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之鷹 正文 第三百六十四章 炸毀汪精衛墓

作者 ︰ 淡月江南

其實就在何應欽召開這次秘密會議之前,陸軍總部就已經派出工兵對汪精衛墓進行了偵察。所以陸軍總部工兵指揮官馬崇六就告訴邱維達,汪精衛墓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墳墓雖然不大,但是相當堅固。邱維達听了馬崇六的介紹之後,于是決定用炸藥炸開墓穴,而南京市市長馬超俊則對邱維達說︰「委座的意思是時間愈快愈好,因為還要整理和建築別的東西。最好在一切充分準備好的條件之下,乘一個夜間就把它給處理了。」

于是邱維達決定在1月20日深夜12點開始炸墓,但是因為準備工作尚未就緒,臨時推遲到21日深夜行動。為了防止外人知道炸毀汪精衛墓的秘密,在執行炸墓的前三天,憲兵司令部就派兵在中山陵與明孝陵之間,斷絕行人交通,禁止游覽,不許任何人接近。因為行動太過神秘,所以當時南京城內不禁傳出謠言,稱國民政府又要查捕漢奸,有些曾經在汪偽政權擔任官職的人頓時都惶恐不安起來,有的逃出南京,有的躲了起來,上演了一出荒誕的鬧劇。

邱維達安排第74軍第51師的工兵營營長李東陽負責處理現場,根據工兵技術偵察的估計,大約需要使用150公斤炸藥才能把汪精衛墓全部炸開。實施爆破的時候,在現場進行監督的有馬崇六、馬超俊、邱維達等人。第71軍工兵的爆破作業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炸開汪精衛墓的外層混凝土鋼筋部分;第二步。炸開盛棺的內窖(即墓穴)。在執行爆破的時候,利用其他音響作為掩蓋,以防止巨大的炸藥爆炸聲泄密。工兵們從墓基之下打入一條地坑,然後在坑內裝上150公斤炸藥。炸藥引爆的時候,只听得一聲巨響,頓時泥石飛天,墳殼瞬間裂成了數塊。

把墓穴炸開之後,在其中發現了汪精衛的尸棺。馬崇六當即指示把汪精衛的棺材打開。對于這個指示,邱維達當時覺得有些突然,因為在之前的秘密會議上面。何應欽的指示很清楚,規定是「遷移」,而現在卻將棺蓋打開,又沒有提出遷移到何處去的打算。邱維達雖然知道這其中有些不對頭。但是不了解馬崇六他們究竟在搞什麼名堂。

棺材打開之後,只見汪精衛的尸體上面覆蓋著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子,尸體身穿汪偽政府文官禮服,系藏青色長袍馬褂,頭戴禮帽,腰佩大綬,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黑斑點。由于入棺時使用過防腐劑,所以汪精衛的整個尸體還算保持完整,並沒有出現腐爛。

打開棺材之後,馬崇六立刻命令不必要的人員暫時退離墓地。由馬超俊進行全面的棺內檢查,主要是去尋找有什麼陪葬物品。結果只發現在汪精衛的馬褂口袋里面,有一張長約三寸的白紙條之外,這張白紙條上面用毛筆寫有「魂兮歸來」四個字,下款署名是「陳璧君」,據說這張紙上的字是陳璧君從日本接運汪精衛尸體回國之後所寫,以示招魂的意思。除此之外,棺材里面還發現了一本汪精衛的手抄詩稿,雖然已經發霉,但是字跡依稀還可以辨認。詩稿之中的大多數詩作。先前都曾經在一些報刊上面發表過,只有最後一首《自嘲》,字跡歪歪斜斜,沒有寫明年月,估計是汪精衛臨死之前的絕命詩。詩中這樣寫道︰「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汪精衛墓內竟然沒有什麼貴重的隨葬品,這出乎不少人的意料,這究竟是不是汪精衛自知罪孽深重,有意進行「果葬」,還是怕之後有人盜墓,這個問題就和武則天立的無字碑一樣沒有準確答案。

馬崇六當即吩咐工兵營長李東陽︰「現在就把棺材裝上卡車,今晚還要將墓地平掉,務使不留原來痕跡。」不過邱維達當時留了個心眼,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他暗示李東陽暗中留意。邱維達對馬崇六表示,第74軍應該負責到底,于是派李東陽「護送」運送棺材的汽車,以免中途發生意外。第二天清晨,李向陽回來向邱維達報告說,馬崇六把汪精衛的棺材一直送到南京城西的清涼山,把尸體交付火葬場,只用了半個小時,棺材連同尸體全部焚化,骨灰被隨便丟棄在路邊的一個水坑里面,並沒有留存什麼。邱維達這才知道,馬崇六是根據何應欽的另外一項秘密指示,把汪精衛的尸體給徹底銷毀,所謂的「遷移」,只不過是在會議上面的一種托詞而已。

在炸掉汪精衛墓之後,第74軍的工兵立刻把墓穴給平掉了。邱維達在半個月之後的2月初,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特地驅車來到明孝陵游覽,順便到梅花山散步。邱維達發覺梅花山上面的景物已經面貌全非,在梅花山的南北兩面,開拓了兩條小徑,培植各種各樣的花木,周圍環境,整修一新,與中山陵的秀麗景色,遙相映對,風景確是不錯,只不過汪精衛墓的痕跡已經蕩然無存。

