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月12日~
戰國雪第四十四章︰幽州文治(一)
幽州,古九州之一,自古有語,踞幽州,半天下。幽州地處南北交界,南通黃河,北距涿郡,千年來歷為兵家重地,商業繁都。
如今的幽州既為大遼南域重鎮,也是遼漢通商重地,城中繁華不亞國都上京,且幽州與中原相鄰,城中不但住有十幾萬遼民,還有數萬從中原遷徙而來的漢人在此安居而住,所以城內百業皆興,各式商鋪行市,車馬驛站,酒肆茶樓一應俱全。
晨曦又至,曙光薄照,雀鳥鳴啼而飛,喚得萬物初醒,沉靜一夜的街道上人影漸頻,看似尋常的一日復始而來,但今日與往日似有些不同,才值清晨,街上便有許多輕壯男子,一個個面帶興奮,三三兩兩的結伴而行,似是趕往同一去處。
街頭有家名為隨緣居的茶肆,店家張華,是位四十余歲,老實本分的漢人,幾年前為避戰禍,攜家小從中原來此,盤下間鋪子做點小本生意,雖不能衣食富貴,倒也能安穩度日。
張華今日也起了個大早,天未放亮就開了鋪子,案台上高高擱了好幾籠熱氣騰騰的包子,和昨日一般,不到小半個時辰,幾大籠包子就賣了個精光,直把他樂得眉開眼笑,一邊忙著招呼買賣,一邊催促婆娘加緊和面上屜,再做上幾籠包子,望著鋪子外匆匆而走的人群,張華欣喜之余也不禁納悶,近兩日這早起的生意特別旺盛,每日一早便能賣出好幾籠包子,而且來買包子的都是些輕壯男子,也不見他們進來喝壺茶小憩片刻,每人買上幾個包子便大口嚼著匆匆而去↓著這兩天的賺錢,再看這空蕩蕩的茶肆,張華不禁喜憂參半,這兩日包子雖做得手軟,但這茶肆生意卻是無人光顧,真這般下去,難不成要把這茶肆改成包子店。
正胡思亂想間,忽听門外有人叫道︰「店家,拾掇張干淨桌子,要近門口的,再沏壺好茶。」隨即有三人走入店來。
「好 !」待得看清來人,張華頓時滿臉堆歡,「呦,原來是黃大人和二位知事大人,正惦記著您呢!今日吹得是什麼風,竟把您這三位貴客給吹來了!」
「店家客氣了。」進店的三人都是一身文士打扮,居中一位六十余歲,面容清瘦的老者向著張華點頭一笑,「老規矩,上幾份點心。」這老者姓黃名泊年,乃是幽州府令,契丹開國以來,兩代遼皇都對漢人大加提拔,朝中任用了不少漢官,而耶律德光為免遼漢隔閡,推出的新政北南面官制對漢人更為重用,北南面官制分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官制授遼人,南面官制授漢人,以國制治遼人,以漢制待漢人,其中漢官官階大多沿用中原漢制,因幽州城鄰近中原,所以城中有不少漢官,這府司之職在幽州城內僅次太守,也算一方高官,黃泊年為人謙和,平日里對漢人也多有照拂,頗得幽州漢人擁戴,見他進店,張華手腳利落的把最近店門的一張桌子收拾干淨,又一迭聲的催促婆娘上茶。
跟在黃泊年身邊的兩人都是幽州知事,知事屬參贊一職,專助太守打理城中各項事務,兩名知事一人姓梁名正英,一人姓李名全,都是三十余歲年紀。
黃泊年平日時常來這茶肆小坐,又無甚官架,每次來此常與張華閑聊上幾句,待三人落座後,他微笑著向張華問道︰「店家,這兩日早起生意大好吧?」
張華殷勤的擺上茶具,端上幾盤點心,一邊篩壺倒水,一邊笑著道︰「托幾位大人的福,這兩日倒是賺了點兒辛苦錢。」
