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妻生存守則 120︰疑似情敵

作者 ︰ 如小果

安靜茹和劉氏回避到了隔壁,一邊吃茶一邊閑話,空閑的時候,听得太夫人那頭說的話。劉氏忍不住笑出來,低聲道︰「甄家也確實不識趣兒,太夫人已經這般說了,倘或他們還不能明白,可就真正愚昧之極了。」

太夫人暗示甄紘,中秋節將近,叫甄紘將容珠接回去。她是新婦,頭一年在婆家,如論如何這樣的團圓節也不能缺席的。

甄紘正襟危坐,恭恭敬敬道︰「晚輩今兒來也是為這事兒,家母昨兒不幸得了風寒之癥。」

太夫人臉色微變,方才寒暄時,甄紘倒沒這個意思,現在太夫人稍稍暗示一下,他便說甄夫人病了。婆婆病了,為人兒媳的自然該在跟前伺候,甄紘這樣說,分明是暗怪容珠回了娘家就沒想過夫家,竟然連婆婆病了也不曾知道。

太夫人淺笑道︰「好在你今兒來了,否則我們還不知道。」

又叫來如意,叫備了些東西請甄紘帶回去,「我們家事兒多,這些日子親戚們也不大走動,你岳母也病的厲害,東西你就帶回去,權當是我們去看過了。」

甄紘起身謝過太夫人,外頭人來傳話,二老爺回來了。甄紘作為女婿,于情于理也該去見見岳丈大人。太夫人叫人領著過去,又叮囑了一句︰「吃了午飯再回去。」

甄紘拱手道︰「謝太夫人心疼,只是家母生病,晚輩實在不能在外頭耽擱。」

他一個男人那里就懂得伺候生病甄夫人,反正不管怎麼說,听著都是包含責怪容珠這個兒媳婦的味兒。甄紘一走,太夫人就氣得變了臉色。

容珠回來的時候,本來佔理的還是容珠,畢竟甄家不像話,竟然讓丫頭懷孕了。正妻還沒有生出嫡長子,那里就有丫頭先生子的理兒。結果甄家立馬就給了丫頭落胎藥,沒有要這個孩子,來接容珠的時候,太夫人又氣之前上門的是甄夫人。

本來也是,兒子媳婦一對小夫妻吵吵嘴,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偏偏第一次就是婆婆上門。明著是抬舉兒媳婦,希望這門親事真的能對兩家都帶來好處,可實質上卻將容珠推向更難的境地。

太夫人一輩子,這還是第一次被人牽著鼻子,處于被動的時候。氣得又留下容珠,後來倒好,甄家一點兒也不著急,反而弄得韓家著急起來。

劉氏吃了一口茶,放下茶杯笑道︰「所以說,咱們這這樣的人家,娶媳婦嫁女兒,都要慢慢兒議親,議親說是議,其實就是打听。對方的人品相貌,家里的情況,還有家里長輩的為人做派。這是缺一不可的,門楣自然要匹配,可若是果真為子女著想,選個人品好的,家里長輩好相處的,只要日子過得舒坦,家底不薄,門楣倒是其次。特別是女兒,養了十幾年,到了別人家,做娘的本來就舍不得,若是不認認真真地選個好的,虧得難道是別人?橫豎吃苦的都是自己的女兒。」

這話雖然暗暗諷刺沈氏娶媳婦、嫁女兒都處理的不太好,但劉氏說的道理安靜茹確實贊成的。盧氏出身雖比安靜茹高,但比不得歐陽倩。容珠嫁的比容惠好,可就甄夫人和孫二夫人的為人目前來看,孫二夫人確實強過甄夫人。

好吧,安靜茹並非是說大戶人家就一定沒有好的,而小戶人家就一定是好的,只是就事論事罷了。陸青苑出身也不低,但人家就明明白白,安靜茹在她面前就自愧不如。而安靜茹,若不是多活了一世,懂得了約束自己,到底怎麼樣也不知道。

