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水泊水面上搖曳著一葉扁舟,徐有貞和葉三盤膝坐在舟板上。平靜的水面上看不到一些風景,更看不出更多的東西,例如葉三在林前村見到食不果月復的蒲台流民。對于蒲台流民,葉三自認為多多少少有些責任,現在面對徐有貞,葉三覺得還是不要隱瞞身份為好。
想到這兒,葉三起身一揖︰「恕學生冒昧,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徐洪福是大人用的化名,您是督察院都御史徐大人?」葉三沒有提徐有貞的名字,只說出鄉老告訴他的化名。
徐有貞听後哈哈一笑︰「正听不必多禮,如果老夫沒有猜錯的話,正听同樣是你的化名,你是山東鹽課提舉司提舉葉大人?」葉三又急忙說了一句慚愧。
正笑著說話的徐有貞突然止住笑容︰「山東鹽改,鹽價暴漲十幾倍,使山東百姓民不聊生,此時葉大人不在提舉衙門施政平穩鹽價,跑到梁山縣林前村送鹽是什麼意思?」
葉三自然不會說是專程來找徐有貞要求庇護,和徐有貞見面也是有鄉老介紹的巧合因素,絕對不會落下什麼痕跡,所以葉三更不會承認此行的目的。于是葉三很放心地說︰「戶部明文鹽改納米,沒實行前就已經注定鹽價暴漲,這時誰都知道的事實,戶部有明文,清吏司有官報公文,葉三無能為力,沒本事扭轉乾坤。既然身在其位,還是要盡微薄之力,解決民生問題,只求心里好過一點。」葉三說著,眼淚差點下來了,一臉的委屈。
在徐有貞的印象中,葉三不過是一介武夫,打打殺殺還過得去,要讓葉三把鹽改做的天衣無縫,上下都滿意,那純粹是趕鴨子上架。不過這次見面,對葉三的形象多少有點改觀,這位武夫進士至少還有一顆善心。現在的形勢不管怎麼樣,葉三能做到現在這個程度,還是值得表揚的。
徐有貞抬頭看著水泊水面,嘆了一口氣,不要怪葉三無能為力,他這位準御史又做了什麼?在林前村蹲點,以徐洪福的名義,天天用鹽水給牲口刷牙,牲口倒是救了不少。可全山東有多少個林前村,他能刷的完嗎?
葉三見徐有貞不說話只嘆氣︰「大人在林前村暗訪,必定有所收獲,能不能指點下官一二。」
徐有貞收回目光︰「朝廷鹽改以後,民生多艱,軍餉倒是有了,可那都是盤剝黎民所得,發財的還是那些地主鹽商。可恨宮里宦官把持內閣,蒙蔽皇上,堵塞言路,老夫定將諫書奏折遞到皇上手中,讓皇上看清楚宦官的罪惡嘴臉。」
葉三一听徐有貞說的有點不對路,忍不住說道︰「徐大人能確定諫書奏折不被宦官或內閣扣押?就是皇上真的看到了大人的諫書奏折恐怕也起不到什麼作用。據下官看來,民生問題,皇上心里也明白,每年的稅收,皇上只收很少的一部分。每畝田賦不過一斗,山東又是產糧大省,民生問題應該不是很尖銳。現在要打仗,皇上通過鹽改籌集軍餉並無不妥,皇上是站在宮里一邊,大人的諫書奏折管用嗎?」
徐有貞低頭沉思葉三的話,很久沒吭聲。葉三也不說話,私下揣摩徐有貞的真實想法。只有把話說到徐有貞心里,徐有貞才會賞識他。徐有貞在林前村考察了那麼久,自然知道為什麼民生問題如此尖銳。每畝田賦不到十分之一,而大部分百姓只能溫飽,甚至出現饑民。那麼錢糧都哪里去了?問題就在于,土地已經大部分被兼並,百姓很少有自己的土地,幾乎全是給地主種地,不但要交田賦,大部分都給地主交了田租,剩下的就所剩無幾了。
百姓已經到了生存底線,還要鹽改盤剝,徐有貞無奈不說話,是因為他也知道實情。徐有貞體察民情,心情葉三可以理解,但徐有貞要上諫書奏折,那不是在反對皇上嗎?彈劾戶部也說得過去,可他徐有貞敢和天下地主土豪作對嗎?
「葉大人認為如何能根除民生弊端?」徐有貞沉思良久才問葉三。
「在這個朝代……沒辦法。如果要根除,必須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葉三說道這兒,突然停了,沒往下說。心道我都說了些什麼?還紅色政權,這哪跟哪啊!這是大明帝國,差了朝代了不是。在大明,宮里的宦官是地主土豪,文官集團是地主土豪,就你徐有貞一個人敢這麼干,那也是螻蟻憾樹,有個屁用。
徐有貞不知道葉三是這麼個心思,眼中精光一閃而逝,感覺眼前此人頗有見識。紅色政權,這是自己苦尋多年的詞匯啊!政權?不就是推翻皇權嗎?難道葉三看透了我的心思?就是不推翻皇權,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政權啊!可打土豪地主分田地,不是連自己也打了嗎?這不對啊!或許葉三也只是這麼一說,沒有深思熟慮,難道說葉三還有其他想法?
「葉大人認為,宮里支持鹽改,是不是還有其他目的?」
「大人既然知道納米行不通,等出了亂子總有人頂罪是?皇上不能頂罪是?方案是由內閣強行提出執行的,可那也是皇上批過紅啊!你沒錯,我沒錯,難道是皇上有錯?大人要進諫,那也不能說方案有錯,只能說執行的不對,那麼是誰執行的呢?」
「怎麼是執行的不對了?下面也是按照上面的意思執行的,有什麼不對?」
葉三沒答上來,這問題太深奧,已經出了他昏庸的範圍。就是知道也不能回答,因為葉三知道接下來所有人要干的都是Yin招。徐有貞自認自己光明磊落,和他大談Yin招,這不是拿自己的頭往牆上撞嗎?葉三只是提醒徐有貞不要把出發點搞錯了,把什麼問題都往皇上頭上扣,到時候他們都月兌不了干系,包括他葉三在內都沒好果子吃。
正當葉三不知怎麼回答的時候,突然水面上駛過一艘大船,差點把扁舟撞沉。正好葉三轉移了話題︰「大人快看,好像的運兵船,一定是出事了。」
徐有貞也看到了大船,好像是鎳司衙門的兵船。當大船要駛過的時候,徐有貞命手下拿出御史印信詢問兵船去向,要求上船同行。兵船千總馬不行見是御史大人在此,只好同意徐有貞和葉三上船,兵船繼續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