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農家小女子 第一章 麗娘身世

作者 ︰ 人與人

北宋仁宗二十二年,江西九江路,德安縣,林家村,廬山腳下

天剛泛白,麗娘就醒了。望著身旁睡得死沉的林三娘,不由苦笑了下,接著又嘆了口氣想起身卻覺全身酸痛腿腳無力。三年前,她由于車禍成為六歲名叫沈麗娘女童,還沒來得及感懷,接著就發生了父親外出游學遇匪身亡,母親難產去世的事情。後來就寄住在族親家,大冬天的被人罰跪在雪地上,被回家探親的林家老夫人所救帶回了現住的林家。

林家三世同堂,林老夫人去年病逝不過老太爺卻還建在,兩老口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在東京為官,大兒子在家守護祖產及照顧老人;不過今春孝滿之後與友人游學去了,現在家里只有大媳婦楊氏帶著三個孩子。

寄人籬下的日子,一開始還是好的,林老夫人是個非常和睦的人,對待麗娘就和自己的親孫女一樣,有好東西總不會忘了她一份。自從老夫人去了之後,麗娘是一句多話不敢講,一步多路不敢走,處處小心翼翼的,生怕惹惱了當家的楊氏生氣,被趕出去。想到這麗娘嘆了口氣,輕手輕腳的起了床,穿上半新的青色棉布左右對襟的繡花單衣,暗紅色的棉布裙,腰上系上同色的腰帶。穿戴完畢,女乃娘劉嬸子就提留著一桶水走了進來,倒在了洗臉架子上的銅盆里,小聲的問道︰「三娘子還沒醒?」麗娘搖了搖頭,走回床前,喚了幾聲。

林三娘是林家當家夫人楊氏的獨養閨女,上頭雖有兩個哥哥,卻是楊氏的心頭寶。平時嬌生慣養的,人卻是個心地善良、單純可愛的小姑娘。听到麗娘叫她,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楮,在被子下左右蹭了蹭,還是不情不願的起了身,只是嘴里卻嘀咕道︰「每天天不亮就的起來,睡也睡不飽。」這是林三娘每天起床都會說的話,麗娘與劉嬸子每每都裝沒有听到。其實楊氏也是個奇怪的人,其他方面從來都是依著林三娘的,唯獨早起這件事從來都沒變過。

麗娘梳好頭後,從裝牙粉的白玉盒子里拿了點牙粉仔細的刷好牙,又倒水漱好口,從白瓷盒子里抓了點藻豆粉,沾點水,揉出白泡沫之後,才和著清水小心的洗干淨臉,等她往臉上抹好油膏之後,林三娘才剛穿戴好,劉嬸子在旁服侍她。

麗娘從衣櫃里拿出昨晚未編完的絡子接著編,邊編絡子邊等她,等她梳洗完畢麗娘的絡子也剛編完,此時已是卯時三刻了,麗娘起身把絡子放好與林三娘一道去正堂請安、吃早飯。

堂屋里,林家其他人都已圍著長方桌坐好了,正當中的是林家的老太爺是個六十幾歲花白胡須的老漢,左邊圓形臉蛋、濃眉大眼的是當家夫人楊氏;右邊是楊氏的兩個兒子,大的叫林明遠十五六歲,小的叫林明軒,十三四歲,兄弟兩都是容長臉,顯然與楊氏長的並不相似,不過倒是繼承了楊氏的一雙大眼楮。麗娘與林三娘到的堂上,與諸人請安問好之後,一起坐在了下首,一邊侍候的楊氏的丫鬟春梅給兩人擺好碗筷,乘好粥。

早飯是百米粥、百米飯,小青菜,辣蘿卜條,腌豬肉片,扎小魚及冬瓜湯,這樣的早飯對于鄉間的人們來說是及好的了,畢竟好友好多的人都吃不飽飯。

林家人吃飯講究的是細嚼慢咽,碗筷則要求輕拿輕放,楊氏是書香門第出身,禮儀方面要求的比較嚴格,不過林老太爺除外,他老人家就不時發出吧唧聲及碗筷踫撞的聲,吃的是極為歡快,不過卻惹來了楊氏的白眼。

早飯後,出門的就開始出門子了,而做事的就要準備其他的物事。林老爺子一向是吃完早飯開始出門溜達,兜里揣著幾個錢,中午也不回來;而林家兩兄弟則去城里上學,他們師從德安縣城白鹿洞書院里有名的先生,一心要參加科舉考試;楊氏則帶著林三娘去學做針線女紅。

麗娘幫著劉嬸子把碗筷收拾好,一起去了廚房。「劉嬸子,你吃放吧」麗娘道「我來洗碗,一會飯該涼了」。劉嬸子听了忙道「天熱,怎能讓你洗碗,你可是主人家的小姐呢」。說完她就在一邊盛飯了,麗娘心里暗自苦笑,要是不了解劉嬸子的為人,還以為她在諷刺她,不過對于劉嬸子的話,只能按著字面上的意思來解;只是麗娘自己心里是明白的,她哪里算的上是主人家的小姐呢,不過是寄人籬下罷了。劉嬸子盛罷飯過來,邊走邊自言自語道︰「春梅又跑去送二少爺去了,飯也不曉得來吃」。麗娘听了心想,在這個家里,春梅對二少爺林明軒的那份心思,除了林明軒自己,其他人是那個不知,那個不曉。

