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接風酒宴,沒有迎送往來,齊營君臣一入南皮便直奔議事堂商討如何應對曹操伐吳。此刻就見蔡吉坐于榻上,手倚漆器小杌,正俯身在看案牘上的地圖。在她的身旁蔡琰另坐一枰,執筆疾書,將與會諸人議論的內容逐一記錄下來。話說這還是蔡琰第一次參與此等關系天下大局的重要會議。更毋庸說現場還坐著諸如賈文和、田元皓、太史子義、趙子龍等等名滿天下的名士與宿將。蔡琰剛落座時還有些惴惴不安,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很快便發現齊侯麾下的文臣武將皆是坦蕩君子,自己先前的擔憂完全都是多余的。
就在蔡琰逐漸適應男女同堂論策的同時,林飛已然結合最近得到的情報向在場眾人介紹起了南方的戰況,「六月,曹孟德領軍三十萬自江陵水陸並進順江東下;同月,孫伯符攜水師三萬逆水而上與曹軍相峙于赤壁。」
耳听孫策竟敢以三萬水軍迎戰曹操三十萬大軍,廳堂之上頓時響起了一片嘩然之聲。然而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卻並沒有讓蔡吉感到意外。須知歷史上曹操南下伐吳時可是對外宣稱「治水軍八十萬眾」。而在這個時空曹操的三十萬大軍雖說在人數上依舊是十倍于東吳,可若論氣勢「三十萬」顯然是比「八十萬」遜色了一籌。此外據蔡吉所知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曹軍兵力根本沒有八十萬,至多也就二三十萬而已。所謂的「治水軍八十萬眾」完全是曹操拋出心理戰。旨在給江東君臣施加壓力。那麼是什麼讓曹操在這個時空變誠實了?還是另有其他緣由?
抱著此等疑問,蔡吉清了清嗓子開口問道,「曹軍果有三十萬?」
面對蔡吉的問話。田豐不以為然地笑了笑道,「孟德據荊州後,得到水、陸軍不過十余萬,何來三十萬眾。曹阿瞞又唬人也。」
田豐的說法博得了在場文武的一致認可。這兩年間曹蔡兩家一直都在明爭暗斗,雙方多少都清楚對方有幾斤幾兩。而將兵力謊報兩三倍也確實符合曹操一貫的行事風格。只是這等規模的兵力不僅遠遜于歷史上的赤壁大戰,甚至就連滅吳都顯得有些夠嗆。
想到這里,蔡吉由不得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語了一句。「水陸十萬豈夠滅吳?」
林飛听罷深以為然地點頭附和,「據悉曹孟德此番伐吳乃是受孫伯符修書挑釁所至。倉促間兵力不足也情有可原。」
但坐在對面的太史慈卻不似蔡吉和林飛這般看好孫策,就見他環抱雙臂。神色凝重地說道,「話雖如此,曹軍兵力任數倍于孫吳。江東終免不了一場惡戰。」
眼見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商討曹孫兩軍的兵力對比,趙雲忍不住插了一句道。「余聞江東與玄德公結有盟約。劉使君豈會坐視曹軍攻吳?」
哪知趙雲的話音剛落,林飛便回頭報以苦笑道,「子龍將軍有所不知,數月前孫劉兩家為奪夷陵,早已兵戈相向。而今劉玄德怕是正等著曹軍攻吳,好尋機渾水模魚。」
「竟有此事!玄德公怎會如此短視?」趙雲以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連連乍舌。
此時就听堂上蔡吉突然沉聲斷言道,「劉玄德絕非短視之徒,孫伯符亦非莽撞之輩。孫劉之爭必有蹊蹺。」
在蔡吉看來歷史上的孫、劉兩家為奪荊州雖爭斗不斷。但那都是赤壁之戰結束之後的事了。或者更為確切點說,只有解除了來自曹操的威脅。孫權和劉備才會有閑工夫互相較勁拆台。而一旦北方的曹軍大兵壓境,那孫、劉兩家必會拋棄前嫌重新抱成一團共抗強敵。眼下東吳的當家雖由孫權變成了孫策,但唇亡齒寒的道理終究還是擺在那里。更何況蔡吉以周瑜、諸葛亮的智慧與影響力不可能放任自家主公無視曹操威脅肆意背盟內斗。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眼下在南方發生的種種反常情況必然不會像其表面看著那樣簡單。
堂上諸人雖不像蔡吉那般了解原有歷史上的赤壁之戰。但此刻蔡吉斬釘截鐵的語氣還是感染了在場的文武。就見太史慈眉頭一皺,低頭思慮道,「依主上之意,劉玄德與孫伯符在設計使詐?」
田豐跟著捻須含首道,「倒有可能。然曹孟德素來多疑,其又豈會輕易入局?」
田豐這一問可算是徹底問倒了蔡吉。因為她到現在都沒想明白,曹操那樣一個多疑而又精明的人怎會被孫策一封信輕易激怒,從而做出伐吳的重要決定。還是說曹操已經自負到認為他可以無視孫、劉兩家的陰謀,直接靠武力強攻下東吳?
