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漢奸與英烈名錄(書友我愛邪風曲提供)

作者 ︰ 裸奔在天堂

漢奸和英雄幾乎同樣多,這里只是列出部分

閻應元︰這是果奔重點推薦的一個人物,一個小小的明朝典吏,以六百少年抵御滿清大軍,而且還誅殺滿清領兵親王!留下「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絕唱!

一、漢奸

漢朝︰

1、中行悅︰有人說他是漢奸的始祖。從漢民族起源時間來看(漢朝),他確實是漢奸之祖.他適合。當時漢太後竇氏強令他做陪嫁的宦官去的匈奴,好象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必欲吾往,吾必禍漢」。就是說他是懷著滿腔的怨憤去的匈奴,並且一生都在為了報復而死心塌地幫助匈奴對付大漢。

2、李廣利︰漢武帝曾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封海西侯。李廣利是漢文帝最疼愛的妃子李夫人的兄長。李廣利的功名非戰功出身,而是靠的漢武帝對亡去的李夫人思念,爬上去的。李廣利缺乏智謀,指揮才能平庸。更有甚者,虐待士卒,貪佔軍用資財,侵吞士卒糧飽,使許多士卒不是英勇戰死,豪邁地醉臥沙場,而是因將吏貪暴致死者甚眾,由此可見李廣利品質的卑下低劣。

漢武帝征和三年,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掠殺邊民。兩地守軍出戰,均不利,領兵的都尉(一郡的軍事長官)都戰死。武帝便命李廣利率大軍出擊匈奴。後來,在與匈奴交戰的時候,在京城,漢武帝發現李廣利與當年污蔑戾太子「劉據」參與巫蠱案,並導致太子被殺一案有牽連,且李廣利的兒女親家(當時的丞相劉屈髦)發生了巫蠱案(劉屈髦的夫人詛咒漢武帝),于是李廣利的家人妻兒被逮捕囚禁。李廣利心急家人,立功心切,卻因指揮才能低下被匈奴所擊敗,于是投降匈奴,後被匈奴人所殺。

3、李陵︰列李陵為漢奸有很大的爭議,他到底算不算漢奸,至今也是爭論不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1)李陵確實投降了匈奴;(2)在漢昭帝即位之後,霍光曾經派使者勸李陵回漢,但是李陵沒有答應。所以還是列他為漢奸。

