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葉,也就是恢復高考制度已近十年,那時大學生已不象剛恢復高考時那樣炙手可熱,只要考上大學,就等于拿到了留大城市進大機關的通行證,前景一路看好。但仍享受著國家統招統配的優惠政策,考上大學就意味著可以農轉非吃上皇糧,這對于那些沒有任何靠山沒有任何家庭背景的農民子弟仍是一個不小的誘惑,它足以使很多農民子弟為此而奮力拼搏了,史玉林就是其中一員,經過三年苦讀,畢業後他被分到了鄉鎮機關。
雖然是鄉鎮機關,但好賴也是一級黨委政府,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縣里每一個部門在鄉鎮幾乎都能找到對應建制。黨委系列有——黨辦、紀檢、組、宣、統、武裝部、團委、婦聯等;政府系列有——七所(司法所、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財政所、民政所、土地所、教辦,)八站(農、林、牧、水、電、文化、計生、),還有人大、政協聯絡站,全在一個大院里辦公。史玉林背著鋪蓋提著行李站在鄉機關大院里,他看著一片古拙的屋脊灰瓦,心里挺踏實的。他順著一排排門上的標牌一路尋去,找到了鄉黨政辦,當時正是早八點鄉里人員集中點名時間,所以辦公室里坐著、站著一屋人,正在講話的鄉黨委書記侯福生看到他,馬上終止講話迎了出來,屋里的人也相跟著來到院里,史玉林把縣人事局開的派遣證拿出來遞給侯書記,侯書記說他昨天就接到了縣里的通知,他熱情地握著史玉林的手說︰「你是咱鄉里分來的第一位大學生,小伙子不錯。」一邊就有人接過了史玉林手中的行李,這里的人用鄉村式的熱情接納了他。
史玉林學的是園林專業,組織上就把他分在了鄉林業站。林站站長姓古,是個快到退休年齡的老頭,人們都叫他「老古頭」,之前林站就古站長一個人。當時這些站、所、辦人都不多,多則三、五個人,少則一、兩個人,實際上也就是鄉鎮里邊的內設科室,只不過名字听起來有點大,有的只是掛個名頭,所以一室多名,一人多職在鄉鎮里並不鮮見。鄉組織委員石磊拍著史玉林的肩膀說︰「好好干,古站長馬上就要退休了,你很可能就是未來的接班人。」他告訴史玉林林站站長雖然不是多大官,但在鄉里也算是一方諸侯,可以獨當一面,史玉林就謙虛地說︰「以後還望您多栽培。」謙虛是史玉林的本性,很隨嘴的一句話,讓史玉林一說就顯著十二分的真誠,在以後的工作中組織委員石磊果然就很照顧史玉林。
鄉鎮機關所在地,古時是個商賈雲集的集市,名為懷川鎮,在建鎮時就以此為名,延用至今。這個鄉鎮素有「三山一水一懷川」之稱。從地圖上看這個鄉鎮,東西扁窄,南北狹長,鄭長公路穿境而過,丹河之水順流而下。平原地帶阡陌縱橫,人杰地靈,有豫北最大的人工竹林三萬畝;前半山地勢平緩,林茂糧豐,民風醇厚,人們守著一畝三分田自得其樂;後半山山高路陡,土地貧瘠,基本上是靠天收,這里的村莊大都是太行山區有名的貧困村。據說位于這個鄉鎮最北端也是這個縣海拔最高的村叫小北頂,距鎮政府足有六十公里,站在山頂能模到天上的雲彩,但鄉鎮機關距縣城僅五公里,騎自行車也就二十分鐘的路程。由此可見地理環境人口結構之復雜以及鄉鎮工作的復雜性,絕非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