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一百一十一章 百密一疏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一百一十一章百密一疏

「怎樣了,道衍那個老和尚還沒進京嗎?」李修遠一邊批著奏本一邊向走進東暖閣的余月瀅詢問道。

「得到的消息是,道衍已從北平啟程趕赴京師。」余月瀅輕輕將手中的茶盞放在御案旁,淡淡道。

「呵,道衍這老禿驢足智多謀,詭計多端,斷然早已識破朕設下的兩個陷阱,絕不會輕易進京的。只怕你手下錦衣衛還沒開始查探,他要進京的消息就早已到處宣傳開來了吧。」李修遠眉頭微微一揚,輕聲笑道。

「你怎麼知道?」余月瀅有些疑惑的看著似是胸有成竹的李修遠。

「我怎麼會不知道。關于此人生平,朕有專門研究過,絕非泛泛之輩。若朕估計沒錯,他定然會在出北平之後,偽裝被人劫持,然後再秘密潛回北平。如此一來,他便可無需繼續進京,又不違背聖旨,二來,他的身份由明轉暗,更有利于和朱棣暗中密謀。哼,他倒是想的挺美。只可惜他不知道朕根本沒打算僅靠一道聖旨就能把他召到京師來。」李修遠雙目微眯,冷笑道。

「什麼意思?」余月瀅愈加迷惑,她隱隱感覺到皇帝似乎正在施行一個什麼大陰謀,那一聲冷笑陰森森的,讓她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無論陽謀陰謀,只要有利于目的達成,就是好謀。道衍那個老禿驢妄想靠假裝被劫持來逃避進京之行。那朕就如了他的願,假戲真做,布下天羅地網,在半路途中真正劫他一次,然後秘密押回京師,再假手嫁禍于寧王或其余諸王,讓朱棣和道衍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到時候只怕朱棣要抓狂的吐血。」李修遠雙眸之中精光閃爍,意氣風發的解釋道。

「原來你早有準備。」余月瀅神色復雜的凝視著李修遠,紅唇微微蠕動,卻又緊緊抿成一條線。

「事實上自從朕即位的第一天開始,朕就無時無刻不在計算著如何才能兵不血刃的解決朱棣和道衍二人。此二人皆是大才,若能為朕所用,則造福社稷蒼生,若不能為朕所用,則將導致生靈涂炭,百姓受苦。奈何他們私欲極強,為了一己之私,寧舍天下蒼生于不顧,終不能為我所用,因而朕不得不時刻警惕他們二人的一舉一動。只可惜北平距京師太遠,否則朕當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個中情況。」

李修遠臉色凝重的沉聲道。他雖然將過程的每一步都反復推敲了一遍又一遍,部署也極其周密。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計劃趕不上變化,誰也不敢保證在這過程中不會出現紕漏。既然自己能夠想到在半路真的劫持道衍,那足智多謀的道衍和朱棣很可能也會想的到。

但如果他們真的想到了,他們又會怎麼做呢?

李修遠突然發覺自己的計劃還是不夠縝密,頓時又陷入了沉思。從道衍的立場來考慮,他若真的進京,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所以打死他他都不會進京;其二,半路偽裝被劫持,秘密潛回北平,算的上是一個好計謀,可此計若是被皇帝識破,假戲真做,變成被皇帝給秘密劫持,到時候無論朱棣還是道衍本人都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是以此計對道衍而言,還是弊大于利。

面對如此情況,道衍是否有其他化解之法?

假設……假設……李修遠一邊思考,一邊在大腦中快速建立各種假設條件,然後逐一進行推敲。

驀得,靜靜注視著李修遠的余月瀅,突然發現李修遠渾身猛然微微一顫,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余月瀅的心髒也隨之被提到了嗓子眼上,一臉急切的望著李修遠。

「糟糕。」李修遠驀然睜開雙眼,兩字從口中月兌口而出。

「怎麼了?」余月瀅關切的詢問道。

「百密一疏,百密一疏啊。」李修遠神色變得很是沮喪,悵然的嘆了口氣,幽幽道,「朕本以為一切已步步為營,道衍那老禿驢絕無月兌身之法。但百密一疏,只怕道衍那老禿驢根本就沒想過要出北平,更不會來京師。」

「不明白你的意思,錦衣衛是親眼看他乘轎出了北平的,你怎麼會說他從沒想過要出北平?」余月瀅被李修遠的一驚一乍搞的如墜雲里,而且越听越迷糊。

「他不會出北平的。因為出北平的那個和尚絕不是道衍那老禿驢本人,而是他找來的一個替身罷了。只有用替身,他才能瞞天過海,最大限度保證自身安全,才能安然無恙的繼續呆在北平。不明白?」李修遠說著說著,發現余月瀅一臉疑惑之色,不由反問道。

