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火槍兵 第一部 抗倭援朝 第八章 出頭的松柏先成才

作者 ︰ 南郭無忌2

轉眼,到了秋天。經過半年多的訓練,鳥銃槍騎兵隊士兵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再是散漫隨意的普通青壯山民,成了令行禁止、進退有據的優秀軍人。

在訓練中,潘興漢采取以老帶新的辦法,將兩旗兵丁混編。為適應火槍兵四路縱隊橫列作戰的需要,將每小旗由十人增加到十二人,每一總旗由五小旗改為四小旗,每一總旗配備一名鼓手和旗手。為了發揮來復槍的威力,打破明軍把總只能統領兩總旗的成例,額外設置一個由二十個優秀兵丁組成的精銳游騎小隊,賦予狙擊兵和偵查游騎兵兩種職能。老爹的把兄弟李蒙任副指揮兼第一旗總旗,李春任第二旗總旗,表弟潘興旺任游騎小隊隊長。

因曾身兼兩職,潘興漢利用職務之便,盡量將自己的隊伍武裝齊備。除了全套盔甲,每人一把新式戰刀,一把強弓,一支新式隧發火槍,一條野戰毛氈。裝備強弓主要是為了馬上作戰的需要,因為在馬上使用火槍,射擊精度沒有保證,而且借助奔馬之力,弓箭的拋射距離最遠可達200米,這時使用火槍沒有多少優勢。

防衛邊塞長城的衛軍最緊張的就是春秋兩季,這兩個季節正是韃靼人頻繁犯邊的時候。因為在春季冰雪融化以後,正是大漠草場最為貧瘠之時,新草未長,預備的草料糧食經過一冬天的消耗已經淨盡,要到大明邊地搶掠或者貿易以做補充。到了秋季,韃靼人則要南下明朝糧產區收集過冬的糧食,充作冬天的食物和牲畜精料。

在戚繼光鎮守薊鎮期間,經過幾次大的戰役,將韃靼人打的毫無招架之功。韃靼俺答汗只好與大明議和,互開馬市,各取所需,大明北方進入短暫的和平時期。

但自從戚繼光等知名將領相繼去職後,這些穩定邊地的措施被一些自以為是的督撫紛紛廢止,關閉邊境,禁止貿易。得不到生活所需的韃靼人不甘坐以待斃,再加上俺答汗亡故,韃靼各部失去約束,又蠢蠢欲動,縱馬劫掠。

尤其是萬歷十八年春天,甘肅總兵官李聯芳被韃靼火洛赤部族殺死,大明朝與韃靼人的關系驟然緊張,在局部地區互相攻伐。于是長城各處衛所軍加強邊地防御。

上司決定將潘興漢這支鳥銃槍騎兵隊拉到長城以北巡邏邊塞。潘興漢所屬騎兵隊的職責,只是警衛雜造局、試用新式槍械裝備,沒有戍邊之責。這次調潘興漢這隊槍騎兵出邊巡邏,具備一定戰斗力只是借口。其中的原因很是復雜。

賞識潘興漢的總兵官董一元此時已經調到寧夏做總兵,防範韃靼火洛赤部的騷擾。新來的總兵張邦奇對潘興漢的標新立異看不順眼。于是決定將他的騎兵隊調回原來所屬的喜峰口‘軍衛所’,讓他到長城以北巡守邊塞。

更主要的原因是,潘興漢利用自己的特長冶煉鋼鐵,掙取銀錢,在裝備所屬騎兵隊的同時,及時發放兵丁餉銀,並予適當提高,成為薊鎮待遇、裝備、軍紀和戰力最好的隊伍。相反,其他衛所部隊,欠餉問題非常嚴重,已經接近一年沒關餉,這引起兵丁和軍官的不滿。總兵官怕潘興漢在眼皮底下晃悠,引起攀比,士兵鬧餉,引起嘩變。

按說,被發配出關巡邏,不是好事,生活辛苦自不必說,更要時刻提防隨時而至的韃靼騎兵。但潘興漢並不覺得這是壞事,只有上了戰場,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的士兵,才能真正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鐵騎,否則就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人常說,出頭的椽子先爛,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在潘興漢來看,卻是先出頭的松柏先成才,愉快的接受了這次調動。

「看,是潘瘋子的那隊鳥銃槍騎兵,他們衣甲整齊全副武裝的樣子,這是要開到長城巡邊去了。」三營屯把守城門的一個兵丁看到從軍營奔過來的一隊騎兵,對旁邊的同伴說道。

「快看,他們肩上背的鳥銃和咱們的咋不一樣,這樣縴細的銃管怎麼經的起火藥爆響。」

「這群瘋子,啥不敢干,就是站在佛朗機邊放炮這樣的蠢事都能做的出來,還怕銃管炸膛!」

「我猜是他們把鐵器換成餉銀,沒有那麼多的好鐵做鳥銃,只好用薄鐵皮胡亂卷成鳥銃的樣子糊弄人,才顯得單細。」

「長城北邊可比這里要冷,看他們早晚還能不能再跳到冷水里互相洗澡。」

「新來的總兵將其攆到長城北邊喝西北風,不用咱們每日一大早就給他們開城門。這半年可煩死我了。」

「憑他們營兵(副將、參將、游擊將軍等中級將領統領的軍隊)的身份,那身裝備,比咱們標兵(總督、巡撫、總兵直接統領的軍隊,即主力軍)還要齊全,不怨總兵大人不待見。攆出去活該。」

