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各位書友長期以來的支持和鼓勵,書中難免有些錯誤和疏漏,很多朋友在書評中指了出來,書簽不勝感激。
元末明初,倭寇時常侵擾中國沿海地區,山東的登、萊二州屢遭其害。從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七年(1374),倭寇先後六次襲掠膠州灣,燒殺搶掠,曾造成一時「舟楫不通」。針對這種外患,明朝初年在沿海地區設立衛、所,以加強沿海防御。洪武二十一年(1388)在即墨縣東海邊築城設防建鰲山衛,下轄浮山所(全稱︰浮山備御千戶所)、雄崖所。
在設立浮山等衛所的時候,朱元璋將征伐雲南時駐留在雲南的三十萬大軍調回來很大一部分,分撥于山東沿海衛所。浮山所也分到數千軍戶。這些軍戶雖大部分原籍並非雲南,但長期駐守雲南各地,妻室大部為雲南土著之女,他們中有也相當一部分子女是在雲南出生,隨遷到浮山卻仍然以雲南為原籍,所以他們也把浮山衛周邊稱之為小雲南,以示對雲南故地的紀念。
有了浮山所等衛、所作為軍事安全屏障,從永樂以後,部分內地居民也放心地遷移來到膠州灣東畔定居。和從雲南遷徙過來的軍戶們一起,陸續建了上青島村、下青島村、會前、小泥窪、小湛山、大湛山、田家村、大堯、逍遙、張家莊(後改名為亢家莊)、丁家莊、辛家莊等聚居區。人們在農耕的同時,也把創業的眼光投向大海。
成化三年(1467),在青島口北岸立建天妃宮(後改稱天後宮),每年農歷正月在這里祭拜,以求海上打漁商旅平安。萬歷六年(1578)即墨知縣上書朝廷,提出開放海上運輸,後獲準在縣境內開放了青島口,青島口海運貿易日趨活躍,通商閩、浙、蘇、淮。而青島口附近的幾個村子附近也形成了一個頗為集中的集鎮,各地的生意人都願意來這里批發銷售貨物。
這浮山千戶所原本以防御倭寇襲掠為主,根據衛所的設置原則,千戶所由千戶率領,轄10個百戶所,共1120人,百戶所由百戶帶領,轄2個總旗,共112人;總旗轄5個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當時軍民嚴格分籍,軍戶,屬衛所的上級都督府管轄,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身份和經濟地位都與民戶不同。但軍戶固定承擔兵役,父死子繼,世代為兵,並隨軍屯戍,住在指定衛所。若軍戶全家死絕或逃亡,由官府派員到原籍勾補親族或貼戶頂替。
隨著近幾十年未有戰事,衛所軍備已經非常懈怠,衛所軍官從上到下都在虛報和克扣,大批屯田被將校侵佔,軍卒生活無著落而出現大批逃亡,衛所制逐漸崩潰,兵力和戰力已經大不如前。鰲山衛浮山所也不例外,原有一千多的軍戶只剩下三百余戶。
這其中水軍更少,僅有裝備四門弗朗機炮的海滄船兩艘和裝備兩門弗朗機炮的蒼山船四艘,以及若干小型輔助木船。水軍共有六十余人,由一名百戶統領,他們平時也是疏于訓練,均以出海捕魚為主。
前些日子,浮山所千戶接到鰲山衛轉來的兵部公文,將他調往其他地方另有任用,而浮山千戶所由朝廷另派一名千戶專門管轄。所內現有衛軍可以選擇留下等待整編,也可以提出分散到周邊其他衛所安置,因為以後浮山所將主要發展水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以步兵為主。不僅如此,鰲山衛還根據兵部的要求,把大部分的軍事物資都抽調一空,只留下了一個空蕩蕩的軍營。由于水軍不多,船只也老舊,所以沒人打這些戰船的主意。
在這些日子里,浮山所內有點官職和關系的人紛紛活動,能調走的就調走,一段時間下來,小旗以上的軍官所剩無幾,因為他們多多少少的也打听到,這心新來的千戶乃是皇上欽點的,他們留在這里肯定不會像以前那麼自由的任意虛報人數,中飽私囊,他們也這個混亂的時機把以前虛報瞞報的東西抹平。
衛軍們倒是因為家就安在附近而不太願意搬遷,離開衛所的並不多,他們想法很簡單,跟著誰都是一樣的混,反正自己是世襲的軍戶身份,朝廷不能不管他們的死活的。但一時間也是人心惶惶,紛紛打探新來的千戶究竟是何方神聖,諾大的軍營到處都亂糟糟的,一副破敗的景象。
