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 第65章 戈林的貢獻

作者 ︰ 致命兵器

第65章戈林的貢獻

11月12日,戈林主持了新的空軍大樓正式投入使用的典禮,威嚴的空軍儀仗隊和軍樂隊也不能完全壓住場面,因為前來捧場慶祝的嘉賓實在太多了,除了黨政軍3大系統之外,還有大群的德國工商業人士,他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看著雄偉的大樓和台上意氣風發的戈林,很多人的心情都是說不出的悲喜交加。

儀式從頭到尾,主席台上的戈林都顯得喜氣洋洋、春風得意,掛滿肥肉的臉笑的像朵牡丹花,讓人看著很是有些別扭,不過任何人又都必須承認,對于空軍大樓能夠提前順利完工,戈林確實有足夠驕傲的資本,這里面凝聚著他的汗水和別人的心血,他也確實應該高興。

德國空軍基本上是無中生有一點點建立起來的,基礎硬件設施遠遠不能和根基深厚的陸軍相比,陸軍在高樓大廈辦公,空軍只能四處打秋風,很多辦公場所不是陸軍不要的就是借出來的,這不是掉了戈林的價麼。

因此,這座空軍大樓樓群在戈林的刻意要求下,顯得格外雄偉而且結構龐大,佔地40多萬平方英尺,設計有2800個房間,投入使用後,包括空軍總參謀部,戰略空軍司令部,空降兵司令部、空軍兵工署等重要的部門都將在這里辦公。

為了使樓群顯得更豪華氣派,能使人們從大樓的宏偉中看到他的偉大和功績,戈林還特意請來了歐洲有名的建築師和雕刻師,終于將這座大樓建設成德國第一流的建築物。

盡管戈林曾經因為政治遺囑事件被半軟禁的審查,而一度失去過對空軍的控制和管理,但總體上講,對于早期德國空軍的建設和發展,他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號人物,即使一貫挑剔的林格,對戈林的表現也非常滿意和欣賞。

因為1931年到1934年,德國雖然正在發展軍備,但國家的中心任務還是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此階段的空軍建設嚴重受到經費不足的制約。

國家財政資金的大部分被用于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對空軍的財力支持無論如何都是有限的。

能夠勉強做到一面買著美國飛機,進行人員訓練和各種戰術的研究,一面投入重金進行德國新式飛機的研制和開發,向本國企業招標戰斗機、轟炸機、大型運輸機等,就已經是國家財政撥款的極限了。

在大多數人看來,不應該在此時進行宏大的空軍辦公基地建設,即使空軍深受希特勒、戈林和林格3巨頭的高度重視也不行,大家都是人,誰也不可能憑空變出錢來。

但戈林還是堅持主見讓這個龐大的樓群如期破土動工了,這個事情估計也就戈林能做到,反正林格自問,如果不自掏腰包進行補貼的話也只能自認不行,因為他要維護自己一貫良好的形象,不可能像戈林一樣,對經濟界的人士采取那些強硬手段。

1932年初,為了給空軍大樓的建設籌集足夠的資金,戈林利用手中的權力開始了大範圍的攤派和捐獻。

可是,對于正努力從經濟危機中殺出條生路的德國企業家、金融家以及普通民眾來說,此時建設宏大的空軍大樓和龐大的空軍部隊是不太理解也不太支持的。

因而對捐獻工作就比較緩慢和拖沓,甚至一些企業還故意拖著不辦,這可氣壞了戈林。如果捐獻跟不上,或捐獻的數量不足,僅憑經濟部撥來的款項,是遠遠不夠的,這樣下去,勢必會影響到空軍大樓的建設和空軍的擴建。

這是戈林萬萬不能接受的,一方面他已經在希特勒面前夸過海口,另一方面,空軍大樓在某種程度上,也相當于戈林的政績工程,這個面子驕橫的戈林可丟不起。

于是戈林開始出絕招了,在一些集會上或專門會議上,他反復強調捐獻的重要性,大聲呼吁著捐獻是為了國家的安全。

為了完成捐獻,戈林使用了恫嚇的手段,威脅對不捐獻的企業進行關閉,或者將企業收歸國有,他手下的秘密警察部門也使出了種種旁門左道。

有錢的斗不過有權的,有錢有權的怕搞歪門邪道的,搞歪門邪道的怕橫的,而戈林發起狠來可謂五毒俱全。

終于,在他的威脅利誘和不懈努力下,捐獻工作又得以順利進行,可以說,這座大樓的提前完工飽含著德國企業界、金融界人士的血淚,難怪被邀請參加儀式的那些工商界人士眼神如此復雜,這也是只有戈林才能創造的一個奇跡。

對于建設空軍,一戰王牌飛行員出身的戈林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也有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很多東西都和林格的想法不謀而合。

戈林認為︰在各種軍事力量發展的時代,無論是從防御還是從侵略的角度講,空軍都佔有突出的地位。空軍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到防御和進攻能否成功的大問題。如果離開空軍,僅憑陸軍的戰斗力,是不適應德國戰略要求的。

所以戈林計劃在較短的時間內,把一個沒有空中防御能力的國家,建設成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空軍部隊的國家。

因此,他高度重視空軍的發展,千方百計讓更多更先進的飛機可以裝備部隊。

他不遺余力的動員一切力量,和陸海軍將領們爭搶軍費是家常便飯,即使林格這種大富翁都被戈林敲詐過。

當然他如此投入也有個人的一點私心,他想成為德國的空軍元帥,到慕尼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時,他離自己的夢想已經只有一步之遙,希特勒為了照顧戈林的情緒和表彰他的貢獻,給他晉升為空軍大將。

事實證明戈林領導下的德國空軍建設還是非常成功的,空軍的發展速度讓人吃驚,也許任何人取代戈林都很難比他做的更好。

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空軍的高速發展有戈林的功勞,但同時也是建立在德國良好的航空基礎之上的,盡管受到《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不能有空軍,但德國人並沒有束手待斃,也有他們的種種應付方法。

在民間,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飛行俱樂部」在德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得了豐富作戰經驗的德國空軍大批中級軍官,被編入陸軍繼續服役;德國的航空制造工業則紛紛把設備和人員轉移到國外,通過「合同轉包」等方式繼續制造飛機。

就這樣,當戈林成為航空部長發展空軍時,雖然是個標準的光桿司令,全德國沒有任何一架可以用于戰斗的飛機,只能先從美國進口飛機應急,研究戰術和培訓人員,但無論是飛行員、地勤人員、指揮官還是航空技術和工業制造能力,都是有相當基礎的。

林格重新啟用戈林之後,繼續任命戈林為航空部長,他需要利用戈林在空軍的影響力,為他站好最後一班崗。

他告訴戈林︰「德國已經修建了50個大型機場,以後還會更多,你的任務就是讓每個機場都填滿飛機,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我不要飛艇,我只要飛機,你的航空部要限制德國飛艇工業的發展,改以大型客機和大型運輸機為國家航空運輸的主要工具」。

在林格的特別要求之下,德國空軍對人員的培訓,尤其是後備人員的儲備非常重視,到1935年底,德國已經建立起滑翔學校-航校-空軍學院的三級培訓網,建立了空軍、海軍航空兵和多家民用航空公司並存的航空體系,采取官民結合、戰訓結合的方法培養飛行員、地勤保障人員和指揮官。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最新章節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全文閱讀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