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帝國征服史 三

作者 ︰ 慢公公

燈籠和焰火將整個燕京城都染成了紅色,孩子們的笑聲即便劈啪作響的爆炸聲都掩蓋不住。

圓月無風,辛勞的一年的人享受著正月的閑散和歡樂。家族聚在一起,祭奠完他們的先祖,互相念叨著這一年的辛勞和對新一年的期盼。

人們喜歡春天,因為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所有的寒風暴雨和冰霜旱澇都還沒有出現,人們可以盡情幻想這是一個豐收年,這正是盛世的思維,倘若遇到吃糠喝稀的某些年代,人們看到春天的雨不會想到貴如油和潤萬物,而總是想到夏日的暴雨和初秋的冰雹。

對新的一年充滿幻想的的人群裹夾著那對許久未見的情侶,買了幾支鮮紅的糖葫蘆,羊曦有些慵懶地倚在劉健的身邊,潔白的牙齒輕輕嗜咬著酸酸的果子,羊絨織成的手套用一根紅色的絨線連在一起,掛在她細膩的脖頸上。

街上熙攘的人群不僅有欣賞那些花燈和焰火的華人,還有成群結隊的西夷人或是倭人,艷羨著華夏的繁盛,感嘆著骯髒的倫敦或是巴黎,不時對天空中閃過的絢爛花火嘖嘖驚奇。

「走吧,回去吧。」劉健估計時間應該差不多了,站在羊曦的身後捂住了她的耳朵,慢慢暖和著。

「不嘛,好些年沒有過上元節了,看看這些花燈,然後再去燕丹宮前的廣場,那里會很熱鬧,王室應該會出錢放焰火吧,以前在這上學的時候總會去看的。」

「給你看更美的東西。累了吧,我背著你回去。」

「別,這麼多人呢。」羊曦有些害羞地看了看周圍的人,幾個路過的行人顯然听到了這一對兒的對話,笑著走開,畢竟他們也曾年輕過。

「管他們呢,不過你要閉上眼楮,我讓你睜開你再睜開,好不好?」

「嗯。」女孩笑著點點頭,跳到了劉健的背上,將半支糖葫蘆賽到劉健的嘴邊,然後輕輕地將頭依在他寬闊的背上,長長的睫毛和在一起,閉上了眼楮。

身上厚重的皮裘讓她很暖和,更何況就在愛人的身邊,感受著對方的溫度和氣息,又怎麼會覺得冷呢。

「不許睡覺啊,不然會著涼的。」

劉健輕輕拍了拍女孩的身體,朝著住處慢慢走著,很遠就看到了已經膨脹起來的熱氣球,而白玉柱正在和幾個人往吊籃里放著木炭和松脂。

劉健走到白玉柱的身邊說道︰「謝謝哥哥。讓你忙了一下午。」

「自家兄弟,何必說這些。你倒是物盡其用,本來準備……」

說到這里,劉健微微一笑,噓了一聲,羊曦就在他的背上,听著這兩句話,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既然答應了不睜開眼,仍舊閉著眼楮。

