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火上加油(一)
現代官職從股級、科級、處級、廳級、部級到國家領導人只有6個大等級12個小等級,而古代的等級從品級建立時就有9品18級。做級別對比時,只好以幾個區域品級對齊了。如巡撫對應省級、知府對應廳級、知縣對應處級。
我國古代,表示官階尊卑的標準單位曾經有兩個。秦漢時期的標準單位是「石「,包括「二千石「、「千石「、「四百石「等若干等級,數字大的,官階級別也高。隋唐以後,官階單位改成了「品「,有「一品「、「二品「直至「九品「若干級別,以數字少的為尊。由「石「到「品「的轉化,則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完成的。
我國最早的俸祿,是按時支給實物。官高者米多,位卑者米少,每年各支給祿米若干。于是,一些度量單位,便借用為當時的俸祿級別單位。
秦始皇嬴政滅亡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官吏俸祿級別也統一用「石「做標準,漢承秦制,也是沿用秦的制度。司馬遷的《史記》中西漢時期的「石「的最早記載是在高後八年︰
新的官階單位「品「產生後,「石「的表示官階尊卑的職能便消失了,僅作為俸祿多寡的單位而存在著。「品「表示官階的尊卑,「石「表示俸祿的厚薄,在三百年的歷史中,這兩種單位同時使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古代經濟最為凋敝的時期。自東漢末年以來,封建莊園軍事塢堡比林立,商品流通量減,布帛粟米代替現錢成了交換的媒介。這樣的社會經濟條件,給俸祿制度帶來很大的影響。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後,沿用北周的官階制度,繼續「以命官人「。在統一中國之後,「削周用齊「,正式制定「正從九品三十階」的官階制度。官吏的俸祿也視官品的尊卑支給,不再另設標準。隋煬帝楊廣一度廢除上下階,只保留正從十八品,但上下階制度不久又改了回來 。從此,正從九品三十階制度便成為正式的官階制度,此後的一千數百年里,歷代王朝一直沿用這一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國,這一官階制度才被廢除。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集各種權力于一身的皇帝,總結歷史上各朝代的經驗,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內閣相當于國務院︰明朝時為了進一步集權而不設宰相、中書省等機構,宰相的權利轉移到內閣,由內閣來處理國家政務。清朝繼承了這一做法,內閣的首輔大學士以及協辦大學士都被稱為中堂,即宰相的別稱,但實權則由軍機處掌握,在軍機處任職的官員稱為軍機大臣,統稱大軍機,軍機大臣的僚屬稱為軍機章京,又稱小軍機。這些宰相相當于政治局常委。
中央行政機構︰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管部的大學士及尚書、侍郎等)稱堂官。由于部比較少,所以這些堂官相當于副總理兼部長。部下屬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稱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相當與中央的直屬機構。
軍事系統︰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中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北京衛戍區,由侍衛處(領侍衛府)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中央警備團,權位尤重。其他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各設統領管轄;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由于都是特種兵,設掌印總統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轄;虎槍營專任扈從、圍獵等,設總統管轄;善撲營則專門練習摔角。
駐防八旗大軍區駐扎于全國各重要之地,視情況不同設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內地將軍等只管軍事,而駐扎邊疆的將軍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將軍是滿官的稱號,戰時則任命親王為大將軍。
綠營即漢兵,駐扎京師的稱巡捕營,歸步軍統領管轄。綠營的建制分標、協、營、汛幾級,標又分為督標、撫標、提標、鎮標、軍標、河標、漕標等,分別由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八旗駐防將軍、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統率。督標、撫標、軍標、河標、漕標都是兼轄,實際各省綠營獨立組織為提標、鎮標,提督實為一省的最高武官,總兵略低于提督。總兵以下,副將所屬為協,參將、游擊、都司、守備所屬為營,千總、把總、外委所屬為汛。
行憲機構︰
清朝沿襲明代設監察院中紀委,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監察院長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則為總督、巡撫的加餃。
地方行政︰
清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的高級地方官員省委書記,布政省長、按察政法委書記兩使為督、撫的屬官。與督、撫平行的有駐防將軍省軍區司令和提督學政,不過駐防將軍只管八旗駐軍;提督學政只管學校與科舉考試,其權力不能與督、撫相比的。省以下有道地委的設置,道為監察區性質,不算正式行政區。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兼兵備餃,另有一些不屬布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關道、管河道、督糧道、鹽法道等。省以下為府,設知府市委書記、同知、通判等官,與府平行的有直隸廳,設同知、通判。府以下為縣,設知縣縣委書記、縣丞、主簿等官,與縣平行的為散廳,設置同直隸廳。在少數民族地區則設專門機構管理,即土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由軍事部門管轄,如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等,長官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另一種是由行政部門管轄,也設府、縣等,官員稱土知府、土知縣,通常由少數民族頭人擔任。
清朝官制文京內官武京內官武京外官
大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于從九品。
正一品︰正國級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于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局長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正國級減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于人大、政協之類的副職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提督綠營軍區司令
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于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
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國務委員、翰林院掌院學士社科院院長
文職外官︰巡撫省委書記、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長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副部級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副書記、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長、奉天府府尹直轄市長、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副部級減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廳級加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訪辦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外交部長、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長、奉天府丞直轄市副市長、各省守巡道員地委專區書記、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廳級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中央黨校校長
文職外官︰知府市委書記、土知府自治市市委書記、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廳級減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長、太醫院院使首長醫院院長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御、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副廳級加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直轄縣書記、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副廳級減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