到了如今,汪精衛墓的地面建築,只有不遠處的祭堂還存在,不過也已經改為中山陵園管理局的辦公用房,如果不是知情人士指點,游人根本就不知道那是汪精衛的祭堂所在。

雖然炸毀汪精衛墓的行動非常隱秘,但是僅僅半個月之後,消息還是泄漏了出去。不久之後,汪精衛的大女兒汪文惺聞訊從國外趕回南京,她先到南京市政府,氣勢洶洶地要求會見南京市長馬超俊。馬超俊當然知道汪文惺是為了汪精衛墓被炸毀一事而來,于是拒不接見,最後只派了一位秘書出來應付一番,把處理墳墓的事情全部推到了陸軍總部頭上。

于是汪文惺又跑到位于南京黃埔路的陸軍總部,求見何應欽,但是卻被門前的衛兵阻擋。此後,汪文惺每天都來一次,堅決要見何應欽,但是何應欽又怎麼可能見她呢?于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之下,汪文惺便耍起了無賴,在陸軍總部門口又哭又鬧,破口大罵,大聲指責何應欽不應該把她父親的墳墓給炸毀,說什麼「南京不能葬,就讓我運回廣東去葬好了,難道又礙著你們的事了嗎」,更有污言穢語不堪入耳。當時有許多南京市民在周圍進行圍觀,守衛們怕鬧出什麼亂子,于是立刻出來一個衛兵長對圍觀群眾假稱汪文惺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喝令群眾們散開。

但是就這麼讓汪文惺一直鬧下去也不是辦法,于是陸軍總部參謀長蕭毅肅想出了一個點子,他叫一個參謀軍官出去,帶上兩名警衛員,身佩盒子槍,給汪文惺來了一個下馬威,警告她說︰「限你立刻離開陸軍總部,否則就以搗亂秩序和袒護漢奸論罪。」汪文惺見勢不妙,只好溜之大吉,炸墓風波這才終于結束。

在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之後,當時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孫科,命令對梅花山地面景觀進行布置。開始準備在汪精衛墓原址上面建一個長方形的葡萄架,以供游人賞梅休息,但是後來考慮到葡萄架既不經久耐用,也不美觀,且不適宜布景,于是便決定建造一座亭子。這座亭子于1947年落成,它是利用承建中山陵園內建築的不法營造商的罰沒材料,由中山陵園工程科工人,利用空余時間建造而成,因其位于梅花山,故而取名為「觀梅軒」。

觀梅軒東西長約16米,分為三間,東西兩間凸出部分各設一個南、北進口。亭內四周設有磚砌欄桿,整座亭子為混合結構,頂覆藍色琉璃瓦,黃牆紅柱。為了避免游人把亭子和汪精衛墳墓聯想到一起,同時給游人助興,當時具體負責墳墓地表改造的沈鵬飛等人,根據梅花典故以及東吳大帝孫權的史跡,為觀梅軒的南北入口擬定了兩個額名和兩副檐聯,經孫科審閱批準之後書于亭上。亭南入口的額題是「觀梅軒」,兩側楹聯是「欣敵寇潛蹤,景物依然,河山如故,此日花香鳥語,鐘阜麗明,若同和靖重游,應媲六橋三竺;問吳王何處,墳塢已渺,史跡尚留,當年虎踞龍蟠,石城安穩,端賴武鄉定策,永垂九鼎一言。」亭北入口的額題「放鶴」,兩側楹聯是「天闕遠瞻鳴鶴舞,孝陵回望伏龍眠。」所有額題和楹聯均由孫科題寫,「放鶴」二字的木匾至今猶存。

4月28日,在蔣介石離開重慶之前,喬治再次來到林園官邸和他商談東北問題,但是蔣介石仍然堅持︰「必須待軍事上收復長春,然後才有和平之可言,屆時政府始可考慮接受**所提出的其他若干要求。」之後喬治又前往會晤周恩,轉達蔣介石的態度。周恩低著頭半天沒有開口,最後才一改往日的協商口吻,斬釘截鐵地說道︰「如不能無條件停戰,則**亦不能接受政府方面之意見!」

喬治踫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怡園,結果剛一回去,杰西卡就交給他一件用大號信封裝填的公函。喬治打開一看,原來是重慶20多個人民團體寫給他的聯名信,信中聲稱︰「重慶各界反對美國支持國民黨政府進行內戰,要求立即停止運送國民黨軍隊往東北。」看到這封聯名信之後,喬治的心情更加郁悶,于是索性就不再去想調停國共內戰的事情,帶著杰西卡和小拿破侖在重慶附近游山玩水,畢竟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在即,以後想再來重慶就不容易了。不過其實喬治最想去的地方,還是重慶北邊、涪江之畔那個被稱之為「三台」的地方,因為那里才是他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未完待續……)

注冊會員可獲私人書架,看書更方便!

美利堅之鷹的第一卷初臨美國第三百六十四章炸毀汪精衛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美利堅之鷹最新章節 | 美利堅之鷹全文閱讀 | 美利堅之鷹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