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之鷹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一章 張莘夫事件

作者 ︰ 淡月江南

不過相比于爽快的葉建英和鄭介民,住在三樓305房間的羅伯遜可就不是那麼好說話了。[全文字首發]當記者們前去采訪他的時候,羅伯遜正在和幾位美**人談笑風生,看來正說得熱鬧。一看到記者們進來,羅伯遜便站起身來,雙肩一聳,雙手一攤地說道︰「諸位,非常抱歉!我打算明天再和記者先生們談話。」說完,羅伯遜又扭頭和幾位美軍官兵說笑去了。

記者們受到了冷遇,一臉的不高興,但是對美國人他們也不能說什麼。本來國共雙方的事情,就是中國人自己內部的事情,人家美國人只不過是來調解的,他們即使不放在心上,你也不好說些什麼。

記者們只好悻悻地離開了,但是在第二天,北京的各大報紙上面都有一則重要的新聞︰軍調處執行部三位委員抵達北平,國共雙方委員均對調處充滿信心,惟美方委員對此抱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態度。羅伯遜看了這則新聞之後,不禁氣得破口大罵。

1946年1月14日,軍事調處執行部在北平正式成立,辦公地點設在北平協和醫院,國共雙方各派一個班的士兵在門口負責警衛。軍調部只對「最高軍事三人小組會議」負責,其組成人員如下︰

軍調部國民黨代表團首席代表︰鄭介民,參謀長︰蔡文治,交通處長︰張六師,辦公室主任︰唐保黃(後來改為黃天邁);

軍調部**代表團首席代表︰葉建英。參謀長︰羅銳卿。副參謀長︰張經武,秘書長︰李克農、饒漱石、滕代遠、陳士渠,執行處長︰宋時輪,執行副處長︰李聚奎,交通處長︰黃逸峰,新聞組長︰龔澎;

軍調部美國代表團首席代表︰羅伯遜,參謀長︰洛克菲勒上校。

軍事調處執行部在成立之後立即向全國發布了停止一切戰斗的「和」字第1號命令。隨後,軍調部派出3個執行小組分赴赤峰、集寧、濟南三地,監督停戰命令的具體執行情況,在軍調部派出的這3個執行小組以及之後的所有執行小組之中。國民政府代表和**代表人數都相等。根據國共雙方達成的協議,軍調部的執行權力由政治協商會議賦予,凡是國、美、共三方一致同意所發出的命令,國共雙方軍隊必須絕對服從。[我搜小說網]

而從1月14日到19日。政治協商會議依次對改組政府問題、施政綱領問題、軍事問題、國民大會問題和憲法草案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在政協會議之中爭論最為激烈的問題,也是在重慶談判期間沒有能夠徹底解決的兩個問題——政治民主化問題(亦即政權問題)和軍隊國家化問題。

圍繞國民政府的組成及權限,國民黨代表孫科、吳鐵城提出「國民政府委員就原有名額增加三分之一,遇有緊急情況時,國民議政府主席得為權宜之處置。」

董畢武代表**提出反對意見,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也不同意國民黨的提案。在經過反復爭辯之後,政協會議終于形成了關于改組政府的協議,其中規定︰「國民政府委員會為最高國務機關,對各部長官有任免之權,對立法、監督委員有任用之權;國民政府委員名額分配否定了國民黨佔‘特定多數’的主張;在涉及施政綱領的變更問題上面。規定至少得到三分之二的贊成,才可以進行決議。」

在軍隊國家化的問題上面,各政協代表圍繞先政治民主化,後軍隊國家化還是先軍隊國家化,再政治民主化問題又展開了激烈爭論。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認為︰「全國所有軍隊應該月兌離任何黨派關系歸屬于國家,國共兩黨都應該交出自己的軍隊。」國民黨代表當然不會交出軍隊,而**在政治民主化之前也不願意交出軍隊。

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只好提出國共雙方各自互相讓步的主張,最後,政協會議通過的軍事問題協議規定︰整軍原則和辦法按照「軍民分治」、「軍黨分治」、「以政治軍」進行。

就在政治協商會議緊張召開的時候,1月16日突然爆發了震驚國人的「張莘夫事件」。張莘夫是當時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和礦業工程師。1898年出生于吉林德惠縣,其父張雅南曾經擔任徐世昌總統府顧問、國會眾議院議員。張莘夫早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文學系,1920年通過留美官費考試,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經濟,後來又進入密歇根工科大學改學冶礦專業。畢業之後獲得地質學博士學位。1929年張莘夫回國之後,出任吉林省穆稜煤礦礦長兼總工程師。使俄國撤離之後已經停產的穆稜煤礦重新恢復了生產。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張莘夫攜妻子李湘衡流亡關內,曾經先後擔任河北唐山工程學院教授、河南焦作煤礦總工程師、甘肅天水煤礦礦長兼總工程師等職。抗戰期間,張莘夫擔任國家汞、錫、鎢金屬管理處處長,主持這幾種戰略性稀有金屬的生產。

