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相師傳奇 道教符 一、授道統2

作者 ︰ 小看看看

3.其他︰

《正一法文太上外儀》還敘述了五種女人受要義的規定。第一處女、第二出家女、第三嫁婦、第四寡婦、第五歸居女。如在第一處女中規定︰「凡處女在家,隨父母教之從師受法為稱,鄉居男女民生官(原按︰姓名某女,某年某月日時生,某父母名也)。」(《道藏》第32冊第206頁)這里以父母為師,請求傳授經法或傳授某,修行如法。同時,本經還列舉了「下人四夷受要」的規定,依據《太平經》說教進行了闡述。

從《道藏》收集的授經典及儀規中可以看出《三洞修道儀》記述授位次、品級、威儀、法品及參究道經、戒律詳明確切,它記述了由低到高授的程序,即不管是授何種,不能越級,大致分為三個等級、七個品位,先受正一盟威,次授靈寶,再轉升授上清大洞。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即使茅山本宗上清宗壇,授時也要先授正一盟威。正如《上清靈寶大成金書》說︰「夫者,始于正一,演于洞神,貫于靈寶,極于上清。」又說︰「進道之士,先受三五都功正一盟威,修持有漸,方可進受靈寶中盟,轉加上清大洞。若不爾者,有違太真之格。」這里已明確規定,授時先傳授三五都功正一盟威,在此的基礎上,勤修道業,志心向道,皈依道經師三寶,嚴守戒律,然後才能進授靈寶中盟,在中盟的基礎上,更堅心向道,動靜合法,道心純真,方可投師授上清大洞法。如果不按照既定之法程序,越級授受,就是違反了歷代先聖祖師開創授的宗旨。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據說是隋代流傳下來的道書。該道書稱出家男性為道士,女性為女冠。此道書在《法次儀》里對授男女道士法位次第、稱號、階品也有明確規定,其大意如下︰

清信弟子︰受天尊十戒、十四持身戒,得加此號。

生︰十歲以上受三將軍符、十將軍符,三歸五戒,得加此號。

生弟子︰十歲以上授一將軍、三將軍、十將軍。並授生三戒文、正一戒文。

正一盟威弟子︰授赤官三五契三元將軍。

高玄弟子︰授《老子道德經》2卷、《河上公真人注》上下兩卷(指道德注經)、《五千朝儀雜說》1卷、《關令內傳》1卷、《誡文》1卷。

太上高玄法師︰授《老子妙真經》2卷、《西升經》1卷、《玉歷經》1卷、《歷藏經》1卷、《老子中經》1卷、《老子內解》2卷、《老子節解》2卷、《高上老子內傳》1卷及《皇人三一表文》。

洞神弟子︰授金剛童子,竹使符,善下版、三皇內精符以及三戒、五戒、八戒文等。

無上洞神法師︰授天皇內學文,地皇記書文、人皇內文等,參究經法洞神經十四卷。

升玄法師︰授《太上洞玄靈寶升玄內教經》一部十卷、升玄七十二字大。

太上靈寶洞玄弟子︰授元始洞玄靈寶赤書真文,太上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三部八景自然至真玉、太上洞玄靈寶諸天內音,靈寶自然經券,元始靈。

在《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中,洞神部授法位高于高玄部法位。高玄部即以《道德經》為首的太玄經書,但在《三洞修道儀》中,所受高玄位次高于洞神法位次,有人認為,這是唐代帝王提倡《道德經》所致。此外,在《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里《法服圖儀》中,敘述了授時法師不同位次及法服冠、裙、帔等威儀圖像,按照法位次,共有七幅圖像。

唐代開元六年(718年)張萬福撰《傳授三洞經戒法略說》列舉了初入道及授正一盟威、五千文、升玄內教、靈寶中盟及上清大洞等授應遵守的戒律,還列舉授時需參究三皇法目及靈寶法目方面的經書。在這些規定中,明顯將五千文(即《道德經》)也列入了授經教的範圍。傳五千文,規定要授太清陰陽戒,專列道德經作為傳授經的依據,以《河上公注》上下二卷,《想爾注》上下二卷為主,並以《太存圖》一卷、《傳儀》一卷、《朝儀》一卷、《齋儀》一卷,《老君西升經》一卷、《妙真上下》二卷、《內解》二卷、《節解》二卷、《高上傳》一卷、《無上真人傳》一卷,《紫虛》一卷為傳授之過程。鄭思遠曰︰「余師葛仙公受太極真人《道德經》教以口訣,雲︰此經之祖宗也,誦詠萬遍,夷心注玄者,皆以升仙。太上雲龍下迎,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三讀之耳,須雲駕至,使升仙也。」(《道藏》第32冊第186頁)並說此經「博通群品,無大無小,隨志所求,無有拘礙,送死養生,聲無不宜,安國寧人,制邊伏夷,莫不順道」。張萬福說︰「凡夫得之清齋千日,誦之萬遍,雲龍下迎,仙童侍衛,萬劫長存之術耳。」(《道藏》第32冊第186頁)認為五千文為三洞經書精華,一乘之奧旨,理身理國之法典。