「你這是眼氣,還不是托人想調到人家騎兵隊那里,沒如意,才如此編排。」

「我要是足額拿到餉銀,也能和他們一樣拼命練兵,吃點苦也值得。」

「正是因為他們的餉銀及時發放,引起其他衛軍不安分,吵著向上邊要這近一年的軍餉,總兵大人怕引起軍兵嘩變,才將他們調走的。」

「可不是,我听說總兵大人還派人去核查他們餉銀的來源,可查到半路,錦衣衛就出面阻止了,最後不了了之。听說這位把總是錦衣衛設在薊鎮軍兵里的密碟,否則,還有他的好?早就吃牢飯了!」

听到有錦衣衛給潘瘋子撐腰,這些把守城門士兵都閉上了嘴巴,目送著潘興漢騎兵隊出城,向長城以北開拔。

由于潘興漢訓練士兵的辦法特立獨行、花樣繁多,並且每天早上都要跑步出城,進行耐力訓練。這些守門的兵丁早已熟悉,並且給潘興漢起了個潘瘋子的綽號。

很多衛所的軍兵,包括一些官長也都看不慣潘興漢那套先進的訓練方法,認為他是吃飽了沒事干,閑得慌,嘩眾取寵瞎折騰。在他們的認識中,兵丁只要站在長城上射箭準確,熟練操作鳥銃火炮就算合格兵丁,至于野戰,那是沒本事的韃靼野蠻人干的蠢事,有堅不可摧的萬里長城,**才出去和韃靼人面對面交手,根本用不著跑步行軍。

三屯營距離長城只有六十里,經過半天行軍,潘興漢的騎兵隊越過關隘,進入荒無人煙的長城北地。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沿著長城一線巡邏,防止韃靼人突然從大草原過來,繞過長城,對邊地居民實施搶劫。

————————————————————————

秋天的長城最為美麗,山巒起伏,層林盡染。深綠的松柏、火紅的楓葉、掛著金黃葉片的白樺林交相輝映,五顏六色。湛藍的天空點綴著朵朵白雲,顯的更加深邃悠遠。藍天、白雲、高山、河流以及生長期中的遍野植物構成一幅壯美的立體動態畫卷,而黛青色的長城猶如一條臥龍蜿蜒在這美麗的群山之中,藍天之下,更成這幅風景畫卷的點楮主題。

身處這樣壯闊的山河中間,任何一個熱血男兒都有登高遠眺,比試天高的豪邁。潘興漢帶著這支自己耗費心血打造的鐵騎,穿行在這秀美的崇山峻嶺之間,自是增添了一道人為的風景,使天地充滿了生機活力。

薊鎮長城以北大面積地區都屬燕山山脈,山高林密,水草茂盛,人煙稀少,是察哈爾部的夏季牧場。還有大量大明逃民在此農耕繁衍,是漢民和蒙古族民眾混居之地。潘興漢所負責巡邏的就是這片地域中的其中一片,防止韃靼人秋季在此集結,進犯長城。

按巡邊慣例,一般巡邏,距離長城不得超過五十里,很多邊軍連這個巡邏距離也達不到,剛一越過關隘就蹲在長城腳下熬時間,等待替換回營。潘興漢為了鍛煉這群多數沒有見血的新丁,決意越過五十里巡邏線路,沿著灤河向北行進。若是有幸,遇到韃靼騎兵,和他們交戰一次最好。

隨著越過比較安全的巡邏線,那些年輕人都失去了往日的活潑,一個個變得沉默不語,潘興漢知道初次進入戰地的士兵,都會緊張。這種緊張若是不加疏導,就會變成恐懼,一旦在心里形成,很難根除。變成風聲鶴唳的膽小鬼,將直接影響整個部隊的士氣。

一個好的長官不但精通軍事部署,更要時刻掌握士兵的心理動態,掌握了士兵的心理,才能真正掌控這支部隊。于是潘興漢主動和那些走在身邊的年輕士兵聊天。

「興旺,你一向話多,今個咋做啞巴了?」走在隊伍最前邊的潘興漢向身後充當親衛的表弟問道。

潘興旺抖了抖馬韁,趕上表哥,說道︰「我怕話說多了口渴,找不到水源受罪。」

對這種掩飾性的回答,潘興漢了然于胸,看了看路邊的灤河,笑了笑,沒有揭穿他的謊話,問道︰「是不是心慌,有想撒尿的感覺?」

潘興旺听了表哥的話,有些窘迫,沒有回答,點了點頭。

「說實在的,我也有些擔心。」潘興漢扭頭看了潘興旺一眼,繼續說道︰「我們擔心遇上韃靼人,其實那些在這附近游牧的韃靼人也擔心遇上我們,麻桿打狼兩頭害怕,這非常正常。但是,不能因擔心就變得膽小怯懦。否則遇到對手就會失去拼殺的勇氣,那樣,吃虧的一定是嚇破膽先逃的人。」

