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一百二十一章 白蓮教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一百二十一章白蓮教

當夕陽的最後一抹余暉終于在天際落下,夜幕正式降臨九州大地,點點閃爍著的燈火點亮了大明都城南京城的夜晚。

在一家名為「天天客棧」的客棧後院中,兩道鬼鬼祟祟的人影貓在燈火的死角角落中竊竊私語。

「喂,三寶,突然把我拉到這里來干什麼?」剛剛從國子監修習回來卻突然半路被鄭三寶拉到「天天客棧」的朱高煦略有些不滿的扯開鄭三寶拉著自己的手,疑惑不解的問道。

「噓,別出聲,先甩開跟蹤你的錦衣衛再詳細說。」鄭三寶神情警惕的伸手掩住大大咧咧的朱高煦,用自己嚴肅的表情向朱高煦表明事關重大,自己並非大題小做,希望能引起朱高煦的重視。兩只眼楮則不斷的掃視著客棧里的每個角落,尤其是適合隱藏人的隱秘角落。

「怎麼了?」果然,一看鄭三寶無比嚴肅的表情,因今日在國子監和他人吵鬧的不可開交導致心情很不爽的朱高煦立馬也警惕了起來,小心翼翼的詢問道。他雖然不清楚是不是每天都有錦衣衛暗中跟蹤自己,但他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一定肯定時刻都分毫不差的被皇帝的眼線盡收眼底。所幸這些日子以來鄭三寶和自己等人都一直比較安分守己,沒搞什麼密謀之事,他也就沒放在心上,日子過的倒也逍遙自在。

「王爺派人到京城了。」鄭三寶閃爍著警惕的雙眼仍緊緊盯著外頭,嘴里則小聲解釋道。

「真的?」朱高煦陡聞此言,心中不由大喜,一臉喜色的急忙追問道,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這也難怪,他來京城已經將近快兩個月,自從知道自己沒辦法離開南京城後,他就基本上每天都在期望著父王能派人到京城里頭給自己通個信,最好是能想辦法讓自己離開南京城,最不濟也要有個能在京城里頭對起事有利的計劃讓自己展開才行,要不然就這麼無聊的呆著,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忒難受。

可是日日等夜夜盼,北平方面始終沒有派人過來,久而久之,向來耐性不佳的朱高煦不由漸漸失去了等待的心情,每天都渾渾噩噩的過著逍遙自在日子,連最初自己到京城來的目的都快忘的連渣都不剩。此刻突然接到北平有秘密派人過來的消息,朱高煦心里的激動和喜悅自是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嗯。而且王爺這次派人過來,是有極其重要的秘密任務,關系重大,所以我們此次要比以往更加小心警惕。」鄭三寶點點頭道。

「那敢情好。呆了這麼久,啥事都沒干,心里都堵的快慌了。現在終于有事情可干了,嘿嘿。」朱高煦年輕氣盛,一听有重要的秘密任務,心里立刻蠢蠢欲動,摩拳擦掌著說道,瞧他那急切樣,好像恨不得立馬就去實行那個所謂的秘密任務,「快說說,父王這次派的什麼人過來?是朱大哥麼?」

「不是,朱能現在抽不開身,來不了。噓,有人來了。」鄭三寶搖搖頭,正待稍微細說一番,陡見客棧走廊里走出兩個人,連忙示意朱高煦不要出聲。

「人呢?」走廊中的一個人在掃視周圍情況一番後,一臉疑惑之色的壓低聲音向同伴詢問道。

「不見了。」另一個人皺著眉頭,神色顯得有些慌張道,「看來是被他們金蟬月兌殼逃走了。」

「再仔細找找,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他們給挖出來。」先開口說話的那個聞言,臉色霎時變得極為難看,一臉懊惱之色的在一根梁柱上敲了一拳,恨聲說道。然後立馬敲開每個客棧房間的門,直接闖了進去,翻箱倒櫃的查遍每個角落,可惜每個房間都搜了一遍,結果卻是毫無所獲,心中郁悶頓時更甚。

「真是奇了怪,好好的兩個大活人怎麼可能就這麼突然無聲無息的消失?莫不是見鬼了不成?」神情有些慌張的那個人不信邪的又用雙眼在院子里一絲不苟的掃視了一陣,沒發現任何異樣,頓時既疑惑又惱恨的說道、

「還愣著干什麼,趕緊追啊。」性情顯得比較穩的一個在搜索完畢後一听同伴所言,立即毫不猶豫的轉身就往客棧外跑,另一同伴也慌忙急急跟了上去。

待那兩人的身影消失在客棧走廊盡頭,又過了好一會兒,始終貓在院子死角大氣不敢喘一口的朱高煦連忙掀去覆蓋在身上做隱蔽用的爛倒桿,從死角中走了出來。

「呸,臭死了。要是再多呆半刻,非得憋死不可。」朱高煦一邊拍著身上的稻稈一邊神情不爽的罵罵咧咧道。

「殿下,此地不宜久留,立刻隨卑職從後門離開。」鄭三寶可沒時間跟朱高煦唧唧歪歪,拉著朱高煦就往後門走,唯恐方才那兩個身著便衣的錦衣衛又回頭找來。

「嗯。」朱高煦雖然平時囂張跋扈,但在大事上卻不敢太擅自做主,听了鄭三寶的話,也不做聲,貓著腰緊跟鄭三寶往後門竄。這也就是朱高煦這個紈褲子弟還算過的去的一點,否則鄭三寶也不會和他關系如此融洽。

