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火槍兵 第一部 抗倭援朝 第十七章 入朝第一戰

作者 ︰ 南郭無忌2

(求推薦、求收藏)

——————————————————————

將游騎兵小隊的偵查結果匯報給各位長官後,潘興漢迷迷糊糊回到槍騎兵營,早飯也沒顧得吃,蒙頭就睡,一直到了中午,才被喚醒。

「興漢,吃飯了。」李蒙將一碗熱騰騰的餃子放到睡鋪旁邊的小馬扎上。

「吆,有餃子可吃,不錯啊。」潘興漢食欲大增,伸個懶腰,連臉都沒顧得洗,坐起來就狼吞虎咽。

「這是咱騎兵隊過江時帶來的存項,我們早上就吃過了,這是專門留給游騎兵小隊的。」李蒙笑眯眯的看著毫無吃相的潘興漢。

「好啊,身處異地,大過年的吃到家鄉飯,可減少一些思鄉之情。二叔也學會帶兵了,就該如此。就是肉少放了點。」潘興漢夸獎李蒙的同時,還對餃子做了一番評價。

「啥啊,就是覺得小崽子們在外顛沛不容易,趁著過年,讓火頭軍給弄頓像樣的。」李蒙不適應大佷子的奉承,有些不好意思。

「二叔,今個下半晌叫弟兄們歇息,不用出操了。」潘興漢在消滅餃子的當口,含糊不清的說道。

「好 ,我這就去知會小崽子們。」李蒙以為這碗餃子堵住大佷子的嘴巴,格外開了恩典。連潘興漢也顧不得陪,反身向軍卒轉達這一條受歡迎的命令去了。潘興漢外出偵查前可是吩咐,過年也不得停止訓練,現在得趁著鎮撫大人反悔之前坐實這條命令。

一向拿練兵當日子過的潘興漢哪有這般好心給軍兵放假。恰恰相反,他要消停一下午,琢磨出一套新的操練方法折磨這幫子弟兵。

根據偵查結果,潘興漢知道平壤這一仗不好打。騎兵營以前都是針對韃靼人野外流動特點,進行作戰訓練,可這次卻是硬踫硬的攻城戰,陣地戰。依著他的記憶,小鬼子可是非常頑強,尤善近身白刃戰。攻進平壤,巷戰更是不可避免。

攻城戰、陣地戰和巷戰是騎兵的弱項,必須想出一些保命的手段,增加士卒的安全系數。雖說李大提督在收繳火槍時,曾私下承諾,不派薊鎮騎兵營做一線進攻部隊。可人心隔肚皮,私下承諾根本不靠譜,沒準是個陷阱。到了戰陣,人家光明正大給你下一道攻城令,你敢不遵從?立馬就會被正法,並名正言順的將兵卒手里余下的火槍一並收繳。

想到攻城戰和巷戰,潘興漢終于弄明白浙江兵五花八門兵器的用項,什麼撓鉤、搭鉤、紅纓槍、翻牆索、白藤牌,那可都是專門用于攻城戰、陣地戰和巷戰的合手家什。

看來進攻平壤,薊鎮步兵跑不了就是主力,誰讓家伙齊全,善打攻堅。在這關系勝敗的當口,好鋼自然用在刀刃上。唉,這些老上司又該心疼肝疼了。潘興漢不禁為這些一同從薊鎮走過來的浙江軍卒擔憂。

巷戰,火槍基本失去了遠距離攻擊的優勢,而且裝彈藥速度慢的缺點凸顯出來。看來以後要給火槍裝配上刺刀,並訓練軍卒拼刺刀。躲在民房土牆後邊,用刺刀捅可比用戰刀劈更省力更迅速。看來以前練兵有些不夠細心,視野不夠開闊。潘興漢對自己以前練兵方向有些後悔。

對騎兵營武器裝備進行一番利弊分析後,潘興漢本來有些混亂的頭腦逐漸理出頭緒,有了初步的想法。決意在現有條件下,采取遠程打擊和近戰結合的辦法,作為騎兵營進攻平壤城的主要進攻方式。同時多準備一些燃火之物,作為巷戰驅逐倭寇的主要手段。他寧可多燒一些被倭寇佔據的建築,也不想讓自己的弟兄與倭寇面對面死磕。房屋是朝鮮人丟棄不要的,小鬼子的命是大白菜不要錢的,弟兄們的命可是金貴無比的,不容有失。

為了讓兵卒適應城市攻堅戰,有了一套月復案的潘興漢,第二天就將騎兵營拉到距離安州城不遠的被倭寇燒毀的一處小市鎮,進行攻城戰和巷戰演練。臨陣磨槍不亮也光,總要多作一手準備,才得心安。

————————————————————————————

李如松帶領大軍于正月初四到達安州後,與倭寇第一軍首領小西行長互派使節,各施心機,進行了一系列的模底試探。兩個老狐狸經一番心理較量,彼此都有了一定底氣。一個認為攻堅沒問題,一個認為死守很輕松。

小西行長是用兵行家,自得知大明朝兵力情況,就盡量收縮防守,在明軍包圍平壤之前,將分布在外圍的守軍全部調入城內,只留下2000人守衛緊靠北城的牡丹峰。一方面示敵以弱,一方面也是為了集中兵力死守平壤。