且就在蔡吉陷入沉思之際,一直沒有發話的賈詡突然打破了沉寂,「主上,且不論劉玄德與孫伯符有何密謀,曹孟德既已出兵伐吳,吾等終須有所應對。」
蔡吉听罷賈詡所言,心想︰也對,赤壁之戰怎麼個打法那是曹操、孫策需要考慮的問題,而自己這邊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盡快調兵遣將,以便在必要的時刻介入南方的爭斗,從而為己方謀取最大的利益。
于是乎,在心中有了月復稿的蔡吉,當即果斷點頭下令道,「文和先生言之有理。正杰汝速速替孤飛鴿傳書錦西,命水師即刻南下龍口待命。」
「喏。」林飛拱手領命。
跟著蔡吉又回過頭向太史慈詢問道,「子義將軍,冀州現下可調多少兵馬為孤所用?」
耳听蔡吉要從自己這邊調兵,太史慈卻是手撫長髯陷入了遲疑,「早稷將熟,主上若在此時大肆征調兵馬,慈恐影響收割。」
話說這個時代的軍隊大多處于半耕半戰的狀態。在不出征的時候軍隊會在駐地的附近開墾農田種植糧食。等到了收割的季節那更是全軍操起鐮刀四處搶收糧食。想當年曹操和呂布就曾為搶收同一片麥田而大打出手。
所以此刻的蔡吉並沒有生氣,而是擺著手同太史慈坦言道。「無妨,孤只需精銳一隊。」
這一次太史慈听罷蔡吉所言當即爽快地答應道,「若是如此。余可調三千精騎供主上差遣。」
「善!三千足矣。」蔡吉滿意地點了下頭,跟著又向蔡琰吩咐道,「,汝替孤草擬一份軍令,命青、徐各部整裝待命。」
蔡琰擱下毛筆俯身應答,「遵命。」
眼瞅著前一刻還在為孫策是否能擋住曹操大軍而憂心忡忡的蔡吉,僅一眨眼的功夫便又是召喚水師又是調集精銳兵馬南下。儼然是一副積極備戰的做派,賈詡心頭不由微微一顫。要知道他雖然不看好曹操伐吳,但也只是認為孫策有六成的勝算。可照蔡吉現在的布置分明是已經認定曹操必輸無疑。
愕然間賈詡下意識地一抬頭。視線恰好對上了對面的田豐,面面相覷之下,兩人都從對方的眼中瞧出了驚訝與狐疑。不過賈詡和田豐最終還是沒有出面阻止蔡吉調兵遣將。在他們看來自家主上的做法固然有些勞民傷財,然則只要能給南方的孫劉打打氣。倒也並非得不償失。
其實眼下像蔡吉這般看好東吳的人還真不多。這不。孫權在得知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伐吳後立刻就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好在此刻他的身邊尚有魯肅作陪。魯肅雖也憂心南方的戰況,但他更信任自家主公的武勇與公瑾的智慧。所以魯肅在替孫權分析了一番局勢之後,便自告奮勇地表示要去面見蔡吉勸說其與東吳聯手抗曹。
魯肅的提議可謂正中孫權的下懷。在他看來蔡吉的實力不遜于曹操,而所謂的曹蔡聯盟也早已名存實亡。只要魯肅能說服蔡吉與東吳結盟,曹操那三十萬大軍便不足為懼。可是倘若讓曹丕那小子搶先一步游說蔡吉出兵助曹伐吳,情況可就大大不妙也。尤其是聯想到齊軍水師逼近長江口的景象,孫權頓覺渾身上下一陣顫栗。于是乎,他二話不說便拉起魯肅急匆匆地趕到了蔡吉的下榻之處。只可惜這會兒的蔡吉還在議事廳內同麾下家臣開會。迎接孫權、魯肅二人的恰恰是他們最不想見的曹二——曹丕。
「齊侯不在。二位請回!」強忍著拔劍的沖動,曹丕以毫不掩飾的厭惡口吻。向面前的兩位不速之客發出了驅逐令。