4、韓王信︰名字叫韓信,為了與同時代的大將韓信區別,後被封王之後,抵擋不住匈奴的進攻,主動投降匈奴,背叛漢朝,被劉邦擊敗。

五胡亂中華︰

1、王猛︰列他為漢奸實在是沒有冤枉這個家伙,當年王猛投奔恆溫,沒有得到重視,後來竟然投向苻堅,真是其心可誅,其人可鄙。

2、苟?︰在被石勒打敗之後,投降石勒,卻被宰了,嗚呼!漢奸之下場。

3、李虎︰李淵(唐高祖)的祖父,胡人八國柱之一

4、趙貴︰胡人八國柱之一

5、封氏家族︰慕容鮮卑的走狗,負責幫助鮮卑族統治和瘋狂壓榨漢人,整個家族都是走狗漢奸,鐵桿漢奸家族

6、陽氏家族︰和封氏一樣。

7、皇甫家族︰和封氏一樣

隋末︰

1、劉武周︰本是隋朝的鷹揚府校尉,隋末騎兵造反。投靠突厥,被突厥封為「定楊可汗」,被李唐擊敗後,繼續投降突厥。隋末各路造反的勢力中,此僚是鐵了心投靠突厥了。

唐朝︰

1、令狐潮︰安祿山叛亂時投靠的,鐵桿漢奸。

2、高尚︰安祿山的軍師,後勤總管。安祿山叛亂的行軍路線就是他制定的。

3、嚴莊︰安祿山的軍師、後來的偽相

4、崔乾佑︰安祿山手下的大將,一舉攻破了潼關,鐵桿漢奸。

5、田乾真︰安祿山手下大將,鐵桿漢奸

6、田承嗣︰安祿山手下大將,安史之亂時期先後作亂,後來投降唐王朝,割據河北一帶。鐵桿漢奸

7、韓知古︰耶律阿保機手下的文臣,可恥的漢奸。

8、韓延徽︰耶律阿保機手下的文臣,可恥的漢奸。

9、康默記︰耶律阿保機手下的文臣,可恥的漢奸。

五代十國︰

1、石敬瑭︰這個漢奸為了當皇帝,不僅僅是成了兒皇帝,更是把燕雲十六州都割讓給契丹了。

宋朝︰

1、韓德讓︰韓知古之子,契丹第一漢臣。投靠契丹的無恥漢奸,就是他向蕭太後建議的攻宋路線。

2、張浦︰宋朝的進士,投靠黨項人,鼓動李繼遷叛亂。

3、張邦昌︰女真攻宋,力主投降。投靠的後自任「楚帝」。鐵桿漢奸

4、劉豫︰山東守將,女真攻宋時,被立為「齊國」皇帝,

5、高文富︰海州的守臣,是一個死心踏地投靠金國的漢奸

6、秦檜︰無需多言了。

7、一無名書生︰朱仙鎮大戰失敗之後,金兀術已經準備逃離開封了。一位書生攔住金兀術馬頭︰「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走。」金兀術問︰「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開封)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書生說︰「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禍已不免,況欲成功乎?」金兀術于是就留在開封與宋議和。悲乎哉!

8、張弘範︰張弘範滅宋于此。悲乎

9、呂文煥︰襄陽守將,後投降暴元,致使南宋防線被破。

10、夏貴︰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賈似道(此人並非大家所想象的奸臣小人,相反是當時南宋所最能干事的了,曾被南宋末年軍神盂珙推薦為「總參謀長」的位置)親出督師,二月,至安慶魯港,與元兵相遇,大將夏貴先已決計降元,至是不戰而去,且揚言前鋒已敗,搖動軍心,致全軍潰散。

11、範文虎︰南宋降元將領。1273年(度宗趙?咸淳九年),援襄樊(今湖北省襄樊市)時,他怯懦逃遁。兩年後,他守安慶(今安徽省安慶市)不戰而降,隨伯顏入南宋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12、吳曦(1162-1207)︰南宋叛將。信王吳?孫,吳挺子。德順軍隴干(今甘甘肅靜寧)人。開禧二年(1206),為四川宣撫副使,兼陝西、河東招撫使,南宋北伐時按兵不動,獻關外階、成、和、鳳四州地于金,求金封蜀王。並遣將利吉引金兵入鳳州,僭王位于興州,議行削發左?之令,統軍十萬沿嘉陵江而下,聲言約金兵夾擊襄陽。楊巨源與安丙、李好義等密謀,巨源、好義乘夜率勇士七十人斧門而入,殺吳曦,裂其尸。

13、李成︰宋雄州(今河北雄縣)人,字伯友。弓手出身,以勇悍聞名。金兵佔河北,他在淄川聚眾,輾轉南下,在江淮之間活動。兩次接受南宋官職,不久又企圖割據。後投偽齊。紹興三年(1133年)進佔襄陽等郡,次年被岳飛擊潰。偽齊廢後,為金將。紹興十年從兀術攻陷洛陽等地,任河南尹,旋因事解職。完顏良時,起為真定尹。六十九歲死

14、孔彥舟︰孔彥舟(?-1160)金朝將領。宋相州林慮(今河南省林縣,位安陽市西)人。字巨濟。出身無賴,殺人為盜,1126年(北宋末欽宗趙桓靖康元年)應募從軍升至京東西路兵馬鈐轄。金軍入山東,他率部南逃,所經之地,沿途燒殺搶掠,未幾,升任沿江招討使。1130年(南京,高宗趙構建炎四年)鎮壓洞庭湖義軍,殺害鐘相,在湖南大肆燒殺。1132年(高宗紹興二年)叛降偽齊從劉麟攻宋,偽齊廢,為金將,從宗弼攻陷鄭州(今河南省鄭州市)、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位蚌埠市東南)等地,鎮壓太行(即晉、冀、豫三省間之太行山地區)義軍,官至河南(今河南省洛陽市)尹、南京(今河南商丘,位于商丘市南)留守,其將死前,猶上表勸金帝完顏亮奪取宋之淮南。

15、酈瓊︰酈瓊(1104-1153)金朝將領。字國寶,相州臨漳(今屬河北)人。初為州學生,後棄文習武。金兵南下時,集眾數百人從宗澤,任淮南東路兵馬鈐轄。南渡後,為劉光世部統制。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光世被黔,他殺死兵部尚書呂祉,率四萬人投偽齊張邦昌。後投金,完顏宗弼命為山東路拿手千戶,知亳州。紹興十到十一年間,從兀術攻宋,屢為宋軍所敗。貞元初,遷歸德尹,加金紫光祿大夫。