有寬闊的胸膛替她擋著寒風,細細膩膩地心思有些微甜,總盼望這就是一輩子,可她知道這並不可能,無論是她自己還是劉健,都不是那種守著家業過一輩子的人。

「好啦,可以睜開眼楮了。」

總算盼到了這句話,羊曦急忙睜開眼楮,朝著四處看了看,驚訝地捂住了嘴。

「我們飛起來了?」

「是啊,我們在空中。就像你曾經在村子河邊羨慕的野雁一樣,在空中翱翔呢!」

此時燃燒的松脂冒出的濃煙將巨大的棉布和紙張縫制的氣球加熱,用了一個下午用冶鐵的風箱吹起的這幾百斤重的巨大氣球正在冉冉上升。

「我們在飛!」

羊曦從劉健的身上跳下來,扶住了柳條編制的吊籃,看著下面的一切,激動地叫著,而心中更是感動劉健仍記著她在河邊無意中說的那句話。

「是啊,在飛。看看這紅光閃爍的燕京城,是不是比去看燕丹宮前的焰火更美。」

劉健拉著女孩的手,將她攬在懷里笑道︰「小心,別掉下去。也別亂動,這上面可不穩。」

可是女孩怎麼也抑制不住興奮,用手攀著齊腰高的吊籃,向下張望著,燕京城就在她的腳下,萬家燈火顯得閃爍而又明亮。

劉健月兌上的棉袍披在她的身上,高處的風總是很冷。

女孩回過身來,攬著劉健,看了看頭頂的月亮喊道︰「喂!嫦娥,你能听到嗎?我們要去找你啦,我們也會飛呢!」

雖然知道月亮上只有凹凸的山岩,但女孩還是將手擴在嘴邊呼喊著,遠處的燕丹宮此時正在放著焰火,遠遠望去如海中的巨浪翻滾著。

劉健從吊籃中拿出一個小小的鐵爐,朝里面加了一些木炭,借著松脂的火焰點燃,從陶罐中倒出些水,拿出了一紙包湯圓。

看著興奮不止的女孩,笑著遞過去一支遠望鏡,這些都是他偷偷讓白玉柱準備的,女孩拿著望遠鏡看著遠處的燈火,看了一陣,終于軟軟地躺在劉健的懷中,枕著他的腿,握住了他有些冰涼的手。

就那麼靜靜地躺著,任憑吊籃在微微地搖晃,鐵爐中的水已經滾沸,劉健將湯圓倒進里面,煮熟之後夾起一個,吹冷了之後送進了女孩的嘴里。

很簡單的湯圓,但羊曦覺得這是她吃過的最好吃的湯圓,像只慵懶的小貓一樣一動不動。

氣球並沒有繩子和地面固定起來,這時已經不知飛去了哪里,劉健調節這松脂的火焰,防止飛的太高,反正有上面巨大的棉布作為緩沖,即便松脂燃沒了也不會摔傷。

「曦曦,剛才你看到的萬家燈火,在這麼高的地方,你能分清下面的那些燈火哪些是勛貴的,哪些是貧民的嗎?」

女孩搖搖頭,狡黠地一笑說道︰「分不出哪些是勛貴,哪些是貧民,但可以知道哪些是喜慶的燈籠,哪些是恐怖的火災。」

女孩坐了起來,知道劉健在說什麼,但她只是微笑,在三河村她已經解開了心結,她相信劉健的善良和睿智。

「健,愛情中的兩個人未必要走同樣的路,其實我們的目標都是一樣,只是選擇的路不同罷了,而並非你要朝北我卻向南。」

劉健點點頭,又夾起一顆湯圓送過去,女孩張開小嘴,輕輕地咬住。

「你知道嗎,上個月燕京的幾家織布廠出了些亂子,那些做工的人砸毀了紡織機,因為他們覺得他們的苦難和疲憊都源于這些機器。

你也知道,他們都是一些沒有田產的人,窮的只剩下了自己的力氣,但每天要工作將近八個時辰才能維持生活。」

女孩點點頭回到︰「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其實機器沒有任何罪惡,罪惡的還是人,如果一匹布能賣十文錢,而原料也就值一文錢,那麼剩下的九文去了哪里?拋去半文錢的工資,那些人什麼都不用干就得到了將近九文錢。」

「是啊,這個道理我自然懂,我說的意思是,那些人現在並不懂到底是什麼導致了他們的苦難,他們不缺力氣和砸碎整個世界的勇氣,但現在他們顯然還不懂很多事。

我知道你的夢想,雖然你沒說過,但我也能猜的到,我不反對這些事,真的,只是我覺得要慢慢來,現在還不是時候。」

女孩忽然笑了,將手攬在他的脖子上輕輕吻了一下他的臉頰說道︰「我可沒這麼急,松江的事可和我們無關,如你所說,椅子上的國王沒有了,但心中的國王還在,那種可笑的革命可不是我們要做的,王族勛貴和那些趾高氣昂用財富控制一切的新貴有什麼區別?