1945年8月15日小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張莘夫被國民政府任命為經濟部東北行營工礦處副處長,負責東北工礦接收事宜。當時東北地區有許多偽滿洲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日資企業,國民政府和蘇聯方面都想要予以接收。1946年1月7日,張莘夫奉東北行營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嘉璈之命,攜隨員徐毓吉、劉元春、牛俊章、張立德、莊公謀、舒世清、程喜田等7人,在中長鐵路(中長路全名中國長春鐵路,是東北地區全部鐵路的統稱)蘇聯籍副助理理事長馬里意的陪同之下從長春出發。準備前往蘇聯紅軍佔領的撫順交涉接收撫順煤礦事宜。在途經沈陽的時候。馬里意以打前站為名先行獨自趕赴撫順,讓張莘夫等人在沈陽等待。1月14日,馬里意通知張嘉璈,張莘夫等人可以前往撫順。于是就在當日下午,張莘夫率領技術人員以及中長鐵路路警15人,乘蘇軍專列抵達撫順。張莘夫一行下車之後,即被蘇軍方面安排居住在撫順煤礦事務所,由蘇軍4名荷槍實彈的士兵在門外站崗進行密切監視。當時撫順雖然駐扎有蘇聯軍隊,但是實際控制權卻掌握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手中。

1月15日,張莘夫一行人之中的7名路警被東北民主聯軍繳械。並被驅逐去撫順,剩下8名接收人員全部失去人身自由。就在當天,張莘夫還曾經電話通知沈陽方面稱︰「蘇軍僅能保證二十四小時,望設法……」張莘夫的話還沒有說完。電話就被掐斷了。1月16日下午,蘇軍方面人員會同當地警察前往撫順煤礦事務所,向張莘夫表示撫順煤礦不能由其接收,並勸其盡快返回沈陽。當天晚上,張莘夫等8人被迫搭乘原來的專列從撫順返回沈陽,當專列行駛至撫順以西25公里的李石寨站時,原**冀東部隊的逃兵莫廣成率領武裝分子強行沖上列車,將張莘夫一行帶下火車殘忍殺害,張莘夫時年48歲。

雖然駐扎撫順的蘇聯軍隊並不歡迎張莘夫,不讓張莘夫一行接收撫順煤礦。並且讓他們連夜趕回沈陽;雖然駐扎撫順的**軍隊也不歡迎張莘夫一行,並且還繳了警衛的槍,驅趕警衛出城,但是蘇軍和共軍都沒有殺害張莘夫的用心。然而,殺害張莘夫的竟然就是**軍隊的逃兵莫廣成,雖然當時莫廣成已經不是**軍隊的戰士,已經由逃兵蛻變成土匪。但是莫廣成畢竟曾經是**軍隊的士兵,而張莘夫卻恰恰又是一位頗有影響的技術人員,又恰恰是執行從蘇軍手中接收日資企業這樣讓國人擁護的職責,而且這件事又恰恰發生在國民黨處心積慮排蘇**的關節點上。怎麼會不被人利用大做文章呢。

當初蘇軍出兵東北,蔣介石是十分歡迎的,甚至是非常感激的,但是抗戰勝利之後蘇軍遲遲不肯從東北撤離,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延遲撤離期限。蔣介石對此頗有微詞。在中蘇友好條約簽訂之後,國民黨大肆渲染其偉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般士農工商也跟著國民黨兀自慶賀,但是社會上的知識分子,卻並不因為中蘇友好條約而給國民黨政府唱贊歌,他們仿佛從雅爾塔協定到中蘇友好條約的內在聯系之中咀嚼出美蘇拿中國交易的險惡用心,並且進而咀嚼出蔣介石犧牲國家民族利益求得美蘇兩國支持他內戰和獨裁的卑鄙用心。有見識的知識分子對于蔣介石賣國乞憐的丑行心生憤慨,對蘇聯趁火打劫的強盜行徑心懷憤懣,加之蘇軍在東北遲遲不肯撤軍,加之蔣介石想盡千方百計想要制造輿論壓迫蘇軍盡快撤離東北,張莘夫事件真是蔣介石求之不得的天賜良機。

雖然莫廣成是殺害張莘夫的凶手,但是莫廣成卻不是受**派遣或托付而殺害張莘夫的。莫廣成曾經是**軍隊的戰士,但是在他當了逃兵、蛻變成土匪之後,他殺害張莘夫的行徑就屬于土匪性質,與**及其軍隊沒有任何關系。不過莫廣成畢竟曾經是**軍人,有這麼一層關系,真是老天夜要幫蔣介石的大忙,使得他終于有了在國人面前譴責蘇聯、痛罵**的天賜良機。蔣介石沒有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而是充分利用了這個機會,他們慫恿、導演並排練演出了一連串的排蘇**的雙簧,把排蘇**的輿論制造到了極致。以重慶為中心,全國許多大城市發起了國民黨促成的或者國民黨暗示的游行示威活動,國民黨的輿論機關得以利用張莘夫事件渲瀉了積郁已久的怨蘇**之一腔邪火。一些不明真相或者不明就里的人,出于種種情愫,把張莘夫的死記在蘇軍和**的賬上,並且大加撻伐,使得這場喧囂持續了一個多月之久。(未完待續……)

注冊會員可獲私人書架,看書更方便!

美利堅之鷹的第一卷初臨美國第三百三十一章張莘夫事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美利堅之鷹最新章節 | 美利堅之鷹全文閱讀 | 美利堅之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