16、朱熹︰此人不但人品低下,而且有通敵之嫌。當時他寫書直接稱贊金宣宗的統治,把此人描述為「小堯舜」。中華始祖低下有知的話,肯定會氣的跳出來。

17、呂師孟︰忠臣呂文德之子,南宋的兵部侍郎,在向元朝議和的時候,出賣文天祥,投降元朝。

18、賈余慶︰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與元朝議和時力主投降,出賣文天祥,後叛變。

明朝︰

1、範文程︰不想多說,是個標準的天下第一大漢奸,一次科舉不中,就下定決心做漢奸,絕對應該被滅十族。

2、洪承疇︰可恥的漢奸、叛徒

3、佟養性︰在努爾哈赤叛亂的時候就主動叛變投靠

4、寧完我︰後金時期就投靠的漢奸

5、吳三桂︰只要是個中國人就知道這個漢奸

6、祖大壽︰吳三桂的舅舅,剛開始還是忠臣,可惜後來叛變

7、尚之信、尚可喜︰漢奸名聲只比吳三桂小點

8、耿仲明、耿繼茂、耿精忠︰爺孫三個都是罪大惡極的漢奸

9、孔有德︰被李定國給滅了。出了女兒孔四貞,也是鐵桿的漢奸

10、李永芳︰第一個投降努爾哈赤這個老賊的明朝叛將

11、孫可望︰張獻忠的義子,無恥的小人。由于對李定國的戰功非常嫉妒,背叛李定國。並多次出賣李定國的絕密情報,致使李定國被害。投降後被清軍殺死,可恥的下場。

12、孫之獬︰孫之獬,山東淄川人,明朝天啟年間進士,官至侍講。清軍入關後,就他俯首乞降。孫之獬求寵心切,向多爾袞提出了「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千古罪惡。不過報應也真迅速,三年多以後,因為受人錢財賣官,孫之獬受彈劾,被奪職遣還老家淄川。恰好趕上山東謝遷等人起義,攻入淄川城,孫之獬一家上下男女老幼百口被憤怒的民眾一並殺死,「皆備極婬慘以斃。」孫之獬本人則被五花大綁達十多天,五毒備下,頭皮上被戮滿細洞,人們爭相用豬毛給他重新「植發」,最後還把他的一張臭嘴用大針密密縫起,肢解碎割而死。「嗟呼,小人亦枉作小人爾」。當其舉家同盡,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鐵鑄不成一錯也!」此種下場,連仕清的漢人士大夫(其實也是漢奸)也不免幸災樂禍

14、施瑯︰為了一己之恩怨,全然不過民族大義,憤而投降滿清,不是漢奸是什麼?

15、鄭芝龍︰可恥的漢奸,可恥的下場(投降後被殺),卻有一個民族英雄的兒子。真是諷刺。

16、侯方域︰復社黨的領袖,卻成了滿清的大臣!可是被他稱為無恥小人奸臣的「馬士英卻堅貞不屈的反清至死,死狀及其慘烈。疾風知勁草,日久見人心。到底誰忠誰奸,一眼便知。真是可悲啊

17、錢謙益︰和侯方域一樣的漢奸。可悲!!!!

18、阮大鋮︰先是弄權的小人,後要無恥的投降,瘋狂的迫害反清義士。

19、鮑承先︰清初將領。山西應州(今應縣)人。明末為副將,從總兵賀世賢守沈陽,努爾哈赤克沈陽,承先退守保寧,兵敗降後金,仍為副將。天聰時,隨皇太極攻明京師,屢敗明軍。時明經略袁崇煥率師自寧遠入衛,屢敗後金,阻扼後金兵于寧遠一線,他獻離間計,致使袁崇煥被誣殺。後下寧遠,克灤州,攻大凌河。又是一個鐵桿漢奸,對付外敵無能,卻能瘋狂的迫害自己人。

20、馮銓︰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人,奸賊。先是投靠魏忠賢,因貪污太嚴重被罷免。天啟七年又死灰復燃。崇禎初年忠賢伏誅,馮銓論貶,贖為民。崇禎十四年謀復官不果。順治元年(1644)應清廷征召,降清,入內院協理機務,後累官禮部尚書,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弘文院大學士,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後屢次受諸言官彈劾。看以清楚的看出來此賊的人品之卑劣下賤。變成漢奸也就一點都不稀奇了。

