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80後 記憶十七︰兒時游戲(一)

作者 ︰ 三少龍一

兩個人用樹葉根拔河

這是夏天,小學生上體育課打發時間最好的游戲之一。

九月的天,其實還是很熱的,動不動就會出汗。當體育老師沒有安排自己喜歡的活動時,我們就會兩個人或者幾個人,坐在操場邊的樹下,在一堆落葉里,找粗壯的落葉葉睫,兩根落葉葉睫交叉,兩個人用手捏著葉睫的兩端,用力往後拔,誰的落葉葉睫不斷,誰就贏得了勝利,不過這勝利是暫時的,輸了的那個人可以繼續找葉睫,和贏家繼續比拼。

這個游戲,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可以吹噓自己的眼光多麼多麼牛•逼,可以在那麼多落葉中找到韌性最強的一根葉睫,可以以一敵三、敵四、敵五……對方呢,眼光那個不行,絕對不行。

冰棍兒化了拍牆

「冰棍兒化了」類似于「木頭人」,是非常消耗體力的游戲,要知道,一個人去抓那麼多人,是多麼累的事情。而且這個人在你即將靠近的時候,馬上會喊「冰棍兒」定住,你抓到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就在你轉身向其他目標的時候,他又「化了」,讓你抓不是,不抓也不是。

不過相對于「冰棍兒化了」,我更喜歡拍牆。

拍牆游戲非常挑戰觀察力和即時反應。

拍牆游戲一個人在前,面對著牆,若干人離拍牆者一定距離站定。在拍牆者數數拍牆的時候,其他人慢慢向他靠近,但是在拍牆者大聲數完數後,一定要保持靜止狀態,如果拍牆者在數完數轉臉,看到你還在運動,那你就被淘汰出局了。如果有人一直沒被拍牆者看到,那個人就可以慢慢接近拍牆者。當貼近拍牆者後,拍一下拍牆者的肩膀,全速往回跑,跑到起點沒被拍牆者抓住,就算獲勝。

小學的操場,在小小的我們看來,是非常大的,我們曾經佔據了整個操場,縱貫南北的長度,玩拍牆游戲。

扔骨子

扔骨子這個游戲,曾經在我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引起過一場大規模的禁玩運動。

玩這個游戲,需要以下幾項設備。一個沙包(這個很容易制作和獲得),若干個骨子(骨子是動物關節處的骨頭,兩端平實,中間稍微向內側凹陷。這在當時應該算是相對稀罕的物品,沒有特殊渠道,是難以到手的)。把骨子攥在手里,往桌子上或者地上一撒,然後沙包往天上一拋,在沙包下落到一定高度必須用同一只手接住前,必須得把倒地的骨子立起來,依此類推,玩下去就可以了。

本來,這是課間那並不寬裕的十分鐘里,不用出教室就可以玩的小游戲,但是一段時間後,這個游戲居然讓老師忍無可忍。

因為,班里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套裝備。所有的人,都在期待著下課。只要這邊老師一說「下課」,那邊的同學,就該轉臉和同桌玩的,趕緊轉臉,該前後座玩的,趕緊轉身,配對速度極快,幾乎十幾秒後,就能看到蔚為壯觀的一幕,滿教室此升彼落的都是沙包。由于不少人找不到骨子,大多數人都默認了用麻將替代。在翻骨子的時候,如果單純用耳朵听,你會錯認為這里是棋牌室。

學生這小小的躁動,哪能逃月兌得過老師的眼楮。于是,在不久之後,就出了這樣一條禁令,在上學期間,不許玩扔骨子。

明著不給玩,就轉入地下,不過這個地下活動也有些實在太過于囂張。放學後,都不走,齊刷刷在教室里扔沙包,碼骨子。

老師毛了,用上了殺手 ,在我們課間操的時候,突擊檢查每個同學的課桌,結果令老師瞠目結舌的一幕出現了,五六十個孩子的抽屜肚兒里,居然搜出了一二百個骨子,外加能湊齊三四桌的麻將牌。在我們上完課間操回來後,老師把這些罪證擺到講台上,對我們進行了深刻的教育。不過,由于是集體犯錯,一一叫家長,工作有些曠日持久。本著法不責眾的原則,老師原諒了我們,後面緊跟著的一句話是,下不為例。

至于罪魁禍首,老師給出了解決骨子和麻將的解決方案,那就是等周末的時候,每個人取回自己的裝備。

不過,讓老師想不到的是,自從她那番「痛徹心扉」的懇談後,到了周末的時候,根本沒有人去領骨子和麻將,放了學,同學們都做鳥獸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所有的沒收品,擺滿了老師那間只有幾平方米的值班臨時住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的名字叫80後最新章節 | 我的名字叫80後全文閱讀 | 我的名字叫80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