「吱呀。」雖然那兩個錦衣衛走了,但鄭三寶卻仍不敢掉以輕心,打開後門後又仔仔細細的觀察了一番才招手示意朱高煦跟上,那模樣就跟三更半夜到處偷東西的小賊一般。

待兩人身影消失,客棧後門重新關上,客棧院子的牆角邊忽然發出嘩啦一聲聲響,一個精瘦矮小的身影猛地從一個裝滿水的水缸中一躍而出,然後用隨身攜帶著的劍柄在一根梁柱上極有規律的敲了3下,又敲5了,先前明明已從客棧離開的那兩個錦衣衛忽又從走廊盡頭冒了出來,迎著那精瘦矮小渾身濕透的身影奔了過來。

「他們已經從後門走了,我先跟上,你們換另外兩個人也繼續跟上。這鄭三寶警惕性極高,萬不可靠的太近,追著我的標記即可,叮囑待會跟上的人,免得打草驚蛇。」那精瘦矮小之人沒任何含糊,直接扯下晾在院子里的一套粗布衣裳,話音還未落下,人影已從地上一躍而起,翻牆跳出了牆外,繼續尾隨跟蹤鄭三寶兩人而去。

「還好林老大聰明,知道這鄭三寶不簡單,一面讓咱們光明正大的從前門進,一面自己卻早早就從後院翻牆進來埋伏著。若非如此,怕是咱倆非得著了那鄭三寶的道不可。當真是厲害至極。」兩人中的一人一邊催促著同伴往外走,一邊滔滔不絕的說道,言語中盡是敬佩之意。

「那還用說,林老大跟蹤那鄭三寶一個多月了卻從沒失手過,連千戶大人都覺得林老大厲害著呢。哼哼,任那鄭三寶再狡猾,也休想逃過林老大的一雙法眼。」另一人也一臉崇拜之色的感嘆道,還不時冷笑幾聲以示自己對鄭三寶的不屑。

「三寶,父王這次過來到底是因為什麼事?」自以為逃離了錦衣衛跟蹤的朱高煦與鄭三寶兩人專挑人煙稀少的暗巷行走,神情間仍顯得比較警惕,顯然還是在提防有人跟蹤,但朱高煦卻怎麼也忍不住心底的好奇,低聲詢問道。

「白蓮教?」乾清宮東暖閣中,李修遠看著余月瀅剛剛呈上來的錦衣衛密折上極為顯眼的「白蓮教」三個字,眉頭微微一皺,似是向站立在一側的余月瀅反問,又似是自言自語,旋即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按照李修遠之前的旨意,所有有關于燕王府的朱高熾、朱高煦及鄭三寶等人的信息全部獨立成檔,每日都要余月瀅定時將他們的信息以密折方式呈到東暖閣,以便皇帝能隨時掌握他們的行動。現在李修遠手中的這道密折上記錄的就是今日凌晨鄭三寶秘密會見北平密使以及鄭三寶在會面之後帶那北平密使落腳「四海酒樓」的相關信息。

至于其中所提及的白蓮教,是李修遠命人查探「四海酒樓」老板的身份後,始知那酒樓老板竟然與白蓮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此次那北平密使與鄭三寶到了京城之後哪里不去,偏偏去了四海酒樓,心細如發的余月瀅立刻發覺其中必有貓膩,于是便將其與「四海酒樓」老板的白蓮教背景聯系到了一起,

余月瀅第一次听到「白蓮教」時尚不知道它是什麼東東,直到李修遠跟他解釋了一番後,她才知道這所謂的「白料較」到底是何來頭。

其實李修遠開始時也不知道白蓮教究竟是什麼教派,在超腦二號的數據庫中查了一番之後,才對它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但了解之後,卻讓李修遠心中驚訝了好一陣子。

因為這白蓮教,赫然是中國有史以來民間秘密宗教組織中規模最大、流傳最廣、勢力最盛的一個教派。而且它的出現正式標志著民間秘密宗教已步入成長期,並為明代秘密宗教的興起構築了基礎,對元明清三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于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淵源來自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北宋時期淨土念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南宋紹興年間,吳郡昆山僧人茅子元,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前身。

由于元朝統治者橫征暴斂、政治黑暗、民族壓迫沉重。同時,統治者一度對宗教采取寬容政策,以致元末階級矛盾、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起義不斷發生,「異端思想,叛逆活動」大幅度加強。

早期的白蓮教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其教義比較簡單,經卷通俗易懂,為下層人民所樂于接受,所以常被用于組織人民群眾反抗壓迫,在民間產生重大影響,也因此引起了佛教正統和南宋統治者的恐慌,茅子元被流放,白蓮宗被查禁,但白蓮宗並未因此而停止,反而漸漸演變成了白蓮教。

