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之鷹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蘇運動

作者 ︰ 淡月江南

張莘夫事件發生之後舉國震驚,國共雙方相互推卸責任。∣我∣搜小|說網國民黨方面認為這是蘇軍或者**方面所為;而蘇聯駐華大使彼得羅夫于2月27日就此事答復重慶國民政府外交部時卻說︰「張莘夫被害系暴徒所為」;**中央則在2月25日的一份內部指示之中聲稱︰「國民黨勾結日本人制造張莘夫慘案,作為反蘇**的借口。」不過就在張莘夫事件發生時擔任**撫順市委書記兼撫順軍分區政委的吳亮平在化大革命之中曾經寫有一份材料介紹此事,其中說道︰「國民黨派張莘夫等人來接收撫順礦務局和撫順煤礦,那時我們的方針是對接收進行抵制,他們未能實現接權。不多幾天,他們就走了,我們派人送他們出去。到了半路,來了電話,說是蘇聯紅軍軍官要搞他們。我當時在電話上听了,模不清情況。當時蘇聯紅軍部隊駐撫順,實行軍管,紅軍的事,我們無權管,(我)听了就說,讓他們搞去,沒有提出反對,這是政策上犯了大錯誤。蘇聯紅軍指揮我們部隊,說他們是壞人,把他們幾個人殺了。此事件給國民黨利用作為進行**宣傳的一個口實,使黨的政治影響遭受了損失,迄今每念及此,輒深為痛心。這一事件的重要責任,是作為地方黨委書記的我,應當負責的。為此政策上的大錯誤,我受到東北局給的撤銷工作處分,我作了檢討,並于1月底離開了撫順的工作。」

本來在張莘夫事件發生之前,中國各界對于蘇軍拆遷東北工礦設備,把機器作為戰利品搬回蘇聯就已經有諸多不滿,現在張莘夫事件發生之後,中國民眾對于蘇軍的不滿情緒更是急劇升溫。火上澆油的是,在2月11日,經美國總統杜魯門提議,美國、英國、蘇聯三國政府披露了1945年秘密簽訂的有損于中國利益的《雅爾塔協定》。這更加引起了中國輿論的一片嘩然。自2月16日開始,重慶、上海、北平、南京、青島、漢口、杭州、成都等中國各大城市相繼發生了反蘇示威游行,要求「赤色帝國主義」(蘇聯)如約撤軍。此時**又在政治協商會議上面提出承認東北**建立的「民主自治政府」。國民政府接收東北的軍隊應該控制在一定數量之內的要求,此事經媒體曝光之後群情更加激憤。

在2月16日的時候,由于蘇聯拒絕在2月初撤退,又把中國東北工廠礦山作為戰利品。∣我∣搜小|說網于是流寓重慶的東北籍流亡人士2000余人,在青年館舉行大會之後前往國民政府請願,並且散發傳單,要求蘇軍撤退,不得搶奪中國財產。緊接著。2月19日,南京也發生了反蘇運動,南京臨時大學補習班生提出︰「要求友邦軍隊依約撤退」、、「請求政府查究張莘夫被害真相,緝凶嚴辦」、「邊疆不容割裂」、「請求政府徹底執行政治協商會議決案」、「徹底執行停戰命令,迅速恢復交通」,「雅爾塔秘密協定里有損中國主權的部分,我們對此予以堅決反對」,「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

2月22日。重慶中央大學、省立教育學院、中央工業專科學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省立重慶女子職業學校、重慶大學、湘雅醫學院、南開中學、交通大學等26所大中學校學生以及教師等2萬余人于清晨6點在沙坪壩附近集合。展開反蘇大游行,口號包括「蘇軍必須立即退出東北」,「蘇聯必須歸還在東北搶奪的物資」。更為嚴重的是,有些標語更是直指**,例如「所謂‘民主聯軍’不容存在」,「鏟除一切非法地方政權」。「不容任何籍口割據東北」。2月21日,中央大學教授會以及助教會共同發表通電。向美蘇英三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並且希望國民政府能夠「堅定不移。勿作現行條約範圍以外之任何讓步」。

在2月22日的大游行之中,當游行隊伍經過曾家岩之後,一群不明身份人士搗毀了**機關報《新華日報》營業處以及民盟機關報《民主報》館舍,造成人員受傷和財產損失,史稱「二?二二事件」。事後周總理在對民盟的談話之中認為這件事乃是國民黨內的cc派策動,用來反對政學系,而其真正目的是反對政協決議。《新華日報》對此發表評論認為︰「一部分人不滿意政治協商會議的成果,一方面想制造事件來破壞政府和蔣委員長的威信,另一方面想挑起**及民主人士的忿怒,以便造成更大事件,來撕毀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尤其是在這幾天,蔣委員長不在這里(當時蔣介石在上海視察),較場口事件還沒有結束,軍事調停小組快到成功結束的階段時,故意來制造這種事件攪局。」

