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中華 第四十一章 君臣交心

作者 ︰ 妖熊

第四十一章君臣交心

去辮子一事,朝野議論自是不必多言,便是茶樓酒肆,亦是議論紛紛,雖然僅限于軍中,但終歸是大變祖宗成法,一時間各地官員,京中言官紛紛上折懇議,讓我不勝煩擾。

後來我便直接讓翁同龢代我處理這些折子,一來我也看煩了,二來嘛,這每個折子,翻來覆去盡是類似的話語,也不知道這些人還能不能翻出一些新花樣來。

翁自然是有所怨言的,但是在我溫言勉慰下,老頭還是拿出了十二萬分的精神,一一代我批復,當然,我也不放過這個說服他的機會,向他說了為什麼軍中要剃發,更加微微展露我要想消彌滿漢夷華之防的意思。

我剛說到想消除滿漢之分,翁同龢便渾身一顫,抬眼驚疑不定的望著我道︰「皇上您要效魏孝文帝故事?」

我點了點頭,翁若有所思,也不答我,繼續低下頭去批閱折子,我心中納悶半晌,想不出什麼頭緒,便開口問道︰「翁師傅無所教朕?」

翁又抬頭看著我道︰「皇上,老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我呵呵一笑道︰「翁師傅有話便說,朕豈是听不得逆言的庸主?」

「依臣之見,皇上欲興大政,必先仗國之大振,然今歲國家連逢大喪,士氣民心低迷,若是妄行動作,恐怕誘發亂因。」,翁同龢小心翼翼的看著我道。

我贊許的點了點頭道︰「翁師傅這才是老成謀國之言啊,翁師傅這是贊成朕的主張咯?」

翁點了點頭,遲疑道︰「老臣乃是漢員,歷逢三世聖主垂青,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皇上意欲消彌滿漢隔閡,此漢人幸事,天下幸事也,老臣敢不盡心?」

「翁師傅,你很好……」,我看著他,我們這段時間以來的隔閡似乎有著消彌的跡象,我欣慰的道︰「朕也是為了振興國家,翁師傅能幫著朕,朕很是高興,依翁師傅之見,該如何著手呢?」

翁同龢點了點頭道︰「皇上,依老臣之見,此事宜緩不宜急,一來此大事也,稍有不甚,動搖國體;二來皇上雖欲孝魏孝文帝故事……」,翁看著我,漸漸聲音小了下去。

我哈哈一笑道︰「翁師傅不必諱言,朕理會得,你是想說朕現在還不如魏孝文帝英明神武,昭彰宇內?」

翁同龢略有些尷尬,跪地道︰「皇上恕罪,臣絕不敢作如是想,只是魏孝文帝以吞滅半國之赫赫武功,再行惠及萬民之文化融合,自然有摧枯拉朽之便,然我朝自文皇帝以來,積弱至今,若是皇上稍稍急了,實有莫大危險。」

「嗯……」,我點點頭道︰「翁師傅說得有理,是以朕只是在龍旗軍中開此先河。依翁師傅看,緩行又該如何緩法?」

翁同龢道︰「皇上不如先發一道上諭,諭示天下龍旗軍之事,然後請各地官員評議此舉,先收官民歸心,其後再行推行恩令,事不難矣。」

「噢?」,我思索著他的說法,皺眉道︰「這不是什麼小事,朕的確也心急了些……」

想著這事情的確是推翻數百年大清成例,而清一朝開國之時,又為著留發不留頭殺了許多的人,這雖是收心之舉,與國與民皆利之舉,卻又不能直接發一道聖旨,恐怕太過激的話,反而收到反效果,唉,難啊。

