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比南方三年游擊戰那邊更合適開展游擊戰的地方,那就是在海南島。瓊崖的游擊隊簡直就是個傳奇。他們孤軍奮戰,從27年一直堅持到了解放戰爭。這當然和他們自身的堅定意志有關,但同時,也離不開當地各族人民的支持,以及得天獨厚的開展游擊戰的自然環境——海南島那地方,不用擔心嚴冬,四處都能獲取食物。相比之下,東北抗聯的失敗中確實有自然環境的因素啊。
所以說,游擊戰也是要看開展的環境的,熱帶雨林其實就是一個較為合適的地方。當年,越南人在那里開展游擊戰,和美國本身直接對抗。神出鬼沒的越南游擊隊讓美國大兵大吃苦頭,依靠游擊戰,越南戰爭從此成為了美國人痛苦的回憶。當時美國國內民眾頻頻舉行反戰示威活動,好萊塢在之後也拍攝了很多關于過于越戰題材的反戰主義的電影。這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那令人窒息一般的長期林間戰斗是美國人之前所未接觸的。
如今網上有些人推崇**,他們喜歡說,靠八路的游擊戰打不跑日本人。但是問題是,**的正面戰場表現的太糟糕啊,一直到1945年還在丟失國土,抗戰那麼多年沒擊沉日本一艘航母一艘戰列艦……八路的游擊戰打不跑日本人,反過來靠**的正面戰場就能打跑日本人了嗎?
事實上,八路軍的游擊戰,是屬于**同志的持久戰戰略中的一部分。游擊戰並非像某些不通軍事之人以外的那樣只是小打小鬧,無關大局。事實上,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對于游擊戰有著極高的評價。而反過來,通過閱讀他的《戰爭論》。也會得到一個結論。那麼就是按照這位西方兵聖的觀點,在中國抗日戰爭的環境下,該有多麼的需要開展游擊戰,該是多麼的重視游擊戰。而**同志所堅持的持久戰,又是多麼的正確。
要知道,**同志可不是某些人說的那樣的土包子。當時,西方新學大量的登陸中國。無數有志青年紛紛踏上了學習西學的道路。**同志也不例外。在那段日子里。甚至連練武增強體魄這件事情上,**同志都選擇了學習西洋拳擊,西洋劍術。對于其他西方體育運動如乒乓球,足球等等。他也玩的很好。他在當時,就是這樣一個連體育運動都非常西化的人。一點也不像那些自由派知識分子所說的那樣,是個土包子。對于西方各種學術書籍,他在少年時代就看了好多。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則是他在後來補充學習的——恰恰就是在抗戰之前(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為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的經驗讀過克勞塞維茨的書),在他提出《論持久戰》之前。可以姑且認為,他的《論持久戰》是得到了克勞塞維茨這位西方兵聖的啟迪的。畢竟從1938年初**同志在延安寫過讀《戰爭論》的讀書日記;在寫《論持久戰》時,他對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中「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戰爭目的論及戰爭「蓋然性」理論等作了批判改造和發展以及他還專門組織過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研究會都可以說明他對這位西方兵聖的推崇。
克勞塞維茨的著作《戰爭論》中,關于游擊戰的內容出自于第二十六章。題目到不是游擊戰而是《民眾武裝》。其內容在一般通行的譯本上說的也不是游擊戰。而是用了「民眾戰爭」之類的字眼。按照他的描述「這種抵抗的效果象物質的蒸發過程一樣,取決于面積的大小。面積越大,民眾武裝同敵軍的接觸越廣泛,也就是敵軍越分散,民眾武裝的作用就越大。民眾武裝象暗中不斷燃燒著的火焰一樣破壞著敵軍的根基。民眾武裝需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取得成果」
這簡直就是在說抗日戰爭中的游擊戰嘛!同時。克勞塞維茨還給了五個所需要的條件,分別是︰︰(1)戰爭是在本國月復地進行的;(2)戰爭的勝負並不僅僅由一次失敗決定;(3)戰區包括很大一部分國土;(4)民族的性格有利于采取這種措施;(5)國土上有山脈、森林、沼澤,或耕作地,地形極其復雜,通行困難。
這簡直又是在說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情況嘛!!!
別看國民黨那幫人看起來衣裝筆挺,又是開舞會又是先生太太,表面挺洋氣,其實真正西方的精華沒學到多少。他們要是懂得克勞塞維茨。也就不會在抗日戰爭中做出只依靠軍隊抗戰,而月兌離人民群眾的片面抗戰路線了。同時,也就不會對于某些會戰那麼看重以至于過于消耗實力了。
而反過來,八路軍以及我黨領導下的其他武裝力量,也決不是什麼游而不擊。恰恰相反,他們遵循了那位西方兵聖所說的道理。克勞塞維茨說得好「民軍和武裝的民眾不能而且不應該用來對抗敵軍的主力,甚至也不能用來對付較大的部隊,它們不能用來粉碎敵軍的核心,而只能從外部和邊緣去蠶食敵人的軍隊。它們應該在進攻者的大部隊沒有到達的戰區兩側地區起來反抗,使這些地區完全擺月兌敵人的影響。它們應該象密集在戰區兩側的烏雲,緊跟著前進的敵人移動。……反抗的火焰就會以燎原之勢蔓延,最後燒到進攻者的基地,燒到他的交通線,並破壞他的生命線。」
除此之外,他在《戰爭論》中的許多地方的觀點,簡直就好像他是一個穿越者,在指名道姓的對著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進行批判一樣。作為真正的穿越者,謝爾蓋的一大有利因素就是他在地球上所積累到的知識。而那些知識種,也包括軍事方面的知識。雖然說因為戰爭的情況不同,造成了某些地方不再適用。但是大體還是沒差的。可以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