21、吳六奇︰字?伯,別號葛如,廣東豐順人。早年失去父兄,流浪四方,以乞討為生。查見其行為特殊,與之攀談甚為投機,就結為摯友。其後吳六奇投奔平南王吳三桂,屢建戰功,得到賞識,升至兩廣提督。吳六奇當時是吳三桂手下紅人。他既沒有向小說《鹿鼎記》里面那樣成為天地會的會眾,也沒有任何反清的意識。是個鐵桿漢奸。

23、吳之榮︰吳之榮在湖州三年,詐得贓款數十萬,卻依舊不知足,正尋機會大撈一把。想睡覺就有人送來枕頭,此時見李廷樞攜《明史》過來探訪,憑著他旗下出身的背景,深知滿人忌諱。于是吳之榮謀以此為功,告上杭州將軍松魁處,牽及其幕客程維藩、巡撫朱昌祚、督學胡尚衡,並歸安、烏程兩學官等,于是莊氏重賂眾人,並刪改原書有關的問題字句,重新刊行。吳之榮此計不成,即另購得初版告上京師,事聞于鰲拜,遂而案發。明史案審結後,吳之榮得到莊家與朱家家產各一半,起用為右僉都御史,後來死于寒熱。《私史記事》雲︰康熙四年七月,「吳之榮歸自閩中,行至半山,狂風驟起,雷電交加,之榮隨成瘧疾,寒熱夾攻,兩日而死,人皆稱為天雷擊死之。」這些記載都根本不可信,不過是善良人們自欺欺人的一種心理安慰劑而已。吳之榮真實的結局不得而知,但更可能的是他得以壽終正寢。因為在當時清朝正逐步加強統治力度、走向強大繁榮的情況下,沒有人能夠翻案。「好人不長壽,禍害一千年」

24、趙君宋︰安、烏程兩縣教諭。《明史》一案早期告發者之一,也以匿書不繳罪被處斬

25、範驤、查繼佐、陸圻︰列名參訂者,也是三人最先告發《明史》忤逆,但案發後,他們也被關入監牢,飽受囹圄之苦。三家上至七十多歲的老母,下至嗷嗷待哺的嬰兒共176人都被逮系,被押解至北京又返回杭州,遭受酷刑拷掠,直到最後才無罪釋放。

26、朱昌祚(1627∼1667)︰字雲門。今高唐人。崇禎十一年(1638),清兵攻下山東各州縣,昌祚年12歲,被擄往北方。後隸屬于漢軍瓖白旗,官至宗人府啟心郎,順治元年(1644),隨清兵入關,十八年(1661)由工部侍郎任浙江巡撫。不思為父母親朋好友和自己報仇,卻甘心當狗,最後被鰲拜把一窩走狗都絞死了。真是痛快!

27、趙良棟︰字擎之,號西華,甘肅寧夏(今寧夏銀川)人。1645年從軍,隸孟喬芳部,從擊賀珍、武大定,鎮壓米喇印、丁國棟起義,以功升游擊。1657年經洪承疇推薦,從征雲南,任督標中軍副將。1662年擢雲南廣羅總兵,鎮壓馬乃、隴納、水西苗民起義。1670年任寧夏提督,平定駐軍叛亂。三年後出兵攻吳三桂,授勇略將軍。1680年進克成都,擢雲貴總督。次年與彰泰等攻下雲南城(昆明),平定三藩之亂。鐵桿漢奸

28、孫思克︰字藎臣,漢軍正白旗人。父得功,以明游擊降努爾哈赤。孫思克從軍,自湖南下貴州、雲南,轉戰有功。康熙二年,擢甘肅總兵,駐涼州。從老子到兒子都是漢奸,雙手沾滿了漢人的鮮血。

29、王進寶︰順治初,從孟喬芳討定河西回,授守備,隸甘肅總兵張勇標下。十一年,勇調經略右標總兵,南征,進寶從徇湖南。十五年,下貴州,師次十萬溪,懸崖千仞,明將李定國遣其將羅大順扼險屯守。進寶率眾攀崖直上,搗其巢,大順奔潰,以功遷經略右標中營游擊。是個地地道道的漢奸走狗。