「不明白。」余月瀅也不怕被笑話,輕輕點頭道。

「那朕仔細剖析給你听听。朕下了一道聖旨要道衍進京,目的是為了將道衍軟禁在京師,砍掉朱棣左膀右臂。以道衍的才智,自然能看破朕的計策所在,因此他絕不會進京。但朕有聖旨在,他若不進京,就等于抗旨不遵,是要砍頭的,所以他必須要出北平,並大張旗鼓的說自己要進京。」

「但朱棣的控制範圍只有北平,一旦道衍本人真的出了北平,他的人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他可能也看破了朕早已秘密布下天羅地網等著他,所以他不能出北平。听起來好似前後矛盾,實則很簡單,道衍要想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找一個替身代替他出北平,前往京師。」

「如此一來,即使朕真的劫了他,死的也只是一個替身而已。若朕不劫他,那麼他自己原先安排好的人手也會自行劫持替身,帶回北平。所以無論朕怎麼做,道衍本人始終都能將自己置身事外,毫發無損。現在應當明白了吧。」李修遠耐心的解釋道,同時亦忍不住沮喪的嘆了口氣,「只可惜被道衍那老禿驢僥幸逃過了一劫。」

「明白了。但還是不明白。」余月瀅似懂非懂的點頭又搖頭,眉頭輕蹙道,「你不是皇帝嗎?他們既然不听話,直接殺了不就得了,何必搞這麼麻煩。」

「咳咳。」正在喝茶的李修遠冷不防余月瀅會突然蹦出來這麼一句話,頓時被茶水嗆的臉色漲紅,苦著臉道,「我的姑女乃女乃,敢情你腦子里除了殺就沒其它什麼了。你說的沒錯,朕想殺他們,每天都想的要死,可問題是我要能抓住人啊,而且還得有證據,要不然我作為一個皇帝隨隨便便抓一個人就殺,與草菅人命何異?只怕大明天下非得大亂了不可?」

「哦,說的好像有點道理。」余月瀅若有所思的偏著腦袋想了想,點點頭道。

「唉,看來朕還是小覷了道衍老禿驢和朱棣了啊。」李修遠有些懊惱的拍著後腦勺一臉郁悶的垂頭喪氣,只是不知道吳亮怎麼樣了,以朱棣的性格來看,只怕凶多吉少。

「對了,我這里有一份名單,從今天起,你讓人每天都把他們給盯緊了,一旦有什麼可疑之處,立即回報。」李修遠說著,忽然像是記起了什麼,提筆在紙上唰唰唰的寫了一通,輕輕吹干之後遞給余月瀅,鄭重其事的囑咐道,「這份名單乃是最高機密,除了你我二人之外,誰也不能知道,即便是派去監視他們的人,也不能讓他們知道彼此間監視的是什麼人,你一定要謹記在心啊。」

「吏部右侍郎蹇義,戶部右侍郎夏原吉,兵部右侍郎劉,刑部侍郎劉季箎,大理寺少卿薛岩,翰林學士董倫,翰林侍講王景,翰林修撰胡靖、李貫,翰林編修吳溥、楊榮、楊溥,翰林侍書黃淮、芮善,浙江布政使解縉,給事中金幼孜、胡,吏部郎中陳洽、兵部郎中方賓,禮部員外宋禮,國子助教王達、鄭(鄒)緝,桐城知縣胡儼。」余月瀅雙手捧著名單,將一個一個名字輕聲念了出來。

「這份名單上的人,我不知道他們對我這個皇帝的忠誠有多少,但想來他們應該更加愛惜自己的小命。又或者是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伺。在他們眼中,朕可能還算不上是明君。所以為了以防萬一,你要暗中密切關切他們的一舉一動。記住了嗎?」李修遠神情有些猶豫不決的說道。

這份名單上的人都是歷史上靖難之役中出城降迎歸附朱棣的大臣,而其中大部分則都是翰林院那些整天嘴邊上掛著要忠君愛國啥啥啥等之類的士林清流,想來還真是一大諷刺。

如今因為自己的到來,歷史早已被改變,就連擁有超腦的李修遠也開始對歷史走向漸漸失去預知。誰也不能肯定歷史上曾發生的一切是否還會再度發生,未來又究竟會發生什麼,路該怎麼走,李修遠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不管前方的道路上是荊棘叢生還是坦途大道,他都必須不留退路的往前進。

因為世上路雖有千萬條,但對李修遠而言,他唯獨沒有的是——退路!

「明白。」余月瀅從李修遠的語氣感受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鄭重的點頭答道。

「嗯。朕相信你。如今放眼大明,朕唯一能完全信任的,也就只有你一人而已了。」李修遠幽然感嘆道。

余月瀅聞言,嬌軀輕輕一顫,望著李修遠的雙眸中一片迷離朦朧之色,或許李修遠說這句話時只是無意中說出來的,但對余月瀅而言,卻不啻于一劑強心劑,撫慰了她的心靈,也更加堅定了她無怨無悔的信念。

「對了,靳殷馨的案子查的怎麼樣了?」李修遠默然半晌後,開口問道。

「很復雜,牽連極廣,恐怕不好辦。」余月瀅眉頭輕蹙,遲疑著回答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