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兩眼出神地望著院外,良久,吁了一口氣,說道︰「四弟見識不凡,但也不無偏激。國家不以一格取材,豈可因事廢人?今後要有這樣的人投見,不可拒之門外,可以薦來試用。不要讓小人之輩借以用來作亂生變。」說罷,起身道,「天已近未時了,你們在這里用過膳再走吧?」兩個人哪肯在這里吃飯,起身一揖便辭了出去。
太子看了一會兒文書折本,稍事休息,就帶何柱兒拿了釣竿到海子邊垂釣。他出生那年,正逢吳三桂造反,按清朝祖宗家法,本不立太子,但是為了定人心、固國本,康熙斷然決策,封他為太子。他的額娘赫舍里皇後,和年幼的康熙皇帝有青梅竹馬之好,加上她又是顧命大臣索倫的孫女,主持六宮井井有條,後來難產而死,因此康熙一向視太子為掌上明珠。而太子向來仁善可親,讀書練武也十分用功,一直是很得康熙鐘愛的。但自從——索額圖出了事之後,太子明顯感覺到康熙待自己的細微不同,雖然從外來看和以前沒不同,但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等人,一個個都是人中之龍,最精細不過,已經瞧出康熙和自己之間存有戒備之心,都各自打著算盤,覷覦這太子的位子。他也不笨,早已知覺,但既處此位,也不好明目張膽地對付這些兄弟們。他深知大阿哥、十四阿哥雖說都各有雄心,但最終大抵上都會是八阿哥的羽翼。三阿哥不哼不哈,投皇阿瑪所好,帶著一干宿學大儒修史編書。只這四阿哥和九阿哥,他自信他們決無野心,皇阿瑪向來也只把他倆看成輔相之才,因此太子對他二人的忠心是從不懷疑的,他打發朱天保跟四阿哥辦差,本心也是想讓四阿哥立好這一功,自己臉上光鮮,也可堵住大阿哥總嘀咕太子「無魄力」的口風。
太子漫不經心地看著水面上的魚漂子,水里放養的魚,十分好釣,一會兒便釣了十多條,但他不殺生,每釣一條,便讓何柱兒換餌,賞玩後,仍放進水中。
而四阿哥和九阿哥辭了太子後,就各自回府了。
四阿哥回到府里,一頭扎到書房里想想這差事自己要如何辦呢?國家的財政狀態在四阿哥心里有一筆賬,還是筆虧空賬,在他所能看到的賬面上,國家是有收入的,但是收的趕不上花的快。親征噶爾丹取勝後,本該休養生息了,然河工修了好幾年了,年年都是重點,這工程很花錢!又有,皇阿瑪南巡可不止是迎駕的花錢,京中這一大隊的人馬儀仗那也是錢!每次南巡,一般聖駕走過的地方都要免租稅,甭管是那些陳年爛賬收不起來的欠稅還是今年的新稅,都會免。聖駕過處,全國最繁華的地方走得差不多了,尤其是江浙,自來就是天下稅賦重地!
而國家大了,狀況就多,哪一年沒個災害呢?今年是這里,明年是那里,反正就沒有消停的地方。讓中央減稅都是懂事兒的,更有一等添亂的還要求賑災。又有,各級官員的貪成了常態!這些四阿哥豈能沒有數的?康熙四十三年,全國的稅收上繳上來不超過五千萬銀子,這些稅要支付整個宗室的花銷、各級官員的工資、各項工程的支出、一年的賑災預算、旗丁的糧餉、官兵的糧餉、偶爾還有個地方匪患需要鎮壓一下……盈余幾乎沒有!何況還有各種積欠的虧空。四阿哥記得自己看過的以前戶部的帳目,那可是支持打了八年三藩、前幾次與噶爾丹的交戰,而戰爭這麼燒錢,都撐過來了。而現在要是再有點戰爭,四阿哥惦量了一下,財政未必能撐得住。這才多少年?康熙初年的時候,整個國家看起來還是欣欣向榮的!二十年的時間,就墮落成這樣了!積弊難返,四阿哥腦子里猛地冒出這個詞來,越想他臉色越凝重,再回想今日覲見皇阿瑪的情景,心里非常明白,皇阿瑪目前是要維穩的,老人家嘛,上了年紀較喜歡天下太平,可是……唉!難啊!
九阿哥在自己府里也回想一番,或許每個人都對國家有一份期望,希望這個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照著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去演變。不同的是,有的人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有的人真的只是在夢想,還有的人一直表達著不滿。皇阿瑪是個有理想的人,真幸運,他有這個資源讓這個國家按照他設計的藍圖去建設。實行的滿漢分治,確實地說是旗、民分治,作為基礎,無數次地強調不要忘掉祖先的尚武之風。努力消除四周的風險,平三藩、收台灣、剿滅噶爾丹,在文化上也要做出聖明之象,堅定地通過科舉把漢族知識份子籠絡住。最重要的還是在權力架構上的設想,太子居中,大阿哥為輔主軍事,三阿哥主文,四阿哥去辦庶務,同時,還要讓諸阿哥長大後作為釘子扎進八旗里(阿哥們成年是必要封入各旗的,即,上三旗里是絕不會出現有高級封爵的皇族的,他們都作為大小旗主封入各旗當主子去了,從此拖家帶口歸入下五旗,能留在上三旗的宗室,那都是級別低到一度程度血脈還很遠的人,就沒有一個王爺是呆在上三旗的。八旗有上下之分,卻不代表著上三旗隨便拿出個人來就比下五旗高貴,下五旗里能人多啊,宗室王爺們、開國的親戚們,一堆一堆的,你就是皇子,被封進去了,也未必就能橫行得了。),這就是股份制。對于已經做了幾十年皇帝的皇阿瑪來說,控制欲是越來越強了,要是不想多抓點股份在手上,那就不是他了,中央集權的副產品——凡事都想掌握一下,九阿哥想想都醉了。
照目前形勢看,皇阿瑪應該做的就是查虧空,清吏治,開財源。這任何一項都是很艱巨的,決心與大力度是充分條件,特別是前兩項。而第三項,天下繳稅的其實是窮苦漢人,旗人不繳稅還領錢別指望有財政貢獻了,給旗人征稅?呵呵。凡有功名的讀書人,個個都不用繳稅的,功名再高一點,全家都不用繳稅,他們大多是有錢人!如果讓他們一起繳稅呢?呵呵。我朝重農輕商,並不鼓勵發展商業的。就拿貿易這一塊兒來說,雖設有海關,年年有厘金收入,海外貿易其實是順差的,但是規模一直被限定死了,這部分的錢,也很少……這些問題在腦子里攪作一團,自己何去何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