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馬車里候了不到半刻,就有太史府的小童出來把我迎了進去。~
史墨與趙鞅端坐在明堂之上,下首三張並排而放的案幾前,坐著尹皋和另一位中年長須的男子,那中年男子想來就是精通演算和攝魂之術的欒濤。
伯魯站在趙鞅身後一臉憂慮之色,我投給他一個安慰的笑容卻被趙鞅抓了個正著。很顯然,這位嚴父已經將我看做引誘他趙氏宗子的妖女了,我今天要是輸了,估計離死期也不遠了。
我行禮後端坐在中間的位置上,等候太史墨的安排。
「第一輪由欒濤與秦女比試演算之法。」白衣童子高聲吟唱,又有兩個青衣小童用漆盤捧了算籌和竹片上來。
年少時,夫子所用的算籌是兩百多根長短不一的細木枝,而太史府送上來的算籌卻是清一色觸手生溫,瑩潤細白的玉條。這一根就夠普通人家半年的用度,而此刻擺在案幾上的足有二百多根,奢華至極。
「演算之題已經寫在竹片上,鼓聲響起後方可看題,速度最快,且答案正確者為勝。可都明白了?」太史墨看了我一眼沉聲問道。
「明白!」我與欒濤齊聲應道,而後互望一眼便凝神靜氣地等待著。~
「咚——」一聲鼓響,我迅速把竹片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寫了兩列字,大意為︰
從太谷往晉陽運糧,空車一日行七十五里,重車一日行五十二里,十日往返三次,如此太谷距晉陽有幾里?軍隊日行八十里,從晉陽出發多久能到太谷?
我看完竹片上的字心中一喜,這樣的題我十歲時就已經玩過許多。夫子給我出題,我給夫子出題,誰要是能把對方考倒,就可以得一枚樹葉,集好了十枚就可以問四兒討一壺酒喝。時年,每隔幾日便會看到我幕天席地地躺在將軍府的院子里睡覺,不是因為學業勞累,而是因為白日醉酒。
我用算籌在桌上擺了幾個相乘得出的大數,只瞄了一眼便在竹片上寫下了自己的答案,交予小童呈了上去。
「你算好了?」史墨看了一眼明堂中央一人多高的沙漏,不可置信地問道。
「是。」
欒濤見我已經呈上了答案,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他用算籌擺出兩行數字然後不停地用手去變換它們擺放的位置。單個數時,一橫四豎為九,換到雙位時一豎四橫為九,演算過程越復雜手上的動作也越多,而且稍有不留神就會出錯,出錯便又要從頭算起。
欒濤額發間不斷地有汗冒出來,手上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好了!」在最後時刻,他終于長吐了一口氣,把答案寫在竹片上呈了上去。
史墨把兩個竹片擺在案幾上,若有所思地沉默了半晌,最終開口道︰「太谷距晉陽一百零二里又一百零八步,行軍一日半內必至。」說完他把兩片竹片都遞給了趙鞅,「二人均對,但秦女神速故而贏。」
「第一輪秦女勝!」白衣童子接到史墨的示意後高聲吟唱道。
我能明顯地听到伯魯長舒了一口氣,坐在我左手邊的尹皋沖我笑了笑,右側的欒濤則漲紅了臉,一臉羞憤之色。
「太史,她只是用算籌擺了幾個數字,沒有演算過程如何能知道答案?」趙鞅問。
「卿相若是有疑問盡可再試!」史墨捻須徐徐道。
「秦女,我趙府有下人每日食粟十斗,其中男子三十七人每人每日食粟兩捧,婢子食粟半捧,我府**有多少婢子?」
他的話音剛落,我已經月兌口而出︰「若十捧為一斗,大人府上有婢子五十二人。」
趙鞅許是沒料到我這麼快就答出了他的問題,他怔了怔,轉頭以眼色向史墨詢問,史墨捋須正色道︰「她的演算過程皆藏于心,無需算籌。」
史墨言出,屋里的人個個都瞪圓了眼楮,幾個小童張大嘴巴看著我,一臉的驚奇。
夫子雖不通陰陽巫卜之術,但卻精于演算。他見我記憶異于常人,就把兒童們所唱的九九歌里的數字從一到九相乘,變成了一到九十九相乘,一到九百九十九相乘。
等我熟記下來之後,他就把算籌收了起來,以後一切皆由心算,六年下來,我已自有一套獨創的演算之法。
「弟子願與秦女再比攝魂之術!」欒濤站了起來,顯然剛才的慘敗讓他很是難堪。
「你先退下吧,讓尹皋與她比試!」史墨看著自己的弟子,柔聲道。
「師父!」
「尹皋留下,其他人都下去吧!」屋里原本來看熱鬧的人見史墨下了命令,就都跪退了。
「以黃池會盟為題,佔星以測吉凶。你們誰先來?」史墨問。
尹皋面帶憂色地看了我一眼,也許是我這幾日的表現讓他覺得,與我比試太不公平。
「讓她先來!」趙鞅冷聲道。
「諾!」我站了起來,把事先寫好的竹簡遞給了太史墨,而後高聲道,「小女幾日夜觀天象,發現司危星昨夜強入北天玄武之境,聚蓬絮星于斗、牛、女三宿之間。妖星強入是大凶之相,所聚蓬絮星又主兵伐殺戮,因而三宿所對應的吳越之國必有一戰。」
趙鞅把身子往前傾了傾,壓低聲音問道︰「此二國哪國能勝?」
「吳在東方五行為木,會于黃池水澤本是對它有利,但若駐留的時間太長,水爛木根,便會腐蝕傾倒。」
「你是說,夫差不可在黃池久留?」
「是!越國位于吳國南面屬火,夏季五行亦屬火,因而時機百利于越國,此其一;其二,吳越一旦開戰,吳居越之北而為金,火克金,因而越克吳,此番越侯定可直取吳都姑蘇。」
趙鞅一直板著的臉此刻露出了一絲笑容︰「吳將亡國乎?」
「晉居天下正中為水,因而克火,使越不能一朝亡吳。」
我這話一出,趙鞅騰地一下從位置上站了起來,厲聲問道︰「此女何人?」
史墨半眯著眼楮看著我一字一句道︰「白澤捧書。」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