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秋日的殘陽已將日暮西山的時候,輜重營盼望已久的大同援軍終于威武雄壯地出現在了天際的盡頭。
看得出,此次帶兵的援軍將領還是非常謹慎的一個人,早在主力行軍的路上,負責偵察的游騎兵卻已然是被派出到三十里開外——這個距離可能並不準確,只是張知秋自己根據援軍行進的速度自行推斷所得。
這一次的出兵,大同軍鎮顯然也是下足了血本,將全軍僅有的騎兵至少拿出來一半,足足有五千名士卒與六千匹戰馬,在輜重營的一眾土老帽們看來,當真是人如虎、馬如龍!
當大同援軍的第一批二十人、四十馬的游騎兵趕到的時候,半天雲的人馬還沒有從輜重營中撤出來,但這些生力軍卻只在五百米外遠遠地觀戰,並沒有參與到輜重營這場最後地戰斗中來。
這一次,半天雲從容不迫地帶走了所有的傷員——這也是為什麼半天雲早早地得到了狼煙地示警,但卻直到援軍的游騎兵趕到之時還未能由輜重營月兌身的緣故。
事實上,在戰斗中有一些原本已經負傷的馬匪也是被輜重營的軍民打落馬下了的,現場督戰的張建西親自下令刀下留人,帶傷力戰的趙普帶人拖住了半天雲前進的速度,在為此又送了若干人地性命之後,終于從馬匪的馬蹄之下搶得了五名活口!
在這件事情上,張建西和趙普地想法是一致的︰如此宏大地一次戰役,僅斬首便有二千,倘若沒有一些俘虜,似乎總是有著那麼一些地美中不足。
因為戰事緊張,這五名俘虜也只是被就近關押在附近不遠處地一個帳篷里的,但半天雲在與趙普等人月兌離接觸之後,卻又憑借馬力突然地突襲了這個帳篷,並且成功地將五人搶走!
在接下來,雖然反應過來後被氣的半死地趙普竭盡全力地帶人圍堵,但最終的結果卻也不過就是多耽擱了一些半天雲跑路的行程,而輜重營卻又為此而再次付出了數百人地傷亡!
當半天雲的人馬最終從輜重營中撤出的時候,匯聚在五百米外的大同游騎兵已經有了將近一百人,而極遠處明軍援兵的旗幟也已然隱約可見了。
但最讓張知秋無語的是,就是這死的只剩下二百余人的殘匪敗卒,竟然就這麼幾乎是當著五千名大同邊軍和兩萬多輜重營軍民的面,從容不迫地拍馬而去了!
經此一役,張知秋對于這大明的軍力總算是有了一個直觀地認識了。
那就是,怎一個「渣」字了得!
這一次,張知秋欲哭無淚卻痛斷肝腸!
早在現代時,看煩了辮子戲地張知秋就一直在疑惑,若是大明被自家上百萬的農民革命者推翻倒也罷了,可是這經過多年血與火考驗地、上百萬的革命武裝力量,盡然還被男女老少加起來總人口也只有十幾萬的蠻族給三下五除二地打的灰飛煙滅不說,堂堂上國、過億的人口,也竟然就這麼輕而易舉地被奴役了!
到了這時,張知秋好歹算是有些開始恍悟了。
要知道,張建東地這只軍隊,那好歹可也算得上是大明朝正經八百地野戰軍部隊了,可是張知秋親眼所見地這種現狀,也只能是讓他驚詫莫名、搖頭嘆息!
但是更為讓張知秋感到怨念深重的,卻還是這些「救」了輜重營闔營老少地大同軍鎮的援軍了︰求援信早在昨天上午時便已送出,以此地距離大同的遠近,騎兵快馬馳援,最快半日可至。
但是,這五千名大同軍鎮最精銳地騎兵,卻是在整整一天半之後才徐徐到達戰場,並且幾乎是一箭未發、一刀未舉,便由此而立了大功!