其編寫的歌謠,如浙江民謠;「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江淮民謠︰「天譴魔君殺不平,不平人殺不平人。不平人殺不平者,殺盡不平方太平。」等都一一體現了它對當朝統治者的反抗,深獲百姓之心。

且自元末的韓山童被奉為白蓮教首領之後,他將明教的二宗三際說以及彌勒教彌勒出世信仰融入白蓮教教義之中,「倡言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與劉福通同時起義,稱為紅巾軍起義。教眾中有農民、秀才、吏員、兵卒、綠林好漢、江洋大盜、武林俊彥等。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朝末年的強勢崛起就與這白蓮教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南宋之時,明教和白蓮教相聯結,在元末農民戰爭中充當了重要角色。

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的紅巾軍,多白蓮教徒,首領韓林兒又稱「小明王」,這個「明」又與明教有關。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當時也是白蓮教和明教中人。只是他取得大權以後,因為深知秘密教派的厲害,逐漸與兩教不大和睦。等到他當上皇帝,便采納李善長的建議,下詔嚴禁白蓮社、明尊教,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律》十一《禮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大力打擊鎮壓白蓮教,試圖壓制白蓮教的發展。

後世著名作家金庸的一本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曾提及過的赫赫有名的「明教」就月兌胎于元末之時的白蓮教與明教,幾乎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白蓮教的生命力極強,在元、明兩代,多次組織農民起義,雖遭到多次血腥鎮壓,但哪怕大明滅亡,明教衰弱,白蓮教依舊存在,只不過到了滿清之時,又莫名其妙的轉而變成了反清復明的秘密民間組織。尤其是在滿清嘉慶年間的白蓮教起義,前後持續了整整9年零4個月,最早參加者多為白蓮教徒,參加的人數多達幾十萬。

起義爆發于四川、湖北、陝西邊境地區,斗爭區域遍及湖北、四川、陝西、河南、甘肅5省,甚至還波及到湖南省的龍山縣。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9年多的戰斗中,佔據或攻破清朝府、州、縣、廳、衛等204個,抗擊清政府從全國16個省征調的兵力,殲滅了大量清軍,使清軍損失一、二品高級將領20多人,副將、參將以下的軍官400多人。清政府為鎮壓起義,共耗費白銀2億兩,相當于當時清政府5年的財政收入。從此,清王朝從所謂「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財政奇黜的困境,迅速跌入沒落的深淵。

李修遠身為大明最高統治者,面對生命力如此之強、反抗之心如此堅決的的的民間宗教組織,警惕心自然極高,否則一個不慎,很可能就會陰溝里翻船,所以自查出「四海酒樓」掌櫃與白蓮教有曖昧關系之後,他立即命人對白蓮教進行了重點關注。

此次身為燕王府在京城的代言人之一鄭三寶忽而與北平密使去了「四海酒樓」,無論是余月瀅還是李修遠立時感覺到了其中所隱藏的不尋常。

燕王朱棣早有反義,白蓮教又受到朝廷壓制,素與朱元璋不合,如今朱元璋已駕崩,朝廷對他們兩者的威懾力都大減。若朱棣鐵了心要造反,一旦不顧朱元璋遺志的與白蓮教暗中勾搭上,李修遠這個皇帝肩膀上所承受的壓力無疑必將增大無數倍。

是以,李修遠不得不對此事慎之又慎。既要暫時避免與白蓮教之間的矛盾繼續深度激化,又要防止他們與朱棣聯手結成聯盟,對自己造成更大的不利。

只是世間並無兩全其美之事,一時之間,李修遠還真難以想出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面的良策。

「你有什麼好的提議?」李修遠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望著一臉關切之色望著自己的余月瀅詢問道。

自那一日和余月瀅鬧別扭之後,李修遠幾乎以為自己與余月瀅的緣分就此結束,沒想到後來余月瀅忽然又態度一變,對李修遠的表白從拒絕變為了接受,且兩人之間的感情隨之與日俱增,幾乎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

可是余月瀅雖接受了李修遠的感情,卻不願答應嫁給他為妃。至于余月瀅在他表白之時為何會開口拒絕,其後甚至還以冷漠之態相待,幾乎差點不辭而別,李修遠曾多次詢問過其中原因,奈何余月瀅始終閉口不言,每次提及都特意轉移話題。

李修遠不得已之下,只好悻悻然作罷,心里卻是一直記掛著這件事,極度希望能盡早弄明白余月瀅當時為什麼會突然情緒那麼反復無常。因為余月瀅雖然平時看起來和往常沒什麼異常,但李修遠卻能看出余月瀅似乎隱藏著重重心事。

「沒有。」余月瀅也不怕難為情,直接言簡意賅的搖頭道。

「白蓮教,白蓮教,白蓮教……」李修遠閉上雙眼,口中不斷反復的念著白蓮教三個字,再度陷入了沉思,腦中思緒高速運轉,試圖能想出一個最佳的計謀。

「有了。」李修遠忽然睜開雙眼,聲音高昂,臉上帶著幾分喜悅之意的大聲說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