30、張勇︰字非熊。陝西洋縣(一說咸寧)人。善騎射。明末副將。清順治二年(1645)降清,授游擊,隸陝西總督孟喬芳。三年,所部多次同大順軍余部作戰獲捷。五年,參加鎮壓甘肅回民米喇印丁國棟起義,擒獲明延長王朱識?,俘殺米喇印。六年,偕諸路兵俘殺丁國棟,超授甘肅總兵。十年,以勇略兼備授經略右標總兵,加右都督。十五年,從大學士洪承疇進兵貴州,破南明都督羅大順部。旋從安遠靖寇大將軍多尼移師雲南,抵盤江,督兵連夜造橋,使全軍盡渡,會諸軍于七星關(今貴州畢節西南),敗大西軍余部將領白文選部。次年,加左都督。十八年,遷雲南提督。是個徹底的漢奸頭子。

二英烈

蒙恬︰用步兵把匈奴騎兵揍的滿地找牙,奪取了河套這一最肥沃的草原。

衛青︰無需多言

霍去病︰一代少年名將的絕世風采,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竇憲︰東漢時期,遠擊匈奴,致使北方匈奴西逃,後來逃到了歐洲。

劉琨︰抵御匈奴的進攻,堅守晉陽(今太原)近2年,可是長安卻爆發了八王之亂,沒有一個救兵派給他,沒有一粒糧食送給他,最終被攻破。

祖狄︰聞雞起舞,立志收復中國的北方,卻因功勞太大,被東晉殺害,甚至親人也沒能逃月兌。

冉閔︰冉天王。中國沒有秦始皇也許還會統一。可是沒有冉天王,中國早就玩了。五胡亂中華的時候,北方的羯胡,把中原的漢人屠殺的只剩下幾百萬人,漢人成了少數民族。冉天王拿起了屠刀,發出了《殺胡令》,羯胡被殺的幾乎滅族。中原的漢人終于得救了!!而這樣的民族大英雄,卻被當時的儒家和後世的儒家描述成卑鄙無恥的小人。冉天王的武藝不下于項羽、呂布,堪稱當世戰神。公元350年,冉閔殺後趙皇帝石鑒(後趙是羯胡建立的,羯胡是典型的白種人,屠殺漢人過千萬),得傳國玉璽。建立冉魏政權。而後,冉閔遣部將持傳國玉璽告知晉朝︰「逆胡亂中原,今以誅之;能共討者,盡遣軍來也。」也就是說,晉朝只要派軍,就能復國。然而「朝廷不應」。東晉寧願拒絕這次輕松復國的機會,是因為他們認為,終身不攻擊晉室的冉閔,本是石虎的下臣,冉閔以下臣的身份反抗,並殺了吃人(羯胡打仗不帶軍糧,直接吃漢族女子)的羯胡貴族,是違反「三綱五常」的「下克上」的行為,是違背儒家思想。作為天朝上國,晉朝寧願不復國,寧願走向滅亡,也不能縱然違反「君臣綱常」的事情。不僅如此,晉朝還假借鑒定傳國玉璽的名義,騙走了傳國玉璽。自此,北方的漢民再次被晉室拋棄。(注︰正是因為司馬家族出了個白痴嫡長子,智力只有3歲。大臣為了維護傳位的嫡長制,不惜串通起來欺騙晉武帝,讓白痴當上了皇帝。而晉武帝又分封了八個實權王爺。晉武帝死後,皇後賈氏弄權,白痴皇帝的事情蓋不住了,八王的野心迅速膨脹。然後又爆發了「八王之亂」,不僅是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更直接導致了異族入侵,開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黑暗時期「五胡亂中華」。可以說司馬家族和宋朝的趙家就是被凌遲處死、五馬分尸、掘墳鞭尸……都不為過分。)

陳慶之︰字子雲(484∼539),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陳慶之的輝煌戰績太多,就不一一列出了。有興趣的可以點擊/view/

檀道濟︰南朝宋將領。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出生于京口(今江蘇鎮江)。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南大將軍。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糧盡退兵,敵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諸子皆善戰,忌而殺之。被殺時怒曰︰「乃壞汝萬里長城!」自毀長城的悲劇就是在他身上發生的。沒有死在敵人手里,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真是漢族千古不變的悲哀啊

