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超腦回明朝 第一百六十三章 終于登基了!

作者 ︰ 朱丹御筆

第一百六十三章終于登基了!

所謂登基大典,在明朝,是叫做登極儀,乃是為新皇帝繼位所舉行的一個重要的宮廷儀式。一般來說,登基大典會在老皇帝死後一個月之內擇吉日舉行。在古代,多數情況下老皇帝死時下一代皇帝和大臣們都會在身邊,老皇帝一斷氣,大臣們會立即參拜新皇帝,這個其實就已經算是繼位了;先帝死後,新帝登基大典之前這段時間,新皇帝(盡管他還沒舉行登基大典)仍會被大臣們稱為皇上。等舉行完登基大典後,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

關于登基時間,漢代一般要等一個月左右,唐宋兩代往往是先帝死後第二天就舉行登基儀式,明清兩代則基本上是半個月左右(如明成祖朱棣就是在朱允炆‘死後’不久就登基,康熙比較特殊,順治死後第三天就舉行即位儀式)。漢代和明、清兩代是先繼位再舉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時期是繼位和登基大典同時舉行。

李修遠當初並不知道這個規矩,因為那時他才剛剛穿越到大明,且時間恰好是朱元璋駕崩快一個月,他想舉行登基大典都來不及。後來大臣們提議後,李修遠才恍然大悟,但錯已鑄成,無法更改,他也就索性將錯就錯,把登基大典的舉行時間定在了1399年正月十七日。

這一隆重的一天終于到來了,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興奮,隨堂太監吳亮還沒提醒,他就已經自個早早的起了床,然後穿著睡衣在乾清宮中悠悠然的散著步。

只要過了今天,他就將是名正言順的皇帝,雖然自己的身體里並沒有朱家的任何一點血緣,但作為一個曾經落魄的大學生,如今經有幸能夠被天下人認可而成為真正的皇帝,這叫李修遠心中如何不激動興奮。

可是,在激動興奮的同時,他心中亦有些莫名的惆悵。他惆悵的是,或許將來直到他死了化成一堆黃土的時候,他再也沒有機會用李修遠這個真正的屬于他的名字,甚至連李這個姓氏也將被無情的歲月隨同他埋入地底之中,從此再無人知曉。

「搞來搞去,我倒好像是個倒插門女婿了?」李修遠抬頭望天,口中自言自語著,然後又不由自主的為自己多愁善感的情緒而感覺好笑。

此時時間還早,整個天空黑乎乎的,只有淺淡的月光懶懶的照著大地,紫禁城中通明的燈火則竟似比月光還要讓人陶醉,負責值班的都女內侍們打著哈欠,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小聲嘀咕著,大抵這也是她們在宮中唯一能夠解悶的事了吧。

「時辰快到了,更衣吧。」余月瀅打開西暖閣房門,看見皇帝正站在窗邊,便輕聲說道,在她的身後,還跟著吳亮和一大票準備服侍皇帝的都女。

「來啦。」李修遠轉頭看了一眼余月瀅。

「恩。」余月瀅輕輕點頭,接過身後一名都女手中的黃色龍袍,走到李修遠跟前,親手為他穿上。

明朝的皇帝,只有在特別盛大的儀式中才會穿‘黃色’的袞服,他們日常所穿的是黑色繡龍形的常服。

根據登極儀的儀式程序,先期,司設監陳御座于奉天門,欽天監設定時鼓,尚寶司設寶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

是日,早,遣官告天地宗社。皇帝具孝服告幾筵。這是儀式的序幕,先要由禮部的官員分別到:天壇、先農壇、太廟告知祖先。

接著,便就是皇帝到奉天門上做禱告。

在余月瀅利索的替李修遠穿戴好龍袍後,皇後馬玉潔也恰好在宮女們的簇擁下來到了乾清宮,盛裝的皇太後和太皇太妃張美人也隨之到了乾清宮中看望即將登上大寶之位的皇帝。

本來按照禮制,皇帝更換龍袍不是在乾清宮里頭的,只是李修遠嫌麻煩,直接簡略程序,吩咐宮女們到乾清宮里替他更衣。

都說皇帝是真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以前李修遠每每在腦海中想象著這個情景時,都會覺得皇帝實在是太會懂得享受了。直到自己當了皇帝以後,他才愕然發現,原來不是皇帝自己懶不穿衣服,而是因為這衣服根本就無法自己穿,即便自己真的穿上了,那也必定是亂糟糟的不成樣子。