隨後,潘興漢講了一些新兵因初上戰場,膽小害怕引起的一些笑話,不時引起兵丁的哄堂大笑。為了進一步活躍氣氛,潘興漢還帶頭唱起北地邊關人經常哼唱的大鼓戲。並將自己用昂貴的水晶鏡片打磨制成的一架十倍距單筒望遠鏡從皮套里取出,讓這些年輕人開眼。

等到表弟緊張的神色有所恢復,潘興漢說道︰「你帶五個弟兄,到前邊游騎(偵察)行進,距離大隊一里左右就可,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看到韃靼人就趕緊派人回來,若是危險,就全撤。」說完探過身,拍了拍潘興旺的肩頭。向前邊歪歪頭,示意立刻行動。

潘興旺接過表哥遞給自己的單筒望遠鏡,從肩上摘下弓箭,點出五個游騎兵,月兌離大隊,縱馬快速奔向前方。過了半個時辰,一個突前的游騎快馬奔回,報告說前方發現三個行蹤可疑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四個游騎兵緊緊圍住的是三個破衣爛衫的人。滿臉焦急的男人約有三十歲,明顯是個漢民,說話帶有濃重的滄州口音。坐在破舊勒勒車上的大月復便便的女人面現痛苦表情,用嘀哩嘟嚕的韃靼話不停地向抱著自己的男人述說些什麼,並且往車下推男人,要男人快逃。一個七八歲的男孩,緊緊抱住男人的大腿,面現恐懼憤怒,緊緊盯著著距離自己最近的一個兵丁的刀槍。

男人看到潘興漢騎馬走了過來,小心翼翼的將女人平放在勒勒車上,跳下破車跪倒在地,剛要磕頭,听到申吟,又立刻站起反身扶起女人,緊緊摟在懷里,用無助、悲痛、乞求的復雜眼神看著潘興漢。

通過訊問,得知這是一個混合家庭,女的是韃靼人,男人是從大明逃過來,在此地定居過活的。因老婆臨盆難產,要冒險到關內求醫,在此被截。

潘興漢看著這三人,心里翻騰不止。按照大明律例,遇到沒有身份的‘黑戶’人,要一律抓回,或者流放或者賣為奴僕,遇有反抗格殺勿論。若是遇到韃靼人,更沒二話,三個字︰殺無赦。即使自己放過這三個流民,他們到了長城關隘,也一樣逃不過去。若是任憑自生自滅,難產女人多數保不住。

長城以北,一定範圍內,雖是兩不管之地,但韃靼騎兵來此更加方便一些。若沒韃靼人的默許,逃來此地的漢人是無法平安生存的。長期混居,蒙漢通婚的已經很多。潘興漢看到這對異族夫妻,如此恩愛,讓他想不禁起了救助自己的潘家,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無私的情感。

思忖片刻,潘興漢將李蒙叫到一邊,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說道︰「二叔,你帶幾個弟兄,作一付馬抬擔架,以最快速度趕到關內,找家醫館,救治這位婦人,成與不成就看天意。就醫後安置到我家,等巡邊回去,再將他們一家護送回關外。」

雖然朝廷有清剿邊地流民的規定,但一般巡邊兵丁遇到,都裝作沒看到,任其在關外這片地域討生計。當然也有一些毫無人性的兵丁專門捕殺這些沒有反抗能力的流民,用他們的頭顱充作韃靼騎兵,邀功請賞。李蒙听了潘興漢的話,稍一猶豫,提點道︰「大佷子,這樣做可要擔干系。我看任其自便得了。」

潘興漢堅定的搖搖頭,「見死不救,于心難安。若關隘有人阻攔,就推到我身上。一切干系我回去擔當,去吧。」

看到潘興漢如此,李蒙搖搖頭,接過銀子,點出四個辦事老成的老兵,執行命令去了。潘興漢帶著其余士兵繼續沿著前進的路線巡邏。

潘興漢自從來到大明朝,因先後被弟弟和守關兵丁救援,再加老爹默默的支持關心,一直懷有感恩之心。覺得與人為善乃是根本,要盡可能的憑借自己能力,幫助喝著同一條河水的相鄰。所以招募的兵丁,都是潘家口附近的青壯,且盡可能提高他們的待遇。

潘興漢明白,若不是自己掌握著別人不知道的資源,也會像這位男人一樣,到這片兩不管的土地過活。以己度人,覺得也該用手中的一點權利幫助這家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火槍兵最新章節 | 大明火槍兵全文閱讀 | 大明火槍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