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明末 第一卷 明末起點 第二十四章 縣試案首

作者 ︰ 落爺孤獨

一個平妻不少,兩個平妻不多,劉皓軒在也不想在這件事上糾結了,安心做自己的「高考」模擬題。

日子很快就到了二月九日,二月十日就是縣試,這個縣試就在本縣進行,主考當然是潘為臣了。縣試只是一個基本的考察關,文能寫的基本通順,不出顯忌諱就能過關,但是要拿案首還是需要真本事的,因為案首的試卷會被撰錄然後張貼,以供大家學習的。

大明的童試即童生試,是明代取得生員的入學考試,是讀書士子的進身之始。應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統稱童生。

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院試錄取者即可進入所在地、府、州、縣學為生員,俗稱「秀才」,生員分廩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員經科試合格,即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1]

明朝的院試是每三年舉行兩次,由皇帝任命的學政到各地主考。辰、戌、-(丑)-、未年的稱為歲試;寅、申、巳、亥年,稱為科試。院試得到第一名的稱為案首。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秀才分三等,成績最好的稱「稟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稟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額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生員獲得入學的資格後,可以到官辦的府、州、縣學讀書。不過大明的入官學基本上只是一種形式,並沒有多少真正的知識傳授。入學後經過學政的選拔,便可以參加下一級鄉試。成績特佳的生員,有機會被選為貢生,成為國子監的學生。與國子監其他監生不同,貢生是正途所出,屬一種榮譽。

本縣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結,並且有本縣廩生作保,才能參加考試。試期多在二月,考三到五場,內容有八股文、詩賦、策論等,考試合格後才可應府試。府試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直隸廳同知主持,考試內容和場次與縣試相同,試期多在四月。府試合格方可參加院試。院試由主管一省諸儒生事務的學政主持。院試合格後稱秀才,方可進入官學和正式參加科舉考試。

這些規則都是劉皓軒這十多天才找資料查詢完畢,既然知道了其規則,那就是有的放矢,這科舉考試一般都是只重視第一場,第一場如果被取中,那麼後面幾場的考試只要基本上過的去,就不會在黜落人了。

保書前三天就由潘知縣的家丁送到了劉府,潘知縣親自做的保。劉皓軒只管帶著文具去考試就行了。

第二天天不亮,劉皓軒就被父親叫醒,說是該到貢院去點卯入場了,劉元伯考了十幾年當然有經驗,听他的準麼有錯。

飛快地洗漱完畢,自己拿著文房四寶,叫鐵柱牽去牽馬,就準備往外走,這是父親把毛毛躁躁的劉皓軒叫住了;

「孩子,這是被褥,這是食盒,這是炭爐,這些你別忘了,一經貢院看是連靠三天的,難道你要在里面餓三天不成。」

听到這里劉皓軒一拍腦袋暗叫還真把這科舉當成高考了,兩小時就交卷的那種。

看著父親吃力地往外面搬動劉皓軒所需要的烤具,別人想去幫忙也不讓,他要親自幫自己的兒子般,劉皓軒真的感動了,這就是一個父親的愛,雖然在物質上劉元伯並沒有給予劉皓軒多少,但有這份愛就足夠了。

「父親還是讓孩兒自己來吧,你給我說說考試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就好了。」

一听自己的兒子這樣說,劉元伯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什麼注意卷面整潔啊!注意別感冒啊!,破題小心啊!!直到鐵柱提醒說;

「老爺時間不早了,該出發了。」

「對對……出發……」

劉皓軒和鐵柱騎著馬很快趕到貢院外面,原本很大的廣場現在已經是人滿為患,其實一個縣的縣試人並不是很多,因為容易過,只要過了就不用在考第二次,所以海寧縣今年也就一千多點人參考。

一般會取三百人左右,通過率30%左右,府試就是今年十多個縣通過縣試的考生在加上往年沒有過府試的考生——簡稱復習生,一起參加府試,一個府每年參加府試的不下三千人也是取三百多人,院試就有五千多人了,還是取三百,也就是說在大明考個秀才比現在考大學都難,現在大學的錄取率是80%左右,操蛋吧。

送考的人太多,全是大車小車的,還有就是考生的行李每人都是一大堆,所以偌大的貢院廣場顯得人頭攢動。

馬是不能騎了,劉皓軒跳下馬來,吩咐鐵柱把馬牽回去,伸手就擰起自己半個人高的大木箱,往前擠去。二月的天氣,劉皓軒硬是擠出身大汗,多虧自己還是練習過戚家的武功秘籍的。