要知皇帝可是整個國家的統治者,同時也是形象代言人,形象問題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之一。偏偏龍袍是世界上最貴的一件衣服,穿在皇帝身上,自是不能有任何馬虎,否則便只會是突然讓自己丟人現眼罷了。

李修遠自己曾經有自己動手穿過,但到了後來,見識了給自己穿衣服的宮女們的特殊手法後,他立刻乖乖的閉上嘴巴,從此不再自己穿衣服。

花了十幾分鐘,李修遠的龍袍和皇冠終于穿戴整齊。低頭上下打量著身上的龍袍,李修遠原本激動的心情竟突然平靜了下來。

他本以為黃色龍袍和黑色龍袍有什麼區別,又或者是以為登基大典有多麼神秘,如今事情真正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他心里頭反而沒有任何感覺。

一套龍袍,織女們全手工制作,需要耗時整整三年多,此外加上龍袍上的金絲線,不說其它的,就這些,龍袍就已經顯示出了它的魅力所在。

「難怪歷史上總有人不惜付出任何代價而想要當皇帝,單單一件龍袍的明面價值和隱形價值就足以讓人眼紅的發狂。」李修遠忍不住跟余月瀅打趣道。

「說什麼昏話呢。今天可是陛下登基的大日子,不許說不吉利的話。」皇太後听到李修遠調侃余月瀅的話,忍不住出聲訓斥道。

「知道了,母後,只是隨便開個玩笑而已。別在意。」李修遠連忙臉色一緊,不敢再開玩笑。他知道在古人的心里,一些規矩是絕對不能破的,尤其是如今這個全國最重要的新皇帝登極儀,更不能胡來。

「恩。明白就好。」太後哪舍得真去訓斥自己的兒子,微微點了點頭,便站在一旁不再說話。雖說皇帝是自己的孩子,但如今乃是大明王朝的九五之尊,她自是不能在下人面前駁了皇帝的面子。

「啟稟陛下,禮部尚書陳迪求見。」一個太監向皇帝稟報道。

「宣他進宮吧。」李修遠回答道。

「微臣禮部尚書陳迪,參見陛下,五黃萬歲萬歲萬萬歲!」陳迪一到了西暖閣的房門,納頭便拜,鄭重其事的磕了五個響頭,口呼三聲萬歲。

「禮部的事情都已經準備好了嗎?」李修遠隨口問道。

「是的,陛下。時辰已至,您該移駕奉天門了。」陳迪神情肅穆的說道。

「恩。」李修遠點點頭,朝太後、皇後、太皇太妃及余月瀅三人微微頷首,當先跨出西暖閣,率身向停在乾清宮門外的龍攆走去。至于太後三人,根據朱元璋留下的祖訓,後宮不得干政,所以太後和皇後及太皇太妃張美人三人都只能留在宮里頭好生等候,連去瞧一眼登極儀式的資格都沒有。

唯有余月瀅例外,雖說她明天也將成為皇帝的後宮之一,但她現在首先是錦衣衛指揮使,兼職皇帝的貼身保鏢,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她自是需要隨時隨地都貼身跟隨在皇帝身邊。

浩浩蕩蕩的壯觀隊伍還未到達奉天門,便听到城樓上的鐘鼓適時響起,時間正好不差一分一秒。

奉天門只是皇帝禱告的地方,而並非是登基大典的舉行地點,因此滿朝文武大臣們此時都身著朝服,在洪臚寺官員的引導下,經過金水橋進入紫禁城。但這時他們還不能進入奉天殿,因為皇帝還在奉天門上做禱告;所以,大臣們只能留在午門外的廣場上,他們以文東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兩側,等皇帝從奉天門下來。

禱告的內容是翰林院學士編寫的稿子,內容可謂繁瑣至極,包括替大明所有臣民向天祈福,祈禱天下風調雨順等等一大堆的內容。

如同機器人般念完了冗長的禱告,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小時,隨著司禮太監吳亮宣布皇帝進殿後,李修遠才邁著龍行虎步,在朝廷文武百官的恭迎中,踏進了奉天殿。待他就座後。大臣們開始依官階高低魚貫進入。

