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六十八章 大器未成與大器將成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六十八章大器未成與大器將成

「微臣河州衛吏解縉叩見陛下,躬請聖安。」當李修遠坐在東暖閣里享受晚膳時,解縉一進東暖閣,納頭便拜。

「哦,解縉來啦。」李修遠一邊吃飯,一邊打量著跪在地上的解縉,語氣很隨意的說道,末了,李修遠像是想起了什麼,放下手中的碗筷,皺著眉頭問道,「朕記得朕似乎沒有宣召過你吧。」

「回陛下,您方才派昌公公宣召微臣了。」解縉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是嗎?」李修遠歪著腦袋想了想,轉頭望著跪在一旁的昌盛問道,「昌盛,朕有命你宣召過解縉嗎?」

「回陛下的話,陛下未曾給奴婢下過這道旨意。」昌盛神色有些遲疑的回答道。

「听見了吧,昌盛說朕沒給他下過宣召你見駕的旨意。昌盛是最小心謹慎的老實人,即便朕真遺忘了什麼事,他也絕不敢有所疏漏。莫非你認為朕的記性尚不如昌盛?或者說是朕金口玉言出爾反爾?」李修遠雙手抱胸,靠在椅子上,揚了揚眉質問道。

「陛下息怒,微臣不敢。」解縉將緊捏著玉佩的手攤開,低著頭恭聲說道,「恕臣愚鈍,微臣心中有所疑惑,不知陛下能否為微臣釋惑一二?」

「問吧。」李修遠饒有興趣的看著解縉,微微頷首道。

「方才昌公公給了微臣一枚玉佩,不知是否是陛下賜予微臣的?」解縉邊說邊將手中的玉佩往前遞了遞,一旁的昌盛見了,慌忙接過玉佩,跪爬著遞到皇帝手里。

李修遠很認真的將玉佩看了又看,又放在手里感覺了一下,才抬頭望向正看著自己的解縉,用略帶著遺憾的語氣意味深長的說道︰「朕雖沒見過此玉,但質地不錯,是一塊好玉。只是可惜了,玉雖好,卻尚未成器。」

「陛下恕罪,微臣倒是以為此玉確屬良玉,且已雕琢一半,當是將成大器矣。」解縉雙膝依舊跪著,身體卻挺的筆直,清秀英俊的面龐上,雙目炯炯有神,眉宇間更是隱隱有英氣閃現,說話時中氣十足語調高昂擲地有聲,給人一種胸有成竹極為自信的感覺。

「呵呵。」李修遠拋了拋手中的玉佩,似笑非笑的盯著臉上毫無懼色的解縉。人人都說這解縉生而秀異,穎敏絕倫,倒也不假,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明白自己讓人賜給他玉佩是什麼意思,悟性不錯。但為人未免過于自負,桀驁不馴,單單從他今晚的表現來看,給他貼上「狂生」二字的標簽也毫不為過。難怪不管是建文帝朱允炆還是明成祖朱棣都不大喜歡他,最後更是逃不了慘死的命運。

李修遠原以為當年朱元璋讓他回老家修身養性八年,只後真正的建文帝朱允炆又把他貶到河州當一個小小的衛吏,自己也讓他坐了十天冷板凳,這樣的遭遇若是發生在他人身上,起碼會讓他們學會收斂鋒芒,免得自己木秀于林,徒惹禍端。

至于解縉,李修遠自然不會傻傻的認為僅靠這些小小的挫折就能讓骨子里放逸才氣性格自負孤傲的他會受到多少教訓。但不管怎麼說,多多少少也應該有所收斂才是,沒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哪怕吃了這麼多骨頭,骨子里的那點傲氣還是那樣咄咄逼人。若換成是以前的自己當皇帝,見了這番模樣的解縉,估計早就一腳踹過去了,看他還敢不敢囂張狂妄,目中無人。

不過這家伙倒也膽氣十足,自己都已說他是大器未成尚需雕琢了,他卻還敢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大器將成。當真是狂的沒邊,竟連皇帝的金口玉言都敢反駁。

皇帝不說話,解縉自然也不敢開口,昌盛就別說了,他到現在都沒搞清楚皇帝和解縉兩人之間唱的到底是哪出,但他再笨自也看的出皇帝幾乎眯成一條縫的眼眸雖然還帶著一點笑意,卻給人一種不寒而栗的冷意。

在皇帝的盯視下,解縉只感覺一道銳利的目光不斷的從自己頭頂掃到腳下,好像要把他的心硬生生挖出來一般,讓人忍不住心底生寒,饒是解縉自認膽識過人,額頭上也禁不住滲出細密的汗珠。

