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第四章 暢談(2)

作者 ︰ 裸奔在天堂

听畢德路要為難自己,袁世凱有些心里打鼓,不知道這畢德路葫蘆李賣的什麼藥。不過當他看到李經方臉上那抹淡淡的笑意時,心里一下明白了過來︰「呵呵,畢大人,看來您是要考教我一番啊,為了不給我的老師丟臉,世凱只好盡力接招了!」

畢德路滿意的看看袁世凱道︰「小伙子很有自信,不錯、不錯。雖然對你的才學還不了解,不過你的脾氣很對我的胃口!我不喜歡那種整天只知道謙虛、磕頭的年輕人。」

李經方在一旁道︰「老師,剛才慰亭給我說了很多關于美國的事情,而且似乎他對我大清的洋務有些見解,不妨讓他說說如何?」

畢德路道︰「呵呵,好吧,就讓我看看馬格里的學生怎麼樣吧!」

袁世凱道︰「方才我跟伯行聊了聊我在美國的見聞,以及我對大清洋務的一些看法。說到大清的洋務,我覺得如今很難與美國匹敵,而且如今的發展模式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趕上其他國家。」

畢德路問道︰「恩,我听馬格里說過你去了美國,談談你的看法!」

袁世凱道︰「比較我大清的洋務與西方的技術、工業發展,可以發現很多差距,而其中最大的差距莫過于工業基礎與發展觀念。」

畢德路沉思片刻道︰「恩,你的觀點似乎有些道理。那麼在你看來,這兩方面的差距在哪里?」

袁世凱清清嗓子道︰「我大清于咸豐十年開始便興辦洋務,到如今可以說成績斐然。不過我們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咸豐十年,美國剛剛開始內戰,咸豐十一年剛剛興起西進運動,那個時候美國西部還是一片荒蕪,可如今呢?如今的美國西部早已是工廠林立、礦場遍布,甚至原來一些荒無人煙的地方如今都成了城市。為何同樣發展二十年,其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慰亭以為,其第一個原因便是工業基礎的差距。如今我大清很多人對洋務的理解局限于辦幾個先進的工廠,派人學習先進的技術,或者是購買先進的槍炮、艦船。認為有了這些,我們大清就可匹敵西方各國,其實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工業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的功能就是從自然環境中攝取可以直接獲得的資源,然後經過許多的工廠、工序的加工,使之最後變成能夠為人類使用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又會反過來大大提高人類使用自然資源的效率,從而加快這個體系的運轉速度,改善整個社會的生活水平。這種工業產品的生產往往涉及整個社會的多個行業,甚至是大部分行業。因此辦幾個工廠、開幾間學校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建立良好的工業基礎工礦產業,以此為基點建設上層的工業生產企業。

也許這麼說有些模糊,我們拿伯行兄方才所說的福建船政局來分析。如今福建船政局生產的千噸運船造價為十六萬兩白銀,而我們到歐洲購買同樣的一艘運船,價格只有一半,甚至更低!其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們的工業不成體系!福建船政局建造船只時,大部分零部件自己不能制造,需要從國外進口!這就是我們的工業不成體系所造成的結果,這種結果使得那些工廠變成了一些簡單的加工、組裝車間。」

听完袁世凱的一番高論,畢德路師生二人都沉思不語,半晌後畢德路才說道︰「世凱,不可否認你分析得很精闢,不過我們就算按照正確的思路來建設我大清的工業體系,也無法在二十年內取得美國的成就。以美國的經驗來看,工業的高速發展是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帶來的結果,如今我們大清十分缺乏這樣的技術,因此派出留學生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是必須的。」

袁世凱清清嗓子道︰「沒錯,技術的創新在美國的工業發展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如今我大清的留學生只能依葫蘆畫瓢的學習,卻完全無法擔負起為我大清進行技術革新的任務。」

李經方雖然對洋務熱衷,畢竟見識上差袁世凱一大截,當即問道︰「這是為何?」

袁世凱答道︰「所謂技術創新無非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改進、改良原有的技術,或者進行工業發明。創新者從舊到新,發明者從無到有,但是在工業社會里兩者卻已經混為一體。如今的工業發明,涉及行業之廣、人員之多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象。常常將幾個領域或者行業的新技術相結合就是一個新的發明,只不過發明的實用性就取決于這種結合的完美程度。打個比方洋炮的發明!其涉及的冶煉、化工(火藥)、捶鐵(部件制造)等等技術在洋炮出現以前就已經具備,而洋炮的發明不過就是把幾種技術結合在一起,然後以有形的‘產品’作為載體出現罷了。自我大清開展洋務以來,一直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口號。從這口號中便可看出其中差距,工業技術方面本應以‘師之’為輔,自成體系為主。派出留學生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不難,但是國內從事技術創新必須具備幾個條件都沒有,也就決定了他們只能學習,而無創新!」

畢德路問道︰「你所說的是哪幾個條件?」

袁世凱答道︰「第一個便是剛才所說的基礎工業,這是技術創新後投入實用的必要條件。沒有實用的機會,再天才的科學家都無法對自己的創新構想進行試驗,更談不上改進!其次便是良好的學術氛圍與國家支持!這一點也是我所說的發展觀念,是如今大清發展洋務最需要的一個條件。

如今英、美等國已經步入工業化社會,說白了就是大部分人口已經集中在城市,從事工業生產。而我中華數千年來一直停留在農業社會,全國大部分人口還以在田地里刨食為生,因此養成了重農輕工的傳統觀念,所以在大清發展洋務難,也就難在這國人的思想之上。

先說我大清的人才選拔制度,中國千年來都是以文為主,學生們學的都是子曰詩雲,對近代物理、數學等科學絲毫不涉及。要實現工業化就必須擁有工業化的人才,要擁有這種人才就必須改革教育制度,增加物理、數學等近代科學的基礎學科。這樣的改革,前任船政大臣沈葆楨大人就曾經嘗試過,可這一改革要求重新確立官員應有的基礎品質,為文人通過科舉攫取官位增加了難度,因此遭到朝中大多數官員的反對,最後不了了之。這樣的教育與科舉制度之下,我大清學子為了前途,還有誰願意投身技術的學習?這樣的學術氛圍又如何能夠興起技術革新之風?不說洋務,就連如今的外交官也被官場中人視為畏途。首任駐英公使郭嵩燾大人,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立富強之基」,卻遭到國內各方指責,‘正人君子’們輒以‘賣國’相譏。他回鄉探親的時候,鄉人見了也罵他洋奴、洋鬼子。這樣的思想模式有讓何人敢再談投身洋務?

早在我大清開始興辦洋務之初,就有些夫子們高唱︰‘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而朝中不少大臣也主張‘以忠信為甲冑,禮義為干櫓,抵御外侮’,可見我大清如今洋務之難,這些干擾從根本上制約了我大清的洋務發展。」

听了袁世凱這番話,畢德路與李經方面露驚愕,而且用一種異樣的眼光打量著袁世凱他這一番話如果傳到外面,那可是要殺頭的罪過!可袁世凱氣定神閑的端起茶杯,輕輕的品了一口茶,然後問道︰「不知畢大人對世凱這番陋見可否滿意?」

(汗∼果奔學的是文科,而且工作七八年也都在機關里混。這章書果奔寫了一天,不知道其中觀點對不對,如果不對大家多多指正。呵呵,如果要罵的話,就罵得委婉些,果奔謝謝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最新章節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全文閱讀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