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陷陣無敵 第一二二章 十勝十敗

作者 ︰ 天雷滾滾

「袁紹——!」皓月當空,在靜謐的夜色之中,只听得從皇宮深處傳來天子劉協憤怒無比的吼聲。

曹操雖然獨攬大權,但至少到現在為止,對自己大體上還是恭敬有加的。除了上回許田圍獵表現得過于囂張之外,其他絕大多數時候倒也沒什麼僭越的地方。

可你袁紹倒好,竟然就直接上表請求稱公了。

哼哼,今日稱公,來日是不是就要稱王稱帝了?即使暴虐如董卓者,也只不過是自封為太師而已。他袁紹何德何能,安敢自請為鄴公?

河北名門,好一個四世三公的名門!

漢帝下首,站著的是董承、伏完二人。面對陷于暴怒狀態之中的漢帝,這兩人也只能小心翼翼地陪在一邊,面面相覷。

沒想到啊,那袁紹身為天下之望族,竟然也是如此狼子野心之人,甚至較于曹操更要變本加厲。

原本為了能讓天子擺月兌曹操的枷鎖,董承曾經還向漢帝提出過建議,請其招袁紹入許昌,以作制衡曹操之用。如今再回想起昔日的想法,董承便羞愧難當,恨不得自己扇上自己兩個耳光。

畢竟,讓袁紹制衡曹操,那是建立在袁紹仍然忠于漢室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漢帝的利益才能得以保證。如若袁紹的野心還要勝過曹操,那他和曹操一起出現在朝堂上說不定就是禍事了。君不見李傕、郭汜的前車之鑒麼?萬一他們雙方再在都城之內上演一出大相爭斗的戲碼那該如何是好,天子可在也受不了那種折騰了。

即使事情不會發展到這種地步,但兩個心中毫無君上的權臣互相爭斗對于漢帝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到時漢帝每天只能擔驚受怕,唯恐雙方斗爭會牽連到己身,其地位反而只會變得更為尷尬無比。

恨只恨自己眼光太差,完完全全看錯了人。所幸天子在權衡再三之後並未采納自己的建議,否則自己便如同何進召董卓一般,引狼入室了。

「袁紹無禮,朕當如何?」一陣發泄之後,劉協問董承、伏完二人道。

袁紹雖然上表請求自己授其公號,但以現今的情勢來看,哪怕最終沒有得到詔書,那袁紹依舊會擅自稱公。對于袁紹的膽大妄為,漢帝固然是憤怒到極點,可不爽歸不爽,總得想出個應對的辦法不是。如果就這樣應許了袁紹的行為而不采取什麼措施的話,誰知道他異日會不會稱王稱帝,誰知道別的諸侯會不會仿效袁紹的舉動上表稱公。

可袁紹雄踞北方四州之地,其麾下精兵少說有二十萬之眾,弄不好三十萬都有可能,加上身邊謀臣良將多不勝數,想要對付這麼一個超級勢力,可絕不是什麼簡單的事。

「陛下不必太過擔憂,袁紹稱公,曹操必會揮軍討伐之。」國舅董承听得天子發問,乃作答道,「曹操雖然跋扈不可一世,但卻牢牢把持住大義名分。袁紹行逆,曹操若不有所行動,則失義于天下也。」

董承說完之後,漢帝皺著眉頭,一語不發。想想還真是可悲,到頭來自己能依靠的也只有曹操而已。不過曹操就真的能和袁紹抗衡了麼,即使佔據中原之地,曹操所能調動的兵力也只有剛好十萬而已,差之袁紹甚多。

而且漢帝雖然希望有人能夠對付袁紹,但他卻並不願意見到曹操和袁紹之間發生戰斗。如果兩方交戰,無論誰勝誰負對自己都頗為不利。如若袁紹勝,那麼自己說不定就要落入對方手中,而袁紹稱公之後,對大漢朝的忠誠基本上已經消逝殆盡,自己若被袁紹掌控,那麼所面臨的處境說不定比現在還要糟上許多。如若曹操勝,那麼曹操的威望肯定會上升到又一個高峰,其聲勢便當真是如日中天了,屆時自己的立場說不定就會變得更為不妙。

對于漢帝的顧慮,董承、伏完也都了解。可問題是,除了曹操,他們現在又能指望誰去對付袁紹呢?遼東的公孫度麼?

————————————————————————————————

漢帝憂愁,曹操那邊自然也高興不起來。

你袁紹做什麼不行,偏偏要做這種僭越之舉。

袁紹這一稱公,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對其宣戰了。在自己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情形下,卻有人無視皇威,行大逆之舉,如果自己不加以征討,那麼這個挾天子的舉動當真就變得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可是宣戰之後又該如何呢?自己打得過那個兵精糧廣的袁紹麼?

曹操那叫一個苦悶啊,只覺得頭又隱隱痛起來了。

將文武重臣召集一堂,商議該如何應付袁紹。

即使如荀彧、郭嘉之類的智者,眼下也感到十分為難。

以曹操此時的立場來說,是一定要和袁紹一戰的,並且一定要擊敗對方才行。不然的話,擁有天子的曹操即使不會淪為世人的笑柄,名望也將一敗涂地。

可是開戰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麼,現今曹操和袁紹的實力差距一目了然,誰都知道曹操想要擊敗袁紹,那是何等的困難。

一旦交戰,如若不勝,那下場絕對比曹操避而不戰更加淒慘。

戰敗之後,袁紹的反撲自不用提,其余諸如孫堅、劉表、馬騰等勢力可都在周圍虎視眈眈呢。

可以說,曹操避戰,損失的只是名聲,可一旦戰敗,那他損失的將是一切。

戰,還是不戰,這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十分尖銳難辦的問題。

就在眾人還在苦思冥想的時候,忽然听得高順大聲說道︰「今袁紹行逆舉,主公正應替天行道,施大義于天下,又何故猶豫不決?」

「恐不勝也。」面對高順的提問,曹操毫不加以掩飾,直截了當地回答道。

「以順看來,主公必勝!」不料高順聞言,卻是呵然一笑,輕松地說道。

「哦?長恭有何見解?」對于高順如此自信的神態和語氣,曹操也是頗感驚訝。要知道袁紹之勢大遠勝于己,雙方真交手的話己方的勝算能有三成就不錯了。而高順竟說自己必勝,他到底有這怎麼樣的計策或想法,能讓其自信到這種程度?

高順听聞曹操發問,先是深吸一口氣,然後朗聲說道︰「以順觀之,袁紹有十敗,主公有十勝,故彼雖兵強,亦不足懼耳。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于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于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于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高順這麼一大段話說完,舉座皆驚。

久久之後,曹操才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只見其捋須大笑道︰「如卿所言,吾何德以堪之也!」

曹操雖然嘴上說「吾何德以堪之」,但誰都看得出來,高順的這番長篇大論讓曹操很是受用,也堅定了他攻打袁紹的決心。

而此時高順則在心里默默念叨著︰「奉孝,不好意思啊,把你的話原封不動地給抄來了。不過主公和袁紹遲早要開打的,到時這番話你肯定也是要對主公說的,所以我現在提前說出來也沒什麼關系吧,誰叫我們彼此之間那麼要好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陷陣無敵最新章節 | 三國之陷陣無敵全文閱讀 | 三國之陷陣無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