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六十章 雷厲風行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六十章雷厲風行

「吏治不清,必致朝政敗壞,累及民生。我朝開國之初,太祖高皇帝便定下律法,以六年為期實行京察,年老有疾者致仕,疲軟無為及素行不謹者關帶閑住,浮躁及才力不堪其用者貶謫罷黜,貪酷不法者削籍為民。此乃太祖文皇帝留給子孫萬世垂治天下之成法。但朕以為,如今我朝已進入中平守成之期,為防吏貪官橫之情狀泛濫,京察當由原來六年一期改為三年一期。」

「由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主持。由各大衙門司員職官自述三年來的秉職情狀,行謀是否保善家邦,言事是否苟利社稷;有何等職績,慷慨任事于法制之內;有何等缺失,毀瘁置君于暗墨之中。四品以上官員自陳得失之奏疏上呈御前,由朕決定升降去留;四品以下官員,由吏部會同都察院考察,稱職者留用,不稱職者裁汰罷黜。去留即定之後,任職若有其他過失隱瞞未報者,由六科給事中或都察院御史予以糾劾拾遺,從重論處,以儆效尤。凡京察中被罷官者,終身不復用。」

「實行京察考究京官得失,罷黜邪佞之徒及貪官污吏只是其一。全國十二道監察御史也要同步進行各級官員考察,以整治朝綱,糾察貪官污吏,保我大明朝政清廉,此其二。第三,為順利貫徹施行戶部重造兩冊賦役事宜,令翰林院官員協同都察院各道監察御史及國子監監生,分赴各地清查官田民土及各衛所屯田坐落地方四至、頃畝、子粒數目,全部一一類造文冊,一本繳合于上司,一本發該管州縣,一本上交戶部,以備查考。眾愛卿可都謹記于心?」

李修遠滔滔不絕的將腦子里漸漸明晰的思路說出來,待話音落下詢問眾人之時,他才發現在場之人皆一臉驚詫的看著自己,不由有些愕然,腦子一轉,便知道這些人是被自己突然這麼雷厲風行大刀闊斧的舉措給驚住了。畢竟按照朱允炆的個性,是不可能會這麼做的。不過他們如今已漸漸習慣了皇帝的新個性,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臣等定銘記在心,朝夕不敢忘。」見皇帝神情嚴肅,眾人連忙跪地答道。

「起身吧。」李修遠擺擺手,呷口茶潤了潤喉,拿起龍案上薄薄的一疊紙,朝戶部尚書王鈍示意了一下,待王鈍慌忙接過後,才接著道,「此乃朕關于百姓遷徙一事所擬定的部分計劃,王愛卿回去後可以看看。另外關于水利興修,王愛卿還須注意一點,除了依照往年皇祖父所修塘堰、河流及陡坡堤岸之外,還要開通部分干旱地區的河道,尤其重點關注吳淞江。」

「吳淞江,與錢塘江、婁江並稱三江,水流跨蘇州、松江兩府,兩岸港浦縱橫、溝塘岐錯,灌溉區域足有38850頃,為江南水利樞紐,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民間數百萬石錢糧皆仰與此。吳淞江通,則江南水患大減,而農業生產發達。否則,水患不息,而田無所收,財賦深受影響。皇祖父昔年曾疏通過,但今年吳淞江又再度壅塞,大為民患。」

「王愛卿啊,此事乃重中之重,已刻不容緩,因此朕希望你能親自前往蘇、松兩地,整修水利。你可願否?」李修遠語氣異常溫和的詢問道。

現在六部尚書皆是一品大員,王鈍身為戶部尚書,要管理的財政事務何其多,再加上現在又到了夏收的時候,兩冊賦役重造,各地水利興修與交通拓展,如今都一股腦掛在了戶部頭上,他這個尚書肯定要忙的焦頭爛額。這時候皇帝要他去蘇、松兩地勘察,就等于是讓他去吃苦,李修遠雖然是皇帝,但也知道皇帝不能一味獨斷專行不顧臣子的感受,否則遲早有一天會君臣離心。

「陛下。」王鈍見皇帝態度這麼溫和的詢問自己的意見,心中甚是感動。畢竟皇帝至高無上,哪怕他現在身在應天府,只要皇帝一個命令要他馬上去九邊,他也得乖乖的去,但皇帝現在這麼體恤的詢問自己,肯定是考慮了自己的心里感受。對于臣子來說,這已是莫大的聖恩,他王鈍哪還有其他所求。

「陛下隆恩,微臣定不辱聖命。」王鈍跪在地上,聲音有些哽咽的說道。

「嗯,那就好。朕相信你不會辜負朕之厚望的。平身吧。」李修遠滿意的笑了笑,看了看方孝孺等人,目光落在工部尚書嚴震直身上,「爾等清查官田民土及軍屯時,需皆按統一衡量畝制,以免混亂。稍後朕會列出具體數據交與嚴愛卿,督造出標準畝制的量衡器,並由翰林院擬陳發于邸報,通告天下,此後我朝將全部統一使用新的衡量畝制。」

「臣等謹遵聖意。」眾人不約而同的恭聲答道。

隨著一個個完善的旨意有條不紊的自皇帝口中發出,在場眾人都明白了,此次皇帝召集眾臣議事乃是早有準備,而且從皇帝下的旨意來看,幾乎都快跟當年太祖高皇帝有的一拼了,哪像是一個剛剛即位不過兩個月毫無執政經驗的稚女敕新皇。

會議開始之時,皇帝將那些雜亂的數據隨口說來,已讓眾人吃了一驚,此時皇帝又能把吳淞江周遭的情況說的這麼仔細,甚至還用毋庸置疑的語氣說今年吳淞江已嚴重堵塞,未免讓眾人更加驚訝不已,要知戶部與工部到現在還沒接到任何關于吳淞江已經壅塞的消息。

不過回頭想想,一眾朝廷重臣們又釋然了,皇帝連全國各地哪里有水災、旱災,什麼時候發生,都能未卜先知,現在能算出吳淞江壅塞,自然沒什麼奇怪的。

同時他們也心中忐忑不安,若自己暗地里有什麼小動作,不知皇帝是否也能未卜先知。如此想著,眾人們望著皇帝的目光不由愈加敬畏和崇拜。一個國家有了這樣一個皇帝,何愁治世不通,國家不盛。只怕繼往開來,開創建文盛世,功勝堯舜,千古流芳亦非難事。

「對了,朕突然想起一事還沒說。」正當眾人心中正在暗自思量之時,皇帝似是想起了什麼,突然輕拍了一下龍案,開口道。

眾人被皇帝這麼輕輕一拍,雖然聲音不大,但還是不由自主的被嚇了一跳,俱都下意識的齊刷刷將目光集中在了皇帝身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