「翁師傅,這上諭,便由你來擬吧。朕的心思你是知道的了,翁師傅……朕以你為肱股,文廷式的事情,你不怪朕了吧。」

「臣惶恐,臣豈敢責怪皇上,只是數十年教化,臣這腦子……嘿,都有些僵了,跟不上聖主名君了……」,翁同龢惶恐地說道。

我點點頭道︰「那原也是不怪你。朕也不是要拋棄數千年的聖人之學,只是要引入西學以圖強而已,是朕沒有說清楚,倒教翁師傅擔憂了。」

翁同龢听了我這軟語,心潮激蕩,激動地說道︰「皇上能與老臣如此交心,老臣何幸如是?皇上所說的,正是當年馮桂芬中堂所說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道理,臣當年亦曾反對,如今國家如此,陛下又如此聖明,老臣若是仍舊不以國家為重,豈不是誤國?皇上聖明,教悔老臣,免老臣于萬死,臣……知錯了……」,說到最後,身子軟了下來,兩行老淚,順著皺紋密布的臉,稀稀疏疏的流了下來。

我扶起了他,嘆了口氣道︰「翁師傅批折子吧,你能理解朕,那是最好,教化萬民忠君愛國,朕總是需要老師幫著朕。這軍機要樞,原也離不開翁師傅你這樣的公忠體國的老臣。」

翁同龢點了點頭,抹了一把淚道︰「皇上,當務之急,乃是要立振國威,振奮民心,如此,皇上更得萬民崇慕之心,何事不可為?」

我笑了,這番話正是我想說的,點了點頭道︰「翁師傅還念著琉球那檔子事?朕今天就在這給你個準信,你可以回去跟那姓尚的說,不出三年,必叫琉球復國!」

翁又是一怔,轉頭道︰「皇上要用兵?這倒是良策,只是老臣斗膽盡言,我大清近世無驍勇之兵,無必勝之將,皇上定要策萬全而後用刀兵。」

我仰頭哈哈一笑道︰「上兵伐謀,朕這回是兵謀並舉,必要一戰成功!翁師傅,你是文臣,用兵上的事情,就不與你商議了。」

翁同龢答應了,低頭去批閱折子,我轉了一會兒,便想著要走,那邊翁同龢卻突然咦了一聲,遲疑著站了起來道︰「皇上,這邊有湖廣總督張之洞大人的折子,倒是對龍旗軍削發一事大加褒獎的。」

「哦?」,我大喜,快步走了過去,接過來一看︰

為新軍削發稱善更請推恩至全國兵勇事跪折——臣張之洞叩首。

內容洋洋灑灑,約有數千文字,總意便是大大的支持新軍削發,更說道︰本朝入關以來,推行削發令,固有順化萬民之意,然殺伐稍重,便即如此,亦有俗從僧不從等特例寬允,自西人東漸以來,國家民心不振,臣常為此憂心無寐,今听聞皇上于新軍推行新例,臣于千里之外遙遙叩首,為吾皇之聖明而興奮不寐。此二削發令,此二不寐,天差地別,臣無庸妄言,如此行之,固有守舊之士以祖宗成法攻訐,固有無良宵小以孝經相流言,然臣以為,此皆不足慮也。但風氣一開,自必遁形。臣嘗于軍中效力,自知削發之利,故而懇請吾皇,推此大恩于全國兵勇,以振奮士氣,以利殺敵!

又,臣聞知皇上興辦西學事,臣深以為然,臣以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實振興國家之良策也……

(注︰以孝經相流言,指《孝經.開宗明義章》所說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清號稱以孝治天下,此舉自然忤逆孝經。又,這些古文,我才疏學淺,若有寫得不當之處,請海涵。)

我越看越激動,看著翁同龢道︰「好!好!待朕朱批!」

我接過身後寇連才送來的筆墨,在奏章上朱筆寫下幾行字︰香岩所語,朕深以為是,亦深以國家有此良臣而心慰之……光緒御筆。

將筆一扔,合上折子,遞回給翁同龢道︰「明發!明發天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光緒中華最新章節 | 光緒中華全文閱讀 | 光緒中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