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看到親人用手機,是在2000年。
那是一款摩托羅拉的經典機型,有一個成年男人的大手掌那麼長,下面還說話的地方還有個小翻蓋。
用上這個手機的人不是別人,是我那從來不太追趕電子產品的老媽。
2000年,用手機的人應該還屬于少數,在縣級市更是新聞一樣。當老媽從她包包里拿出手機接電話的時候,在她的朋友圈里還是小小轟動了一把,非常非常的拉風。我曾經小小的調侃過老媽,你現在是新沂第一富婆。
說來也奇怪,我們家用上當年算上貴族的電器之類的產品,都是別人送的。
手機,是姐夫送的。
老爸看著眼饞,也不甘示弱,辛辛苦苦賺了一個夏天的錢,一咬牙一跺腳,也買了部手機,三星的。
似乎那年都流行小翻蓋,就是整部機子應該屬于直板的,偏偏在手機說話的那個位置有個小小的翻蓋,頂多三指寬。每次打電話的時候,必須把小翻蓋打開才行。
不過,這個時候,我並沒有對手機發生多大的興趣。
真正讓我對手機感興趣的是高考後到南京某大學報到後的第一天(由于種種原因我上了兩次大學,02年是第一次)。到學校完成新生報到的各種手續後,幾個人便精神抖擻的在校園里到處轉悠,像足了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眼楮都根本不夠用的。這時,我們發現最奇怪的一個現象就是,那些走在路上的學姐學長們,每個人都抱著個手機,大拇指飛快的按著,個個不亦樂乎,有時候還會傻乎乎的笑。
後來,我們知道,那叫發短信。傻乎乎的笑,那是因為他們已經開始享受大學的戀愛。
于是,從那以後,我們開始夢想擁有一部屬于自己的手機。
從上大學開始到畢業,我一共換過四部手機,從摩托羅拉到TCL,從LG到OPPO,沒有人陪著的時候,它們是我打發時間最好的工具。
手機在我們大學那個時代,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藍屏到彩屏,從直板到翻蓋、滑蓋、側滑、觸屏,還有那技術不成熟只流行了一年的導航桿。
大學時,幾乎每個人都會辦「動感地帶」的學生套餐,從早晨起來,上課、吃飯、晚自修、進被窩……大拇指似乎就沒有閑著的時候,一個月下來,少則四五百條短信,多的能夸張到兩千條。現在想來,那是因為年輕,有太多太多的時間可以被我們用來糟蹋。工作後,誰還沒事兒發短信,有事兒,一個電話就甩了過去,沒法矯情的打發時間啦,我們老啦,最缺的就是時間。
而且,我也不像大學那陣子,一年就得換一個手機。現在的這個OPPO手機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給老婆換手機、給老爸換手機、給老丈人換手機,就是自己不舍得換。用了後,感覺國產的手機挺潑實的,摔了不下十次,連個劃痕都沒有。
我的戀舊習慣讓我沒舍得扔掉以前用的手機,他們都安安靜靜的躺在我書櫃的小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