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中華 第五十九節 風波

作者 ︰ 書簽

「柏華,你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這次實在是太不理智了。」孫承宗端坐在太師椅上,端著茶水的手有些抖動,一臉嚴肅的對垂首站立在一側的李柏華說道。

「岳父大人,我那奏折確實是根據我大明現在的弊病提出的針對性意見,並不是要彈劾或打壓某些人,再說了,御史言官們上書聖上的提出這樣相關的事情也多的很,也不見這些人如此激烈的反應啊。」李柏華雖然恭敬的站著,但回應的語氣中透露出他對眼下的局勢並不服氣。

「糊涂!才和你說最近做事要謹慎、要低調,你這麼快就捅了這麼大的簍子,你要知道,朝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都在盯著你這個紅人。你這次不僅僅讓某些派系的人落井下石,還得罪了宮里宮外的那些勢力,我看這次皇上和太子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你!」孫承宗說完把茶杯重重的頓在八仙桌上,茶水溢出了一片。

看到孫承宗發怒,李柏華也不敢再多說什麼,輕輕的說道︰「這事情是我一個人的主意,有什麼事情我負責擔當著,既然已經發生了,他們在不斷的上書彈劾于我,我還是應該認真的去面對。並且,太子只是傳話過來說皇上有些拿不定主意,可見皇上對我的折子還是比較看中的,只是迫于大臣們的壓力而已。」

孫承宗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你那折子的抄本我也看過了,里面寫的的確都是事實。還好你那些建議都是為如何增加朝廷收入提出的建議,要不然這次的麻煩可夠你受的。皇上已經和朝臣們對著干了十幾年了,我是怕他這次頂不住壓力,犧牲了你啊。」

李柏華倒是沒有想到這層,他總以為自己只要護好了皇上和太子就能保證自己前程無憂,從孫承宗的話里看來,自己的政治經驗還是稚女敕了許多。

原來,自李柏華把那奏折呈給朱常洛之後,朱常洛位對帝國的一切心知肚明的太子頓覺眼前一亮,那其中茶鹽稅的改革方法尤其令他關注,近幾日沿海的多位巡撫上書說鹽稅流失,私鹽泛濫,朝廷也為此一直沒有拿出有效措施,萬歷雖然派出了太監作為鹽稅官去征繳,但情況似乎是越來越糟,那些太監惹起的民憤極大,已經有趕上礦監的趨勢了。

那被李柏華引以為傲的采礦權卻沒有引起他的足夠重視,因為現在的多數礦產都在皇室直接掌握之中,礦監雖然驕橫跋扈,但也不可否認他們為皇室內庫每年也增加了不少的收入。朱常洛雖然有心嚴加管理那些驕橫的礦監,但萬歷對他們確是信任有加,這從不少犯事後證據確鑿的礦監被特別庇護就能看出來,所以,他一天沒有登基就一天無權對這件事情進行變革。

但總的來說,這本奏折是站在皇室的角度考慮的,其中的建議的確能為國家和皇室帶來足夠的收益,所以,他親自把這份奏折地送給萬歷,希望老皇帝能對其中的一些內容引起重視,並加以推廣。

奏折到了萬歷手上之後,這位一切均以自己腰包為主的皇上對這份奏折的看法卻和朱常洛的不同,他雖然對李柏華開始提出的一些大明財政存在的危機有些生氣,並嗤之以鼻之外,他對奏折中提到的那些增加收入的建議興趣十足。他感興趣的除了那茶鹽專賣制度之外,還對由皇店主導進行大宗的海外貿易特別感興趣。

原因在于萬歷早就知道這弗朗機人自隆慶年間就屢次侵犯大明沿海,但均被擊退,後佔據原屬大明藩屬國的呂宋,屠殺漢人數萬。

後來又有大量的奏折說南方沿海出現了大量的海盜,走私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到南洋給弗朗機人,只因這中間利潤豐厚,因此屢禁不止,更有甚者許多大明水軍都加入走私行列,奏報中也多次出現南洋之地富庶、盛產金銀的描述,要求朝廷派兵去呂宋趕走弗朗機人。

後來呂宋國王曾遣使歷經千辛萬苦赴北京求助,但萬歷剛進過兩次朝鮮戰爭,國庫空虛,加上長期的海禁,水軍已無力再戰,因此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直沒有能加以干涉,但他內心中一直向往著南洋那片盛產金銀的島嶼。