「知道當年太祖為何將你發回老家嗎?」被壓抑的氣氛籠罩的東暖閣里,李修遠收回目光,漫不經心的問道。

「太祖高皇帝聖恩,賜微臣歸家修身養性。」驟聞皇帝問這個問題,解縉不由愣了愣,下意識的將當年父親告訴自己的話說出來。

「那你修身養性了嗎?」李修遠繼續隨意發問。

「這……」皇帝問的太直接了,解縉更加傻眼,一時愣在那里,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好半晌才回過神,「回陛下,微臣隱居家中八年,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改《禮記》,雖不敢賢德加身,自問思悟不少。」

「好個避重就輕啊。」李修遠淡淡的瞥了一眼解縉,森然一笑。解縉玩的這手文字游戲怎會逃的過他的法眼,自己問他是否有修身養性,他卻不直接回答有或是沒有,而是說自己思悟不少,這「不少」兩字到底說的是多還是少,就只有他自己才明白。

「陛下息怒,微臣句句屬實,絕無欺蒙陛下之言。」解縉被皇帝的一笑嚇得打了個寒顫,連忙解釋道。

「諒你也沒這膽量。」李修遠將玉佩一把扔到桌上,「朕嘗听聞解愛卿自恃才高八斗文采過人,縱蕩無法。今日你既然說自己大器將成,不若朕考考你如何?」

「陛下,微臣……」解縉沒想到皇帝居然這麼開門見山的批評自己,前胸後背頓時冷汗潺潺,眼皮不斷眨啊眨的,心情著實緊張忐忑無比,只覺一座大山壓在胸口上一般,幾乎要喘不過氣來一般。

「雛鳳學飛,萬里風雲從此起。」李修遠沒在意解縉的表現,兀自說道。

「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對對子是自己的強項,這讓神經緊繃的解縉心情無意識中放松了不少,皇帝一出題,就立馬月兌口而出對出了下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李修遠沒想到這解縉果然才智過人,居然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把這對子對出來,不由高看他一眼。

「立志讀盡人間書。」解縉才思敏捷,此次回答速度更快。

「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李修遠說完對子,一臉笑意的看著解縉。

對聯如此之長,其中包括從一到十十個數,而且還全部連串成了一件事,要想對上來,難度著實不小。

「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日一定要中。」解縉皺著眉頭,沉吟半晌後,方才對出了下文。

而李修遠也發現,當解縉全神貫注思考問題的時候,好似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般,外界的變化都絲毫影響不到他的思考。

「不錯。一對船兒港灣,一船秀才,一船官。當官本是秀才作,先做秀才後做官。」李修遠忍不住贊嘆一聲,繼續出題道。

「甚好。兩個女人一樣長,一個女兒,一個娘。為娘本是女兒做,先做女兒後做娘。」解縉這次思考的時間又長了一些,冥思苦想了一番,才想出了對子。

只是听著解縉的對子,李修遠差點打了個踉蹌。自己說的不錯是贊他的意思,哪想到他居然會把這兩字也算到對子里面去了。

「畫上荷花和尚畫。」李修遠上聯一出,聲音戛然而止,好似原本轟隆隆駛過的火車突然沒了聲響一般,原本爭鋒相對以致氣氛緊張的東暖閣忽然變得一片死水般的沉寂。

「呃……」解縉原本開口準備應答,細細回味了一下,發覺自己答的不對,嘴巴一閉,將差點月兌口而出的字眼憋回了嗓子眼里。隨即濃眉緊緊皺成一個川字,兩只眼楮眯的幾乎只剩下一條縫。

這副上聯據傳是成化年間的唐伯虎留下的千古絕對,屬于回文諧音聯,上聯有以下幾個特點︰

(1)正著念和反著念的讀音是一樣的(2)首末兩字為同一個字(畫),一個作名詞,一個作動詞(3)中間「荷花」、「和尚」為兩名詞。

這個上聯一般的分法是「畫上荷花,和尚畫」。

理解這副對聯需要聯系典故︰清代,蜀中才子李調元到山中寺廟游玩。長老素聞他的大名,把他請入方丈殷勤招待。飯後,長老說有事相求。原來,寺廟里有幅荷花圖,是長老師傅所畫。當時畫作完後,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請他在畫上題字。唐伯虎也不推辭,龍飛鳳舞的在畫上寫下了「畫上荷花和尚畫」一句題詞。寫完後對他說︰「我走之後,若有人能對出下聯,此人必是當今奇才!」

對聯出處是否為唐伯虎暫且不論,若知悉這典故的還好說,但若是不熟悉這典故的人,就又可以把這句上聯拆分成「畫上荷,花和尚畫。」,如此一來,歧義就多了。

李修遠不知道解縉是否會拆分成這種讀法,但不管他怎麼拆分,恐怕短時間內是沒辦法對出來了的。但願這次能讓桀驁不馴的他一點打擊。

「大器未成?大器將成?」看到解縉如此苦惱,李修遠好整以暇的笑了笑,輕聲呢喃了一句,用眼神示意昌盛留下之後,就自行離開東暖閣回到了西暖閣就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