陳霸先︰字興國,南朝陳吳興下若里(今浙江省長興縣)人。初仕梁,曾輔佐王僧辯討平侯景之亂。天成元年(公元555),殺僧辯,立敬帝,自為相國,封陳王。敗北齊,排僧辯余黨,受百姓所擁戴,後受禪為帝,國號陳,都建業,在位三年,謚武,廟號高祖。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志度弘遠,恭儉勤勞。中國眾多的封建皇帝,賢明君主不多,陳霸先卻屬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注︰侯景之亂,也是因為漢族莫名其妙的善心所導致的。當年冉閔冉天王在北方發出殺胡令,羯胡幾乎被屠殺一空,有一群幾萬牲口的羯胡跑到慕容鮮卑那,尋求庇護。後來慕容鮮卑入侵中原之後,過了一段時間,那些羯胡人認為他們受到鮮卑族的不公平待遇,于是在侯景的帶動下叛亂。鮮卑族沒有防備之下幾乎被殺光,于是開始報復,羯胡在北方被殺的一空之後,又跑到南方,向梁國投降。梁國居然答應了。過了幾年,侯景又開始叛亂。整個南方的人口被屠殺的只剩下40%不到,直到隋朝也沒有恢復元氣。直到大將陳霸先出來,才把羯胡這個罪惡的種族徹底的消滅。

李靖︰無敵的軍神。不說別的,在貞觀四年,直接帶3000兵馬就從背後把東突厥給滅了。活捉了頡利可汗和漢奸楊政道(注︰突厥一直不承認隋朝的滅亡和唐朝的正統地位,于武德三年二月立楊廣的後人楊政道為隋朝傀儡「皇帝」,以此與唐朝抗衡,楊政道的都城就是定襄)。

李?︰李績,原姓徐,名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故名李世績。後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遂改為單名績。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一帶)人,後被封為英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李績都可以說是一位極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人間榮華。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李?參與和組織和多次唐朝對外的戰爭,均大獲全勝。

蘇定方︰(592-667),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後人通稱為蘇定方。冀州武邑(今河北省武邑縣)人。蘇定方從高麗達到中亞,滅國無數。當年李靖3000騎兵滅東突厥的時候,就是他率領二百騎兵為先鋒,乘天大霧,直沖進敵軍統帥頡利可汗的帥帳,頡利當時嚇得夠嗆,倉皇而逃。定方獨自殺死了數百名敵軍,其余大部投降。

張巡︰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安史之亂的時候張巡堅守睢陽,堵住了叛軍南下江淮的企圖。與佔優勢的叛軍前後進行了400余戰,殺死敵將300人,士兵12萬人。當時戰斗進行得非常殘酷,張巡督戰時「大呼輒齒裂血面,嚼齒皆碎」,及「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睢陽血戰是安史之亂時期最慘烈的戰役。張巡、許遠死守睢陽,有力地阻止了叛軍的南下,江淮及江漢的保全對戰爭的最後勝利,贏得了豐厚的經濟來源。張巡以總共不足1萬的軍隊守城如此!!!壯哉!!!!

張巡守城的戰役極多,有興趣的可以點擊/view/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書法家,偉大的愛國者。字清臣,瑯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人。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听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後,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于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五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采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李綱︰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紀,福建邵武人,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進士。歷官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取得了東京保衛戰的勝利。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五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1132),復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罷。多次上疏,陳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後抑郁而死。宋代著名愛國民族英雄。

嗚呼哎哉!!!一代英雄,不是被敵人打到,卻是被自己效命的3個投降皇帝所擊敗!!!!漢族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種自毀長城的愚蠢行為

狄青︰(1008-1057),字漢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陽)人,北宋大將。狄青出身貧寒,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皇佑四年(1052年)六月,推樞密副使。但是宋朝的文官集體對狄青進行瘋狂的迫害,他們不能容忍武將的權力和地位得到任何的提高。狄青僅僅作了3個月的樞密副使就被迫辭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這一年,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自稱仁惠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廣東。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最後還是靠狄青才平定了這次叛亂。宋朝重文輕武的愚蠢策略的後果再次顯露無遺。狄青班師還朝以後,論功行賞,狄青被任命為樞密使,作了最高軍事長官。然而種種禍患也就由此而生。