太夫人派了人去幫著容珠收拾東西,又叫容珠到她跟前,軟的硬的該說的都說了一遍,叫她好好兒跟著甄紘回去,既然成了親,就要好好過日子等語。

說這話的時候,安靜茹已經回到榮恩軒,是品翠從那頭過來,笑著說︰「六姑爺把六姑女乃女乃接走了。」

春香聞言,嘆口氣道︰「也不知這一次六姑女乃女乃能住多久,我琢磨著怕是要不了多久,六姑女乃女乃又要回來。」

品翠沒搭腔,安靜茹給了春香一個眼神,叫她別亂說話。橫豎容珠能跟著甄紘回去,快些和甄紘圓了房就好,否則甄家說不定真的要把容珠退回來。

容珠是正妻,傳宗接代生孩子,是她的責任,如果她不願意,甄家要另娶也不是沒道理,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甄家是大周朝目前僅有的世襲罔替兩大家族其中之一,這嫡系長子尤其重要。一般人家尚且嫡庶分明,何況更為講究的大戶。

真到了那時候,甄家不但和韓家結仇了,韓家的人走出去就真正只有被人看笑話的份兒了。韓家未出閣的姑娘,人家怕是也不敢要。要了說不定還要和韓家結仇,還是不要的好,這樣雖然沒有姻親關系,卻不會結仇。

正說著,管事婆子來回,秋裳送來了,安靜茹叫拿進來一一看過,便叫管事婆子派發下去。管事婆子從衣裳里拿出一匹錦緞,笑著道︰「這是作坊老板娘孝敬三女乃女乃的,奴婢瞧著料子還行,質地柔軟,可以給哥兒做些貼身穿的衣物,那老板娘又是誠心孝敬三女乃女乃,奴婢幾番拒絕,她非要奴婢帶回來,說是三女乃女乃若是不喜歡,就隨便賞人。」

安靜茹看了看,料子手感很好,但並非十分珍貴的東西,想來府里上下的衣裳都是在一個地方做,為了保持這種合作關系,送些東西也正常。不過,沈氏的例子還擺在哪兒,安靜茹抬頭笑道︰「東西是好,我就收下了。」

隨即叫春香去取些銀子來,朝管事婆子道︰「一碼歸一碼,本來我也打算買些料子的,既然這個合適,就當是我買下的,銀子就勞煩媽媽給老板娘送去。只要以後我們要的活計,她們好好做,我們仍舊是在她那里做,不會輕易換地方。」

管事婆子自然明白安靜茹的意思,只是覺得這也未必太過小心了。眼里不覺流露出幾分輕視,畢竟年紀小。

安靜茹一目了然,淡淡笑道︰「小心些總是好的,小過失慢慢累積起來,就好比一團線,本來不起眼,但若是線越來越長,就越滾越大,到時候就是想藏也沒地方可藏了。」

管事婆子面色一頓,明白安靜茹是在敲打她,忙道︰「奴婢明白,謝三女乃女乃提點。」

安靜茹笑了笑,揮手道︰「我也乏了,媽媽下去做事吧。」

管事婆子領著幾個丫頭將衣裳搬出去,安靜茹覺得有些乏,便去榻上歪著。想了想讓品翠將趙嬤嬤叫進來,實在不想沈氏這樣的事兒再發生了。可又擔心因為沈氏這事兒上面的沒細細追究,反而叫這些管事婆子們覺得韓家就是最好的護身符,她們做了什麼,也沒人敢把她們怎麼樣。

「留意盯著她們,若是發現了,立馬告訴我。」

趙嬤嬤點點頭,安靜茹又道︰「嬤嬤年紀大,品翠和春香倒是穩重的,以後多帶著她們些,她們也好給你分憂。」

趙嬤嬤笑道︰「謝姑女乃女乃疼顧奴婢。」

正說著話兒,外頭小丫頭喊了一聲崔嬤嬤來了,緊接著簾子撩開,崔嬤嬤走進來。安靜茹忙下床迎接,請崔嬤嬤坐下。崔嬤嬤朝安靜茹見了禮,就著杌凳一小半坐下就笑道︰「夫人吩咐奴婢過來給姑女乃女乃說一聲,中秋節夫人就不去王府了,她病著沒得把病氣帶去王府,就讓三女乃女乃預備預備,十四這天去拜見王妃。」