2月23日,反蘇游行繼續擴大,上海、南昌等大學聚集地率先響應。交通大學等校學生4000余人在重慶示威游行,要求國民政府「完全公布中蘇關于東九省談判情形」、「蘇軍立即自東省撤退,東北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中國各黨團結一致,以應付當前緊急局勢」。上海也發生了大規模示威游行,聖約翰大學等校上萬余名學生前往蘇聯駐上海總領事館示威,對市政府提出要求中央以強硬態度對待蘇聯和嚴查張莘夫被害真相。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朱自清等110余名教授對東北問題發表聯名宣言,表示︰「中國領土必須完整,主權必須獨立」,對于《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外的任何要求,「我們誓不予以承認」;同時要求國民政府披露有關東北經濟合作問題談判之經過;要求蘇聯履行條約盡速撤軍,歸還廠礦,並不得有超出中蘇條約範圍以外之任何行動或者措施。同日,南昌中正大學萬余名師生也舉行了反蘇示威游行。

從2月25日開始,反蘇運動蔓延至全國,達到**階段,不僅學生上街,各職業團體也積極參與。例如上海市大學教授聯合會、重慶各國外交團體聯合之國民外交協會、廣州市民協會等12個社會團體以及中國行政學會等20余個學術團體,他們發表宣言,通電全國,抗議蘇聯侵犯中國國家主權。

對于大部分學生的反蘇情緒,**《新華日報》的回應是「應該把愛國與排外分開」,「愛國不能與排外混在一起」等等。國民黨的《中央日報》立刻回應了這種說法,說「《新華日報》欺騙群眾的宣傳太多了,竟給愛國青年學生扣上‘排外主義’的帽子,還把愛國青年學生比之于義和團,稱群眾是國民黨的‘特務團’」。

這場大規模反蘇運動直接導致當時的中蘇關系惡化,2月23日,即**的第二天,東北蘇聯佔領軍司令馬林諾夫斯基發表公開演講,指稱近來某方制造輿論,指斥蘇聯為赤色帝國主義搶劫中國,關于此事,「蘇聯從未提出過損害中國人民利益,或其主權的要求,蘇聯固然有其要求,但是內容卻系要求在經濟方面平等合作,蘇方目的不在金錢,而在國防,東北與蘇聯安全有很大關系」。

2月24日,駐沈陽的蘇軍司令高夫堂發表聲明稱,拆遷東北工礦設備,乃是根據蘇聯、美國、英國三國政府的共同協定而行。2月26日,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否認了高夫堂的說法,並且聲稱「美國未與蘇聯或其他政府商定關于中國東北境內戰利品之協定或其他協定」。3月9日,英國政府向蘇聯政府正式提出抗議,稱「斷難承認」蘇聯政府把「中國東北工業設備擅自運走」。鑒于美國和英國的態度,以及中國爆發的大規模反蘇示威游行,斯大林只好命令蘇軍撤出中國東北。3月10日夜,蘇軍秘密撤出沈陽。5月3日,蘇軍全部撤出東北。

在2月21日的時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東北行營副參謀長董彥平陸軍中將迅速和蘇軍方面進行交涉,要求蘇軍逮捕殺害張莘夫等人的凶手,把遇難者的尸體運往沈陽,並且保證在沈陽、長春、齊齊哈爾等地的國民政府所派接收人員之生命安全。5月1日,沈陽市政府在沈陽最大的北陵公園為張莘夫舉行隆重葬禮,前來參加葬禮的共有1萬余人。在80年代,張莘夫的兩個兒子從美國返回沈陽為父親掃墓,當局允許其重修已經在革時被夷為平地的墓碑,上面寫有「張莘夫先生紀念碑」,並且注明「中國礦業工程師,吉林省九台縣六台村人,一**八年至一九四六年」。據說張莘夫先生的紀念碑至今仍然立于北陵公園之內,不知道去北陵公園游覽的童鞋是否見到了這個紀念碑。

在1948年7月31日和8月1日出版的《救國日報》報道了張莘夫案的破案詳情,稱殺害張莘夫者為**部隊的逃兵莫廣成,案犯已于1948年7月1日在葫蘆島被**抓獲。1948年8月9日,《中央日報》刊登了「殺害張莘夫案主犯」莫廣成的供詞筆錄,內稱其交代自己隸屬「八路軍遠東戰區第八旅二十三團三營七連」,殺害張莘夫是奉保安旅劉子義副司令等人命令,筆錄還稱「我完全不知道,劉副司令和郭政委說他是大漢奸,殺他時我沒有動手,是由我的排長陳貴東率著弟兄們將其殺害的。」1948年11月29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判處莫廣成死刑。(未完待續……)

注冊會員可獲私人書架,看書更方便!

美利堅之鷹的第一卷初臨美國第三百三十二章反蘇運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美利堅之鷹最新章節 | 美利堅之鷹全文閱讀 | 美利堅之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