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藍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一百四十六章計劃藍圖

在御前財務會議上,李修遠除了重點在文化教育方面對朝廷眾沉悶定下了來年的方針之外,還在國家經濟、軍事、科技、思想、藝術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決策。

朱元璋遺留下的大明王朝的財政稅收管理實質上是一種放大了的農業自然經濟管理方式,其體制的基本特征是中央集權下的一元化管理,即一切由皇帝做主,皇帝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權于一身。

雖然名義上中央有戶部,十三省有清吏司,府、縣則是兩級衙門。但戶部從來都沒有成為決策部門。它的作用只相當于皇帝麾下的一個會計中樞,只負責全國的賦稅和雜項收入,並負責分發收支雙方交接的憑證「勘和」而已,並沒有後世各國財政部們的編制管理預算、決算,制定財政稅收法規,行使執法權、監督權等。

事實上而言,戶部基本上只掌握每年國家稅收的五分之一收入,也就是所謂的太倉,大部分都用來供應宮廷,其余皆截留在地方上。

比如每年年初由皇帝主持的御前財務會議,就很明確的體現了中央戶部並沒有所謂的獨立管理預算和決算等的權利。李修遠雖然早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了這方面的問題,並逐步放權給了戶部,但因為其中關系實在太過錯綜復雜,不僅牽扯到了在京的其他各大衙門,還有全國各省、府、州、縣,也有所關聯。這些部門圍繞著財政這個中心點,像一條注入沼澤的河流,有無數的分叉與匯合。因此戶部的問題遠不是皇帝自己一人點頭便可辦到的事情,

此外,李修遠在反思自己這半年來關于財政方面的舉措時也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缺漏之處︰朱元璋並沒有在朝廷或地方建立中間層次的後勤服務機構。

明初時期,國家的大部分稅收基本都是征收實物,但這些實物稅收並不是全部上交到國庫,而是規定以縣級或縣級以下里甲為單位,直接運送到各個消耗衙門,如駐軍、北方軍鎮、藩王府等,收入與開支項目相抵就明白注銷。于是由此便出現了一個縣可能要要給十數個甚至數十個消耗部門運送糧秣而總額卻不超過數千兩的現象發生。

朱元璋之所以會這麼做,很可能是以為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防止官員盤剝,沒想到結果卻是本末倒置,一度在全國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水陸運輸網,納稅人肩挑車載馬馱,川流不息的奔走于途,如此這般,不僅耗費了大量勞力,而且運輸費用極高,甚至高過實物價值,造成的損失更大。

所以李修遠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將國家財政的預算、決算,制定財政稅收法規,行使執法權、監督權等下放回給戶部,並在戶部之下的各省清吏司再建立一個統籌調度的中間部門,專門負責地方上賦稅的統一分配和調撥。

可能的話,李修遠還打算將全國的稅收先統一收回國庫,然後通過戶部的預算,再統一調配到全國各個支出衙門。只是限于交通技術方面的落後和朱元璋時期既定的固有賦稅政策,要將此項改革政策真正的貫徹實施下去,難度極大,即便朝廷中央通過了提案,貫徹到地方上時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夭折。

不過即使現實是如此,這個問題依然列入了李修遠將在建文元年重點關注和改革的重點。此外關于由單一的農業經濟向多元化的手工業和工商業經濟的轉變,也將是李修遠在未來階段里準備實現的目標。

自古以來中國本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以農業經濟為根本這個國策對于目前的大明來說是絕對正確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手工業和工商業。重農抑商,重本抑末到頭來扼殺的只會是國家本身。因而只有將農業、手工業和工商業同步抓牢抓實,才是一個健全完整的的社會經濟體制,否則只會變成一個四肢不全五官不正的畸形兒。

只是放眼大明,由于時代的局限性,又有幾人能擁有李修遠這樣的長遠眼光?

所以李修遠這個垂拱九重的皇帝到頭來將只能從頭到尾都孤家寡人一個在歷史的潮流中孤軍作戰逆流而上。但一個人要和一個時代做斗爭,難度有多大,處境有多艱難,結果會有多慘烈,只要不是腦殘的人都肯定能想象的到。

不過陸地上的經濟改革之路雖然布滿了荊棘和千難萬阻,海上經濟方面李修遠卻是充滿了信心和期待的。因為他準備在正式登基之後,就將世界地圖公之于眾,從而引起朝廷文武官員和人民大眾對大明之外國家的警惕心里,再借由即將于建文元年正式遠航「炎黃州(美洲大陸)」的海上艦隊進一步證明世界地圖的真實性和李修遠的理論,從而解除朱元璋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貿易重新恢復並走上正途。

此外關于大明的貨幣政策,李修遠也打算在登基後對它們開刀動手術,解決由于貨幣貶值而引起的通貨膨脹等各種經濟原因。至于該決定以銅本位還是銀本位為主,還需要到時候看動手術後的結果。

