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芮城縣的黎民百姓世世代代都對身邊那一條長河有著特殊的感情,這感情不知從何年月開始,總之是漸漸滋長起來,經歷數千年,如河底的黃沙,已經積澱得很深了。到了天啟年、崇禎年,這份感情就更顯厚重,這河不但滋養他們,還橫亙東西以天然的雄姿佑著他們的安寧。
可到了崇禎十四年夏末秋交,安居樂業有所依恃的人們突然覺得黃河已經無法再庇佑他們了,因為流寇是從西邊來的陝西邊境的流寇從風陵渡入縣境,掀起了不小的禍亂,解州兵備道的大批兵甲也適時地出現在芮城縣,官賊之間又將是一場慘烈的廝殺……
雖然禍亂還在縣西南的鄉野,但住在城里的人們已經著了慌,街面上的店鋪一個接一個的歇業,稍有家資的開始遣散家奴僕役收拾細軟,準備北上京師投天子腳下避難去。
田吾正坐在轎子里往回行,經過的還是那幾條街,他掀簾探頭看出去,似乎所過之處每一日都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只是這變化表達得很微細,田吾正隱約覺得不對勁,卻沒能立即捕捉其中的訊息。直到八月八這一日,他發現城里最旺的商賈聚集地興盛巷的鋪面幾乎半數關了門,富戶聚居的明月街的巷道里可以跑馬,這才驚覺情形不對。
田吾正只覺得頭嗡地一聲響,連日來修城防築工事積累起來的一點信心瞬間消失得干干淨淨,「沒見識的愚民」他惱恨地罵一句,吩咐加快腳程趕回縣衙。
第二日縣城各街巷要道張貼起了安民告示。
「流寇未至,何須捕其影而驚?
官兵臨此,實為防其患未然。
城中人等俱各安生守業,勿須為背井離鄉之舉「
然而這張告示並未起到安民的作用,官兵入城鬧得人盡皆知,出西南剿匪亦不是秘密,黎民百姓的眼楮都睜著在呢戶房主事見不奏效,次日又換了一式︰「
賊寇勢孤,窮困一隅,
天兵一至,必為齏粉,
吾民勿驚
這一式告示略略顯出一些實誠,民庶北遷的勢頭似乎有所好轉,但芮城縣的北門忙忙碌碌,出的還是比進的多。這些人捏著偽造的路引,車馬騾轎,拖家帶口的開始跑路,匯成一股北上的洪流,甚至有那麼一兩個酸腐人,出城門時指點著明顯比從前厚實許多的城牆說︰「看似金湯,闖賊一至,必為齏粉矣」
田吾正心急如焚,下令關了北城門,只許進不許出,並嚴令本縣居民不得擅離故土。結果,一樣心急火燎的逃遷百姓擠在北門吵嚷不休甚至與守城軍士發生械斗。
北城門再次大開,百姓們得了性命一般蜂擁出去,田吾正坐在轎子里,看著這場面,心里被掏得空落落的。
隨後幾日南門也熱鬧起來,不同的是,南門是進的多出的少,這些人同樣帶著家口負著輜重,他們是從永濟鄉、太平鄉、風陵渡過來的,為了躲避家鄉正在發生的一場戰亂。這些人多是鄉紳富農,眼光短淺了些,依仗有些家資,紛紛往「固若金湯」的縣城里跑,將空落落的縣城和田吾正的心填的稍稍充實了些。
回到後衙,孺人迎上來問︰「老爺,這城里折騰個不休,又修牆又挖溝的,到底頂不頂用啊?」她只一語便道出了芮城全縣百姓惶惶不安的心思。田吾正被問得心里又添了一道堵。「老爺,萬一賊來了,這城守不住可怎麼好?那些人都是又楞又不要命的主兒,咱一家要早作打算哪」
「你要如何打算?」
「咱走吧」
「走到哪里去?」田吾正苦笑。
「咱回江南去,歸隱泉林,做個安安樂樂富家翁,強似在這風口浪尖上滾」
「胡言賊兵未至,我這堂堂縣令倒先跑了,叫我顏面何存?非但對不住朝廷厚恩,亦羞了泉下先人真真的婦人之見」
朝廷厚恩?十幾年仕途,到頭來還不只是個七品縣令?談什麼恩不恩的,田孺人心里不以為然。「咱不稀罕什麼朝廷…」
「由不得你稀罕不稀罕,如今朝廷拿反賊沒有辦法,對付我一個小小縣令,辦法多的是」
田孺人啞然,仲怔了一會,又試探著問︰「那…老爺辭官還不成麼?」
本縣首富張朝奉的大莊院在明月街,今日剛剛賤賣了,準備合家北上安居。一清早張宅就鬧哄哄地忙碌起來,一個多時辰後,車馬在明月街排成一條齊肅肅的長龍。張朝奉一聲令下,車馬啟動,載著細軟與家眷朝北門進發。車上的女人們紛紛探頭,回望那兩扇銅環大門,淚珠子滾了一路。
龐大的隊伍招搖過市,蕩起一條灰蒙蒙的大尾巴,被掃到的人眯起眼盯著這支奢華的車馬隊伍,又羨又恨地朝地下連聲呸呸,罵幾句毫無意義的粗口︰「跑這麼快,趕著投胎呀」「德性一出城就被響馬搶個精溜」
這些人精神抖擻地罵完了,立即就焉了下來。火銃彈子亂飛的年月誰不想尋個安寧地方過日子呢,能跑的都跑得差不多了,剩下這些個,不是才從鄉里上來的淺眼皮鄉佬,就是些寒磣人家,短錢少兩,雇不起車馬,盤費不足,別說走到天子腳下去避難,恐怕連陪都也走不到,就餓斃在半道上了,落個客死異鄉的掛落,豈不更是淒惶事實上馬上要往閻羅殿里投胎的可能就是這些留在城里的人,要死也得死在生處,生死同體了賬罷了。
「太爺來了太爺來了」有人在嚷,路上行人紛紛避讓。太爺都沒跑,咱瞎著什麼急?剛剛還沮喪不已的人們看到縣令的官轎,心里又寬慰不少。
田吾正坐在四人抬的官轎里迎面過來,他的方向與張朝奉相反,正是明月街的張宅,但他要拜訪的人卻不是張朝奉,而是這所豪闊莊院的新主人,風陵渡鄉的孟積珍孟朝奉。
求推薦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