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火槍兵 第一部 抗倭援朝 第十六章 偵緝軍情

作者 ︰ 南郭無忌2

(求收藏、求推薦)

——————————————————————

第二天,提督李如松命令薊鎮參將都指揮使吳唯忠率領本部薊鎮左營三千步兵和薊鎮右營游擊將軍錢世禎所部一千槍騎兵,共四千兵馬,作為先頭部隊開往安州城待命。一同前往的還有神機營參將駱尚榮、薊鎮左營游擊將軍王必迪等幾位戚家軍舊將。

先頭部隊代表的是大明朝的臉面,它的表現好壞,直接影響明軍的國際形象。所以需要對先頭部隊進行嚴格約束,不得擾民。薊鎮衛軍是戚家軍的老底子,軍紀嚴苛,軍容整肅,軍械先進,士兵勇敢,戰力強悍。這一點,任何一支入朝明軍都無法相比。

李如松原本想讓遼東兵做先頭部隊,可自家事自家清楚,手底下這幫家伙戰斗力很強,可紀律性也出奇的差。這支軍隊從老爹拉起來,靠的就是插香頭拜把子,有財大家發,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人家跟你來,就是為了撈軍功發橫財。現在去掉兄弟情分,用軍紀約束,不讓士兵擾民發財,軍兵立馬就會翻臉,不認自己這個老大。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勉為其難的把出風頭的先鋒位置讓給薊鎮兵馬。

要弄明白李如松為何將大軍向安州城集結,就要從朝鮮王國的地理以及整個戰局說起。

朝鮮王國位于稍顯S形的南北走向的狹長的朝鮮半島,是個多山國家,半島百分之八十都是崇山峻嶺。整個王國共分八道(相當于明清的省級行政區劃),西海岸由南向北依次是全羅道、忠清道、京畿道、黃海道、平安道,東海岸由南向北依次是尚慶道、江原道、咸鏡道。由于受大明朝地緣政治影響,西海岸人口密集,經濟和交通都較發達。比如漢城、開城、平壤三都城市都位于西海岸附近。

侵朝倭寇共有九個軍團近十六萬人,經過八個多月的推進,已經侵佔除最靠近大明朝的平安北道少部分地區以外所有地域。為控制這些地區,倭寇大軍分據各地。

其中,第一軍軍團長小西行長率18700人佔據以平壤為中心的平安道大部,第二軍軍團長加藤清正率22800人佔據咸鏡道,第三軍軍團長黑田長政率11000人佔據黃海道,第四軍軍團長島津義弘率14000人佔據江原道,第五軍軍團長福島正則率25000人佔據忠清道,第六軍軍團長小早川隆景率15700人佔據全羅道,第七軍軍團長毛利輝元率30000人佔據尚慶道,侵朝總指揮兼第八軍軍團長宇喜多秀家率10000人坐鎮京畿道,第九軍軍團長豐臣秀勝作為預備隊率11500人駐扎壹岐島。另外,九鬼嘉隆等六位海軍將領率領海軍艦船及7000水兵游弋對馬海峽,保護海上補給運輸線。

侵朝倭寇剛經歷國內戰亂,士兵久經戰陣,訓練有素,軍紀嚴明,裝備完整,戰斗力非常強大。但因兵力分撒,面對四萬援朝明軍和一萬朝鮮殘軍,已構不成局部兵力優勢。

宋應昌在大軍入朝前,就根據朝鮮地理和倭寇佔領軍分布情況,制訂了一套詳盡的作戰計劃。陸地以平安道為依托,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從朝鮮西部地區向南次第推進,逐個消滅倭寇有生力量,收復重要城市和主要經濟區。同時,利用大明朝優于倭國的水師取得制海權,切斷倭寇與本島的聯系和補給。等到力量發生對比,倭寇陷入絕境,再來個甕中捉鱉,決一死戰。

為完成上述總體作戰計劃,援朝明軍第一個作戰目標,就是攻克距離義州城最近的朝鮮半島西北部重鎮平壤。李如松接過宋應昌的指揮權後,最初並沒改變這一總體作戰計劃。

安州城位于平壤東北部,清川江北岸,距離平壤只有130里,是連接義州城和平壤的交通要道,既是阻止倭寇進犯義州城的屏障,又是進軍平壤的橋頭堡。大明軍隊進入朝鮮,就開始向安州城集結。

作為先頭部隊,負有探查敵方軍情之責。作為久經戰場考驗的領兵將領,吳唯忠不可能完全相信朝鮮提供的情報,需要派人深入前敵探查倭寇布防。這一任務自然落到適應朝鮮寒冷氣候的騎兵營游騎小隊身上。

————————————————————————————

「終于將活計干完了,要是回去的早,還能趕上吃年夜飯。」剛剛鑽入一片茂密松林與表哥匯合的潘興旺跺著腳,透過松枝看向落到西邊的太陽。

「把平壤城西部外圍倭寇的防守分布情況都探查清楚了?」

「是的,咱當探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點小事還能含糊。」潘興旺自信的說道。

「好,你這就帶兩個弟兄,把咱探查的軍情連夜送回安州。」

听了潘興漢的話,潘興旺挑了挑滿是冰霜的睫毛,「已完成上官交給咱的使命,為何還分開,不一起回去復命?」

「小鬼子也學咱老祖宗過大年,我帶幾個弟兄去他們軍營附近溜達溜達,高興了就放放鞭炮,給倭寇過個熱鬧年,弄不好還能混頓吃喝。」潘興漢對此非常自信。

「這,這,表哥,你也忒大膽了吧,萬一把倭寇惹毛了,咋月兌身?」潘興旺渾身透著擔憂。

「還信不過表哥?咱啥時做過沒把握的事!少嗦,趕緊的走路。」潘興漢瞪起了眼珠子。

潘興漢做出的決定不容更改。素知表哥脾氣的潘興旺只好叮囑一番,從游騎小隊點出兩個探子,跨上戰馬出發。

待夜幕降臨,留下兩個看護馬匹的兵丁,潘興漢帶著二十余個披著白色披風的游騎兵,鑽出藏身的松林,趟著沒膝的積雪,翻過一道山梁,頂著呼嘯的白毛風向平壤北城模去。北城沒有別的建築,只有一個獨立的山峰—牡丹峰。