「大人?」知事李全忽然冷笑道︰「如今這幽州城里什麼都不多,多的就是大人!又是公主又是什麼護龍七王,跟他們比,我們算什麼大人?」
張華訕訕一笑,不敢接口。
「李兄,這碟子酥油糕味道不錯,嘗嘗。」另一名知事梁正英將一碟點心移到了李全面前,低聲道︰「李兄,少說兩句。」
奇怪的是,李全話里的不滿之意連老實巴腳的張華都能听出,黃泊年卻一如未覺,端起茶盞來慢慢抿了一口,又笑道︰「店家,你這兩日的生意不是托了我們的福,你這茶肆位子好,一邊挨著太守府,一邊正通往城西,這幾日里都有人一大早趕去城西,你每日多做幾籠包子早點,包你生意旺盛。」
「城西?」張華訝道︰「黃大人,為什麼這兩日有那許多人要去城西,難不成那城西有了什麼好去處,可小人記得,城西那兒…不是軍營嗎?」
「正是軍營。」黃泊年呵呵一笑,「店家,你倒還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自從遼公主前日車駕入城,那位護龍智王又在城門前大勵人心,城中男子都被激起報國殺除賊之心,所以這兩日里有許多輕壯男子一大早趕著去城西軍營,想要報名參軍,為國出力。店家,你這茶肆這幾日也算是沾光不少,你說托了我們的福那是客氣,托了那位護龍智王的福才是的,你看這一城男子爭先從戎,其志可敬,其勇可嘉啊!」黃泊年一邊說一邊捋須而笑,一副老懷欣慰的樣子,眉眼間卻有著不易覺察的淡淡嘲諷。
「原來是這麼回事。」張華憨厚的一笑,也未看出黃泊年神色間的嘲諷,顧自笑道︰「公主入城的事我倒是知道,前日我也去了城門,嘖嘖,那位公主在馬車上這麼一站,一身鮮紅披風,就跟仙女下凡一般,還有那位智王,這麼一位少年郎,一番話說下來,滿城之人為之鼎沸,當時就有好些人爭著要參軍殺敵,難怪這兩日有這許多人趕著去軍營,要不是我這年紀大上幾歲,身子骨不比後生,說不得也要去那軍營,報名參軍,給家里的婆娘小子們爭份榮耀。」
「哦?原來店家也是位性情之人。」黃泊年撲哧一笑,「這打仗的事可不是只憑匹夫之勇就能成事的,戰王拓拔戰,二十三萬黑甲騎軍,這幽州城里又有多少人馬?就算滿城少壯都入了軍營,只怕也湊不出二十萬人吧?」
「拓拔戰不就是仗著人多嗎?」張華想到那日將和十二龍騎帶來的那幾面殘破軍旗和一地人頭,一臉振奮的道︰「瞧那天這扔了一地的黑甲騎軍人頭,拓拔戰還不是在護龍七王手下吃了虧?可見這人多也頂不了什麼用…」
「店家,你這一個漢人去湊什麼熱鬧?」知事李全一臉不耐的打斷道︰「那都是遼人的事,理他做甚?咱們都是漢人,任他們去折騰,大不了卷鋪蓋回中原,來,倒茶!」
張華見他神色不悅,不敢再說,陪著笑上前倒茶,心里卻暗暗嘀咕,他雖是漢人,可在大遼已安居多年,遼皇在位時對漢人多有優待,從不提什麼遼漢之分,各州官員秉承上意,對漢人也持以安之即為民的良政,只要這些從中原逃難而來的漢人肯安居營生,也不會強加什麼苛刻賦稅,所以張華一家幾口早已入了遼籍,對于遼皇,他心里也有幾份感念之情,對于故鄉家園,張華也還抱有一份留戀,可想到中原戰火烽煙,諸侯征戰的慘況,他心里除了痛恨便是痛惜,好好一片江山,卻被攪得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再無漢唐盛世氣象。想起數年前四處逃生求存,飽受兵賊侵擾的慘事,又怎比得上在大遼的安居之樂,他每次向從中原避難而來的老鄉問起中原之事,都是說者義憤,聞者嗟嘆。雖然人人留戀家園古土,可那烽火亂世又怎容他們這些百姓求得一席安身之地。