一個時辰後才輪到劉皓軒進場,現在海寧那是沒有人不知道劉皓軒的,前面的傳說大家可以不信,那在杭州斬殺四個通天大盜的事是真實的吧,劉府門口三千斤石獅一戟劈成兩截也是真實的吧,全海寧的人都去劉府門口查驗過了,絕對真實不容懷疑。

搜身的兵丁見是劉皓軒,頓時慌了手腳,好在是其他考生很多人不認識劉皓軒,沒有引起擾亂。劉皓軒示意搜身的兵丁一視同仁。

搜完身劉皓軒就提著大木箱進了貢院,整個貢院外面還是很干淨,就是考舍太差了,大明這些年財政吃緊一直沒有錢修理,劉皓軒的運氣也不算差,一個不好不壞的考舍,離廁所也比較遠。

劉皓軒分到的是一間老考舍,建設的還是很和標準1,8個平方的面積足夠使用了。

所有的人都在打掃衛生,劉皓軒當然也不能例外,一個干淨的環境才能有一個好的心境,也更容易寫出好的文章。

劉皓軒把清節打掃完畢所有的人才進完,隨著貢院大門「踫」的一聲關上,這三天是絕不會打開的,想出去可以只能是被叉出去。

此時已經大色大亮,等試卷發下來的時候,劉皓軒仔細地看了一下考題;

「道不遠人不可以為道.」

這句話出自《中庸》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翻譯:

孔子說︰「中庸之道是離人不遠的,假使有人遵行中庸之道而遠離人群,那就不可以稱之為道了。」

具體是說人的自覺行為與道的關系必須要加以檢討,這里的關鍵是如何理解「忠恕」與「道」的關系。對《中庸》所謂「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忠恕;忠者,心無二心,意無二意之謂,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終之意-——和忠誠的意思差不多),

劉皓軒本來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進入科舉的,多虧自己後世在應試教育的燻陶下,對于考試還是沒有直接崩潰。

既然把題破開了,那做八股文就不在話下了,劉皓軒這麼多天做模擬試題可不是百做的,誰說題海戰術沒有效,這就是證明。

劉皓軒開始在草稿紙上寫道;

道在人中,而遠人為道者,誤矣。(破題)

接著才是承題;蓋道即人而具者也,遠人為道,即非道矣。求道者,其知之否耶?(承題)嘗思道在兩間,無非人性之發越。苟舍是他圖,不將以萬物皆備之理,自有之而自失之乎!是皆不知道也。(起講)

吾試與人言夫道︰(入手)

神化精微,不外飲食居處。而岐而視之,大道不開偏陂之門。(第一股)

天經地義,原屬日用尋常。而深而求焉,人世豈有驚奇之處。(第二股)

吾見其不遠人也!(出題)……

不可以為道,甚矣。道不遠人也!(過接)

蓋理本于天。天則自然也。唯循其自然者,行習不留性量之虧。(第七股)

道率于性。性則本然也。唯擴其本然,而暴棄非關厥賦之罪。(第八股)

明乎其不遠,則即人即道,而無容外務也。(收題)

寫完文章後,劉皓軒就開始仔細把草稿紙上的文章拿起來讀一遍,先檢查錯字,第二遍查忌諱,第三遍查遣詞造句,文理是否通達,這些習慣都得益于劉皓軒後世的無數次考試,每次考前老師父母都會千叮萬囑,在懶的學生都應該是記住了。

看看時間快近中午,劉皓軒就把草稿和試卷收入試卷袋,把爐子拿出來生火做飯,當然是燒的焦炭沒有煙霧的,劉皓軒的打算是先吃飯睡覺,休息好了才來抄寫,那樣寫的館閣體才有骨氣——歪理。

足足花了一個半時辰才把吃飯睡覺搞明白,當中潘知縣悄悄來看過劉皓軒一次,見這位大爺在睡覺,也不敢打擾,繼續若無其事地巡考。

吃飽睡足的劉皓軒伸伸懶腰,舒展舒展四肢,用清水洗一把臉就開始拿出試卷袋的草稿開始抄寫起來。

果然如劉皓軒所想,一手漂亮的帶有神韻的館閣體躍然紙上,等抄完以後,看著有木有抄漏的字,在看看整潔的試卷劉皓軒非常的滿意。在看看周圍,有的考生在奮筆疾書,有的在沉思苦相,但這和劉皓軒有什麼關系呢!

今天晚上三支蠟燭用完就會收第一張八股文的試卷,然後由知縣和學正組織書吏輸入開始閱卷。

劉皓軒乘著心情大好,就開始做第二套試卷,詩賦;

《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撕裂明末最新章節 | 撕裂明末全文閱讀 | 撕裂明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