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九十二章 江南官場洗牌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九十二章江南官場洗牌

果真如李修遠預料的那般,自中秋大節的那個晚上之後,余月瀅每天和他見面時,都是冷眼相對,無論李修遠說什麼,她始終一句話都不說,好似突然成了啞巴似得。

李修遠無法知道那天晚上皇後馬玉潔是否有找到羞怒離去的余月瀅,他曾苦口婆心的哀求過皇後,但馬玉潔卻一反常態,並不告訴他實情,每每李修遠忍不住刨根問底時便笑而不語,臉上總是帶著幾分狡黠的笑意,直把李修遠恨的牙癢癢。

偏偏他又被完全勾起了好奇心,特想知道馬玉潔和余月瀅一熱一冷兩個女子呆在一起會是什麼情形。

但李修遠畢竟是皇帝,每天日理萬機,本就忙的昏天暗地,加上隨著九月初航海學堂的開設,時間更是緊的不能再緊,只得暫時把這件事拋到了一邊。

航海學堂的開設並未引起多大的風波,因為朱元璋在洪武七年正式廢除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時,禁止的是民間使用及買賣舶來的番香、番貨及通番等的海禁政策,朝廷政府並不在此海禁之列。

且李修遠為了更加順利的通過這項政策,也給遠航美洲的構想編造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曰︰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沿海倭寇屢禁不絕,是為大患,國朝當創建海上軍隊,震懾和打擊倭寇與反明勢力,宣揚大明國威,使人無不知國朝之名。

在這種被李修遠賦予了極大政治利益背景的宣言下,文武百官中雖有少數意見相左者,但大部分人都一致支持皇帝的決定。由于明朝本就是周邊諸多小國的大宗主國,一種上位者的優越感自然而然存在于每個人心里,因此歷來朝廷與附屬國之間的貿易基本都是以政治利益為主,而不考慮經濟利益。

在眾多人心中,他們其實還認為這是新皇在為明年的登基創造聲勢和提高聲望。因為新皇登基,無疑必須要讓其余附屬國都知道他們的宗主國已經換了另外一位皇帝,並讓他們知道即便宗主國換了一個皇帝,但國威不減,新皇赫赫聲威依舊不容任何人挑戰。

加上此時明朝周邊的國際環境相對比較動蕩,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蘇門答臘、佔城、真臘,甚至在三佛齊,還有殺害明朝使臣的,攔截向中國朝貢的使團;再一個海盜猖獗,橫行東南亞、南亞海上,十分囂張,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響中國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極大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穩定和發展。

因而皇帝于此時提出創建海洋軍隊,比較符合滿足國人宗主國臣民自我優越感的的精神需求,也是朝廷的政治利益需求。

建設寶船並籌備遠航等一系列事務有條不紊的展開,為了更大限度的網羅人才,李修遠特意頒下招賢榜,希望有志之士能夠主動報名參加,並從沿海地區篩選了許多曾從事過海洋活動的人才,把他們全部聚集于京師,從中挑選出數十名佼佼者,由皇帝親自授課,再由他們直接傳授給其余人等。

出于某種考慮,李修遠並未把世界地圖公開,畢竟世界地圖對于當時的國人來說實在太過駭人,為了避免引起各種猜疑和混亂,李修遠只刊印給了參加美洲遠航的中高級領導階層。

至于從全國各地衛所中抽調出來的即將參與航海的一萬精兵,為了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海洋遠行,已下令讓他們在沿海周邊組織成中小型船隊開始適應性練習,並熟悉海上作戰方式。

如此一來,李修遠每天的工作量急劇增加,常常熬到半夜,然後小憩一兩個時辰,于天明之際又要起床準備早朝事宜。用一句話形容他的生活相當恰當︰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干得比驢多。可謂苦不堪言。

隨著時間漸漸逼向九月中旬,嘉興府知府李登昌貪墨一案在一眾朝臣的傾力徹查下,終于水落石出,大小涉案人員有名有據可查的達到三百多人,涉及金額折算白銀三十萬兩之巨。

其中中央朝廷大小九卿部門中都察院兩名監察御史,吏部一名考功清吏司郎中、一名主事,戶部十二清吏司中浙江清吏司員外郎一人,浙江清吏司所屬金科與倉科郎中兩人、主事三人等都涉案其中。

地方上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到嘉興府及轄下州縣,收受賄賂之人自然是最多的,李登昌為了掩人耳目,除了用金錢上下打點之外,美色也成了他的使用武器,目前已查出他總共買入二十余名各地美女送給上憲各級官員做小妾。