那水軍百戶羅大海雖也是世襲軍戶,但他們一家並無上頭的關系,這次又听說要衛所要發展水軍,覺得自己起碼還能有點作用,所以就沒有離開浮山衛,為了給即將到來的新官看看樣子,他把自己手下沒有離開的那五十幾名水軍拉出來狠狠的訓練了一陣子,並安排他們日夜巡視防區,以免遇到新任千戶來微服私訪,所以今天那條巡邏小艇正好遇到了李柏華的戰船。
當羅大海听到小艇上傳來的消息說新任浮山千戶、即墨知縣李大人的坐船已經到達青島口的時候,他正在督促手下的士兵們清掃軍營。接報後馬上整理隊伍,帶著他們一路小跑了碼頭列隊迎接。
李柏華在宋志勇和莊志忠的護衛下沿著踏板走下了定遠號,羅大海疾步跑上前去,一手按住腰間的刀柄,單膝跪下說道︰「浮山備御千戶所水軍百戶羅大海率水軍五十名弟兄參見千戶大人。」
當他大聲報完之後,身後的那水軍士兵們整齊的單膝跪了下來,齊聲高喊︰「參見千戶大人。」這陣勢其實是他們早已在前段時間演練過的,如今喊起來是得心應手,李柏華听了之後也是心情大悅,連忙招呼眾人起身。
見禮完畢後,李柏華對那羅大海說道︰「浮山所的水軍兄弟們都很精神啊,這都是羅百戶你的功勞吧,我在天津衛和威海衛都沒有看到這麼有精神的衛軍了。」不等羅大海回話,緊接著說道︰「本官今天晚上要住在這里,等會還請羅百戶帶我去所中拜見一下浮山所的千戶大人。」李柏華並不知道在他離京之後,兵部已經把浮山所的軍官和裝備都抽調光了。
羅百戶听他這麼一說,知道這新來的千戶對現在的情況還不了解,便解釋說道︰「大人有所不知,最近浮山所軍官們大多以被上面調派到他處任職,軍士們雖然大部保留,但也長久未經訓練,目前由一位把總暫且統帶,等待與大人交接。」
李柏華吃了一驚,這海防軍事上這麼重要的職責由于更換了一次主將就松弛到這種程度,萬一要是海匪或者流民作亂,都沒有人組織抵擋,這大明的軍隊真是糜爛之至了,于是一邊詳細詢問羅大海這浮山所最近的情況,一邊準備帶著宋志勇前往軍營親自查看。另外他讓莊志忠安排家眷登岸,稍後讓當地水軍帶領他們一起去軍營安頓。
李柏華來到浮山千戶所,這里並不是他想象的那種簡易的木柵欄圍起來的軍營,而是一個有著城牆、城堡的完整防御工事。自洪武年間至現在數百年的時間,歷經多次修整,規模也算頗為龐大。
留守的把總此時也接到通報,已經把所有能集中起來的軍士們集合在了校場之上,等看到李柏華等人來到校場之後,上前叩見之後,稟報了當前衛所中的情況,並請他檢閱部隊。
這衛所中轄軍戶僅剩下二百八十戶,這二百八十名衛軍中間有一半以上屬于老弱病殘。李柏華一個一個的從他們面前走過,表情嚴肅的盯著這些對自己有些恐懼的面孔。當他走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兵面前時,停了下來,伸手幫那老兵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軍服,問道︰「老人家您今年多大了?」
那老兵顫顫巍巍的回答到︰「小的今年五十六!」
李柏華又問︰「這麼大年齡了,應該在家里享福了,為什麼家里沒有別人來替你參軍?」
老兵低下頭,沉默了一會,突然鼓起了勇氣,撲通一下跪在了李柏華面前,向他悲聲訴說著自己的遭遇︰田地被原來的軍官佔居,發妻和幼子早年在一次海匪襲擊中喪命,而自己又不能月兌離軍籍,家里也沒有其他親戚來頂替,因此年近花甲仍然在軍中服役。
李柏華將他扶了起來,嘆了口氣,並沒有說話,仍是一個一個的從軍士面前走過,不時的幫他們整理整理衣服,拍拍他們的肩膀。他知道,像老兵這樣的軍戶,在這個浮山衛,甚至大明天下的衛所中隨便都能找出來許多。現在的他,已下定決心從即墨開始,建立一支紀律嚴明的無敵雄獅。
好友作品︰
終極士兵在軍事大賽中順利進入決賽,有vip的朋友請前往支持,不是月票,不是推薦票,投一票50點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