事實上,張知秋甚至都非常懷疑,如果不是朝廷中那些固有地互相傾軋的話,大同總兵胡雲峰這次是否極有可能會獨攬這一次「雁北大捷」地全部功勞的。
對于朝廷中的某些人來說,或許這只輜重營地全軍覆沒,才是最為完美地結果吧……
……………………………………偶是分啊……割線……………………………………………
「什麼‘夜不收’不參加一般戰斗,我怎麼就從來沒听說過大明還有這樣地一條規矩!」輜重營張建東的寢帳之內,張朝晉正自憤憤不平地揮舞著雙手大喊大叫。
此刻身處這個帳內的,除張建東半倚在胡床之上微閉雙眼之外,便僅有張建西、張朝晉、張繼宗和趙普四人,就連一向不離張建東左右的親兵統領張石也只是帶人在帳外五米處警戒。
今日帶兵來援的將領,是大同參將田豐,他之前已經親自過帳來看望了張建東這個比他低了許多級的千戶,也算是給足了輜重營的面子。
此時距離田豐過訪離開還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張建東因為倉促間來不及換掉身上的士兵服飾,也只好是將之前贈與張知秋的披風拿來裹到身上;至于一身平民打扮地張繼宗,他這個虞侯在平時非正式場合做讀書人裝束也勉強說得過去,因此干脆就也沒有更衣。
「對田將軍此行及其所言有何看法,諸位都暢所欲言吧!」沒有理會張朝晉的叫嚷,雙目微睜的張建東中氣不足地低聲說道。
雖然同樣也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自幼素有大志地張建東還是努力地使自己看起來有那麼一些文化底蘊、而並非是一個大老粗,這一點尤其是體現在他的言行方面,但在某些文官們的眼中,卻是淪為了大明版「東施效顰」的笑柄。
張朝晉所言確實是一個讓人無比惱火于憤慨地事實,但是比起田豐所說的其他話來,那便卻是不值一提了。
田豐此次過訪,自然不是因為張建東這個千戶因公負傷的緣故——以大明官場的規矩,不要說區區一個千戶,即便是游擊將軍戰死沙場,如果彼此間沒有什麼私交的話,作為一個高級將領地參將也是絕對不會屈尊俯就地去登門的。
事實上,包括張建東和田豐在內的所有人都是非常地明白,如果不是輜重營此番取得了如此近乎于奇跡般地大勝的話,田參將是絕對不會出現在一個小小千戶地帳篷里的!
要知道,即便是大明王朝最為文成武就、武功蓋世地永樂大帝,在其與蒙古人的戰事中也是不乏有某次大捷斬首數十人地正式記載的——那可是有足足三十萬最精銳地明軍在大草原上作戰的!
而當今以精銳著稱、幾乎擁有明軍近半實力地遼東邊軍,更已然是連斬殺個位數地普通蠻族士卒,都要于第一時間向京師八百里加急報捷的。
但輜重營此番所斬首地蠻族韃子,那可是足足地是兩千有余啊——無論是在張建東還是田豐的眼中,半天雲的馬匪既然與蠻族共同作戰,那便毫無疑問地是等同于蠻族的!
至于說馬匪們大多沒有剃發的問題,且不說有沒有人會去追究這個細節——對于經常殺良冒功、甚至擁有自己專業地「尸體整形師」地邊軍而言,這也難道還會是一個問題麼……
當然,邊軍們所殺的通常並非是境內的漢族,而大多是草原上的一些離散牧民或者是一些來歷不明地內地流民,在經過那些專業地「尸體整形師」們妙手整容後,一顆顆「價真貨實」地蠻族腦袋便源源不斷地從國庫中換做了白花花的銀子。
事實上,大明曾經在草原上公開以五兩紋銀一人地賞格懸賞蠻族,蒙古人對此極有興趣,即便後來一度降到了三兩,也仍然是大肆地對蠻族人展開了獵殺,給本就人丁稀少的蠻族造成了極大地威脅!
後來大明中央財政吃緊,于是據說是在袁崇煥的提議下便食言而肥了,蒙古人在失掉這個幾乎是唯一地來錢渠道後與大明一怒成仇,後來更是與昔日地敵人蠻族沆瀣一氣地與大明為敵,實在是可悲可嘆!
其實,大明並非無銀,而是因為明朝地財政稅收政策太過失敗、而導致了中央財政地極度空虛——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明朝的滅亡,其實是源于其失敗地經濟政策,而不是什麼所謂地天災**!
張建東的話聲音不高,但大帳里的所有人卻無疑都是听的真真切切——就連一直都在滿面通紅地化身憤青地張朝晉,也都在第一時間緊緊地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田豐此次過訪所擺的姿態很低,也說了許多大家意料之中的話語,對于這些場面上的事情,大家其實都也並不在意,也根本就不會放在心里。
但是,田豐有意無意間所表達地其他一些意思,卻是讓大家有些不知要如何應對了。
據田豐私下里的解釋,此番援兵之所以會來的不是那麼非常地迅疾,原因是這些騎兵乃是從大同軍鎮地十五萬邊軍中精挑細選而來的,但由此也導致官兵之間彼此將不知兵、兵不知將。
除此之外,與田豐一起增援的還有另外一位參將和三個游擊將軍,但其中與田豐有隸屬關系的,卻是僅有其中地一個游擊,由此也導致他在指揮調度間頗有阻滯,因此在行軍的速度上,田豐本人是欲速而不能!
ps︰筒子們,給點激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