到狄青凱旋還朝作了樞密使時,這種疑忌和不安達到了頂點。臣僚百官紛紛進言,不僅始終反對狄青作官者如王舉正竟以罷官威脅,就連原來屢屢稱頌狄青戰功,譽之為良將的龐籍、歐陽修等人也極力反對任命狄青。難道是狄青居功自傲,懷有異心而招致眾議嗎?恰恰相反,狄青始終對朝廷忠心耿耿。在他作了樞密副使之後,臉上仍保留著宋代軍士低賤的標記制字。宋仁宗曾勸他用藥抹去,狄青回答說︰「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爾,臣願留以勸軍中。」首先想到的是鼓舞士氣,而不是自己作官的尊嚴。狄青最終在憂憤中與世長辭。而宋王朝的軍事也最終越來越潰爛,最終自食惡果。

岳飛︰岳飛的悲劇在于岳飛生在了一個動亂的年代,但是卻遇到了一個被閹割的朝廷(注︰趙構在南逃的時候,被金兵嚇的陽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繼發性陽痿的皇帝)。這個朝廷不僅有陽痿的傳統,在這次南逃的過程中更是把僅有的一點陽氣給嚇光了。不管是皇帝還是文臣。而且岳飛也不知道反抗朝廷二字。

余階︰蒙古入侵四川,當時的守將因為和成都的知府有仇,逃跑時,居然不通知一下,結果導致蒙軍到達成都的時候,人們還以為是宋軍。蒙軍在四川喪心病狂的屠殺了1千多萬人。理宗破格提拔余?作為收拾四川殘局的方面大員。入川後,余?首先起用播州(今貴州遵義)名士冉氏兄弟,采納冉氏兄弟對防衛四川的建議。這個建議就是,在幾個重要的州治地點,擇其地理環境,沿山築堡壘,在堡壘里儲備糧食。同時將州政府設在堡壘里,一遇蒙軍進攻,即將軍民撤退到堡壘里,堅守堡壘,使蒙軍沒法破壞地方政權,而又無所得,最終將因糧草耗盡而被迫撤退。這些堡壘又相互聯成一氣,一遇戰事,可以遙相呼應。

于是余?從北到南,建築了一系列的堡壘。主要堡壘有︰位于今陝西境內,漢中盆地邊緣的大獲,大獲是原來蜀口的治所,它保衛著四川的北方門戶。青居,青居的旁邊是沔州,現在青居里面安安心心地住著州牧。釣魚,釣魚在合州(今重慶合江縣)城郊,在重慶北百多華里,扼嘉陵江內水,它後來成了四川的臨時省會。雲頂,雲頂扼嘉陵江外水,它和釣魚城一起共同起著阻止蒙古軍隊企圖利用嘉陵江舟師之便,順流襲擊重慶和出川。還有幾個別的城堡,這些堡壘首尾相連,從川北到川南的四川盆地群山東麓和南麓構成了一道屏障,阻擋蒙古大軍東犯長江中下游地區。

余?在治理四川的八年里,居然能做到在與蒙古對峙的軍事形勢下四川的大治,使「敵不敢近邊,歲則大稔」。八年的治理,使四川恢復了富足,向中央輸送了大量財富,減輕了下游的財政負擔和軍事壓力。「邊關無警,又撤東南之戍」。

淳佑十年(1250)冬,余?在四川形勢轉好的情況下,率諸將巡邊,直搗漢中平原上的興元,與蒙古軍大戰。十二年,蒙古汪德臣(汪世顯之子)率軍搶掠成都,轉攻嘉定,余?率嘉定守軍又與蒙古軍大戰于嘉定,將其逐走。余?在四川與蒙軍三十六戰,把敵人打得龜縮在幾個據點里,而大片的農村鄉鎮仍然在南宋的基層政權管理下。

正當余?打算實現他用十年時間把四川全部土地收復的計劃,然後解甲歸隱的美夢的時候,他在四川整頓部隊的大刀闊斧的政策直接打擊了雲頂堡壘統領的利益。他們串通朝中宰相謝方叔、老官僚徐清叟等在理宗面前進讒言,說余?的壞話。原來,余?給理宗的奏折里詞氣不假修辭,對理宗的態度不夠尊重,使理宗感到不快。這兩個權臣遂乘機對理宗說余?手握大權,而又不能讓四川將士歸心,慫恿理宗撤換余?的職務。于是理宗下詔召余?回臨安,以平庸的臨安府尹余晦代替他。

