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濟變革新想法!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一百五十六章經濟變革新想法!

「兩位愛卿無需憂慮,對于此事朕已思慮再三,方將想法告知爾等。凡事有利有弊,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正因如此,我等才要發揮人才的才能,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利的作用,減少弊的影響。從商之道,無非就是在不違背良心道德和國家法律的前提下,通過各種有效手段,獲得最大化的利潤嘛。此事亦然。」李修遠仿佛沒看見李景隆和李增枝兩兄弟難看的臉色一般,自顧自的娓娓說道,「此事表面看來好像是誰開賭坊和青樓就誰吃虧。實則大謬。」

李修遠頓了頓,瞥了眼全神貫注傾听自己說話的李景隆兩兄弟和余月瀅,繼續道︰「正如賭之一字,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迷者勞財傷命,傾家蕩產。可謂弊遠大于利。是以朕本欲將賭坊徹底禁絕,還大明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從此再無人因醉心于賭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但今日看到爾等兄弟開設了賭坊,京城富豪子弟也有份參與。推而論之,全國各地情況大同小異。」

「朕雖然希望天下黎民潔身自好,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但正如愛卿所說,王公貴族地主富豪們也需要一個勞累之余能有個消遣娛樂的地方。所以朕才臨時改變主意,轉而推行商家經營許可證,收取賭坊和青樓的高稅額,將不良影響遏制在搖籃之中。最關鍵的是,一旦賭坊數量減少,由少數大賭坊掌控,天下好賭之人必將四方雲集趨之若鷲,從此客源不斷,財源不止。比如,若京城里只剩下兩家賭坊,那麼滿京城中的賭徒們豈不是只能往這兩家里鑽?如此一來,相對于如此之巨的利潤,所謂的高稅額其實只不過是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微乎其微的數字而已。兩位愛卿以為然否?」李修遠一點一點的剖析道。

「呃,這……」李景隆兩只眼楮咕嚕嚕直轉,望了一眼李增枝,有些猶豫不決的遲疑道。關于什麼為百姓之類的事情,李景隆自是不會去關心,但他不得不承認,皇帝方才做出的分析,著實是一個不小的誘惑。若是能將整個京城中的賭徒們全集聚在自己的天下賭坊和另一家不知名的賭坊里頭,屆時所得利益無疑要比現在滿京城賭坊林立以致賭徒分散時所獲得的利益要大的多的多。

況且,李景隆早之前也很李增枝商量過,想把京城里的其他賭坊都逼上絕路,關門走人。從此只剩下天下賭坊一家獨大。

皇帝後面說的這些話,無疑說到了李景隆兩兄弟的心坎上。但同時的,他們也極為擔心這會不會是皇帝故意設下的陷阱,等成功引誘他們二人上鉤後,就把他們毫不留情的打入萬劫不復之地。

「朕考慮了良久,想來想去,也就只有景隆和增至兩位愛卿能擔當此重任。要知此事乃關系國計民生,關系我大明經濟命脈和國之根本的大事,一旦成功,則功德無量,名垂千古;即便失敗,也能流芳百世,榮耀子孫。可謂名利雙收。」李修遠從利的一方面引誘完後,又從世人最重視的「名」這一方面開始循循誘導起來。

李修遠就不相信了,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李景隆和李增枝還能拒絕的了。

「陛下管中窺豹,推一得十,思慮極為周全,微臣愚見,不妨一試。」李景隆躊躇的說道。

「天下之事,在未成功之前,皆有可能失敗。所謂風險與機遇並存,古往今來皆是如此。若是兩位卿家怕風險太大,不敢一試。朕也不會勉強為之。朕也曾與魏國公商談過,他倒是有一定的興趣,只是目前還尚在考慮之中,想來明天就有答案了。」李修遠見李景隆已經開始有點動心,索性用激將法欲擒故縱道。