王爺不在京城,十五這天王妃還是要帶著郡主、世子進宮請太後娘娘的安。如果王妃不去,問題就大發了。

「我知道,還說著這就過去看看母親,倒叫嬤嬤又跑一趟。」

崔嬤嬤笑道︰「夫人特意打發奴婢來,就是不想三女乃女乃東奔西走的,三女乃女乃才有了身孕,頭三個月最是要小心著。夫人那里三女乃女乃就放心吧,奴婢會好好照顧夫人,只是,夫人這一病,大老爺前兒在太夫人屋里守了一夜,身子也不大舒坦。倒是大老爺那一塊兒,才真正叫人憂心。」

安靜茹想了一回,今兒請了太醫來,「太醫是如何說的?」

「還能如何?橫豎叫小心些養著,大老爺的身子本來也比不得旁人。」

大老爺那模樣,安靜茹還真不好過去侍奉,只能多問問,讓韓睿華有空多去跟前伺候。崔嬤嬤猶豫了一番,道︰「還有晨哥兒,夫人和老爺都沒心力管著他,好在晨哥兒乖順懂事。」

安靜茹不由得抬起頭,只見崔嬤嬤端著茶杯低頭吃茶,不知道崔嬤嬤這樣說是不是有什麼暗示?其實晨哥兒現在也無需姜氏花太多精力去管,他白天去海棠閣跟著先生讀書,先生偶爾放假,沒有事兒他就在書房習字。

說真的,才六歲的孩子,能這樣用功實在少見。晨哥兒讀書之後,就完全不像他這個年紀的孩子。太過懂事听話,就讓人覺得有拔苗助長的嫌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好事兒。

安靜茹笑道︰「嬤嬤辛苦了,也幸而有嬤嬤嬤在。」

「伺候夫人、老爺是奴婢分內的事兒。」

說了一會兒閑話,崔嬤嬤吃了一盞茶,才告辭回去。安靜茹吃了午飯,又午睡了一會子午覺,醒來後便吩咐小廚房做些月餅出來。府里中秋節的事宜太夫人吩咐給了劉氏,安靜茹就不用管了,只是叫管事婆子去劉氏那里听劉氏吩咐。但要送去王府的東西,去年是姜氏料理,今年姜氏病了,就該安靜茹來料理。

比照著去年的禮節單子,安靜茹預備下來,傍晚請安的時候順道拿給姜氏看了看。姜氏點點頭,看著安靜茹道︰「以後晚上天黑了就別過來了,橫豎屋里丫頭婆子不少。」

這是要免了她晨昏審定的規矩?安靜茹笑著道︰「兒媳也不是不放心嬤嬤她們照顧母親,說起來她們反而比兒媳照顧的好。只是兒媳年紀小,還想母親能多多指教。」

照顧姜氏實在是說不上,但安靜茹現在並無什麼反應,除了偶爾覺得累,並沒有不舒服的。如果姜氏免了她晨昏審定,太夫人那一塊……安靜茹是沒指望過太夫人將她與其他人等同看待。就像當初盧氏懷孕,劉氏想免了盧氏請安的規矩,盧氏婉言拒絕是一樣的。

姜氏嘴角揚起一抹笑,嗓音柔和了幾分︰「既然這樣,以後早上不用那麼早,晚上就早些過來。量力而行方可,不必勉強自己。」

竟和陳氏一個語氣,安靜茹倍覺溫暖。服侍姜氏吃了藥,外頭天快黑了,姜氏便叫她回去。

目送安靜茹的背影消失在簾子後面,姜氏忍不住長舒一口氣,臉上的笑容漸漸淡下去,崔嬤嬤深知姜氏的擔憂,笑著溫聲道︰「三女乃女乃到底是有孝心。奴婢冷眼看來,三女乃女乃也是明白人,夫人待她如何,她心里哪里不知道。」

天黑後韓睿華回來,安靜茹就說了十四要去王府的事兒,現在看來,也只有她一個人去,韓睿華頗為不放心。雖然韓國公府到王府不算遠,但也要穿過兩條街,想了想道︰「我送你去,下午接你回來。」

