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一百四十五章 革命性的改革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一百四十五章革命性的改革

「王愛卿,從今往後,戶部再編制賬冊,一律用新數字計數法記錄,此數字乃是一名為李修遠的人所創,故命名為「修遠數字」。」李修遠放下手中賬冊,對殿上眾人說道,「此數字書寫之法和使用之法朕已經整理刊印成一份小冊子,眾卿先看看吧。此外,朕將于正式登基後,在全國推廣使用此「修遠數字」,由國子監統籌,在京各大衙門率先試用,然後再推行全國。」李修遠說著,示意昌盛到東暖閣中將已經刊印好的一疊小冊子取出來,給每個大臣都分發了一冊。

李修遠口中所謂的新數字計數法其實就是阿拉伯數字,只不過在阿拉伯數字的使用說明書中,不僅詳細介紹了阿拉伯數字0到9的寫法,數目字位序的排列規則,阿拉伯數字組合出的數值與中國古漢語中用以表示數值的漢字間的異同點和相互換算法,每個數值從右往左數起每隔三個數字就用一個逗號隔開的計數法以及這種計數法與科學計數法的換算,並還增加了小數點的使用方法,分數的書寫方式,加、減、乘、除、平方、立方和開方等各種不同的數學符號。

總而言之一句話,李修遠編寫的這份小冊子,其實質上根本就是一本後世相當全面但又很基礎的數學入門教科書。為了便于理解和識記,李修遠還在這份小冊子中每介紹一部分內容時,都同時用後世和大明當代兩種不同的計數法舉了諸多例子。

別以為阿拉伯數字和數學符號對大家來說好像沒什麼難度,就跟小孩子過家家似得小菜一碟,但對于目前生活在大明的人來說,這些阿拉伯數字和數學符號實與域外天書無異,單單只看此刻殿上眾位大臣們看著小冊子上的內容時露出的那一臉茫然和疑惑之色就可以看出來。

李修遠甚至敢大膽猜測,現在的他們就跟後世的小學生一樣,即使理解了阿拉伯數字,當遇到超過五位數的數值時,肯定要用手指指著一個一個數字再對照著數目字為序的排列規則,才能知道這個數值究竟表示多大的值。

換句話說,面對全新的阿拉伯數字計數法和數學符號等的數學相關知識,他們全都是懵懂無知的菜鳥。或許在他們心里,他們不僅不會認為阿拉伯數字簡單易懂一目了然,反而會感覺很奇怪,並且還很難。蓋因在他們的認知里和習慣上,這些東西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一時之間還難以適應。

當初李修遠將這份冊子拿給皇後馬玉潔和余月瀅看時,她們的反應和殿上眾人的反應一模一樣。所以李修遠對此情況早有了準備。

「陛下,這份冊子上的內容……」戶部尚書王鈍雙手捧著小冊子,一臉疑惑之色的望著皇帝,猶豫不決的問道。其他大臣們也紛紛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集中到了王鈍和皇帝的身上,顯然也很想確切的弄明白這小冊子上的內容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份小冊子的內容都屬于數學,嗯,也就是算術的範圍。只不過朕采用了新的符號來表示舊有的與之相對應的漢字罷了。」李修遠微微一笑,一副不急不躁模樣的緩緩說道,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身上以後,突然朝侍立在一旁的昌盛點頭示意了一下,然後昌盛立即又返回到東暖閣中,回到大殿上時,手中已然多了一塊面積約為四平方米用白布遮蓋住的長方形之物以及一個小袋子。

眾人看著昌盛的舉動,又看看笑而不語的皇帝,都不禁感覺又是訝異又是疑惑,不明白皇帝和昌盛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藥。

「此物名為黑板。」李修遠從龍椅上站起,走到長方形之物跟前,揭去遮蓋其上的白布,一個表面呈黑色又極為光滑反射著白光的長方形物體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里。

「此物名為粉筆。」李修遠接過昌盛手中的袋子,從中取出一個長約為二寸長,一頭粗一頭略細的白色圓柱形物體向眾人說道,「朕知道眾卿家對朕所說的黑板和粉筆感覺很新奇也很疑惑。那朕現在就給眾卿演示說明一遍。」

「這本是一塊木板,均勻的涂上黑漆之後就成了黑板,而這則是粉筆,是專門用來在這黑板上書寫用的。眾卿可以理解為這黑板是一張紙,粉筆就是咱們常用的毛筆,只不過顏色調換了一下,而且它們之間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紙只能一次性使用,但黑板卻可以無限次使用。眾卿家看好了。」李修遠一邊解說著一邊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阿拉伯數字0到9,粉筆書寫時發出的沙沙聲在寂靜的乾清宮正殿中清晰可聞。