總而言之,經濟上的改革是絕不會一帆風順的,李修遠要面對的問題必將一個接一個的接踵而來,畢竟金錢利益可是自古以來從權利之外最能牽動每個人心髒的重中之重的敏感問題。

藝術方面涉及到的並不多,順其自然的發展下去是最好的,因為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李修遠能做的就只是閑暇之余偶爾摻上一腳權當娛樂。

與之相反的,軍事、科技、思想這三個方面將成為李修遠除經濟外設定的長遠目標,不論是什麼時候,這四個方面都絕不會有任何松懈和放棄。

軍事和科技兩項既是目前同樣也是長遠的宏偉目標,是李修遠想要實現國富民強理想的關鍵所在。軍事方面,無非包括兩點,軍隊和裝備。自給自足的軍屯制的改革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要想建立一個真正強大的帝**隊,國家就必須要付出巨大的血本,不惜任何代價,供養他們將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又必須要依賴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半點都急不來。

所以李修遠除了逐步提高軍隊的素質之外,唯有暫時致力于科技上的研究,尤其是軍事科技方面。如今大明幸得李修遠提供的資料,關于火器之類的熱武器研究,經過數個月的漫長時間,開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李修遠現在每天綁在大腿外側的92式手槍屬于大明當前最先進的手槍,乃是獨一無二的特例,因為由于花費太大,李修遠只留下少部分工匠精英繼續研究,並配備了部分人員專門負責制造與92式手槍相匹配的子彈,目前已經制造出來的子彈大約有五十顆左右,但僅是這五十顆子彈就整整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所耗精力和物力和財力極大。

若非李修遠是皇帝,腦子里又有超腦二號協助,放眼大明,恐怕即便有人擁有有這造槍技術,也沒辦法制造出來。而除了子彈之外,李修遠還命人制造了大量的鋼珠彈專門用于射擊訓練,如今這把手槍儼然已成為了李修遠的專屬護身神器。

至于其余的研究人員則全部投入到可大量量產的槍械研究中去。按照李修遠的想法,既然暫時無法在質量上突破技術瓶頸,那就在數量上取得勝利,好歹這兩個方面總得有一個實現目標。

只不過毛瑟槍的研制並不容易,哪怕已經是被李修遠簡化之後的簡易版,所制造出來的毛瑟槍仍然是質量時好時壞,達不到一致。反倒是一個車間的工匠根據李修遠的圖紙制造出的燧發槍效果不錯,雖然每次只能打一發,之後就要重新上膛裝彈,好在威力不小,一槍打死一頭壯牛壓根不在話下,與火銃相比,威力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與能連續射擊的優質毛瑟槍相比,卻又沒什麼可比性了。

于是李修遠就讓軍工廠的工匠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負責制造燧發槍,一部分繼續研究毛瑟槍的簡易版。經過兩個月多來的艱苦奮斗,目前大明已經有了五十支燧發槍和二十支優質的簡易版毛瑟槍,算是相當不俗的成績。且隨著制造工藝的嫻熟,以及造槍設備和制造方法的不斷改進,每制造成槍的時間逐漸縮減,效率則逐步提高,相信在不久之後,燧發槍和簡易版毛瑟槍的數量都會達到一定的程度。

手柄式手榴彈和地雷由于制造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早已投入量產,目前軍工廠的秘密倉庫中已經存儲了將近一千顆手榴彈和數百枚地雷。唯一遺憾的是它們都是一次性消耗品,一千顆手榴彈看起來貌似數字挺大,其實壓根就經不起消耗,尤其是一旦營制特種部隊正式建立,這一千顆手榴彈就跟玩兒似得,搗鼓兩下就全變成空氣了。

熱武器中槍械的研究和制造已漸漸開始走上正軌,緊接著仿制「紅夷大炮」的火炮研究制造項目開始被李修遠提上了日程。槍械雖然威力不俗,但在攻城戰中並沒有絕對的優勢,所以李修遠把後世的「紅夷大炮」給拉了出來,並特意改名為「大明神龍火炮」。

對于已經有了豐富的制造槍械經驗的工匠們來說,紅夷大炮這種龐然大物顯然不在話下。只是要克服紅夷大炮上所存在的各種缺點,盡管有李修遠的指點,他們也好需要逐步模索和反復試驗。畢竟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通過不斷的親身嘗試,他們才能直接明了的了解它,從而更加得心應手。

接下來李修遠準備研制的是蒸汽機和發電機。這兩個項目李修遠並沒有嘗試過,不清楚難度究竟有多大,但李修遠很迫切的想要嘗試一下。他相信,一旦這兩個極具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性發明被成功制造出來,那對于大明乃至整個世界都將產生不可估量的轟炸性影響,用驚天動地來形容都毫不為過。

希望是美好的,理想也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李修遠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並不對自己的研究抱多大的期望,只要有所嘗試,相信終有一天能成功。即便失敗也無所謂,因為至少他開了這個先例,為大明子孫後代開啟了一道通往智慧的大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