這李全此時雖說得硬氣,可這些年里他在幽州安居為官,一任知事當得不亦樂乎,還時常在從中原逃難而來的百姓面前夸耀,又何時想過要回征伐四起的中原?適逢遼國內亂,卻又立刻生出辭官避難的念頭,饒是張華老實厚道,也不免對面前這一臉忿忿的李全心生鄙夷。
「李兄,莫鬧意氣。」另一名知事梁正英看了眼茶肆外來往之人,的幾人的話被旁人听去,笑著向張華道︰「李兄心直口快,店家莫把他的話放在心里,其實李兄也想為大遼出分力氣,只不過那位智王昨日忽然說要重新調派城中各處官吏,取各人所長重任職司又說要檢視城中庫房糧囤,下令封庫閉囤,因此讓我們都暫停下現任職司,不必掌事當值,所以這兩日我們都賦閑在家,無所事事,李兄有心一展長才,卻有力無處使,這才積了一肚子牢騷。」
梁正英說著又一指門外那些急匆匆趕往城西的輕壯男子,笑道︰「李兄,你看,門外那些急著去從軍的人也不盡是遼人,這其中還有好些都是我們漢人,這扶正除邪,力扭乾坤之事,原也沒有什麼遼漢之分,大家同住一城,又感念遼皇對我漢家子民這些年的照料,自然也想出上一分力氣,再者說,這幽州百姓無論遼人漢人,都已在城里安下家業,若拓拔戰揮軍攻打幽州,一旦城破,誰都難逃家敗之禍,當此時刻,還是需滿城一心,共保家園,何必去計較什麼遼漢之別。」
李全哼了一聲,「誰有這閑心去計較什麼遼漢之別,我只是看不慣護龍七王那群小子,入城才一天便頤指氣使,那幾兄弟,沒一個是讓人安生的,錯整日帶著幫軍士在北門內搬石挖地,鬼知道要搞什麼名堂,那一臉凶像的將也下令全城鐵匠加緊打造兵器盔甲,昨夜又從驛站里調了上百輛大車,一趟趟的不知往軍營里運什麼東西,說是今日要在軍營內操練軍士,我好心好意問了他一句,誰知這將立刻就擺出一張臭臉,說什麼文吏不涉武事,讓我少去打听。」
李全越說越氣,忽然在桌上重重一拍,罵道︰「想我當年也是一方名士,卻被將惡言相向,真是有辱斯文!還有那智,取了府衙各部卷宗,說什麼要遍查全城各項事務,核實錢糧賦稅,重做安置,他倒是好大的口氣,幽州城里這許多人事,十幾萬百姓,四五萬軍士,全城兵馬,錢糧,人丁,稅收,積案,文治武備,大小瑣事,咱們這許多名官員都每日忙個焦頭爛額,他一個人管得過來嗎?咱們這就等著瞧好,智這會兒把我們都趕回了家,過幾日還不是要求我們回去幫忙收拾爛攤子!就這麼一個小子,前日在城門口倒是好一番慷慨豪言,無非生就一副伶牙利齒,有什麼本事?」
「智的本事可不只是伶牙利齒,他的城府深得很。」听李全大發牢騷,黃泊年淡淡道︰「前幾日听聞公主要入城,這滿城百姓都是人心惶惶,若不是太守張勵壓著,說不定變故早生,可智一入城就將人心凝聚,你們也都看見了,這兩日里有多少輕壯想去軍營參軍?我听說還有不少人想偷偷出城,效仿攫之舉去上京刺殺拓拔戰,能令一心求存的小民如此熱血,這份本事,不是只靠一張嘴就能做到的,人心!這就是人心哪!這位智王究竟有多大本事,我此刻還看不出來,但我知道,他對人心看得極通透啊…」