《傳授三洞經戒法略說》還對授時所需的「信物」喻意均一一作了詳述,如七寶金環、金龍、青絲、金魚玉魚、五色錦、青羅紫羅、以及券契、金龍玉壁簡文也作了敘述。從張萬福對授法儀的敘述中,可以略知這些法物是唐景雲二年(711年)金仙、玉真二公主授時的用物。「萬代之後,知道法之尊重也」。(《傳授三洞經戒法略說》見《道藏》第32冊第197頁)當時二公主所授為靈寶自然券、受中盟八帙經四十七卷真文、佩符、策杖等。並對授法壇所需的威儀也作了記載。

此外,張萬福還編撰有《三洞眾誡文》、《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立成儀》、《太上洞玄靈寶三洞經誡法擇日歷》。

綜上所述,授時經、戒、符是同時進行的,在傳經的同時,舉行傳戒儀式,使參究的經書具有神聖性,使道教徒永生牢記,並作為修持的準則。戒律與法是有區別的,戒律是祖師神真所說,是道士必須遵守的教規,而法則是道士與神真溝通的憑證。道士不授戒律和法,不能為人進行上章和齋醮。傳授法的位次、品級也反映了道士在教門中修持的程度。

(三)茅山上清派授的淵源

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發祥地,唐代茅山上清派是道教重要的一派,茅山宗兼容並吸收了靈寶齋法,正一法也融入了茅山宗。這時,茅山宗以上清經法為主,兼修《靈寶經》及《三皇經》等。《舊唐書•司馬承禎傳》說︰「我自陶隱居傳正一之法,至汝四葉矣。」正一法指天師道經法。這表明茅山宗對正一法傳承不斷。同時,又傳受正一法,這種傳承一直延續至今。如1995年,江西龍虎山天師道開壇授,茅山道院派數名上清派教徒臨壇受。茅山宗在唐代能兼容並吸收道教各派使其在道教中獨樹一幟,這是茅山道教得以興盛和發展的主要原因。茅山授歷史悠久,如茅山上清十一代宗師潘師正,師事十代宗師王遠知,得受上清法;十四代宗師韋景昭,奉詔侍玄靜先生李含光,居茅山紫陽觀,從受上清經;十七代宗師吳法通,拜明玄先生茅山宗師孫智清度為道士,盡授經法。僖宗乾符二年(875年)遣使受茅山上清大洞經。茅山不僅過去對正一和上清道士授,而且當時帝王、皇後、太後及社會上很多名流也進入受茅山上清經的行列,唐玄宗李隆基曾于天寶七年(748年)三月十八日,授茅山上清經,拜茅山三十代宗師李含光為度師,派中官賁璽書前來茅山受三洞經。授之前玄宗在給茅山十三代宗師李含光書信中稱︰「尊師體道之要,含光之和,清簡無為,與予合志,請為弟子,以前件詞及贍信投茅山華陽洞天,金壇靈府,以為明信,用證勤精……永言前修,事實不遠,今號尊師為元靜先生,以昭懿德彰高行也。故會使往,甚暄。尊師平安好。」宋末元初著名書法家趙孟頫就曾受訣和授上清大洞法。

宗哲宗紹興四年(1097年),敕江寧府在茅山建元符觀,別敕江寧府句*縣三茅山經宗壇與信州龍虎山、臨江軍閣皂山合成三山符,三山鼎峙,輔化皇圖。北宋時,黃澄為茅山道士,敕住玉晨觀,徽宗時,任官方道教領玉堂高士左右餃都道錄兼管道公事,授太素大夫,沖素靜一先生。《茅山志》稱︰當時龍虎山傳正一法,閣皂山傳靈寶法,茅山傳上清大洞法。黃澄上奏朝廷「混一」法傳承,後龍虎山與閣皂山均傳上清法(見《茅山志》卷16)。「混一」的局面,並未維持多久,茅山仍保持了本宗上清宗壇經傳授的法統。

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年)茅山道士張紹英、朱自英為皇太後劉氏授上清。朱自英撰《宋天聖皇後授上清記》當時授是按照上清宗壇道統科儀傳授的。臨壇保舉師上清大洞法師張紹英、臨壇監度師上清大洞法師、茅山道正真寂大師蔣元吉,臨壇度師上清大洞宗師朱自英。傳時依科備辦金龍、玉魚、銀雁、青絲金鈕、雲錦鳳文、碧霞拂塵之羅、降章落尸之帛、四規明鏡、景震靈劍、五色新繒、上清法服、監文禮物等,並投送金龍玉簡、金環玉魚于華陽洞、燕洞等,予以告盟七聖,伸授受之儀、罄師資之禮。致告茅山第一代宗師魏華存元君,求其默允冥告;在茅山崇禧觀開建上清皇壇,預啟金道場七晝夜,日設醮三百六十分。傳畢,另設謝恩道場三晝夜,設全山道士、女冠大齋中。此外,楊、謝二皇後授記載于《茅山志》卷十七及卷二十,文載右餃道錄凝神高士劉先覺撰《嘉定皇後授之記》,該記沒有詳盡記述授的具體儀程,但也從中窺其當時授之大略。嘉定庚午年,至華陽洞上清宗壇,傳授大洞經法寶,金龍玉璧,質信禮儀,無不畢備。

