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撫與剿(二)
在宣布京師撤軍之前,朝廷內部的剿撫之爭由于江南官員的聯名上奏和葉向高等致仕高官的上書,再次進入了爭鋒相對的激烈爭吵階段。
有一點很明確,無論剿與撫,朝廷官員對裂土封王的談判條件都是表示反對的。另外,無論哪一方都覺得中華軍不好對付,主張繼續「剿」的一方也沒把握滅了中華軍,只是認為不能因為吃了敗仗就招撫談和,這樣對朝廷的威信是巨大損害。畢竟,中華公司所在的台灣島雖然像是化外藩國,但名義上是屬于朝廷治下的領土,和女真、蒙古這些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區不一樣。最關鍵的一點︰中華軍主動要求和談,似乎並沒有推翻明朝取而代之的意思。
在大明朝的官紳士子階層,中華公司是個怪物,尹峰是個另類的怪人。他們以商立國,地不過台灣等幾處海外孤島,人口不過百萬,居然能把偌大的明朝打得手忙腳亂。中華公司信佛、信媽祖娘娘、信天主,也有讀孔孟之道的讀書人,也提倡西學、雜學、兵學,卻是能夠以整齊劃一的軍事力量橫掃沿海。總之,在官僚士人看來,中華聯合公司是一種月兌離了傳統文化範疇的怪胎,無法用傳統歷史中反叛、造反團體的原有模式來解釋它。
尹峰在自己寫得《東西洋行記》中公然宣揚「實力決定一切」,還提倡海外移民、開疆拓土,這些都是和儒生士子們的道德優先主義格格不入的。
前世的尹峰畢竟是搞新聞的,還是知道輿論的力量的。他對于這個時代大部分文人書生的見識和能耐,確實是看不上眼的。但是,要進行社會輿論工作還是得靠這些掌握了話語權的文人。如何讓這些文士寫一些正面宣傳中華公司的文章呢?很簡單︰威逼利誘。
相比威逼,利誘的影響力更大。凡是願意在商報上寫文章正面表揚中華公司的文士,都能獲得一大筆潤筆費。在新招募為文官的江南文士中,已經有人主動寫文章贊揚尹峰和中華公司了。尹峰在南京開設了《商報》江南版,公開免費發行,于是在南京城也形成一處宣讀新聞和招工廣告的地區,地點就在水西門碼頭。
如今,中華公司對于江南和整個明朝最大的影響,就是他們反對海禁、要求開海裕國、通商利民的宣傳口號。這種口號多少還是和儒家仁政愛民的論調切合,反正後期儒家理學論證命題無需邏輯只需頓悟就行,怎麼解釋「裕國利民」那是文字游戲,文士們最擅長。因此,雖然尹峰其人和中華公司的六大誓約什麼的,大明文士階層無法接受,但是中華公司的宣傳口號還是能夠拿來做文章的。
而且,台灣普遍開設蒙學、小學和各種技術學校,免費讓孩子入學,實行完全的義務教育。這多少贏得了一些文士的好感—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台灣只在蒙學識字階段教授《三字經》和《千字文》、小學教授一些儒家經典,多數的時候卻是在教授《幾何原本》衍生來的數學等一類科學課程。而且,技術學校和軍校、政治學院的建立,是中國歷史傳統上從來沒過的。
文人官紳階層雖然不過佔了人口百分之五左右,因為政權的支持而掌握了話語權,一般老百姓的意識形態(所謂民間傳統)與孔孟聖人和儒家傳統還是有著很大不同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得不受文士階層的影響。宣布從北京撤軍,這消息最早就是刊登在《商報.江南版》上,在頭版頭條上以大字刊出。這時,江南人已經把這份報紙稱作「大報」,而各地原有的印刷作坊刊印的地下小道消息稱作「小報」。
「大報」的消息震動了江南社會各界。不少應募為文官的讀書人趕緊去問自己的上司︰「大人,你們不會也要撤回台灣吧?」
針對南京鎮守府文官的不安心理,《商報.江南版》在幾天後有刊登了一篇文章,署名是徐鴻基。文章名為《設江南鎮守府之建議》,公然提出與朝廷的和談條件就是割讓江南,裂土為王;因為台灣實際上是尹峰尹船主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自然不能算是朝廷的地盤,所以要裂土封王,那就要割讓江南。
這文章使得江南百姓稍微安了心,但是朝廷方面關于招撫的討論卻亂了套。
由于北線中華軍利用繳獲的馬匹,組織了五六千的騎馬步兵進行機動作戰,陸陸續續趕來的各布政司勤王兵被各個擊破,分別在昌平、保定、南海子等地被打敗。中華軍騎兵一度兵臨薊州、山海關一線。