李修遠方才所說的,並非全部虛言。一旦經營許可證施行全國,賭博和青樓這兩個行業必將被少數人壟斷,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但李修遠不能因噎廢食。就好比後世,每個城市里頭多多少少都存在著黑暗的一面,與其讓一些小團伙黑幫四處流竄作案,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居民生活,且還要耗費大量警方的人力和物力,倒不如直接讓某個黑幫將這些小團伙吞並,使黑勢力整體保持一定的穩定,如此一來,就方便政府和警方維持社會秩序。若他們的所作所為超過了底線,到時再徹底消滅也不為遲。

李修遠正是借鑒了這種構想,才會有了想要施行「商家經營許可證」的念頭,從而遏制賭坊和青樓的泛濫,至少那百分之十的稅額以及那高昂的本金就會讓大多數人退而止步。即便這兩個行業將來真的被少數人控制,李修遠也會采取新的辦法把它們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

黑與白,光與暗,陰與陽,均是永遠相互依存的兩面,誰也不能抹殺另一方的存在,這才是世界的真正本質。

「魏國公徐輝祖?」李景隆聞言,不由愣了愣,他只以為皇帝是因為今天早上的事才會突然萌發了這個想法,沒想到皇帝原來早之前就和徐輝祖談過了。這件事是真是假,李景隆一時無法判定,但皇帝說的「風險與機遇並存」這句話讓他深以為然,而且他在皇帝說話之時也前前後後極為仔細的考慮了一番,得出的結論與皇帝所說的大同小異。

「為君解憂,臣之本分。陛下有命,微臣縱粉身碎骨亦無所不從。」李景隆在名與利的雙重誘惑下,本著拼一拼的想法,咬咬牙,終于下定了決心,當即神色堅毅、態度堅決、信誓旦旦的說道。

「何為忠臣?何為能臣?李景隆是也。」李修遠大手重重一拍李景隆的肩膀,難掩臉上一片欣喜之色,高聲稱贊道。雖只寥寥數語,卻表現出了李修遠這個皇帝對李景隆最大程度的肯定。作為一個臣子,所要做的無非就是忠君愛國體民,所希望的不就是能得到皇帝的高度肯定和贊賞麼?

「陛下盛譽,微臣心中萬分惶恐。」李景隆將皇帝的態度與之前又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听到了皇帝稱贊自己的話,頓時眉開眼笑,他怎麼都沒想過,自己僅僅只是答應了這件事而已,卻得到了皇帝如此之高的贊譽,心里那個興奮啊,差點就忍不住要當場大吼出來了,回想剛才自己還猶豫不決的差點拒絕了皇帝的提議,心里著實後怕不已,總算自己膽子勾搭,牢牢抓住了一次既能名利雙收,又能深的皇帝恩寵的大好機會。

「愛卿大可不必如此。」李修遠的目光在有意無意間瞄了一眼跪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李增枝,眼角一抹笑意一閃而逝,爾後親切的拍著李景隆的肩膀說道,「既然事情已經定下,那朕就與愛卿再詳細商討一番具體事宜吧。」

「微臣謹遵聖意。」李景隆如小雞啄米般忙不迭的點頭,雙手扶著皇帝走到景陽樓中間的石椅上坐下,那熱情的態度和小心翼翼服侍的勁頭,若是昌盛見了,只怕也要暗嘆一聲自愧不如。

李景隆雖然沒什麼大本事,卻是個好大喜功的人,尤其還貪財。之前雖一直懷疑皇帝居心不良,但在皇帝不斷的蠱惑和巨大利益的驅使下,李景隆終究還是沒按捺住這一致命弱點,不知不覺間上了皇帝掛著表面看起來香噴噴實則里頭很可能藏著鶴頂紅劇毒的香饃饃誘餌的魚鉤。

李修遠的目標絕非僅僅只是在賭坊和青樓兩個方面施行「商家經營許可證」,這兩個只不過是他利用李景隆來探探工商業這個領域里頭的水到底有多深罷了。在這之後,李修遠將還會在糧食產業、紡織業等各個手工業行業推而廣之。

