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06-15
竇納樂的翻譯很快就把中德結盟的條約小聲的念給他听。越听竇納樂的臉色就變得越壞,事情復雜了,這已經不是一個局部的沖突問題,而是牽扯到中、英、德三國的政治問題。
相比較竇納樂臉色陰晴不定,李鴻章卻氣定神閑,一副吃定了竇納樂的樣子。
竇納樂點燃了一顆雪茄,默默的吸著,良久,苦澀的聲音才從他嘴里發出來︰「你們,終于走到一起了!」
李鴻章沉默以對。
竇納樂突然憤怒的一拍桌子︰「總督大人,我要提醒你,你這麼做是在挑釁大英帝國的底線,你們這個國家終將因為你的愚蠢決定而葬送到無底的深淵。
此言一出,氣氛登時緊張起來,如果是平常,李鴻章自然會在英國強大的國力之下屈服,但現在有了一個強力的盟友之後就不一樣了。
李鴻章毫無懼色的回應︰「我大清有四兆民眾,百萬軍隊,外有德意志為奧援,貴國若想付諸于武力奪我領土,大可先屠滅我百萬軍隊再說!」
「貴國的軍隊實在不堪一擊,大英帝國只要派出十萬軍隊就能完全擊敗你所謂的百萬大軍!」竇納樂眼中閃過一抹厲色。
李鴻章聞言心中一顫,但還是有些底氣不足的強撐著道︰「若是貴國十萬軍隊到來,盡可拿我百萬大軍開刀!」
竇納樂一時語塞。
話不投機半步多,談到這個份上已經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李鴻章當場一甩袖子,揚長而去。
李鴻章毫無顧忌的與英國撕破臉皮,這讓全世界所有關注中英對抗的國家大跌眼鏡,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連歐洲三流國家都不如的亞洲國家居然有膽量拒絕英國,而且是在英國的艦隊開到對方的領海,大炮隨時都有可能炮轟這個國家任意一個沿海城市時拒絕了。
這樣的結果最高興的一個國家莫過于日本了,這個島國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打擊中國的絕佳機會。
在國際舞台上,日本立刻上躥下跳的,尤其是日本駐英國領事立刻覲見了英國首相,直截了當的告訴英國首相,一旦英國決定打中國,日本將立刻向中國宣戰,堅決捍衛大英帝國的在華利益。
英國首相對日本領事的話很高興,但他並沒有透露要跟中國打仗的意思,而是委婉的拒絕了日本的好意。
緊接著,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在柏林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慶祝新三皇同盟的誕生。這時,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才明白,為什麼中國居然有膽量和英國說「不」了,原來他擁有了一個實力強勁,實力足以和英國叫板的德國為後盾。
不過英國絕對不會甘心失敗,英國敏銳的意識到,新三皇同盟的成立雖然相互間壯大了實力,但這個同盟卻把俄國逼上了一個極端不利的戰略地位。
俄國國土復員遼闊,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而且俄國在歐洲的地理位置是在最東面,擁有廣闊無比的戰略縱深,能夠對德國產生威脅的國家只在它的西方,但無論歐洲哪個國家在最強盛時也無法打敗俄國,它的戰略空間以及惡劣的環境足以打敗任何國家的軍隊。
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德同盟讓俄國面臨兩線作戰的戰略不利地位,一旦德國從西線進攻,而中國從東線進攻,甚至從新疆,蒙古直插俄國的月復心,那麼俄國將面臨戰敗甚至亡國的危險。所以說,如果說這個世界要選出一個對新三皇同盟最害怕的國家,那麼英國絕對要排在俄國的後面。
新三皇同盟這個軍事同盟的誕生也必定會讓俄國投入到英法的陣營當中,再加上那個一直對中國領土有著異常豐厚興趣的日本,如果操作得當,那麼英國完全可以組織一個英、法、俄、日的四國同盟。綜合實力,四國同盟絕對要超過新三皇同盟。
英國人還沒有行動,俄國果然耐不住先跳了出來,幾天之內,俄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活動的異常頻繁,先後做了一系列的幕後交易。最終在英國的授意,俄國的牽線搭橋,日本的推波助瀾下,英、法、俄、日四國秘密成立了一個專門對抗新三皇同盟的聯盟,成為四國協約。
兩大軍事集團的成立,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軍事對抗的道路。英國自覺有其余三國的支持,而且它也絕對不甘心在中國受到挫折,于是英國絕對再試探一下新三皇同盟的底線在哪里。
駐扎在廣州灣的英國艦隊在停泊了進一個月後,終于在8月1日這天浩浩蕩蕩的北上了。英國艦隊行駛到上海時,日本也忍不住跳出來,整個日本的海軍傾巢而出,在上海匯合英國艦隊,繼續北上,有武力進犯威海衛的跡象。