這次萬歷看李柏華奏折的時候又勾起了他埋藏在心底的舊事,恨不得馬上派出天兵前往呂宋剿滅外來強盜,但最終還是理智戰勝了沖動,自鄭和之後,大明水兵自保海岸的本領都不夠,更不用說出遠洋南下了。而那被派往南京兵部整理鄭和寶船資料的洪承疇雖然有所進展,已經重新開啟了寶船廠,但那第一艘寶船何時試造成功還是個未知數。

出兵不能的情況下,采用李柏華的方案用大型商船前往南洋同弗朗機人貿易,或者讓弗朗機人來大明港口,由皇店給他們提供貨物,一樣都能賺取大量的金銀,這也不失是一個好辦法。

另外,在這奏折中他還嗅到了一絲商機,他看到李柏華用來佐證的布廠和鐵廠巨大的收益。為此他特意詢問了朱常洛,朱常洛只能照實回答,指出那布廠皇室佔有六成股份,但現在剛剛開始營業還沒有紅利,按照現在的產量預計每年紅利約有十余萬兩的收入,這讓萬歷更是龍顏大悅,連夸李柏華會辦事。對那沒有正式運作的鐵作坊,萬歷當即指示朱常洛安排一個皇家大型的鐵礦交給李柏華,同樣按照四六分成的方式,建設一個全新的中華鋼鐵廠,這也就是李柏華在這篇飽受爭議的奏折中獲得的最大好處了。

沒出朱常洛的預料,萬歷對于那采礦權的事情也是裝作沒有看到,龍顏大悅的他讓秉筆太監王安把這份奏折抄了副本送給了內閣去審閱。

問題就是處在內閣中,現存的三位閣老中,吳道南、葉向高和方從哲三人有三種看法,吳道南已經立志致仕,並且李柏華是他才認的干佷子,雖然對奏折中提出的建議持有不同意見,但也沒有指責什麼。

那葉向高是三朝元老,屬于人老成精的人物,但他早年結識過來華的西洋神父利瑪竇,思想還算開放,他對李柏華其中礦監的觀點表示足夠的認同,但對他李柏華策動皇室「不務正業」去經商發財十分的反感,毫不猶豫的書寫了措辭嚴厲的奏折進行批駁,甚至提到了身為朝廷官員的李柏華都不能去做那些與民爭利的事情。

這都不算什麼,壞事的是壞在方從哲這里,經過前面的幾次事件,他內心中已經把李柏華列入了自己要對付的重要人物之一。看到李柏華的這份奏折之後,暗道機會來了,當著其他閣臣的面不動聲色,表達出的意見也和葉向高類似。

但是私下里卻指使家臣把李柏華的這些奏折悄悄的透露給那些礦監和茶鹽商們的幕後老板,並且暗示皇上可能要采用這其中的建議。

這一下子可算是捅了馬蜂窩。那些茶商、鹽商的後台老板們不是王公大臣就是皇親國戚,任何一個叫喚起來都夠李柏華吃一壺的。那些礦監們能夠在各地如此囂張,自然也是在宮里有人撐腰的。一時間有關系的各地的王爺、皇親和朝廷重臣們紛紛直接遞上奏折數說茶鹽稅收的艱難,各地百姓生活的艱苦,還有什麼祖宗成法不能改變之類的。而後宮也是猛吹枕邊風,說什麼礦監忠心耿耿為皇上辦事,有人看了眼紅想要把這權利和礦產收入收走之類的,弄的萬歷是焦頭爛額。

看到火燒得差不多了的方從哲召集他的黨派成員,又在火上狠狠的倒上了一盆油。言官門上書彈劾李柏華,有的指責他不精聖賢之道,鑽研奇技婬巧;有的指責他生活鋪張浪費,婚禮大操大辦;還有的指責他身為朝廷命官,開設工廠作坊與民爭利;更有甚者說他不守孝道,無親無故,來歷不明等等,把李柏華說的簡直就是渾身沒有一塊干淨的地方。

朝中的風風雨雨讓李柏華無法明哲保身,就連本來想拉攏他的東林清流也不得不對他避而遠之,生怕一不小心惹禍上身。幸好自己那幾位在京的同年,錢氏兄弟等人還算仗義,紛紛出面為他說項,但人輕言微,他們的話語很快就淹沒在言官們的責罵中了。

孫承宗作為老丈人不得不和李柏華站在一個戰壕里,不斷的為李柏華的事情多方奔走,並把李柏華喊過來痛斥了一番。

豬腳要被貶謫了,本卷也要結束了,謝謝書友大大們多多收藏和推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資本中華最新章節 | 資本中華全文閱讀 | 資本中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