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你也休要與我說這些虛的。」那人胡渣亂顫,大手拇指一翹,指著自己大聲道︰「你佛門入主大興也不過十余年的光景,也不知你可曾听過我的名號。」
正方禪師聞言道︰「還請施主明言。」
那人仰首道︰「敝姓項,雙名文倉,現今閻蔓首領項卓宸卻不知是我第多少代孫了。」
正方禪師看著那人身上道道猙獰可怖的疤痕,心中翻江倒海︰這人竟是那大興典籍上所記載,從荀世龍手底下僥幸逃月兌,創立閻蔓部群的第一代閻蔓首領,本該死去萬年的項文倉!萬年,想必他項文倉,起碼也有元嬰修為了吧。
正方禪師如是想到,卻見對面項文倉大笑出聲︰「怎麼樣,大師,莫不是不信我麼?」
正方禪師呼了聲佛號︰「阿彌陀佛,未想項施主尚在人間,當真是可喜可賀啊!」
項文倉聞聲上前兩步,蒲扇大的巴掌「呼」的一聲扇在了正方禪師的肩膀上,好似兩人早是莫逆之交,親密無間的大聲道︰「當真是可喜可賀,正方大師,京城據此萬里之遙,你一路辛苦,莫不如在我閻蔓軍中盤桓幾日,待得春暖花開,冰雪消融,我再送你回去,你看可好啊?」
正方禪師不動如山,接口回道︰「有勞施主費心了,我亦欲在此小住些時日,多感閻蔓人情禮事,但我寺中主持不日便會下山,介時貧僧若是不回大興,恐在主持處不好解釋。若是春日回轉大興,見了主持,必被其數落貪玩,責罰一通,依貧僧看來,還是早些回去最好。」
那項文倉臉色一變,微怒道︰「大師可是瞧不起我項文倉嗎?既然大師也向往我閻蔓風土,那便不要回去了。大師啊,你也知道,我項文倉還在世間,除卻了你我,可就無有第三人知道了,如若我隱在暗處,著閻蔓子弟去求那早已與大興翻臉的道門相助,能否與你佛門抗衡一番?」
正方禪師聞言臉色「唰」的變了白,如同薄紙一般無有血色︰「項施主,你莫不是要做那漁翁麼?」
「大師既已猜得我所想,還要急著離去嗎?」項文倉聲音陡高,搭在正方肩頭的手一使力,只听「嗡」的一聲,再看那正方本就受驚發白的面孔上落下滴滴汗珠,想正方修佛千余年,不過區區落得個平等心的修為,大約等同于道門心動期的修為,此時那在正方禪師看來,已是元嬰修士的項文倉稍一使力,便將正方禪師壓制的死死的,再也無法動彈一步。
佛家修士修的是什麼?
修佛即是修心,修的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最終直至大滅心。修心,執著心去掉了,無漏才能圓滿。是以修佛不講形式,只問本心。
那執著就是你所留戀、放不下的東西,大到親情、愛情,小到人愛吃的食物、對奢華的追求,以及喜怒哀樂,這些都是一個人的執著。放下執著,卻不是都不要了,不認父母、不娶妻生子,放棄財產,而是看淡,並慈悲以懷。有些人行商多年,家財萬貫,可他心里沒有這些錢,便沒有對錢的執著。無漏,就是這些心一個也不剩地去掉了,也就沒有「漏洞」了。修佛是需要經常念佛法的,因為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理解,並且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指導。既然修佛,那就應該做個比普通人的好人更要好的人,心存善意是必須的,至于多行善事又不可過分追求,只因層次不夠,佛智不達,還看不到一件事的因果。
而這修佛同那修道一樣,亦是劃分下來十二個小境界,是為真誠心、築佛基、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結舍利、合佛嬰、慈悲心、大滅心、修金身、渡佛劫、成羅漢。每個境界也有初期,中期,後期,以及大圓滿之說。
真誠心——真,不假;誠,不虛。所謂真誠心,即不用虛妄心對人,即使別人用虛妄心對我,我仍然要用真誠心對他。一生真誠待人,處處吃虧,歡喜上當。所謂「吃虧是福」便在此理,心地清淨自在,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不能有絲毫虛偽。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哪里?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真心,什麼叫虛偽心,把虛偽當作真實,結果一輩子以為自己真誠,全落在虛偽上,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修行都沒有修好,修成現在這個樣子。根本的原因就是你不老實,你沒有真誠,生生世世所干的都是自欺欺人,這個我們要承認。我們承認了,我們才能改過,才能回頭;如果不承認,永遠沒有回頭的日子。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破迷開悟而已,這是佛法修學的大根大本,以真誠處事待人接物。