「臣等恭祝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官員們拍好順序,齊刷刷跪地伏拜,口中異口同聲地高聲贊道。整整數百人,整齊劃一的做著同一個動作,場面可謂壯觀無比,震撼人心,而著也是皇帝登基大典上不可或缺的規矩。

「眾愛卿平身。」李修遠嘴唇一揚,朗聲道,洪亮的聲音回蕩在雄偉的奉天殿中,震耳欲聾。

「謝陛下。」大臣們忙恭聲應道。

「登極儀,正式開始。」待君臣之間的客套完畢後,在教坊司鑼鼓喧天的頌歌中,司禮太監吳亮(此時明朝的司禮太監還不是太監中權利最大的,李修遠便讓吳亮頂替了昌盛的職位。因此吳亮既是隨堂太監,同時也是司禮太監。)

「己卯年(1398年)正月十七日,應天順時,受茲明命,皇太孫朱允炆,睿哲溫恭,寬仁慈惠,今克承大統,即皇帝位,布告天下,咸使聞知。」吳亮尖亮的嗓子將宣告的登基詔書唱喏的極其嘹亮。

詔書一宣讀完畢,文武百官們立即重又跪在地上,一邊口呼萬歲,一邊向皇帝連拜了四拜。

詔書一出,基本上就等于正式承認了皇帝的身份,意味著從此舊的統治時代離去,新一代王朝拉開序幕。

但到此為止,皇帝的登極儀還不算結束。因為他還需要對一些相關人員進行追風或冊封等諸事宜。

這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問題,李修遠雖然不是朱家子孫,但以他現在的身份,太子標卻是等同于他的父親,所以他依照歷史上的典籍,追尊故懿文皇太子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太子妃常氏為孝康皇後;尊母妃呂氏為皇太後。冊立妃馬氏為皇後,皇長子文奎為皇太子。並封皇弟朱允煙為吳王,朱允(火堅)為衡王,朱允熙為徐王。

這些冊封內容都是李修遠早已命人安排好的誥赦聖旨,他只需命人重新照著宣讀一遍便可。

至此,李修遠這個冒牌貨的新皇登基大典,終于順利完成。李修遠雖然還是一個不能見光的黑戶,但至少已經有了新的身份。

新皇登基大典宣告完成,文武百官們可謂熱血沸騰,激情澎湃,心里充滿抑制不住的激動和喜悅,顯然他們都期盼著新的皇帝能夠帶著他們走出一個更好的未來。

「洪武三十一年,先帝駕崩,舉國悲痛。今日,得眾臣擁護,朕以弱冠之年,承繼大統。然朕雖端坐大寶之上,每每思及天下黎民蒼生,便深感任重而道遠。是以,朕方才說出,並無它意,朕只要求諸位愛卿們能奉公守法,嚴于律己,做好天下官員的表率,為我大明富國強民的理想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身在其位謀其政,不求一針一線,不貪贓枉法,循規蹈矩,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的為老百姓們做一點實事,朕就心感安慰。如若有不法之徒管不住自己的手腳和貪婪,朕不管他是何人,只要觸犯了國法,將帥可廢,藩王可誅。爾等可听明白?」李修遠神情莊嚴肅穆,四平八穩的端坐在閃閃發光的龍椅之上,俯視殿上的朝廷大臣們,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昂然道。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定為我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眾臣們連忙叩首回答道。

「好。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眾卿皆是朕的肱骨之臣,朕相信爾等。但眾卿之中,是否個個均是真心話,就讓時間來驗證吧。朕一定會好好看著的。若有誰敢吃里爬外,陷國家利益而不顧,朕絕不輕饒。」李修遠並未因為大臣們的嘴巴上應承便隨隨便便的相信了他們。故而不再拐彎抹角,直截了當的說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臣等願听陛下教誨,萬死不辭。」眾人顯然沒想到皇帝突然會說的這麼直接,不由都愣了一下,還好有腦筋轉得快的人,連忙先一步再次向皇帝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其余落後的人見了,便也趕忙附和。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想來皇帝也是免不了俗的吧,雖然事實上新皇早就已經是皇帝了,但在場諸人可沒一個想要去第一個觸這眉頭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著超腦回明朝最新章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文閱讀 | 帶著超腦回明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