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中華 第五十八節 奏折

作者 ︰ 書簽

分類小封推之後,新關注資本的書友越來越多,書簽在這里祝各位新老書友前程似錦,幸福安康。

雖然朱常洛交代他可以在婚假結束後再寫這份關于朝廷所屬礦場作坊等經營模式的奏折,但李柏華卻不敢掉以輕心,他也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提出改造大明朝經濟結構方案的機會,不管提出的方案能不能夠實行,他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李柏華經過這一年多對明朝社會的接觸,已經對時下的社會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候,隨著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從事工商業的人口越來越多,工商業競爭激烈,各地采礦業逐漸發展,百姓對金錢崇拜和追求奢侈高消費之風盛行,逾越禮制現象日趨普遍,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已經受到了猛烈的沖擊,而這一切都是推動社會變革的要素。

他深知現在的朝廷經過前些年的朝鮮戰爭之後國庫已經入不敷出,特別是遼東軍餉花費越來越高,每年動輒需要數百萬兩白銀,內庫雖有不少盈余,但也經不住龐大的皇室每年的花費。而近幾年不斷增加的苛捐雜稅,加上不斷發生的自然災害,已經讓百姓困苦不堪,大明天下已經是危機四伏。

因此不管萬歷皇帝還是太子朱常洛,均對如何能在不影響民生的前提下盡快增加國庫收入動足了腦筋。但他們能夠想到的策略無非就是增加攤派各種名目的稅收,或者通過向各地派遣由內宮太監擔當的礦監稅使,進行大規模的征收礦稅、鹽稅等,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好辦法。

然而這些太監到了地方之後就沒有了制約,他們往往借助皇帝的名義明火執仗地掠奪財富,他們的橫行肆虐,給社會各階層都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已經造成了民怨載道,大臣們紛紛上書指責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

萬歷雖然有心把這礦監政策取消,但又挨不住國庫日虧,只好硬著頭皮把那些要求廢除苛捐雜稅的奏折統統留中不發。這也是萬歷和太子為何如此器重李柏華的原因之一吧,從李柏華的幾次創造性的發明中,他們看準了李柏華能夠在富民的同時也為國家和皇室帶了豐厚的錢財。

李柏華深知自己想要在這個派系林立的朝廷中站穩腳跟,就必須牢牢抓住能為皇上賺錢的有利機會。只要自己還能繼續替皇上賺錢,那麼自己的地位無論誰來彈劾都是沒有用的。

在這里生活了一年的他已經不是那種毛躁的小伙,通過官場上的勾心斗角和日常結朋論友,他已經變的精干和穩重,這次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對這篇奏折非常用心,顧不得和新婚嬌妻的花前月下,便一頭扎進書房去整理研究他所知道的廠礦管理和經濟改革方案。先是花了三天時間做了一些外圍的調研工作,通過崔富貴找到了戶部尚書李汝華了解了時下的財政收入構成,在宮中通過王安了解了內庫的收入和皇莊、皇店、礦場的運作情況。然後苦熬了兩個通宵,一份用白話文寫就的關于如何增加國庫收入方案的奏折草本終于出爐了。

他在文章中首先分析了國庫各項收入的來源。目前國庫最大一部分賦稅源自于田賦和糧賦,每年此項收入約合白銀2500萬兩,而鹽稅、商稅收入約350萬兩,所有國庫收入的一成,也就是不到300萬兩劃入皇家內庫,另外內庫每年還有各地礦稅和皇莊、皇店的收入約300萬兩。

但是整個朝廷的費用支出確是巨大的,內庫每年收入的近600萬兩對于靡費巨大的萬歷來說只能是勉強符合需要。而國庫的每年兩千多萬兩也只是勉強夠維持巨大的官宦集團和時常發生的賑災需要,每年都不能積存下多少結余。最近遼東後金叛亂,遼東軍餉每年都需要數百萬兩。因而眼下國庫已經是有些入不敷出,開始使用原先積攢的老本了。