清淨心——佛語雲︰心淨則佛土淨。又說︰清淨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淨心來。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心清淨。世間法也靠清淨心。眾生在世間,如果心清淨,一定孝;心不清淨,不孝。如果心清淨,一定尊敬師長;如果心不清淨,則不尊敬。心清淨則無所欲求,一定慈悲一切眾生;如果心不清淨,而能慈悲一切眾生,無有是處。心清淨則不造惡業,心清淨不受苦報,心清淨斷集,心清淨就是修道,心清淨就是證滅。眾生心清淨,沒有慳貪,行于布施。心清淨,沒有違犯,能持戒。心清淨,不曾有粗暴,能忍辱行。心清淨,沒有懈怠、懶惰,就是大精進。心清淨,不隨境轉,就是禪定。心清淨,智慧明達,就是般若。所以心清淨是眾德之本。心得少分清淨,證聲聞果。心得多分清淨,證菩薩果。心最極清淨成佛果。心清淨,不可測、無障礙。不可測無障礙,謂之神通。自往生以至成佛果,皆在心清淨。修佛道不外乎心清淨。禪宗不過求清淨心,叫本來面目。律宗以戒律約束行人,也是求清淨心。密宗三密。就是清淨心。淨土宗,心淨則佛土淨,還在清淨心。其他各宗,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三論宗無一不是求清淨心。如果你所求的不是清淨心,求學術、求神通,那皆非佛道,及早回頭。
清淨心怎麼得到呢?有一個方便法門——事中無心,心中無事。
看你的心有掛礙沒有?有其他事情沒有?如果有,趕緊念佛,令其清淨。遇到外邊事情,你住著染心了沒有?如果對外面的事情,起歡喜心、懊惱心,那是染心,趕緊念佛,使他消滅。所以保持事中無心,心中無事,保證可得大受用。清淨心從六處走了,眼耳鼻舌身意。此人要是眼貪色,一定心不清淨。耳貪聲,一定心不清淨,一定不成佛道,沒有道。鼻貪香,心不清淨。舌貪味、好講話,不要問,此人沒道心、沒道德,于佛道中不得成就。身貪覺觸,如果有人**心不斷,要心清淨的話,無有是處。意貪法,法有兩方面,一是過去世,一是未來世,不是現在世,憶想過去,貪著未來,皆是意貪法。如果不守六根,不能清淨,不得成就,不是修佛人。修行要點在清淨心。禪宗稱之為一絲不掛一塵不染,就是本來面目。
我們大家都是一樣,我們應該猛然回頭,我們無量劫來,叫六根偷走了我們的清淨心,無量劫來,流落生死,地獄、餓鬼、畜生皆去過。今天幸得人身,幸聞佛法,怎能再不及早回頭?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這清淨心說來容易,別看他是佛家第三小境界,卻是最難勘破的一境。就拿這正方禪師來說,修得清淨心,便消去七百余年,已是他現今壽命的三分之二了。
再說說正方如今的境界正覺心——佛曰︰無上正等正覺心。人覺悟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錯誤的「覺悟」,有淺顯的「覺悟」,有正確的很深的「覺悟」——這個覺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唯有成佛方證得。發起求證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就是發起成佛至心。
正覺就是對宇宙人生,思想,見解,行持,絕對是正確的,正如三皈所說的「正而不邪」,「覺而不迷」,「淨而不染」,這時就得到正覺的果位,尊稱為阿羅漢。再升一級是「正等正覺」,等于佛而不是真正成佛,比佛差一級,由此可知正等正覺雖然覺悟沒錯,但跟佛還是不能相等,正覺是小乘,正等正覺是大乘。大乘的名稱是「菩薩」,再往上去就是成佛,「佛」也是學位的名稱,而佛在得到最高究極圓滿的智慧,絲毫缺陷也沒有,就稱為‘無上正等正覺’。
總而言之,若是把它歸結起來講,它是覺悟明了這蒼茫世界與人生的實相,對世界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通達,具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佛教」是智慧的修行,有了智慧,任何事情都可以解決。
想他正方禪師已證得正覺心,佛法精湛,卻也奈何不得可能早已是元嬰期真人的項文倉,只眯縫著雙眼平靜道︰「項施主,這是要動手了麼?」
「佛門高僧,大興國師,如此尊崇的身份,我又豈能隨意下手了?不過請你稍緩兩日,在我閻蔓營中住上一住,再回不遲啊。」項文倉說罷大手往腰間銅環猛地一拍,那銅環「嗡嗡」作響,立時越長越大,將二人套在其中,項文倉大喝一聲︰「攝!」
聲罷,那銅環又迅速一收,「嗖」的一聲,兩人頃刻間便一同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