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在明末 第八十八章 諸般手段

作者 ︰ 替你快樂著

聞听郭海郭師爺剖分一遍,這張縣令開始稍稍放心。

「嗯,先生言之有理。」張縣令不由大點其頭。但轉念一想還是不對。「但是他們還邀約了不少其頭的桿子啊,怕也是人數不少。」

另一個掌管錢糧的師爺手撫胡須故作深沉道;「東主說的其實那些小點的桿子就更不足慮了,大概情形與插翅虎相若,但沒有插翅虎人多,且各不統屬,那就更不足慮了,總數湊起來也就兩萬左右,那樣也就是可以抽出三兩千丁壯上的戰場罷了。」

「但他們這些刁民每次都是一窩蜂似的上來,不管男女老少的,那也要幾萬人,人言蟻多咬死象的,確是可慮的。」張縣令這時也是稍稍安心,但想起幾萬人頭蜂擁而至的場面,那也是膽戰心驚。

掌管雜務的師爺不失時機的道;「東主休慌,其實那也不是什麼可怕的,我就知道有幾次桿子攻打一些小地主的莊院,那些小地主莊院莊牆矮小,莊丁稀少,賊人卻去了有上千之數,卻是怎地?」那是也故意買個關子,等待大家詢問。

「怎地?」張縣令知道這些個師爺好這樣故作高深這個調調,就跟著問了一句,湊趣還是要的,雖然這些師爺受雇于己,但他們都是地頭蛇,一個不好是要給自己這個外來人顏色的,讓自己吃個啞巴虧還是可以的。

那師爺被問得受用,也撫著胡子眯著眼楮道;「還能如何?死去了近百後灰溜溜而去罷了。」

「桿子是這樣不堪?」這倒是張縣令不解了,畢竟這縣令本是書生,哪里真的了解當下的情狀?故有疑問。

郭師爺也接口這個問題,對其實只懂得聖賢八股的東主縣尊解釋道︰「其實無他,一是桿子們缺少攻守戰具,只能是幾架木梯,二來都是餓狠了的,只要堅持住那剛剛的幾板斧就會饑疲不堪,只有另圖他策了。」

「但是畢竟賊人勢大,而我們縣里的那些個千戶兵,嘿嘿,你們也是知道的,名義上是千人,但那個千戶卻是吃了多少空額?逼迫跑了多少兵丁?把兵丁變成多少佃戶?還能剩下幾個?」

「東主說的是,那腌貨的確無能。」那郭師爺于是滿臉露出鄙薄之色,大明本就重文輕武,是個文人就對武人丘八極盡輕視,自以為文士的師爺也是在心底里瞧他不起

「東主,那千戶軍漢下手也夠黑,但是畢竟他們還是戰兵,多多少少的是受過些許訓練,大約也可出五六百可戰之兵,並且攻守戰具倒也齊備,再有本縣多年修繕,依城而守也是可以應付。東主再行駛那簽丁職權,咱們整個縣城也可簽出個三千吧,再在個個士紳家里征出千人不再話下,再加上各位老爺家丁下人也可有五百之數,都是保命的時候,一旦城破則是玉石俱焚的結果,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定然全力以赴的,這樣攏共可得五千之數,在配上武庫里的刀槍,據高城深壕而守,以五千吃飽喝足的精壯對四萬老弱烏合之眾也夠了。」錢師爺信心滿滿道。

又一個師爺也跟著道;「還有,只要我們告訴城外的地主員外堅守好了莊堡,不要被賊人打破得了糧食,再把就近的有糧村民也都收容道各自莊子里,一來加強莊子守衛,二來斷了賊人糧食人力來源,這個就叫堅壁清野。我想那幾萬賊人,都指望著打破縣城拿到秋糧稅賦的,所帶糧草定是不多,只要我們堅持住,等上兩三天,多說五七日,只要耗得賊人糧盡定要解圍他走,到那時我們豈不萬事大吉?哈哈哈。「言罷大有孔明在世料事如神的之態。

「學生更有一愚見,我想東主是首也要首,不守也要守。」說著拿眼楮看向趙員外。

這趙員外也理會得是人家自己人有事相商,忙站起來告辭,听了這些師爺剖析,反正心下落地,也要回去準備的。

張縣令也不挽留,只是虛應幾句就叫過下人帶他出去,等趙員外出去走遠,張縣令才急急問道︰「先生剛才之言卻是從何說起?」

那師爺見掉起東主胃口,接著洋洋得意的道;「現今新皇登基,太監開始不得待見,我想東主是知道的吧。」那張縣令不語,但只是點頭。

「東主起身也是走了太監門路,這萬一靠山崩壞,那東主定要跟著萬劫不復。」

張縣令猛的抽了口冷氣,這師爺定是京里有人,得了人確切消息,魏公公已經失勢,整個朝堂必定是個大清洗的局面,自己還打著深深的太監烙印,前程不保啊。

那師爺見了東主面色就知道自己說中他心思,所以正言道;「所以這次東主要保得性命或是前程,必須一戰,只有東主有了這次軍功在,才是最大的護身符,不管如何都會在這次朝廷大變動里立于不敗之地,最不劑也是性命無憂。」