「哪里就那麼厲害了?你若是如此,母親知道了,還當我怎麼了呢。」

韓睿華眉頭深鎖,安靜茹想了想笑道︰「要不我讓容惠陪我吧,三嬸嬸怕是不得閑,再說家里也離不得人,這樣的節氣禮尚往來的事兒不少。」

容惠溫柔端莊,韓睿華這才點點頭。安靜茹帶容惠去王府,王妃和容惠本來就是姐妹,也沒什麼不妥的地方,就當妹妹想姐姐了去看看。

十三這天,安靜茹就和劉氏說定了,劉氏那里不願意,容惠馬上就要嫁人,嫁了人之後再出來交際應酬就是人家的兒媳婦。做兒媳婦的娘家的勢力越大,她的日子就越舒坦。劉氏這輩子就輸在娘家弱的這項上。

如果她的娘家有姜氏的娘家人那麼厲害,就是太夫人不喜歡她,沈氏當年也不敢那里明顯地,不顧欽哥的死活。這就是所謂的不看僧面看佛面,女兒多了舅家這一層可依仗的關系,看似不起眼,但關鍵時候一定會排上用場。

說定了這事兒,接下來就是下帖子請人了,正忙著外頭門上的人送來了孟家的帖子。安靜茹看過,想來下午沒什麼事兒,就去看看她。這一晃又是好些天,不知道她屋里的事兒解決了沒有。本來早就該去了,偏偏身邊事兒多一直不得閑。

但安靜茹沒想到,到了孟家,還見到了賀家的人。

陸青苑面容看起來有些憔悴,似笑非笑道︰「……那日回來之後,我就與我婆婆說了這事兒,我公公婆婆自然氣壞了,叫了他過去訓斥了一頓。第二天就將賀先生找了來,那賀先生果真是個無賴,非要說女兒被他沾染了,現在出去還怎麼嫁人?我公公更是氣得打了他一頓,罰了他不許出門。一直到秋闈下場,給了賀先生一筆錢叫賀先生帶著那丫頭走。這是我婆婆的意思,我公公覺得賀先生敢這麼做,就是不怕丟人現眼的,且這樣的無賴有了第一次就保不準後面還有多少次……」

因此孟老爺就直接叫人把賀先生的女兒送回賀家族里去,賀家就在西京,離京城不遠。賀家本來是書香大族,但到了上一代,有位被人說成不學無術的子弟跑去參軍,好不好叫他混出了個名堂。如今是西京總兵大人,西京歷來被稱作京城的門戶,是京城正西方的軍事重地,一旦西京被敵人攻克,大周朝的根基就差不多要動搖了。

雖然出了這麼一位重臣,但賀家仍舊以書香門第自居,族里大多數人還是選擇讀書,走科舉仕途這一條路。那總兵大人的出身也不太好,在賀家族里說不上什麼話,不過後來功成名就,身份才提高了。

正好總兵大人回京述職,今兒登門拜訪。

「……就是為這事兒事兒道歉的,希望我們別張揚出去,好保全賀家的名聲。」畢竟賀家族人出了這樣的丑事,那賀先生還教過學生,為人師表做出來,比一般人還混帳。

「賀先生呢?」

陸青苑聳聳肩,「我們家把丫頭送回去,他哪里還能在京城待下去,如今八成是被賀家族人帶回去了。」

賀家注重名聲,賀先生肯定沒好果子吃,至于他女兒,怕是也活不成了。已經失去清白,賀家是絕對容不下。

「既然這樣,你還愁什麼?」

陸青苑又深吸一口氣︰「我夫君,他心里大概會怪我了。」

安靜茹愣了愣,隨即寬慰地笑道︰「想來令尊令堂也給他說了其中的厲害關系,他怪你做什麼?你也是為他好。」

陸青苑道︰「你是沒見過那丫頭,見過了你就知道了。」

安靜茹當即明白,笑道︰「模樣再好有什麼用?她自己但凡有些能耐,就該想法子別讓她父親擺布。」

如果在沒有失去清白之前,她就回去找賀家族人尋求庇護,也不至于如此。雖然這個時代,講究的人家養女兒都是足不出戶的,但賀先生家里的情況肯定不好,教養怕是更談不上。這樣的人,也不知道當初怎麼就成了孟大爺的啟蒙先生。