郎中和員外郎皆為朝廷大小九卿衙門中的實權之職,也是油水最多、最易**的職位,地方官員在賄賂之時除非有關系,否則基本都是先通過賄賂郎中與員外郎,再由郎中與員外郎以各種眼花繚亂的名頭孝敬給各部尚書、侍郎堂官等。

或許是大小九卿十八個衙門的堂官基本每天都要與皇帝相接觸,皇帝表現出的超強能力及威嚴帶給他們的壓力太大,此次李登昌貪墨一案,各衙門堂官中倒是難得一次沒有人牽連其中。

當然,說他們手腳一干二淨是絕不可能的,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每逢夏日、冬至,這些低級官員給他們按時孝敬的「冰敬」「炭火敬」就基本少不了,更別說是逢年過節了,只不過這些陋習存在已久,一時間想要改變是不可能。此次李登昌貪墨一案涉及到的官員中就有不少是這些一品大臣的門生故吏。

讓李修遠極其郁悶的是,自從他提高官員俸祿之後,他發現各地官員孝敬給自己上憲和師長的量也隨之有了提高。本是為他們解決困難的俸祿,倒好像變成了是李修遠這個皇帝自作孽不可活,自己給自己挖坑往里跳一般。雖然數目不多,但影響不小,幾乎成了官場中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對這個無解的題目,李修遠除了苦笑之外,真的已經沒有辦法。

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泰自那次在東暖閣中被皇帝一番威脅恐嚇後,原以為自己仕途已經到頭,本已生了淪為「甘草都御史」的心思,沒想到在李登昌貪墨一案發生後,皇帝竟突然讓自己成為了徹查此案的首腦人物,當時就傻眼。

對于皇帝為何仍然要這般重用自己,袁泰曾細細的思量過,最後他得出了一個令他又喜又憂的結論︰皇帝想讓自己當他的劊子手!皇帝不好辦不能辦的事情由自己來辦,該背的不該背的黑鍋自己替皇帝背,不好殺不容易殺的人也自己替皇帝殺。

這是傀儡,是皇帝手中肆意擺布的棋子。明知如此,袁泰卻毫無反抗之力,不成為傀儡就只能成為死尸。兩相抉擇,袁泰最終選擇了傀儡。當年他本就是朱元璋令之所指刀之所向的劊子手,如今再度成為新皇帝的劊子手,他內心之中並無多大抵觸,因為能當皇帝的刀,本身就體現了一個臣子的本事。

已下定決心成為皇帝手中刀的袁泰明白皇帝對李登昌一案的憤怒有多深,所以他帶著專案組一行人到了嘉興之後,立即雷厲風行毫無顧忌的披荊斬棘,拔出蘿卜帶出泥,揪到一個是一個,對于幾位交好同僚奉勸他的「大魚該放的放,該漏的漏,可抓可不抓的一個不抓,可查可不查的一個不查。」一概置之不理,弄的一些本想出面保住自己所愛護的幾個門生故吏的朝臣好不郁悶,心底更是恨他恨的直癢癢。

由于僧道兩教與李登昌相互勾結,袁泰在查出李登昌之時,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將自己生死富貴置之度外,與平安、徐輝祖兩人通力合作,四處搜尋罪證,派出軍隊將蘇州、湖州、嘉興、松江四個地區各個不法寺廟道觀的主持方丈兩百人悉數抓回了京師。

一時間,江南官場人人自危,州縣府各級衙門幾乎都多多少少出現了官職缺漏,拍手稱快者有之,暗中嫉恨之人更不少。可想而知,袁泰的這一番鐵腕動作在江南地區掀起了怎樣的一場大地震,而百姓們更給袁泰冠上了「鐵面無私」的稱號。

好在李修遠對這一切早有預料,立即命吏部文選出賢才德良之輩趕赴江南地區上任,並將自己曾讓吏部尚書張紞密切關注的官員分守在各衙門中的重要職位上,曾經失去天子恩寵的大明才子解縉在這一次江南官場洗牌中被委與重任,擔任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從二品官餃,相對于他曾經擔任的正三品江西按察使,算是提升了半級。

江南乃國家賦稅重地,解縉為人雖狂放不羈,卻剛正不阿,留在中央朝廷固然能幫助到皇帝許多,但李修遠更需要解縉這樣的人才替他掌管一省之地。因為朝廷有他皇帝一人,足以擺平掌控全局;而地方上,他卻分身乏術鞭長莫及。

由于朱元璋定都南京,朝廷中央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南方人,江南官場的大力洗牌,對朝廷十八個大小衙門都直接間接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一二品大臣雖無什麼變化,中層干部則結合今年的京察和錦衣衛搜集來的情報,做了相應的調動調整,一些尸位素餐不干實事的老油條官員紛紛落馬,換成了一批新晉的血液。官場之間本就錯綜復雜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而又簡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