聞听此言,張縣令豁然開朗起來,原先還困擾自己的事情可能都在這次里迎刃而解,只要自己不惜一切保證縣城不失,那就是大明鳳毛麟角的縣令,這大功在手,怎樣都可以過了這新天子的大動蕩,說不得還能有所升遷,想到這里,老懷大暢,呵呵笑著道;「好好,先生所言甚是,幾位真是我的智囊啊,等賊人退去,我定要好好獎賞各位。」

這時候負責刑律的師爺上前笑著道;「東主且慢高興,還要勞煩東主去趟延安府上求兵。」

「這卻是為何?」張縣令卻是大惑不解,笑那是也不通曉現今情狀,耐下心來解釋道︰「既然是我們自己可以解決那還要問府尊求的什麼兵?各位有所不知,一來北面韃靼這時節騷擾的緊,府上已經是無兵可派,二來,現在是上面不喜地方告訴盜匪不淨。即使是告訴了也是要我等自己解決,不可驚動京里,這樣我就沒必要沒來由的找頓呵斥,再壞了自己的考評政績。」還有一事是不可明說,就是新皇登基,朝中已有大變,府上那里定是人心惶惶,哪里還管的了自己的事情?沒來由的找些窩囊申斥,張縣令對這個提議大是不滿。

「東主莫要著惱,學生有下情相告。」那郭師爺只是微微一笑,慢條斯理的道。

「有話只管說來,大家都是一起生死了,還有什麼忌諱?」張縣令不滿的道。

「東主,茲事體大,定要稟報上憲。想那周邊各縣賊寇都來嘯聚于此,定是滿世界都知道的事情,要想瞞過府尊巡撫那是萬難,等事情發起時候,那時在告訴于府尊,就有了知情不報的罪過,到那時勝了就是大家太平,敗了卻要東主一力承擔,更要讓府尊著惱,再者鄰縣也定是要抓住機會詆毀于東主,到那時卻是大大的不利了。」

「倒也是。」張縣令沉吟起來,有點左右為難。

錢糧師爺緊跟著站起說道;「其實東主去了不但無害,還有些許好處的。」

「怎麼說?」著到手新鮮,張縣令抬頭看著那師爺,看他如何說。

「東主到府尊那里,把這次盜匪情形盡量夸大,這樣府尊定然重視,但延安府上又無兵可派,只有讓東主自己籌措士卒鄉勇抵抗,既然無兵,那也不能無糧,俗語言道官不差餓差啊,所以府尊定然是要在秋糧賦稅里扣除一部分來讓東主練兵。若是不稟明府尊,到頭來給咱們來個裝糊涂,那樣錢糧不能少半分,我們拿什麼給那些簽丁吃食?補齊戰事消耗獎賞?」

「對啊。」張縣令一听恍然大悟。不出兵可以,只要府尊劃撥一部分錢糧出來,那自己就又會有一部分錢糧落袋,這的確是件好事。

「還有。」雜務師爺也不甘人後,「一旦戰事起伏,那錢糧定有折損漂沒,這可是名正言順的。(古代制度,所有上繳和下發的錢糧都有一層或是兩層的損耗,叫做漂沒。這也是各路官員的一大收入)」

「對對對」張縣令更是大樂,這又是一個上下其手的好路子。「到時候我定拿出一成啊不兩成獎勵與你等有功之人。」許願是必須的,三個師爺一听東主上路,那是高興的感謝。

刑名師爺跟著道︰「上報了府尊巡撫,到那時東主就立于不敗之地了,戰事勝利,東主大功,戰事萬一失敗,也是幾縣的賊人勢大,你稟報了上官,卻不得一兵一卒支援,您一個文官也無可奈何了。」

「還有,事先東主要往個個鄰縣派出書子,邀約他們共同來援本縣。」刑名郭師爺慢慢踱步,給張縣令出了一個看是荒謬的點子道。

「先生更是大謬了。」當時張縣令就是不以為然的道︰「那幾個縣令巴不得自己縣境里的盜匪都跑到本縣來,看自己的熱鬧,不落井下石就已經是念佛的事情了,哪個還指望他們來趟這趟渾水?他們躲還來不及,不支會他們也罷,也免得氣堵。而一旦我們守住縣城,還要分潤些許功勞與那幫鳥人。」張縣令這事卻是看的清楚,搖頭否定。

「東主錯矣,我們就是要他們不來援助。」那郭海笑著道。

「這卻為何?」這就有些迷糊了。

「東主寫了求援書子去,那些臨縣官員肯定不予理睬,賊人都蜂擁來本縣,正是隨了心願,坐個隔山觀火的心思,到那時大人到府尊處正可以告他們一個以鄰為壑,見難不救之罪,讓他們先惡了上峰,而等一旦事完,在巡撫府尊那里就更顯得東主干練大才,那些同僚卑鄙無恥,到那時升遷還難嗎?此為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呢?」

「高,高,實在是高。」張縣令一時大樂,正是憑借這個整治那些與自己相爭的同僚,到時候自己仕途里再沒有與自己相爭之人了。

想及此處更是大樂,當下許願道︰「等本官有飛黃騰達之日定不忘三位先生贊畫之功,定要帶上三位與三位同富貴。」

三個人一听東主這樣重諾,大喜過望,一起跪下給東主叩頭;「為東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縣令忙起身攙扶,于是賓主俱都哈哈大笑,到真有了諸葛亮與劉備相得的氣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掙扎在明末最新章節 | 掙扎在明末全文閱讀 | 掙扎在明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