陸青苑笑了笑,問起安靜茹懷孕的情況,陸青苑的憔悴多半是害喜造成的,安靜茹還沒有一點兒反映,她就羨慕的不得了。

「如今這日子是想吃的吃不了,不想吃的偏偏要吃。」頓了頓似是想起什麼事兒來,「本來下帖子是請你十六這天來我這里坐坐,沒想到你今天就來了。」

因為之前安靜茹給她出主意時就說過會很快就去看她,耽擱到今日,安靜茹都覺得不好,「都怪我,本該前幾日就來。」

「我也知道你家里事兒多,偶爾听我公公說起,說朝廷怕是要有大的變動。」

陸青苑沒上深處說,安靜茹也沒細細打听,女人之間可以八卦,但不能妄議政事。可外頭男人出了事兒,後宅的女人卻要受到牽連。

又閑聊了一會子,孟夫人那頭在待客,但安靜茹來了也該過去問個好。便叫陸青苑陪著一起去,陸青苑稍稍猶豫點頭答應。

總兵大人在族里排行三,賀三夫人已經五十多歲,前面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從小就到軍隊里跟著父親大人。後來快四十歲的時候生了個女兒,也就是賀三姑娘。賀三姑娘打小就受盡寵愛,就連賀三老爺也特別偏疼她。

賀三夫人對這個女兒更是寵溺無比,不過就如陸青苑所言,賀三姑娘雖然不在京城,但名聲卻遠播京城。今兒得見,果然是一流人品相貌,所言不虛。

孟夫人笑著介紹,「這是韓三女乃女乃。」

賀三夫人目光多有差異,禁不住上上下下使勁看了安靜茹好幾眼。弄得安靜茹有些莫名其妙,猛然間反應過來,賀家原本是要和韓家結親的。

想到這里,也不由得將目光落到賀三姑娘身上,賀三姑娘微微一笑,得體地福福身道︰「見過韓三女乃女乃。」

安靜茹回了一禮,孟夫人笑道︰「這位是賀三姑娘。」

看樣子孟夫人和賀三夫人相談很愉快。到底賀家的人不糊涂,這事兒雖然驚動了賀家族里人,但賀家倒也感激孟家。幸而事情沒被賀先生鬧起來,賀家的面子是保住了。論理分出去單過,就和族里沒多大關系,不過外人說起提到的就是賀家如何如何,絕對不會只說賀先生如何如何。

陪陸青苑也說了差不多一個時辰的話,天兒黑的早,安靜茹隨著賀三夫人、賀三姑娘一同告辭出來。

安靜茹是沒注意到,上了馬車春香卻嘀咕道︰「咱們之前也沒見過賀三姑娘,那賀三姑娘盯著姑女乃女乃的眼神好生怪異。」

孟夫人介紹時說的是賀三姑娘,那就是說賀三姑娘還沒出閣,如果出閣了,賀三夫人也不會帶著她出門走動。安靜茹心里怪怪的,想著上馬車前,陸青苑投來的歉意目光。

回到府里,便先去太夫人屋里請安,正好遇上歐陽大女乃女乃在屋里陪太夫人說話。歐陽大女乃女乃眼眶兒微紅,太夫人也頗為難過似的。而隨後進來的歐陽倩,身後跟著許嬤嬤等人,提著包袱之類的東西。

太夫人拉著歐陽倩的手,叮囑道︰「回去了勸勸你母親,別因此傷了身子。」

歐陽倩點點頭,歐陽大女乃女乃起身告辭,隨著歐陽倩一起離開。

安靜茹請了安,也沒細細打听,還是回到屋里听品翠說起。歐陽家的太老爺染了病,歐陽家已經開始預備後事,歐陽倩這一趟回去,大概是見歐陽太老爺最後一面了。

安靜茹沒想到歐陽家一直沒人來看歐陽倩是這麼個緣故,可消息也該早些送來才是。大概也擔心歐陽倩知道後傷心難過,動了胎氣吧。安靜茹依稀記得劉氏說過,歐陽太老爺已經世襲到最後一代。也就是說,歐陽太老爺如果沒了,歐陽家現在居住的宅子還有永業田都要被朝廷收回。