粉筆的制造材料和工藝都很簡單,主要成份是碳酸鈣和硫酸鈣,以及少量的氧化鈣,李修遠僅用一天時間就在作坊里搗鼓出來了,黑板就更簡單了,直接用黑漆在一塊光滑的木板上均勻涂上就行了。

于是,後世幾乎在任何一所學校中廣泛普及隨處可見的黑板和粉筆的原始簡易版就在李修遠手中成功誕生。雖然只是簡易版的教學器材,但李修遠相信這必然會對大明的教育事業造成強烈沖擊,一舉改變自古以來由老師口述,學生口記的教學方式。

而且黑板和粉筆的制造材料低廉,工藝簡單,完全可以大量量產並推行全國使用。想象一下,原本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們記住自己所教的內容而不得不反復念誦講解同一段內容的老師,忽然有一天只要把自己講解過一遍的內容用粉筆書寫在黑板之上就可以解決問題時,他們將變得如何輕松,教學的效率又將提高多少。而學生們也無需再為了跟上老師口述的節奏而不得不當場拼命的死記硬背,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得以大大緩解,學習效果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有了黑板和粉筆之後,老師們不僅可以把原本口述的抽象內容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圖文展現在學生面前,還減輕了師生們花費紙墨的成本負擔,也大大降低了大明帝國的教育成本。

毫不夸張的說,黑板和粉筆的出現,對大明而言,絕對是教育事業上的一個革命性創造性的改革,也必將為大明的教育事業帶來黎明的希望曙光,使自古以來原本極難普及的教育,經由這些簡單便利的工具,讓更多的莘莘學子學得更多的知識,大力掃除文盲,提高人民大眾的整體文化素質水平。

這個革命性的教育改革是李修遠無意中偶然想到的,他原本只是為了向皇後和余月瀅講解那本小冊子上的數學內容,但老是用口述很不方便,一些東西用語言是很難讓人理解領會的。所以他改為在紙上書寫講解,但看著滿地廢稿覺得實在太浪費,便轉而使用黑炭,但因為那實在太髒,只得打消念頭。

後來無意中,李修遠偶然想起了後世的黑板和粉筆,在超腦二號的資料庫中查閱了一番資料後,知道粉筆和黑板的制造極其簡單,于是經過三天的實驗,他終于成功制造出了簡易版的粉筆和黑板。

心中欣喜雀躍之時,李修遠立時就萌生了要將黑板和粉筆在整個國家推而廣之的想法。因為要改變一個國家,首先就必須要從教育上下手,就好比後世鄧成祖曾說過的「教育要從女圭女圭抓起」,只有抓好了教育,才能逐步改變人民大眾固有的傳統落後的思想。而今天就是他第一次正式在這些學富五車且皆是進士之身的朝廷大臣面前親自演示它們的作用。

「看見朕用粉筆在黑板寫的字了嗎?」李修遠寫完數字之後轉頭望著殿上眾人問道。文武大臣們連忙不約而同的點頭應聲回答。

這一瞬間,李修遠忽然有種很詭異的感覺,沒想到自己這個後世穿越而來的本二生居然也有給這些學識淵博的朝廷大臣們當老師的一天。

「朕知道,對眾卿而言,修遠數字尚是一個新鮮事物,看起來很奇怪,一時間也很難習慣,但朕要告訴你們的是,「修遠數字」相較于我朝目前使用的漢字計數法,不僅書寫簡單,佔空間極少,而且便于計算,一目了然。」李修遠說著在阿拉伯數字的底下用漢字的零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寫了一遍,同時還用兩種方式寫上了1000+100=1100和「壹仟加壹佰等于壹仟壹佰」的等式。

「眾卿再看一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有何感覺?」李修遠停下筆再次問道。

「嗯,確實如陛下所言,「修遠數字」在書寫上的確要簡單的多,所佔空間也很少。」戶部尚書王鈍有些驚異的點頭說道,他本就是專門負責財務的,平日里接觸最多的就是賬目,對于數字的敏感性自然要比其他衙門的人強上許多。只不過在肯定了李修遠說的第一點以後,他卻又搖著頭說道,「恕微臣斗膽,微臣以為「修遠數字」在計算上卻是不及我朝計數法的,而且稍不注意,就很可能看多或看少了那個0,極易導致計算結果錯誤,而且只是一個簡單的算式而已,修遠數字的計數法卻還要在中間加上其它符號,太復雜了一些。」