針對這些情況,李柏華提出了在確保關系到社會穩定的農民田賦和糧賦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工商業,爭取用幾年的時間能將商稅的收取提升到和田賦糧賦相同的份額上。為了加大說服力度,他用自己的新式布廠和鋼鐵作坊作為例子,推算出如果全國各行業的作坊能夠像布廠那樣,那麼即便不增加稅率,全國的商稅收入也能夠遠遠超過田糧稅。他也指出眼下民間商貿發達,商人獲利頗豐,但朝廷稅率極低,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增加商稅,但同時也指出各地官府和稅監存在著嚴重的私設管卡收取商稅的情況,致使很多商人不敢進行大宗的貨物轉運,也制約了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茶、鹽稅上,他指出長期使用的綱鹽法已經存在了極大的弊端,如近期戶部已經提出福建一帶產鹽最多,而每年上繳的鹽稅僅二萬二千余兩,實在太少。福建官派鹽引三萬七千五百六十五引,而鹽行有六大幫派,引少幫多,以致于私鹽橫行,很多地方的百姓不買官鹽而專買私鹽,造成了大量的稅收流失。這種情況在產鹽區均有存在,但鹽督們卻睜一眼閉一眼的任由私鹽橫行,無非是自己收受了鹽商的好處而已。

李柏華建議針對綱鹽法的弊端進行改革,取消鹽引,廢除現行的鹽引商戶和運鹽商戶對食鹽的壟斷,設立茶鹽督銷局,由督銷局向各地商人出售茶票和鹽票,銷售茶票鹽票的同時繳納,憑茶票或鹽票才能在鹽場買鹽、茶場買茶,然後商人可以轉運到全國各地進行銷售,途中憑票證不再收受其他稅費。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茶鹽價格、打開銷路,又能增加稅收、防止中飽私囊等現象,朝廷只要在茶場或鹽場中設置監督官吏即可。

最後是針對如何增加皇莊、皇店和采礦等皇室直營產業收入的。這些都是關系到皇室切身收入的產業,按照李柏華的估算,如果這些產業經營的好,每年皇室內庫收入至少在千萬兩以上,特別是那些金屬礦產和煤炭資源,盡管還沒有大規模的煉鋼廠出現,但整個明朝的每年鐵產量已經非常高了,煉鐵所需要的鐵礦石和煤炭用量也是極大的,況且還有江南織造局大量絲綢布匹等產出。

皇莊作為維持皇室一般性生活需要的部分,李柏華並沒有提出什麼改進性建議,只是說明需要加強管理而已,但那些純粹是為了贏利性的皇店他則建議采用集團化管理,充分利用皇室店鋪貨物豐富且不用繳稅的優勢,擴大經營內容和經營範圍,為了避免被朝臣們指責說皇室與民爭利,他特別指出中國特有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在日本、東南亞和西歐等地區有著廣泛的市場,通過海外貿易可以獲得大量的金銀,建議皇店向海外貿易方面擴展。

他另外一個主要目標就是皇室擁有的壟斷性礦產。這礦產資源已經被明文規定為皇室所有,所得受益全部要納入內庫。李柏華特意提到了采礦權的使用,他建議對現行的礦產皇家所有制度進行鞏固和完善,取消惹得民怨極大的礦監,仿鹽稅制度成立礦務局,在礦產豐厚的州府設立分局,以勘察儲量,尋找新礦,並按照儲量大小或者限定產量的方式對礦產權進行公開叫賣,出價高者才可得到一定時限的開采權,礦主除了每年繳納開采費之外,還要按照產量的多少繳納一定的稅金。而現在四處橫行的礦監則改做礦務局的監督部門,巡查民間違法開采情況和過量濫采行為。

在孫思雨的幫助下,這篇長篇大論的白話文被改成了辭藻華麗的文言文,在謄寫奏折的時候,孫思雨一直追問他從哪里學到的這些亂七八糟的知識,並且取笑他學識這麼淵博的一個人連一篇文章都寫不好,毛筆字更是一塌糊涂。有些心虛的李柏華只能含糊的說自己在南洋的時候在洋人那里學的。不過孫思雨還是建議他把這折子送給孫承宗那里去過一遍,一面其中有什麼漏洞。但李柏華怕孫承宗觀念保守,不同意他提出的那些觀點,也就沒有采納老婆的意見,誰知卻因此引出了一段風波,使李柏華不得不離開北京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資本中華最新章節 | 資本中華全文閱讀 | 資本中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