通過「經營許可證」的啟迪,李修遠又引發了一個新的想法︰他打算公開拍賣目前自己已順利實踐過的技術,「包括玻璃制造技術,塑料制造技術,水泥制造技術等這些工藝相對比較簡單的,以大明目前工藝水平可以完成的各項產業技術。」

雖然大明沒有後世的先進設備,但以大明的水平,要把它們制造出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李修遠的本意是,先舉辦一個玻璃制品和塑料制品的藝術展覽會,將全國各地的富商們全集中到京城來,讓他們親眼目睹這兩種制品的不凡之處。最重要的是,李修遠還要讓他們清楚的認識到,這兩種技術所蘊含的潛力將為他們帶來怎樣的高額利潤。而且一旦技術拍賣成功,也可以為大明財政增加一項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只不過這些都不是李修遠所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在被「小農經濟思想」根深蒂固的朱元璋三十多年的統治下,大明王朝重本抑末、重農抑商的情況比其余朝代都相對要嚴重的多,單單他仇視富人和大力打擊地主富豪階級這兩點就可以很明顯的體現出來,還有前朝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也讓朱元璋對工商業相當痛恨,甚至還規定了「能穿的起錦羅綢緞的商人們不得穿錦羅綢緞,而穿不起錦羅綢緞的農民卻可以穿」的明顯屬于畸形扭曲的荒唐律條。

再看看朱元璋曾頒發過的一道聖諭「︰「我國家賦稅,已有定制,撙節用度,自有余饒,減省徭役,使農不廢耕,民不廢織,厚本抑末,使游墮皆盡力田畝,則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給人足。」

從以上所述中可以看到,在明初時期想要讓手工業和工商業得到發展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在這里並非是想要責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畢竟一個農民出身的人能開創一個大明王朝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名垂千古的大事,也足以說明他的雄才偉略。只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能對朱元璋再苛求更多。要是誰站著說話不腰疼,整天唧唧歪歪的說三道四,不如讓他們自己去統一開創一個國家試試。

當然,事實上朱元璋的這個想法在當時其實是符合大明明初國情的。因為元末明初群雄割據的戰亂烽火,導致了整個國家變成了一堆破爛,「百里無一戶」就是形容當時的一個社會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單單收拾這個爛攤子就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能讓百姓們自給自足就已經十分不易,哪還有更多的精力去發展手工業和工商業。

如今大明王朝已經經過了三十多年的休養生息,百姓們的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李修遠也該如同後世當年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一樣,對整個社會經濟進行循序漸進的逐步改革了。

所以李修遠決定拍賣這些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想利用商人們的財富通過開設工廠、招聘工人等方法,逐步把綁在土地上的部分農民從生產糧食的單一農業經濟方式向手工業方式轉變,為大明的社會經濟注入新鮮血液,從而一步一步刺激大明的社會經濟體系並改變其構成成分所佔的比重。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唯利是圖的商人作為社會經濟的紐帶,李修遠相信,這種方法雖然說不上最好,但卻應當是目前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

偶然與必然,並無絕對分明的分界線。天下賭坊事件是一個契機,商家經營許可證可說是另外一個契機。

這兩種契機終于讓李修遠想到了自己該如何由淺入深改變大明目前「重本抑末」現象的方法。

一旦這種方法得以順利展開和實行,雖然暫時還不能改變人們腦子里根深蒂固的重農抑商的思想,但通過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活生生的事實,至少也能為大明未來的改變打下堅實的基礎,鋪開一條寬平大道。

任重而道遠啊!

李修遠發現,當一個人想要在重重包圍之中走出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新的出路時,是多麼的艱難,不僅僅是現實的殘酷,更多的是遙遙無期的「成功」所帶來的精神上的壓力,最容易讓一個人身心疲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