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高校熱評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的小貝諾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魯大學學報上公開撰文批判中國大學,引起了美國教育界人士對中國大學的激烈爭論。
對中國大學近年來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強」之風,施密德特說︰「他們以為社會對出類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課程多,老師多,學生多,校舍多」。「他們的學者退休的意義就是告別糊口的講台,極少數人對自己的專業還有興趣,除非有利可圖。他們沒有屬于自己真正意義上的事業。」「而校長的退休,與官員的退休完全一樣,他們必須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權勢為子女謀好出路。」「新中國沒有一個教育家,而民國時期的教育家燦若星海。」
摘自網絡作者︰人民最大7022009-8-27
八、大干快上
本章重點提示︰書記就是書記,書記的奇思妙想,新穎超前。那是讓全院的專家教授們,也包括台上就坐的所有領導班子們,坐上高鐵也攆不上的。說者信誓旦旦;听者瞠目結舌。
每當新班子上台,都會信誓旦旦地提出一套學院發展的宏偉藍圖。如何如何雄偉,如何如何遠大,毫無例外。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這火總是要燒的。教師員工們都抱著群眾的腦袋在听,也在想。也許,這一次是真的?但是,歷史的經驗證明,到頭來,還是「狼來了」的故事,又一次出色上演。
新的學院領導班子上台後,大家還是習慣性地寄予了一種希望,希望能夠安安生生地把學校辦好,安安靜靜地把書教好。高校的吵雜和喧鬧,讓人都麻木了。學院里教師員工們都在議論,說書記是抓政治思想工作的,院長是抓學院行政和業務的。黨要管黨,政要管政。黨政分開,任務明確。學院的工作也許才能走上健康有序之路,學院才有希望。
這些議論,都是教師員工之間自然而然產生的。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自然就有他們自己的分析和認識。但是,這些議論,傳到了馬書記的耳朵里,卻有了一種別樣的涵義,也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
馬書記的信息渠道十分豐富,自覺志願給領導打小報告的大有人在,以此來換取馬書記的信任,才提升有望。小報告的渠道,猶如人體遠端的神經末梢,均勻地分布著。領導好听小報告,小人便趨之若騖,愈演愈烈。說到底,想向上爬的人太多
黨要管黨,政要管政的議論,不知從哪個渠道,哪一根神經,及時報告了上來,馬書記心里不是個滋味,從心理到情感上都是無法接受的。如果單單從工作出發,提出這些議論,倒也罷了。但是,馬書記是站在權力的制高點上,來認識和分析這個問題的。臥薪嘗膽了多少年,終于熬到老大的位置上,手中的權力要受到限制,還要與別人分切權力的蛋糕,那不是很窩囊嗎?一定是心懷叵測的而又有點權力的人在搞鬼,在向他的權力挑戰。權力的問題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來不得半點的馬虎和大意。他要扭轉這種不利的輿論傾向,要用事實說話,讓他的臣民們明白一點,黨委書記才是學院的老大
馬書金深深知道黨委書記的分量,黨是掌管一切的。同志們呀「一切的」,這個詞明白嗎?一切的,包括整個學院里的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無所不包,無所不能。黨委書記的權力,掌控學院的所有領域和部門,支配著學院的所有人權和財權。權力的觸角,可以滲透到學院機構的大腦中樞以及神經細胞。誰說黨委書記不能抓行政、抓業務?我就是要在這個領域里,顯示出自己的領導權威和才能智慧,就是要給全院教師員工上一課︰書記才是一把手,書記說話才算數。同志們呀,明白嗎?
院長王華立,二把手是也。說到底,就是一個跟著我班長的口令、進行老實操練的手下,一桿受我指揮的苯槍
這些隱秘的想法,在馬書記的腦海里縈繞不散。想起來總是讓人覺得隱隱不快。他暗下了決心,要讓手下們明白這個道理,還要有許多工作要做。官場里的事情,詭譎復雜。有些事情能說不能做;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說。他只能悄悄地把它變成現實,讓現實征服和教育他們。
這一課,從哪里開始呢?
馬書金在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中,看到城市發展建設的任務艱巨而繁重,突發奇想,要結合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為社會培養最需要的人才,建立一個新的專業。他在全院的一次大會上,把自己的想法拋了出來。
馬書記侃侃而談︰「城市建設發展,是黨和國家的需要,是全國GTP翻番的需要,也是省里的一項重要的建設任務,我們的學院是干什麼的?就是要給國家和社會培養有用的、急需的人才。城市拆遷,前景廣闊。目前全國的大學里還沒有城市拆遷這樣的專業,我們來它個首創,上個城市拆遷與建設的新專業,現在不上,更待何時?」
馬書金的話一出口,全場驚訝。
看來,書記就是書記,書記的奇思妙想,新穎超前。那是讓全院的專家教授們,也包括台上就坐的所有領導班子們,坐上高鐵也攆不上的。
說者信誓旦旦;听者瞠目結舌。
怎麼不瞠目結舌?這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居然被馬書記冠冕堂皇地提了出來。
他說完之後,看了看身邊的王院長。
他很想得到王院長的積極響應,最起碼附和一聲也是好的。像領導班子開會時一樣,一把手說話,二三四五六七把手們積極贊揚和詮釋,一唱一和,配合默契。這個時候,馬書記特別想王院長這一唱一和的默契配合。一是表明自己想法的高屋建瓴;二是表示黨政的高度一致。書記一唱,院長一和,宣傳的效果便出來了。
馬書記的目光瞥向他的那一時刻,王院長正大吃一驚,還沒有緩過勁來。王院長心里在想,增加新專業,這樣的大事,本來是自己的工作職權之內的事,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書記也從來沒有交談過,更沒有在領導班子會議上議論過,如同空穴來風,讓人迷惑不解。今天突然在全體教師員工大會上提了出來,確實叫他吃驚。同時,心里隱隱地憋悶不爽,你連這樣的問題都考慮到了,還要我這個院長干什麼?這不是在全院的教師員工的面前找我的難看嗎?這是嘴邊上的一句話,沒說出來。
正在這個時候,他听到了馬書記的問話。
馬書記轉過頭來,目光炯炯地正視著王院長,問道︰你的意見呢,王院長?
王院長感到突然,有點措手不及的意思。他沒有要發言的思想準備,支支吾吾的,不得不說話了。
他想了想,說道︰馬書記的這個提法,還是很大膽,很超前,是吧,很超前。現在大學里還真沒有這個專業。如果有了,肯定是走在最前列的。
他把官場常用的吹捧和客套的話說了之後,停頓了一下,又想了想,如何表達一下自己的真實意思,既說得委婉含蓄,又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這樣的場合,特別是在評價一把手的話時,必須斟酌周全。
他繼續說道︰但是,這個……又支吾上了,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