當余?得知朝廷的決定後,憂憤染病,一夕暴病而亡。四川老百姓听到他的死訊後,「莫不悲慕如失父母」。

注︰蒙哥(當時的蒙古帝國大汗)後來親帥蒙古大軍入侵四川,圍攻釣魚城,結果在釣魚城之下,蒙軍踫的頭破血流。蒙哥本人被石彈所傷,後死在回軍途中。蒙古一大批將領和軍隊也在釣魚城死傷慘重。釣魚城因此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釣魚城之戰的影響是很大的,蒙哥死後,蒙哥帝國無主,在外征戰的將領紛紛跑回來爭奪汗位。歐洲和阿拉伯因此逃過一劫。而推選出的貴由卻被忽必烈毒殺,蒙哥爆發了內戰。至此蒙古帝國四分五裂。

盂珙︰南宋最後一個名將,唯一一個能和蒙哥騎兵野戰而不落下風的將領。後因朝廷的昏庸無能而憂憤致死。

韓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將,陝西省綏德縣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戰功。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最真實的寫照。文天祥面對敵人的軟硬兼施,毫不動搖。堅守自己的品節!!!嗚呼!!!

陸秀夫︰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南宋宰相。景炎三年(1278)初,趙?死,廟號端宗。群臣多欲散去,陸秀夫勉勵群臣,再立趙?為帝,改元祥興,遷居崖山(今廣東新會南海中)。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張世杰同執朝政。祥興二年(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漢奸張弘範攻崖山,宋軍大敗。陸秀夫對趙?說︰「德?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宋朝皇帝和太後軍此時以投降)毅然背趙?跳海犧牲。堅貞至廝。

李庭芝︰(公元12191276年),字祥甫,祖籍汴州(今河南開封)。李家十二世同居一堂,忠信節義,代代善武,人稱「義門李氏」。李庭芝是和張巡一樣的忠臣。李庭芝負責兩淮地區,守衛揚州的時候。蒙哥幾次攻打均被擊退。南宋皇帝和太後投降之後幾次勸他投降,都被嚴詞拒絕。最終糧盡,偏將孫貴、胡惟孝等隨即打開泰州城門出降。李庭芝投河自殺時,水太淺,沒有成功。被俘,在叛徒的挑唆下被殺害

陸游︰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家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投降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杰出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並且寫下了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至死都不忘要恢復國土。

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詞曲大家。(1140年1207年),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漢族人。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

徐達︰1332∼1385,明朝開**事統帥。字天德。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將。北伐時一度追擊蒙哥直到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

李文忠︰(1339∼1384)明朝三大開國將領之一(徐達、李文忠、常遇春),字思本,江蘇盱眙人。朱元璋甥,後收為養子。喜愛讀書,作戰驍勇,治軍嚴明。接替病逝的常遇春繼續北伐,和徐達分為兩路。在北伐中打敗元軍,俘獲元主之孫及大臣數百人。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號燕衡,朱元璋第二大將。元末紅巾軍杰出將領、民族英雄,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北伐時一舉攻克元大都,但不幸病逝。

藍玉︰明初著名大將。湖南城步人,開平王常遇春內弟。初隸常遇春帳下,有謀略,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洪武二十一年捕魚兒海(今內蒙古東部貝爾湖)之戰,殺北元太尉蠻子等,降其眾,獲馬駝牛羊十五萬余,焚其甲仗蓄積;又破哈剌章營,獲人畜甚多。朱元璋對其寵遇甚隆,比之為衛青、李靖,封為涼國公。

于謙︰宣德初年(1426),任命于謙為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整頓軍備。正統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軍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潰敗,英宗被俘,蒙古瓦剌軍乘勝進攻京師(今北京)。在此關頭,于謙反對遷都,力主抗戰,升任兵部尚書,率軍擊敗瓦剌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戰後,他首創團營軍制,加強邊戍,委任名將鎮守。主張以戰求和,多次擊敗瓦剌軍的進攻,迫使其首領也先釋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借奪門之變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謙遭誣陷被害。後沉冤昭雪,贈太傅,謚肅愍,又改謚忠肅。遺有《于忠肅集》。

李定國

秦良玉

史可法

閻應元︰這是果奔重點推薦的一個人物,一個小小的典吏,以六百少年抵御滿清大軍,而且還誅殺滿清領兵親王!留下「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絕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最新章節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全文閱讀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