「呃……」李修遠聞言不由一陣愕然,打死他都沒想到王鈍挑來挑去居然挑出了這麼兩個毛病,當下不由無語的差點暈倒。

「是啊,陛下,依微臣看來,還是我朝計數法比較簡單實用。」工部尚書嚴震直也點頭附和道。其余大臣也大為贊同的紛紛點頭附和。

「爾等當真是……」面對眾口一詞的大臣們,李修遠直氣的想要破口大罵,深呼吸了一口氣才總算是冷靜了下來,沉聲說道,「爾等當真以為「修遠數字」的計算法不如我朝計數法?」

「這個……臣等的確以為如此。」王鈍見皇帝面有不悅之色,心中遲疑了一下,但還是點頭道。

「既然如此,那不妨比賽測試一下,看看結果就知道了。去,叫人擺張桌子和筆墨紙硯。」李修遠臉上揚起一抹笑意,朝昌盛揮了揮手,後又轉頭對王鈍說道,「王愛卿終日與數字打交道,想必造詣不淺,不如就由王愛卿與朕比試一番吧,嚴愛卿出題,其余眾卿家且做裁判。爾等不要有任何顧忌,有多少能耐就全部使出來,若是贏了朕,朕非但不罰,還要獎賞爾等。眾卿家可願否?」

「臣等謹遵聖意。」王鈍乃是戶部掌舵者,一天到晚都跟賬目打交道,論起算帳來,整個大殿的大臣里頭還真沒一個人能比的過他,皇帝的一番話在打消了他心里頭的顧忌以後,一股好勝之心隨之澎湃高漲,當下領著眾人應聲道。

不一會兒,在王鈍自信滿滿,眾人滿心期待的目光中,筆墨紙硯等東西都全部備齊,工部尚書嚴震直開始正式出題。

「三仟二佰六十五加上五仟三佰二十六。」嚴震直見皇帝和王鈍已做好了準備,當即開口道。

「3265+5326=8591。」嚴震直話音一落,李修遠就在黑板上唰唰兩下將等式快速寫了出來。

眾人還在暗自計算兩數相加之和,卻見皇帝已經把答案寫在了黑板上,都不由大為驚異的驚呼出聲,誰都沒想到皇帝作答的如此之快,幾乎可說是不假思索。而再反觀戶部尚書王鈍,雖說他寫字的速度已經算是很快,但此刻卻也只寫到了三仟二佰六十,後面的一大串連影兒都沒見著,與李修遠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屬于徹徹底底的慘敗。

眾人都不禁冷汗直流,屏氣凝神的大氣不敢喘一口,一雙眼楮瞪的幾乎要暴突出來,嘴巴更是張的大大的足以塞下一枚恐龍蛋。

王鈍听到眾人的驚呼聲後,眼角余光下意識的瞄了一眼皇帝作答的黑板上,兩眼陡然發直,嘴巴啊的輕叫了一聲,右手一松,毛筆無意識的從手中直接噹的一聲掉到了桌面上,豆大的汗珠從腦門上不斷翻滾而下,整個人好似石化了一般一動不動。

「如何?現在眾卿家是否還要說「修遠數字」計數法比不過我朝傳統的計數法?」李修遠見眾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自己,心中不由小小的得意了一把,微笑著問道。

「陛下聰明天縱,學究天人,臣等心服口服。」驚呆的眾人好半晌才終于回過神來,不約而同的齊齊跪在地上,高聲贊嘆道。

「倒!」李修遠見了眾人這般架勢,嘴巴不由自主的張成一個0形,一句粗話差點月兌口而出,心中郁悶不已,自己明明問的是他們是否還認為「修遠數字」的計數法比不過傳統計數法,哪會想到他們答非所問,居然贊美起自己來了,實在是氣的他哭笑不得。

「朕只問你們這「修遠數字」計數法還是不是如爾等所說的那麼不堪。貌似諸卿本末倒置了吧?」李修遠一臉郁悶的問道。

「陛下恕罪,臣等該死,竟妄疑陛下所言,求陛下責罰。」王鈍的名字里雖然有一個遲鈍的鈍字,但實際上腦筋卻是轉的極快,一見皇帝臉色,立即率先用洪亮的聲音沉聲說道。其余眾人見狀才明白皇帝的意思,慌忙緊隨其後的恭聲答道。

