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雄霸天下 第十二章 汴京美

作者 ︰ 百年木

燕冰瑩自出得平原城一直西行,一路上走走停停,欣賞平湖青山,民風異俗。皇都附近的別樣世風,確實快活無比。行得幾日已來到河南開封,便是大宋帝都。

開封坐落于廣袤的豫東平原之上,境內少山,河流、湖泊較多,分屬大河、淮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大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等32條。包公湖、龍亭湖、鐵塔湖水系相通,湖水面積佔城區面積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

相傳夏代第七世帝杼遷都于老丘(今開封附近),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遷至西河,共歷6世,成為當時政治、經濟中心。

開封建城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春秋時期,鄭莊公(前743一前701)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鎮附近古城村構築城邑、取名啟封(漢初因避景帝劉啟諱、改為開封)。此為開封故城。開封城春秋時為儀邑,戰國時為大梁。

戰國時期,魏國為爭霸中原,惠王于六年(前364)由安邑遷都大梁,此為開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魏在大梁共歷6君140年,在秦統一戰爭中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為秦所滅。秦將大梁改置浚儀縣。以後浚儀、開封各為縣治,互不隸屬。直至東魏天平元年(534)設梁州,以浚儀為州治,轄開封縣。北周時,梁州改名汴州。

隋煬帝開通濟渠,使其與黃、淮溝通,發展水上運輸,汴州地位日益顯要。唐延和元年(712)開封縣並入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列為附郭首縣,原古城村的開封城,遂日趨廢弛。唐興元元年(784)宣武軍節度使治所由宋州(今商丘)移來汴州,成為唐王朝最強大的藩鎮。

唐末,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先是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最終廢棄唐帝而自立,在開封建立後梁政權。朱溫稱帝後,升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洛陽為陪都,稱西都,長安則降為雍州。從此,開封府不斷擴大管轄範圍,後梁時轄15縣。至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相繼在開封建都,開封是為東京,開封府亦擴大,轄18縣24鎮。

開封、浚儀稱赤縣,其余各縣稱畿縣,浚儀縣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稱祥符縣。開封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最繁盛的時期卻是在北宋,此時雖然南方人口猛增經濟快速發展卻仍舊沒有超過北方。是以經濟政治中心仍在北方。

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從中能夠想象那時的開封是何等的壯觀美麗。

燕冰瑩邊把玩著手里的鞭子,站在一個刺繡攤前拿著一匹錦繡欣賞起來,直嘆「此錦只應開封有,平原哪得幾回聞」這天子腳下確實非同一般,看來有得玩了。

只見錦上樓台華宇,芳菲魚鳥,栩栩如生。刺繡,在我國起源較早,北宋時開封刺繡工藝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開封雲集各地的巧匠繡工,官辦的有文繡院,民間的有秀巷。當時大街小巷皆是錦繡之衣,繡額珠簾,巧制新裝,競夸華麗。汴繡即在此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近些年開封的汴繡獨樹一幟,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絨彩奪目,豐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成為國內外游人必買的佳品。燕冰瑩一向不怎麼喜歡布錦帛匹之類的也不由得對這汴繡另眼相看。

其實在當時,汴梁開封視為國際文化中心除此汴繡外其他文化也是舉世無雙。戲劇也是一絕,豫劇,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調。祥符調是豫劇的一支重要流派,地方戲曲汴梁腔、梆子秧腔、女兒腔以及鎮南技、山坡羊、打棗桿等民歌長期融會貫通而逐步形成豫劇祥符調。唱、念俱用標準的汴梁音韻,發音多假嗓,音域屬上五音。有「戲曲之鄉」美稱。

菊花也可說得上是開封的一大明秀,開封種植菊花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唐宋時期就已經馳名全國,明清尤盛,綿延至今。「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

每到秋季,古城開封,秋風送爽,菊花飄香,到處繁花似錦,蔚為壯觀。「花以景襯,景以花容」,人們置身于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亂,香風十里動菊城。」

後來清朝乾隆題詩有「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因此開封就有了「菊花之鄉」的美譽。

在開封,能看到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有一首著名的散曲《朝天子•喇叭詠》,以辛辣的諷刺手筆縮寫成,諷刺奸佞小人當道,朝廷腐化。原曲內容為︰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听了軍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燕冰瑩時而跑到戲台邊看戲听曲,時又跑到花圃去探聞菊香,一時被這些玩意名堂弄得得意忘形,渾然不自此行目的了。可謂是‘樂不思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龍雄霸天下最新章節 | 天龍雄霸天下全文閱讀 | 天龍雄霸天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