子,都碼在了地頭,其實扛袋子的垂直距離最長也不過三十米,但是最短路程都有五十米。

打發走一車,就繼續開始扒掉玉米皮,歸成堆,一會等著裝下一車。

深秋的下午如此的短,剛剛才有四點半,太陽就到了西山口,在江母的一再說服下,徐丹帶上鑰匙、領著孩子回家準備晚飯去了,江母告訴到小賣店買點菜的囑咐也不知道是否飄散到了風中。

第二車比第一車好裝多了,已經不用再扛袋子,只要把堆上的倒入車中,最後再把早就扛過來的袋子裝到車上就萬事大吉。

等裝完車已經是夜色如墨、燈火如螢,前一陣還在不遠處忙忙碌碌地人影、車聲都消失在遠處的屯子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師在鄉村最新章節 | 師在鄉村全文閱讀 | 師在鄉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