「責罰就不必了,對新事物的出現會產生疑問,這既是人之常情,亦是一件好事,朕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責罰爾等。既然眾卿都認為這「修遠數字」確實不凡,但等眾卿各自回府後,就好好研究一下,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乃是例行長假,爾等就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理解識記參透吧。尤其是國子監要注意,待明年十五元宵之後,此「修遠數字」將推行全國,今日廷議之後,朕會派人將這名為「新數學」的冊子大量刊印,分發國子監諸生,其余則層層下傳到各省府縣學。務必督促各學學生認真研讀。」

「臣等謝主隆恩。」皇帝話音一落,心服口服的大臣們忙跪拜應答道。

雖然大家都還沒真正體會到「修遠數字」所帶來的好處,但通過王鈍與皇帝的簡單比試,已看出了「修遠數字」的不凡,因此在皇帝說話之時,眾人都在心中不斷猜測著這發明「修遠數字」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有如此大才和能耐,不僅深得皇帝賞識,更是即將要推廣到全國,可謂是聖恩浩蕩,榮華富貴從此享之不盡。

只是他們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因為在場諸人都從未听說過天底下有哪號牛人物叫李修遠的。而其中最疑惑的自然要數皇帝的貼身太監昌盛了。

自打他侍奉皇帝開始,幾乎所有與皇帝接觸過的人他都知道名字,在他的印象里,可從沒有哪個叫李修遠的,更是從未听皇帝提起過。而且在許多日子之前,他早就見到皇帝在使用所謂的「修遠數字」了。因而皇帝今天突然說這數字是一個叫李修遠的人發明時,他就覺得整個人稀里糊涂的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

想來也難怪,放眼整個大明,唯一知道李修遠究竟是誰的人就只有余月瀅一人而已。而且當初李修遠在秦淮河的飄菊舫上也只不過是跟余月瀅提過一次罷了,她是否還記得,除了她自己外,誰都不知道。因此可以說,只要李修遠一天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恐怕後世的歷史學家們又得在自己的研究記錄本上添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李修遠見眾人都接受了「修遠數字」,算是了了一件心事,心情相當愉悅,眼角余光不經意間瞥見身後的黑板,才陡然想起自己差點還忘了一件大事,神色立即一斂,對不時看看手中冊子又不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眾人說道︰「眾卿先放下手中的冊子,朕還有一件事情未宣布。」

眾人聞言,立即安靜了下來,見皇帝臉色有些嚴肅,心中不由下意識的緊了緊,安靜的等待這皇帝發話。

「黑板與粉筆朕已經給眾卿介紹過了,那麼接下來朕要說的也與這兩物有關。」李修遠從聰明伶俐的昌盛手中接過一塊干燥的抹布,一邊在黑板上輕輕擦著,一邊對眾人緩緩說道,「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事業關乎我大明江山的未來。皇祖父深明此理,故而在位時便興建學堂,選拔學官,造就棟梁之材。」

「然朕思之甚深,發現我朝自太學以下,全部都是學官口述學生口記的傳統教學方式,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巨大不足。因此朕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在多方嘗試之後,特別制造出了這黑板與粉筆。正如諸卿所見,用這粉筆可在黑板上任意書寫,若發覺有誤,只需用抹布輕輕一擦,便可重新來過,可謂異常簡單便利,更有助于師生教學,因此朕決定,特命工部專項此事,在明年正月十六之前,務必督造各工坊仿制出此黑板和粉筆,然後由戶部調撥配備至全國各省府州縣學堂。未免缺漏,就由國子監與都察院共同負責監督此事。」

李修遠板著臉,一臉嚴肅的用洪亮的聲音以不容置疑的語氣擲地有聲的說道。這件事乃是關系到大明教育事業的大事,更關系到國家未來的走向究竟如何,能否按照李修遠自己所想的那般,通過有力正確的教育方式,一步一步的向新時代的低齡學生灌輸新知識,從而改變人們逐漸僵化的思想,把被朱元璋為了鞏固自身皇權統治而將正統程朱理學思想異化為維護封建**工具的偽程朱理學思想扭轉到正道上來,盡量為大明的文人士子們構建一個相對寬松和諧的文化環境。

「陛下憂國憂民之心,天地可表,臣等謹遵聖意,萬死不辭!」殿上眾人听完皇帝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後,才恍然大悟皇帝方才所做的一切都是早有準備。尤其是皇帝所說的那黑板和粉筆對大明教育事業的作用,始覺那個看似不起眼卻又與眾不同的黑板和粉筆原來竟有著這般不可小覷的能量,心中一陣激蕩,對皇帝的深謀遠慮和睿智不由又更加欽佩崇拜了幾分。

這是一個革命性兼創造性的改革和嘗試,最後結果究竟如何,李修遠不得而知,但他心中卻實實在在的對此抱了滿心的期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