果真是這事兒,歐陽家現在才把消息送來,看樣子是真的不行了。

換了衣裳去看過姜氏,一夜無話不提,隔天一早就開始安排馬車,將要帶去王府的東西裝上車,見過姜氏和太夫人,領著拾掇了一番的容惠上了馬車。出門的時候,韓睿華回來了,安靜茹對他實在無語,昨兒還去了孟家呢,也沒見怎麼著。

但韓睿華堅持要送她,她也沒意見。只是容惠掩嘴好笑的模樣,弄得安靜茹微微紅了臉。韓睿華身穿官服,騎著一匹棕色駿馬,好吧,安靜茹承認很養眼。頗有些童話故事里王子的味兒,想著想著自己倒笑起來。

容惠道︰「三哥本來就是心細的人,生怕這路上三堂嫂磕了踫了,特意在前頭開路。」

那里需要這樣,韓家的馬車走出來一般人瞧著也要讓道的,大周朝這樣的規矩要求嚴格,安靜茹出門乘坐的馬車不如太夫人、姜氏他們,但也不是以前安靜茹出門能坐的那種規格。

但容惠的話听著很舒服。

到了王府角門,安靜茹從馬車里下來,韓睿華已經將騎的馬交給房門上的人。王爺不在府里,徐側妃病了,王妃一人照顧三個孩子不說,還有這府里的瑣事,因此早就傳了話出去,今年不宴客。

但韓家作為王妃的娘家人,還是要來看看。其他人沒有什麼關系,就別來了。所以比起去年十六那日,王府實在是太安靜。而這種安靜,卻透著祥和的味兒。去年那陣仗,完全就是一場選美大賽。

韓睿華道︰「我陪你們進去。」

來都來了,自然要去拜見王妃。早有王府的下人侯在這里,上前見了禮,領著他們走。後面卻有人低了拜帖進來,很快馬車也跟著進來。因為是女眷,韓睿華被人領著先行一步,安靜茹留在原地,扭頭望去,竟然是賀三夫人和賀三姑娘。

還真是太巧了,賀三夫人和賀三姑娘也是一愣,賀三夫人笑著上前,「韓三女乃女乃。」

安靜茹得體地福福身,賀三姑娘目視前方,安靜茹跟著望去,韓睿華的身影在稀疏的枝葉間穿梭,很快就拐個彎不見了。

賀三姑娘收回目光,朝安靜茹行了一禮,安靜茹還了禮。雖然昨兒在孟家才見過,但彼此間也沒什麼話說,打過招呼後,就默默無言地走著。只是安靜茹總是下意識地去看賀三姑娘,也不知是不是錯覺,覺得賀三姑娘仿佛有些失落似的。

王妃對賀三夫人造訪也很驚訝,洪嬤嬤低聲道︰「是王爺寫了信件,讓賀大人給您帶回來。」

王府現在剩下的都是女眷,賀大人不好登門拜見,賀三夫人代為出面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王爺的信件打發人送回來也一樣,怎麼偏偏就非要賀大人帶回來?且王爺出門這些日子,應該已經不在西京了。

王妃已經猜到了七八分,無奈地笑道︰「這事兒卻也怨我。」

說話間,安靜茹等人已經到了,王妃叫請進來。見了禮,安排的坐處,安靜茹坐在右邊,賀三夫人母女坐在左邊。

賀三夫人和王妃寒暄起來,「自上次一別,不知不覺已經快兩年了,王妃近來身子可好?」

王妃點頭,笑道︰「一切皆好,倒叫你記掛。」

賀三夫人與王妃是舊識,言談中又故意做出親昵狀,王妃本來待人就和善,說了些無關緊要的話,賀三夫人從衣袖里拿出信件,交給身邊的女官。女官垂著頭呈送到王妃手里。王妃只拿著看了看信封,就交給洪嬤嬤收著。