然而站在對面的孫權卻絲毫不在乎曹丕散發出陣陣殺意。事實上若非顧及周圍看著的齊軍侍衛,孫權早就伙同魯肅拔劍將眼前這小鬼斬做了肉泥。畢竟只要曹丕一死,曹蔡聯盟便會隨之土崩瓦解。只是當著齊軍侍衛的面誅殺齊侯名義上的未婚夫終究有些不妥。不過若是曹丕暴怒之下先拔劍相向,自己為求自保一不失手刺死了曹家二,那可就另當別論了。
靈光一閃之下,孫權當即便皮笑肉不笑地向曹丕挑釁道,「余等在此等齊侯,干卿何事!」
「你!」曹丕下意識的將右手扶到了劍柄上。
心中暗自一喜的孫權一面朝魯肅打了個暗號,一面伸手指著曹丕的鼻尖冷哼道,「余乃齊侯坐上之賓,如何見不得齊侯?莫非汝當此地是曹營乎!」
孫權一番言語可謂字字誅心,頓時引得周遭齊兵紛紛沖著曹丕側目而視。曹丕雖說素來口齒伶俐,但是先前的平城之變已令他在齊營成為眾矢之的。此刻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目光,曹丕只覺有口難辯,不禁下意識地握緊了劍柄。
拔劍!拔劍!速速拔劍!孫權在心中一陣狂呼,卻不想身後忽然響起了蔡吉清麗的聲音。
「孫找孤有何事?」
孫權先是一怔,旋即換上了一副笑臉轉身向蔡吉躬身行禮道,「權今日乃是為了孫蔡聯盟而來。」
耳听孫權竟毫不避諱的當著眾人的面大談孫蔡聯盟,曹丕頓時氣得渾身發抖。然而此時的蔡吉並沒搭理孫權,就見她信步走到曹丕的面前吩咐道,「子桓,汝先回房去。」
曹丕張了張嘴本還想辯駁兩句,但在對上蔡吉那雙明亮的眸子後,他最終還是低下頭默不作聲地離開了院子。與此同時蔡吉回過頭沖著孫權和魯肅頷首示意道,「二位請進屋一敘。」
眼見蔡吉趕走了曹丕又邀請自己進屋敘話,孫權興奮地同魯肅交換了一下眼神。怎知魯肅卻是一派波瀾不驚的模樣。于是孫權也趕緊收斂起得意之態,隨蔡吉一同踏入了書房。
三人進屋各分賓主坐定後,魯肅長袖一振率先向蔡吉俯身施禮道,「魯肅見過齊侯。」
「子敬先生不必多禮。」蔡吉上下打量了一番魯肅,見其體貌魁偉,舉止端莊而又不失豪爽,不由在心中暗贊了一聲——真不愧為單刀赴會的偉丈夫。話說魯肅在歷史上官拜橫江將軍成為繼周瑜之後的又一任東吳水軍大都督,但他主要的功績還是體現在外交上。從合縱抗曹到單刀赴會,魯肅一次又一次地運用縱橫之術四處奔走維系孫劉聯盟,為後來的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而倘若沒有蔡吉改變歷史,此刻的魯肅本該是作為孫權的說客,往來于荊揚兩州之間游說劉備與孫權結盟抗曹。所以面對眼前充當說客的魯肅,蔡吉不由興致盎然地向其問道,「孤聞曹丞相攜三十萬大軍東進伐吳,不知江東有何自保之策?」
魯肅不動聲色地雙手抱拳朗聲答道,「討逆將軍驍勇善戰,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抗曹。」
討逆將軍乃是朝廷授予孫策的封號,魯肅一上來就將江東的實力吹得震天響,無疑是在給孫策造勢。不過蔡吉顯然不吃這一套。在橫掃了孫權一眼之後,蔡吉饒有興致地沖著魯肅反問道,「哦?貴主既然不懼曹公,又何須與孤結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