圍繞京師的數個軍事要地雖然沒有被中華軍佔領,京師並不算被包圍,但是中華軍掐斷漕運就已經斷了京師的糧道了。
京師被困數月,官府能夠供應的糧草、火藥甚至鹽都日益減少,只好向勛貴巨富之家征用,最後不得不向小民百姓征用,以維持皇家、官僚、守城軍隊的日常開銷。
主剿派是以兵部尚書黃嘉善為首的一批人,他們的救命稻草就是新任薊遼總督文球派出的車營部隊以及剛剛趕到保定的四川勤王兵。
薊遼總督文球,河南固始人,萬歷二十三年中進士乙未科三甲第二百四十三名,時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因前任薊遼總督汪可受在昌平失守時自殺,明廷急任命其代替汪可受為薊遼總督。由于中華軍以擅長火器作戰出名,他就調集了所有薊遼總督轄區的車營部隊前來京師,企圖也以火器部隊來對抗中華軍。山海關總兵杜松軍因為在京師東郊大戰中基本沒有受到損失,此次為了策應車營部隊出擊,杜松不得不再次領兵10000出擊。後營游擊龔念遂、李希泌所領車營步騎如今已經在昌平以北地方安營並鑿壕溝,整兵以待。
四川勤王兵則是在川邊剿滅蠻族叛亂中出名的石砫土司兵,也就是有名的「白桿兵」,此時的石砫宣撫司是女將秦良玉。
秦良玉雖然是土司官,但卻是漢人,而且是典型的儒家忠君思想的中毒者。她的丈夫是被稅使太監害死的。萬歷四十一年八月,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因開礦事得罪太監邱乘雲,病死雲陽獄中。按土司夫死子襲,子幼則妻襲之制,秦良玉襲任石砫宣撫使。
萬歷四十五年六月,中華軍海寇攻打京衢要地,朝廷詔令征兵援京。秦良玉毫不猶豫地遣其兄邦屏、弟民屏率五千白桿兵先行,接著自統精卒三千,與其子馬祥麟、副將周國柱趕赴京師戰場。秦邦屏、秦民屏率兵抵保定後,奉命歸屬薊遼總督文球指揮,鎮守保定附近地方。
石柱兵皆持一種特制長矛,矛端呈勾狀,矛尾有圓環,攀援山地險峻地形時,前後接應搭接,敏捷如猿。由于他們的矛桿皆以無漆的白桿制作,時人稱之為"白桿兵"。
萬歷二十六年,播州宣撫使楊應龍聯合當地九個生苗部落舉旗反叛,圍攻成都城。他們四處攻擊,燒殺搶掠。播州即後世的遵義一帶,地勢險峻,山高水險,叛軍依仗著天然屏障,猖獗一時。朝廷派遣李化龍總督四川、貴州、湖廣各路地方軍,合力進剿叛匪,馬千乘與秦良玉率領三千白桿兵也在其中。由于白桿兵特殊的裝備和長期嚴格的山地訓練,因此在播州的戰爭中十分得心應手,經常給予叛軍出其不意的打擊,不論怎樣山峻嶺高,白桿軍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從天而降,令叛軍聞風喪膽。從此,白桿兵就在全國聞名了。
現在朝廷把希望扭轉戰場上不利局勢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遼東車營和白桿兵的身上。
而中華軍正在撤離京師東郊的大營。他們在萬歷四十六年的臘月十五接到了尹峰發布的撤軍命令,雖然不情願,但也得撤退。其實,由于繳獲了大量官軍的物資,中華軍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里過得很舒服。他們有充足的糧食、足夠取暖的煤炭、木材,牢固的大營和擋風避寒的營房、東北女真部落交易得來的大批羊皮、貂皮大衣,以及早就在台灣準備好的棉衣棉褲,中華軍將士雖然大多數為南方人,在這個冬季卻是照樣還能出擊作戰。
不過,陳衷紀等人還是很不情願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撤退,因為待在溫暖的營房內偶爾出擊一下,畢竟比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行軍好得多。只要再過一兩個月,天氣就會變暖了。不過,為了能夠爭取和朝廷和談,中華軍必須做出一點緩和局勢的姿態,為了服從大局,陳衷紀在臘月二十日下令撤離京師東郊大營。
三天後,中華軍準備放棄通州,大軍主力開始緩慢地在冰天雪地的白河邊行軍,向天津衛方向進發。但是,大明朝廷卻想乘中華軍撤離時,乘機撈上一把,扳回點面子。兵部尚書黃嘉善下令,薊遼總督文球迅速出擊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