黃泊年拈起一張油餅,慢慢掰開,卻不放入嘴里,緩緩道︰「至于這重新調派城中官吏,核實錢糧之舉,智有他的用意,與拓拔戰這一仗既是苦仗,也是一場持日長久的大仗,大戰在即,自要備足軍需,城外開戰,城內則需安穩,幽州城里幾百位文武官吏良萎不齊,有盡心辦事的,也有濫竽充數的,太平時日倒不在乎多幾個混餉充數的人,可一旦開戰,就需上下一心,各施所才,所以智要重任各處官員,因為他不但需要一批能吏,更需要對大遼忠心耿耿的義士,能在危難之時為他分憂解難,安定人心,這件事,智做得很對,這少年,很老練。」
「可他讓我們都賦閑在家,這算個什麼事?」李全一臉不服的道︰「是把我們都當成一群庸吏,還是不信任我們?」
「賦閑在家只是一時之事,難得幾日清閑,正可解乏散心,這可不是什麼壞事。」黃泊年放了小半張碎餅到嘴里,慢慢咀嚼,又一笑道︰「你忘了嗎?那袁從此刻就算想賦閑在家,也沒這福分了。」
一听到袁從的名字,李全頓時噤聲,袁從想向拓拔戰求降之事他們幾人都知道,前日公主一入城,智立即命人把袁從拿下,斬首示眾三日,想到袁從如今還高掛在太守府前的那顆滿臉驚恐的首級,李全哪還敢再說什麼。
一旁的梁正英知道李全幾日前曾和袁從商議過暗中出城投靠拓拔戰之事,見他變色,心里好笑,安慰道︰「李兄,已經過去的事,沒人知道,自然也不會再有人理會,李兄是位能吏,智王日後少不得要重要于你,何必滿月復牢騷,安心在家過幾日,說不定還有升遷的機會。」
「升遷?」李全滿臉苦笑,「這時候就算給我個太守做,那也要有命當這官啊!」他往四周瞧了一眼,忽然湊到黃泊年面前,壓低聲音道︰「黃大人,眼看這大戰在即,智雖然說得天花亂墜,可拓拔戰手下那二十幾萬黑甲騎軍可不是好惹的,真打起來,覆巢之下難有完卵,我和梁正英都跟隨您多年,還請您老給我們提點一條自保之路。」
黃泊年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李全,這幾日只听見你滿嘴牢騷,還以為你是對賦閑之事不忿,原來是既貪生怕死,又舍不得拋下此處富貴,是嗎?」
李全臉上一紅,涎著臉道︰「黃大人,我們都是漢人,犯不著去為遼人拼命啊。」
「閉上你的臭嘴!」黃泊年神色一冷,低斥道︰「你這蠢材,如今全城百姓不分遼漢,都一心想著復國除賊,被人听到你的嘮叨,你就是在給自己惹禍,虧你還是個讀書人,就不知莫惹眾怒?再敢于人前提起什麼漢人遼人的自私念頭,老夫第一個不放過你!」
李全嚇了一跳,一張臉漲得通紅,連連應聲稱是,肚里卻暗暗月復誹,黃泊年此時倒是一臉正氣,難不成還真想把這老骨頭送在幽州。
梁正英卻不似他這般膿包,听出黃泊年話里有話,低聲道︰「黃大人,李兄一時糊涂,您莫跟他一般計較,我們既任職于遼,眼看大遼有難,自不能袖手不顧,不過…」他話說了一半,緩緩止聲,不再多說,似笑非笑的看向了黃泊年。
黃泊年微微一笑,一手端起茶盞,擋在唇邊,低聲道︰「食君俸祿自當忠君之事,適逢國難,雖有心除賊,奈何手無縛雞之力,既不能沖鋒殺敵,也只得安守城內,解將士後顧之憂,若賊滅,我等自能在青史上一留助君復國之名,萬一城破,我等也無回天之力,惟有留得殘軀,或遠遁他處,或另尋棲處,徐圖日後之事。」
請推薦
更多更好無錯全小說,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