「噗通。」正在向陡峭的牡丹峰上爬的一個兵丁不見了蹤影。潘興漢趕緊順著掉落的雪窟窿鑽了進去。

「真倒霉,掉地羊洞了。」兵丁往外吐著灌入嘴里的積雪,坐在地洞嘟嘟囔囔的咒罵。

看著鑽進來的暗道,潘興漢心說,小鬼子戰法還真他媽的先進。這哪是地羊挖的地穴,簡直就是近代軍事戰壕。戰壕一人深,兩人寬,用木板棚頂,上面蓋著浮土和積雪,不靠近根本發現不了。戰壕每隔幾步,就有一處發射火槍或者射箭的暗孔。

「真來對了,走,上去看看。」潘興漢對紛紛跳下來的探子揮揮手,拔出戰刀,帶著探子沿戰壕悄悄向山頂模去。

正值年關,山頂沒有一個值夜的倭寇。潘興漢讓探兵留在戰壕入口,自己借著夜幕掩護,像幽靈一般探查起山頂的軍事設施。

山頂四周用條石壘成厚厚的防御牆。其間建有乙密台、最勝台等數個石質碉堡,各個碉堡之間建有無數防御垛口,每個垛口都設有火炮和火槍的射擊孔。

正如預料的那樣,駐扎在山頂的倭寇都聚集在中心堡壘里過年狂歡。將山頂防御探查清楚,潘興漢回到戰壕入口,「你、你、還有你們三個,跟我埋汰埋汰小鬼子,其余的原地接應。」

「嘰里咕嚕,嘰里咕嚕。」守在山頂中心主堡壘門口的兩個倭寇,看到迎面走來的幾個白衣人,用誰也听不懂的倭語喝問。

「八嘎呀路,要西,米西米西。」潘興漢將電影中學來的僅有幾句東洋話一股腦的出溜出來。

兩個倭寇被潘興漢這番鬼話給蒙住了,大眼瞪小眼互看同伴,意思大概是,這位又罵人又夸人,還想吃飯,思維混亂,是不是壓力過大犯了瘋病。壓根沒想會是敵人。

就在哨兵愣神之際,潘興漢快速走到近前,舉起左手拍了拍對方肩膀,露出邪異的微笑,遮在袖口的右手軍匕無聲無息的攮進胸部。另一倭寇看到同伴的異樣,剛要抽刀,卻被後邊跟上的兵丁亂刃穿身。

砍下頭顱,用倭寇軍服擦拭干淨軍匕,潘興漢低低說道︰「火燻地羊。」

五個游騎兵都是山里土里長大的農家娃,自然明白意思,麻利的搬運倭寇放在山頂用于取暖的柴草,將其堆在主碉堡石門口。一把火點著。「撤。」

游騎兵偵查小隊回到安州城,已到大年初一早晨。潘興漢顧不上疲憊困倦,來到薊鎮衛軍都指揮使的大帳,向參將吳唯忠匯報偵查情況。

軍帳里除了吳唯忠、王必迪、錢世禎、葉邦榮等幾位薊鎮將領以外,還有神機營參將駱尚榮。噓寒問暖客套一番以後,潘興漢將偵緝結果匯報給在座的各位將領。

吳唯忠將軍待匯報完的潘興漢走後,眉頭緊縮,「興漢打探的軍情與朝鮮人給我們提供的情報完全不同。朝鮮人說,駐守平壤的小西行長完全不知我大明軍已開入朝鮮,所以他的兵力仍分散在平安南道各個城市,平壤只有區區一千人防守。可從現在情況看,不但他已得知我們入朝,並且在平壤做了充分的防御準備。」

「是啊,從倭寇集結兵力的時間上看,我們臘月二十五入朝,小西行長臘月二十六就將分散各地的軍隊全部收縮回去,甚至連與平壤倚為犄角的順安小城也放棄防守,並且在城外的幾個制高點增加防守兵力。要說這麼大的動靜,這麼巧合的集結時間,朝鮮人發現不了,打死我也不相信。」駱尚榮說道。

「不是朝鮮人沒發現,而是沒給我們提供準確情報。相反,倭寇卻得到了我大明軍入朝確切時間。看來這里有貓膩,有些朝鮮人不喜歡我們進入他們地盤,想讓我們和倭寇死拼硬踫。」一個負責情報的錦衣衛鎮撫使提醒道。

「倭寇將平壤外圍的各個制高點都增加了防守兵力,在攻城前,一定要全部拔除,特別是牡丹峰。」錢世禎指著軍事地圖上城西的藥山、大興山,城東的木覓山,城北的牡丹峰等各處山峰說道。

「火速派人將這一情況報告給宋應昌經略和李如松提督。並建議立即對平壤展開攻擊,否則,等分散其他各道的倭寇趕過來增援,我們局部兵力優勢就會失去。那樣就不是我們進攻平壤,而是他們出來追著我們打了。」吳唯忠听了各位將領的意見立刻做出決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火槍兵最新章節 | 大明火槍兵全文閱讀 | 大明火槍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