與此同時,俄國也有所行動,約兩萬人的哥薩克騎兵集結到中俄新疆的交界處,同時俄國海參崴的兩個師的陸軍也在集結,隱隱有南下的跡象。
中國南面,法屬越南,法國在集結軍隊,印度,英國也在集結軍隊,一時間,四面八方全是敵對國家的軍隊在集結,似乎大清已經成了四面楚歌的楚霸王一樣。
雲南、廣西、新疆、蒙古、黑龍江、還有沿海省份的急電雪花一樣拍到北京,當光緒得知四面皆是敵人,八方將起狼煙時,嚇得臉都白了,當場跌倒在地,雙目失神,嘴里一個勁的叨咕著︰「這是怎麼了?這是怎麼了?莫非大清兩百多年的江山就要葬送在朕的手里?朕難道要成亡國•之君?跟崇禎一樣吊死在煤山?」
消息傳到慈禧耳中的時候,慈禧正在听戲,結果老佛爺當場也嚇得差點失禁,暴怒之下連戲也不看了,那些可憐的戲子也成了老佛爺的出氣筒,被如狼似虎的大內侍衛當著老佛爺的面全部活活打死。
「李鴻章,你這是要葬送大清的江山啊!哀家絕容不得你!」
歷史上,中國歷朝歷代面對異族入侵時,往往都不是被異族打敗的,而是敗亡與自己內部的矛盾之中。說句夸張的話,中國的文明有多少年的歷史,那麼中國就有多少年的內部斗爭史。
朝廷讓李鴻章負責處理與英國人的矛盾,其實一開始是慶親王奕劻有意把麻煩往李鴻章頭上推,借以替自己的兒子載振報仇。不過奕劻絕對錯誤估計了形式。打死他也不會想到,他把燙手的芋頭丟給李鴻章,可換來的是一座噴薄愈發的火山。
奕劻現在是總理衙門的主事之人,一旦列強聯合起來攻打大清,那麼第一個倒霉的絕對不是手里有兵的李鴻章,而是他奕劻本人。奕劻現在連掐死李鴻章的心都有了。但他轉過頭來一想,這何嘗不是一個徹底扳倒李鴻章的絕佳機會呢?
如今整個大清朝廷里的大臣們不害怕洋人的可謂鳳毛麟角,就連翁同龢那樣熟讀聖人之書的老學究,老古董也是見了洋人要多遠躲多遠。太後老佛爺厲害吧,可就是不敢跟洋人拿脾氣。可你李鴻章怎麼就敢跟洋人頂牛,而且一得罪還把洋人得罪個精光,鬧得四面八方都是洋人的大軍雲集,眼瞅著就要打過來了。
大清立國以來,還沒有遇到過這樣大的危及,哪怕是當年英法聯軍進京,那也只是兩個國家而已,可現在……英國、法國、俄國、日本四個國家都磨刀霍霍了,以英國的手段,再拉攏一幫小國家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面臨外部的強大壓力,整個大清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非李鴻章一系的督撫都害怕了,他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一個息事寧人的辦法,就是答應英國人的一切條件,並把李鴻章革職以謝英人,如果能平息英人的憤怒,哪怕是付出再大也值得了。畢竟與整個江山社稷相比,一些銀子、土地還是微不足道的。
首先打響「倒李」第一炮的是湖廣總督張之洞,這位爺素來對李鴻章不服氣,他的資歷,能力並不遜色與李鴻章,可這麼多年就是有李鴻章壓在他頭上才讓他遲遲當不上天下第一督。
張之洞以李鴻章開罪于列強諸國,致各國大兵壓境為由,上書朝廷罷了李鴻章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之職,另擇能臣代理,以安撫列強。
張之洞所謂的「另擇能臣」,毫無疑問是在向朝廷自薦,擺明了他想坐直隸總督這個位置了。
繼張之洞首先向李鴻章發難之後,兩江總督,兼兩洋通商大臣劉坤一也附屬上書彈劾李鴻章。
雲貴總督王文韶、四川總督、黑龍江將軍、蒙古諸王也緊隨其後跟著湊熱鬧,一時間,天下督撫中有一大半都要「倒李」。
大清國自從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已經證明八旗軍、綠營這些老牌的軍隊早已不堪重任,純粹是一幫混吃等死的閑人,所以這二十年來充當國防軍角色的一直是淮軍,也唯有淮軍。英法俄日要打中國,首當其沖的就是李鴻章的淮軍與北洋。
外有強敵,內部也全是扯後腿的,一時間李鴻章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中國國內的政治自然瞞不過英法俄日等國,他們興奮的發現,原來他們面對的敵人並不是鐵板一塊的,在中國,有一大半與李鴻章官職差不多的地方總督反對李鴻章,而統治這個國家的中央政府也似乎準備撤掉李鴻章的職權了。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出現了。英法俄日四國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假惺惺的發表聲明︰如果中國•政府能夠撤掉李鴻章的職務,並且承認李鴻章代表中國與德國簽署的同盟條約無效,那麼英法俄日可以考慮不采取武力措施來懲罰中國。
當得知英法俄日等國的態度後,一直在猶豫的大清朝廷在權衡一番後,不顧德國、奧匈帝國的抗議,終于下旨撤除李鴻章的全部官職,撕毀「新三皇同盟」合約。
英法俄日笑了,李鴻章沉默了,德國皇帝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