換一個名稱,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的,就像現在一些西夷的革命一樣,他們趕走了國王,可是卻出現了終身執政,把國王換一個名字,或許能蒙蔽一些人,卻蒙不住我的眼。

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麼,不知道你看沒看六月份的一張報紙?趙院長是怎麼說的?在想好怎麼去建設一個新的世界之前,不要去打碎原本的世界。就像科學院用我們和那些勛貴子弟打架的那件事對那些新生的校訓一樣——人和樹是一樣的,砍斷了可就長不回來了。

哎,這條路很難走,我們的人曾經籌錢在松江開了一個很大的工廠,里面什麼都有,所有的人都是工廠的一份子,里面有醫生、有科學院的畢業生、也有勞苦無依的人,一開始什麼都欣欣向榮,但最終還是出現了太多的問題,現在那里只剩下一片廢墟。

我們想過很多的路,而且一條又一條地走著,前些年五百多個人乘船去了扶桑,希望在那里建立一個理想國,可最終還是失敗了,人總是有**,不僅僅是吃飽了穿暖了,當這一切都達到之後,權利就像罪惡的蛇一樣在他們的心中掙扎,那個所謂的理想國最終還是出現了國王……

我們能想到的路似乎都走不通,所以我們很謹慎,在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理想之國的建設方法,我們不會拿起火槍和刺刀。」

女孩嘆了口氣,有些苦悶地想著那些已經失敗的路,有些迷茫,但隨即還是笑著依偎在劉健的身上,喃喃道︰「你會不會告訴我一個答案?我們該怎麼走?

幾年前,我們的人討論了將近一個月,但最終曾經並肩站在一起發誓要建立一個人人平等兼愛非攻的理想之國的人,走了不同的路。

一部分人覺得現在一切都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咱們華夏佔領了扶桑,打敗了西夷,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如此之多的土地又有什麼爭端呢?每個人可以分上足以供養幾十個人的田地,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那次之後,那些人走進了軍營或是重新獲得了勛貴的身份,走他們的路,和我們再無聯系,曾經親密的朋友在理念的踫撞中成為了不相往來的路人。

而我們,則認為現在根本無法建立一個理想國,在一個大多數人還沒有認同人與人是生而平等的時代,不會出現理想國。

所以我們選擇了等待,在等待中慢慢地宣揚我們所期待的一切——人與人生而平等,兼愛他人,他人自然會兼愛于你。

或許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但追求理想的路本身就是無趣而充滿了荊棘的,或許我們死前都看不到一個理想之國,但這些思想總會流傳下去,慢慢生根發芽,直到有一天一點陽光一點雨露,這些幼小的女敕芽就會長成參天的大樹,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其實我們走的路原本就是幻想出來的,我們很多人原本就是些貴族,走上這條路只是出于心中的憐憫,或許有時候我們追求的並不是人們真正想要的。

就像你我一樣,在空中飛翔,俯視著大地,又怎麼知道哪些是燈籠,哪些是窗欞中透出的燭光?

所以我們放棄了那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憐憫和俯視,走遍了世界,去了解那些人到底想要什麼。

我去過馬德里,去過巴黎,去過鹿特丹,去過臨淄,去過會稽,也去過黑龍江畔的自由民山村……

走過之後,才會懂人們到底需要什麼,才會發現我們那種居高臨下的憐憫是多麼可笑。」

劉健笑著卷了一支煙,借著松脂的火焰點燃,忽然想到了前世那些在十七八世紀苦苦追求絕對平等理想國度的那些理想主義者,他們都不是衣食無依的窮人,而是出于憐憫和善良去追尋一個讓更多的人更好生活的理想之國。現在看來,華夏的這些理想主義者想的更遠也走的更遠,從理想的雲端走到了骯髒的大地之上,去尋求答案。

「那你想到了什麼?」

劉健吐出一口煙,笑著等待一個他期待的答案,心中的一塊石頭也終于放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華夏帝國征服史最新章節 | 華夏帝國征服史全文閱讀 | 華夏帝國征服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