李如松于正月初五移駐距離平壤只有二十余里的順安城,並派明朝聯軍分北,南,西三面將平壤城團團包圍,獨獨空下東面。這非是用兵如神的李如松提督采取圍三闕一之策。非不為也,而不能也。平壤城東邊緊靠大同江,擺不開進攻兵馬,總不能讓士兵站在江面上進攻城垣,那可是要命的。別看朝鮮冬季寒冷,可冰封的江面並不結實,稍微踩踏就會坍塌。

將平壤城包圍後,李如松決定于正月初六進行第一次試探性攻擊。並將進攻重點放在平壤北城的牡丹峰上。

正如潘興漢預料的那樣,進攻牡丹峰的重任落在武器裝備先進,軍卒訓練有素的薊鎮衛軍身上。除了薊鎮衛軍,朝鮮方面協同進攻的是一千名手拿木魚、木棍、鐘磬和戒刀的和尚,這隊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的和尚是朝鮮現存最完整的軍隊,並不是他們戰斗力有多強,而是早已看破紅塵,將生死置之度外。看來朝鮮國王李是天朝大國的忠實擁躉,非常仰慕大唐少林僧兵。

雖然李如松對薊鎮這支以浙江兵為主的衛軍有發自內心的嫉妒,對吳唯忠更是看不上眼,但大敵當前,還是拋棄個人成見,做出了正確的用兵決策。至于有沒有趁勢削弱薊鎮軍隊力量的心成,他自己最為清楚。

吳唯忠將軍自通過潘興漢的偵查,得知牡丹峰防御設施及倭寇兵力部署情況,就事先做了針對性準備,現在終于派上用場。

萬歷二十一年正月初六上午,好似受到對壘兩軍滔天氣勢的壓迫,老天爺變得特別溫順,呼嘯的西北風不見一絲蹤影,太陽也乖巧的掛在天空,散發出柔和溫暖的光線,野外隨處可見的鳥雀早已不知蹤影。

戰場一片寂靜,鴉雀無聲,除了戰馬偶爾發出的幾聲噴嚏,沒有一絲聲息,就連密布的軍旗,因為沒有風的鼓噪,也變得無精打采,卷做一團。

負責進攻牡丹峰的四千名大明軍兵和一千個低聲念佛的僧兵,整齊的排列在牡丹峰下。

位于隊伍最前邊的是發起第一次進攻的部隊,是由一千名薊鎮步兵和五百名僧侶組成的混合編隊。站在進攻部隊最前邊的進攻指揮者是對牡丹峰布防情況熟悉的潘興漢

「咚,咚,咚。」三聲炮響從藥山傳來,提督李如松發出了進攻命令。隨著炮聲響起,城南和城西參與進攻的明朝聯軍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霎時間,喊殺聲沖破雲霄。

站在隊伍最前邊的潘興漢听到炮聲,將手中戰刀高高舉起,指向山頂,第一個沖了出去。

常言道,不叫的惡狗才咬人。城北薊鎮軍兵繼承了戚繼光將軍為及時傳達命令不容軍卒鼓噪的作戰習俗,按照事先安排,數人一組,盡量分散,悶聲不響的朝山頂沖去。

潘興漢向山上沖了二十余步,大聲發出第一道命令︰「臥倒,舉藤牌防御,利用山石樹木做遮掩,向山上匍匐前進。」

倭寇所裝備的火繩槍,最遠射程近百步,折合現在的計量單位也就是六十到七十米距離。牡丹峰頂高度近百米,跑二十多步,正處于倭寇火力射程邊緣,再往上就有危險。

駐扎牡丹峰的倭寇守軍兩千多人,隸屬于第一軍團松浦鎮信「肥前守」(倭國官名)。松浦手下士兵精于操控火繩槍,戰斗力十分頑強。在這次侵朝戰役中,是小西行長手里的一張王牌。

松浦鎮信窩著一股無名邪火,大年三十被來歷不明的人模上山頭,堵著門放了一把大火,差點沒把堡壘里狂歡的手下燻成乳豬。看到山下的明軍發起攻擊,趴在要塞垛口上,嗷嗷怪叫著命令倭寇向山下開火。倭寇把火繩槍,弓箭,滾石等各種防御手段全使出來,將所有火力傾瀉向沖鋒的明朝聯軍。躲在牡丹峰山腰戰壕里的倭寇也捅開射擊孔,向近在咫尺的明軍發起攻擊。一時間,槍炮聲大作,喊殺聲震天。

在山下列隊的槍騎兵營,早已做好火力支援的準備。看到倭寇已經開始狙擊進攻軍隊,錢世禎的一聲令下,四隊百人火槍隊次第開火。

倭寇自恃火繩槍射程比明軍鳥銃遠,一個個都將身子探出垛口進行射擊,頓時成了槍騎兵營的活靶子。隨著隧發火槍的準確射擊,探出身子嗷嗷怪叫的倭寇紛紛中槍,慘叫著從要塞垛口栽落下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火槍兵最新章節 | 大明火槍兵全文閱讀 | 大明火槍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