賀三夫人見狀,微微流露出一點兒急色。王妃吃了一口茶,笑問道︰「這一路可順暢?」

賀三夫人只得將急色收起來,笑道︰「跟著老爺,一路平安,唯獨小女鮮少出遠門,路上暈船,走了一天的水路,就改走陸路了。」

陸青苑都說了,賀大人一家到了京城,就去孟家了。賀三姑娘昨兒瞧著氣色很好,賀三夫人這樣說起賀三姑娘,用意不可謂不深。

王妃略顯擔憂︰「如今可好些了?」

賀三夫人忙陪笑道︰「托王的福,休整了一日,倒也沒什麼。」

她們說話安靜茹反而搭不上,賀三姑娘也是端端正正坐著,臉上掛著得體的微笑,一副認真听她們說話的模樣,仔細看會發現她眼神飄忽,略有些心不在焉。

王妃不看信,只說些沒要緊的話,賀三夫人好像越來越急。今兒她能來王府,也是因為借了送信的名頭。否則就要先送來拜帖,王妃見不見也不一定。賀三姑娘已經十六歲……

要說賀家目前的家世,給賀三姑娘尋一門好親事也不是不可能。但當初王妃流露出那個意思,賀三夫人高興壞了。一時沒忍住就說了出來,最後王妃又婉言說明韓睿華的親事訂了其他人。

本來賀三夫人就極為寵愛這個女兒,巴不得給她尋一門最好的親事,女孩兒十二三歲就可以議親,賀三夫人選來選去,到了賀三姑娘十四歲時,親事還沒定下,但賀三姑娘的聲名卻炒出來了。

賀大人與王爺有來往,賀三夫人之前也來過王府,王妃見過賀三姑娘,覺得很不錯,打听她還沒有議親,就有了這麼個意思。韓睿華的出身有些復雜,但韓睿華那個時候已經是兩榜進士,大周朝像他這麼年輕的兩榜進士真不多,就算不是王妃一母同胞的親弟弟,王妃要給他尋親事,那也就說明王妃很器重韓睿華。

賀家的嫡女嫁給韓睿華,賀家根本就不吃虧。何況韓睿華不單是兩榜進士,還是韓家長房過繼的兒子,在宗族里,韓睿華是王妃的弟弟。宗族關系比韓睿龍與王妃還近一些。

這門親事賀家上下都滿意,誰知道才有了苗頭就滅了。賀三姑娘被小門小戶,名不見經傳的安靜茹比了下去。這件事對賀家打擊挺大的,可對方是王妃,誰敢理論,再說王妃也沒點明,連口頭約定也沒有的。

那時候賀三姑娘還沒及笄,但賀三夫人是下定決心要給女兒找個比韓睿華更好的,只是西京雖然是軍事重地,真正高門戶的不多,賀家算是當地最高的,像韓睿華這樣的更沒有。這樣一耽擱,現在賀三姑娘十六歲了,安靜茹嫁給韓睿華已經一年多快兩年,賀三姑娘的婚事卻還沒有著落。

賀三夫人和賀三姑娘去看望生病的徐側妃,安靜茹和容惠被王妃留著說些家常話,主要是韓家的家事。安靜茹略說了說二老爺和沈氏,王妃感嘆︰「也是二叔糊涂,但凡他警覺些,二嬸嬸也不會給他種下這樣的禍根。」

安靜茹還沒說沈氏叫人給二老爺下藥呢,二老爺一把歲數,那里還經得起那樣的藥?前些日子二老爺也在家養病,這兩日才好些,今兒又才出門。但這話安靜茹說不出口,王妃也沒細問沈氏的情況,只問了問姜氏、大老爺、太夫人的情況。

說到最後,就是容惠的婚事,倒叫王妃想起容珠來,安靜茹便道︰「前日六妹夫來將她接回去了。」

「只是接回去有什麼用?二嬸嬸從來不曾認真教導過她,我們這些外人看著著急,卻也沒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賢妻生存守則最新章節 | 賢妻生存守則全文閱讀 | 賢妻生存守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