近代以來由于道教的衰微,茅山上清宗壇授的傳統已中斷多年,為繼承道統,弘揚道教經戒科教、嚴肅道門威儀,茅山應重振道教固有的傳戒授傳統。

(四)茅山上清派授應籌劃的事項

江西龍虎山天師府1991年恢復了海外道徒的授,已授214名。1995年農歷十月十五(下元節)天師府舉行了首度國內授儀典。中國道協曾分別在上海和江蘇茅山召開正一授座談會。

1.借鑒天師府授經驗

授傳度中對受者有一定的條件,龍虎山天師府對要求授的道徒,必須具備如下條件,曾廣亮道長《龍虎山天師道授傳度概述》一文中說︰ヾ入道,皈依道、經、師三寶,有師承法派,拜師入道在三年以上;ゝ有一定道教的教義經典知識和行持齋醮科儀規範的能力;ゞ信仰虔誠,品行端正,威嚴整潔,持守道教規戒。(見《龍虎山道教》2000年第7期)此外,天師府對海外道徒加陛授作了年限規定︰三五都功升盟威經須滿三年;盟威經加授上清五雷經須八年;上清五雷經加陛上清三洞五雷經須十二年。若年限到了,但無功德者不得升遷;若功德超群,或對社會有特殊貢獻者,方可破格升授。並遵奉三皈、九戒、十二願。

其中「三皈」︰

皈依太上無極大道元始天尊(道寶),

皈依三十六部尊經靈寶天尊(經寶),

皈依玄中大法宗師道德天尊(師寶)。

簡稱「道、經、師」三寶。

「九戒」即︰

一者克勤,愛國守法,是念真戒;

二者敬讓,孝敬父母,是初真戒;

三者不殺,慈救眾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yin,正身處物,是守真戒;

五者不盜,推義損己,是保真戒;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詐,諂賊害善,是成真戒;

八者不驕,傲忽至真,是得真戒;

九者不二,奉道專一,是登真戒。

「十二願」即︰

一願乾坤明素;二願氣象清園;

三願主躬康泰;四願融洽八埏;

五願天垂甘露;六願地發祥煙;

七願四時順序;八願萬物生全;

九願家多孝悌;十願國富才賢;

十一願生受福;十二願正教興行。

其中十二願是在道場圓滿時,由三大師率眾生在祖師神像前舉行。

據了解,天師府目前授的事務程序大致如下︰一是先要求受人填寫《受申請表》,並由所在地的宮觀,或宗教事務管理部門簽注推薦意見,並報送天師府。二是天師府就申請受表,進行審查考核,通知受弟子定期來府參加授醮儀。三是來府授期間,天師府根據受弟子應具備的受條件進行2至3天,大型為7天的齋醮科儀、早晚功課為主的培訓。;四是授醮儀,主要由傳度師、保舉師、監度師,即三師分別給授弟子講經說戒演法,並舉行隆重的傳度法事。在授醮儀中,生要表示決心,終生尊奉三皈九戒,並發十二願。五是禮成,授給受弟子職牒(也叫牒)、經書、法器(天師法印)、法劍、令旗、號令、朝簡、道服、道帽等。

生取得職牒、法器,即成為一名正式道士,有了行道的權力,相當于當今的「任命書」。職牒內容主要說明某某弟子、法名、住址、生辰八字,並表明誠心向道,皈依道門,弘揚濟物利人,懇求天師代為奏遷職名,予以收錄。法名的取得是依據《天壇玉格》內三山滴血派五十字輩分︰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至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沖漢通元蘊,高宏鼎大羅。三山今愈振,福海涌洪波。穹窿揚妙法,寰宇證仙都(最後這兩句其它書未載)。

《天壇玉格》是第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所寫的字派。據載︰此字派為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授予薩祖師正一派。

目前,天師府對海外授輩分已到「山」字輩,國內只授到「羅」字輩。三山滴血派中,三山今愈振,龍虎山師傳法派講這句為「吾當愈興振」;福海涌洪波,茅山講這句為「福地涌洪波」。

此外,天師府目前授階品為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經(正六品餃頭);升授︰「正一盟威經」(正四五品餃頭);加授︰「上清五雷經」(正三品餃頭);加陛上清三洞五雷經(此二品餃頭),再陛上清大洞經(此正一品餃頭,屬天師真人職餃一般不外授)。看授何品經,五品以上稱仙卿,五品以下稱仙官。若授三洞五雷經者,須看此人品行清潔,德重者、有身份者方可,若無德行福分,妄欲職高大,僅遭譴責。若儒家授文昌,按照授傳統,每三年可晉升一級,如初授《都功經》,三年後可升為《盟威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相師傳奇最新章節 | 女相師傳奇全文閱讀 | 女相師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