麗娘把碗筷放入洗碗盆里,倒入熱水,又往盆里放了點藻豆以便除去油污,抬起頭剛想說話,就听劉嬸子道︰「你成日的做這些粗活,不學些針線女紅,將來怎好嫁人。」麗娘听了,心里滿是苦澀,嘴上卻還是帶笑道。「學那些勞什子做什麼,三娘子每天晚上都抱怨手酸,指尖上全是針眼」。劉嬸子放下手中的飯碗,跺腳道︰「大夫人也真是的,現在不教你學好女紅針線,難道,以後等你和二少爺成親了,二少爺的衣物你還要讓給別人做麼「。麗娘听得劉嬸子這話,臉色霎時變得雪白,尖聲道︰「劉嬸子,你怎麼又說這話了,你忘了春梅娘的下場了麼,大夫人不喜歡人提這事,今天這話要是讓大夫人听著了,咱兩都會被趕出去的」。劉嬸子頓時臉也是變得煞白,燦燦的道「這會不是沒人麼」。

春梅娘是大夫人的陪嫁,當初就是因為說話言語不當,觸犯了大夫人心中的逆鱗結果被趕了出去。結果到現在春梅一家都恨著她。

「那你是真不打算認下這門親事了」劉嬸子又道。麗娘笑了笑︰「反正現在人還小,以後再說吧,這事說不準」。劉嬸子又說道︰「二少爺可是認準了的,只要二少爺不放手,大夫人也沒辦法的」。

麗娘洗罷碗,瞅著這會春梅還沒回來,悄悄對劉嬸子道「我昨天去糧倉後的菜地看了,白菘都長成了,我打算今天先弄點去城里是賣下,要是賣的好,到時咱也好多分幾個錢,你等會去絆住春梅,我好去割菜,小點心,被叫她看見了」。劉嬸子听了,臉上的笑容頓時變大,忙道好。

兩個都是窮人,缺錢的很,瞅著糧倉後的空地,就合謀種了菜。劉嬸子家也是窮的很,一大家字人,全靠著她每個月一百文錢養活。

鄉下地方大,低價也便宜,通常院落建的也很是寬大。林家與村里其他人家離得稍遠些,因此,無前屋後的空地就更大一些。

林家的房屋多,正房是三間,中間的是堂屋,堂屋後面住著的是林家的老爺子,左右兩邊也是前後相連的隔間,相當寬敞。正房左右兩側是各三間的東西廂房麗娘與林三娘住在東廂房,西廂房住著林家的梁兄的,正房對面建有一排供林家下人住的小屋子。院子中間的空的有個一畝地的樣子,中間種著幾顆棗樹,正好隔開了主人房與下人房。房子都是木頭泥磚建的,結實的很。東廂跟正房中間還有兩間矮房,是作為廚房和柴房使用的。正房後面是一片菜地,菜地的後邊建有一排糧倉,兩邊建有廁所、豬舍、牛舍、雞舍等,林家的整個房屋呈一個「日」字形結構。

麗娘的白菘就種在糧倉後面,有五分地地樣子,那地方平時沒什麼人去,外人見了,也只會認為是林家人種的,而林家人是不會往那後面去的。知道麗娘種菜的也只有劉嬸子和林三娘,劉嬸子是麗娘的同謀,林三娘本就是個不多事的人,買白菘種子的錢還是她給借的呢,因此,兩個人都是不會往外面抖落這件事的。

麗娘在柴房拿了個小背簍子,悄悄來到糧倉後面,選顆大無蟲眼的割了五顆,這五顆白菘有二十幾斤重。麗娘把背簍子藏在了小路旁的草叢中,返回了廚房。

到廚房時春梅正在吃飯,劉嬸子在一旁舂午飯時的米。春梅見了麗娘臉不是臉、鼻子不是鼻子的哼了幾聲,麗娘當她是放屁,懶得搭理她,只是站在一旁幫著劉嬸子舂米,等春梅吃完出去了,才和劉嬸子說話,「我等會就進城了,你去外面絆住春梅,省的她老是盯著我不放,午飯趕不及也不回來吃了,不過,要是大夫人問起的話,就說我去河邊抓魚玩了」。

劉嬸子笑了笑,點了點麗娘的前額,小聲道︰「瞧你那精明樣」。

麗娘從廚房出來就回來東廂林三娘的房間,從裝衣服的櫃子里拿出這個月編的三十根絡子,用帕子小心包好,見沒人注意她,就出了林家的院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北宋農家小女子最新章節 | 北宋農家小女子全文閱讀 | 北宋農家小女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