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字傳奇 第三十章 也門

作者 ︰ 泰夢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也門和阿西爾地區統治期間,一貫奉行民族歧視和壓迫的政策,著引起當地人普遍的強烈不滿。

從1891年起,也門不斷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對奧斯曼土耳其統治的民族起義,起義的領導者是宰德教派的伊瑪目--穆罕默德-拉西特。

拉西特去世後,他的兒子葉海亞繼承父業,繼續領導也門人民對奧斯曼土耳其統治者的武裝斗爭,並在1917年獲得自治。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作為戰敗國的奧斯曼土耳其終于從也門撤走了它的全部軍隊,也門宣告**,同時建立穆塔瓦基利亞王國,從而成為第一個擺月兌殖民統治的阿拉伯國家。

1934年,也門和沙特阿拉伯發生戰爭,也門在戰爭中敗北,此時,英國趁火打劫,脅迫也門同它簽訂了所謂《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

這個條約重新將也門分割為三部分。

即葉海亞統治下的穆塔瓦基利亞王國。

隸屬于英國的亞丁及其東、西保護地。

季贊、納季蘭和阿西爾地區歸入沙特王國的版圖。

至此,形成了南、北也門疆界的定勢。

自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英國殖民主義者在波斯灣沿岸和南阿拉伯的勢力也在迅速膨脹。

1799年,英國殖民者仰仗其船堅炮利佔領了扼守紅海入口處的丕林島,並建立海軍基地。

1839年,又訴諸武力佔領了它覬覦已久的歐洲通往東方的交通樞紐以及連接紅海與印度洋的繁榮的中繼貿易港--亞丁港。

在1870至1880年,英國勢力以亞丁為中心,不斷向阿拉伯半島整個南海岸輻射,它采用恩威兼施的手段誘惑當地大大小小的25個蘇丹國和酋長國同它簽訂了各種保護條約。

這些條約的基本內容大致相同,其主要條款是,未經英國預先批準,不得以任何方式將它們的土地出租和轉讓給任何人,也不能接受任何國家和政府委派的代理人和代表,不同他國進行外交談判,不確立外交關系等。

英國則依約向它們提供援助,並建立同盟關系,使它們免受外來的侵略。

在此基礎上,南阿拉伯分別建立了所謂的東亞丁保護地和西亞丁保護地。

其結果是,東、西亞丁保護地從此便擺月兌了長期以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對它們的控制和影響,同時這也意味著英國對上述地區宗主國與保護關系的確立。

實際上,這也就成為導致南北也門分裂的開端。

也門被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後,兩國人民在各自的國家繼續進行反對封建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斗爭,並醞釀著新的革命風暴。

1962年9月26日,也門北部人民在以軍隊中下級軍官為主體的--自由軍官組織的領導下,成功地發動了一場由廣大人民群眾參加和支持的革命,一舉推翻了哈米頓丁家族的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制,成立了阿拉伯也門共和國,簡稱北也門。

與此同時,也門南部人民在1961年前後由各黨派聯合成立了統一的反英組織——民族陣線。

1963年10月,民族戰線在拉德凡山區點燃了也門南部人民反英武裝斗爭的烈火。

經過四年的浴血奮戰,也門南部人民終于在1966年11月30日擺月兌了英國長達129年的殖民統治,宣告**,並且建立了南也門人民共和國。

此後,南北也門的統一問題作為人們普遍議論的話題和全民族的共同願望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

南北也門在各自的憲法中都明確宣稱要實現統一,兩國領導人開始接觸,尋求統一途徑。

簡言之,兩國關系的變化發展始終是圍繞著統一問題而展開的。

毋庸置疑,南北也門的統一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和社會基礎,這是一條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但是,兩國政府卻走上了兩條截然對立的道路。

北也門選擇了向資本主義發展的模式,奉行較為自由的經濟政策,同時在國內實施民族和解的路線,吸收原來同新生共和國為敵的前王室派成員進入政府。

北也門政府還積極爭取和團結大小部落及其頭面人物,尤其是北方最有勢力的哈希德部落大酋長阿赫馬爾等人的合作與支持。

在對外關系方面,北也門具有明顯的親西方傾向,並先後同沙特和美英等國建立了關系。

而南也門則確定了相反的的發展方向,是中東地區唯一具有明顯蘇聯社會模式傾向的阿拉伯國家。

它同蘇聯簽訂了為期20年的友好合作協定,與古巴、東德保持密切的聯系。

南,北也門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差異的不斷擴大日益成為南北統一的障礙,兩國關系也急轉直下,彼此支持的反對派力量加強了敵視本國政府的活動,邊界沖突屢屢發生,終于在1966年9月雙方爆發戰爭。

北也門佔領了沿岸的卡馬蘭島,並否認紅海入口處丕林島的歸屬。

南也門的軍隊開向了卡塔巴,激烈的戰爭持續了近一個月。

在兩國武裝沖突逐日升級的情況下,阿拉伯國家聯盟進行了調解。

是年10月,南北也門簽訂了實現統一的《開羅協定》。

後來,又發表了由兩國元首簽署的《的黎波里公報》。

《開羅協定》明確規定成立--只有一個首都、一個總統以及統一立法、司法、行政機構的統一國家。

這就是說,南北也門將合並為一個完整的國家。

因此《開羅協定》預示著南北也門統一的閘門開始緩緩啟動。

然而,由于南北也門之間長期積壓的難以消除的隔閡和矛盾,多種因素造成的恩恩怨怨無法驅散,致使南北也門謀求統一的協商談談停停,統一大業可望而不可及。

從上述也門在殖民統治時期屢遭分割的史實及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坎坷歷程,可以看出,也門內戰的爆發同淵源久遠的歷史舊賬緊密相關,殖民主義的遺害是內戰潛在的誘因。

在也門沿海的印度洋中,坐落著一座神奇的島嶼--索科特拉島。

該島與大陸板塊已經隔絕1800萬年,長期的地理隔離生成了很多只有在該島才存在的動植物。

在索科特拉島825種植物中,有37%是其特有的。

90%的爬行動物和95%的蝸牛也是島上獨有的。

由于其稀有生物品種多,因此被認為是--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

索科特拉島狀呈蛋形,由4座小島和2座岩石小島組成,它坐落在阿拉伯海與亞丁灣的交接處,處于亞丁灣東南端,是印度洋通向紅海和東非的海上交通要道,構成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線,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島東西長135公里,南北寬42公里,海岸線長達300公里,總面積3650平方公里。

自1958年下半年到1959年初,在南華海軍艦隊的保護下,南華聯邦在這座島嶼共修建了四座三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物。

久而久之,南華聯邦就在事實上控制了這座島,並使之成為南華聯邦在這一地區的一個永久性堅強前哨。

這座阿拉伯海中的島嶼,距阿拉伯半島290公里,距非洲瓜達富伊角241公里,距離索馬里250公里,距離也門340公里。

索科特拉島是印度洋上四個島群中的一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的自然條件,是連接東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

南華聯邦給出的理由是--為南華聯邦的遠洋漁業捕撈船隊提供補給和避風的地點。

據此,可見南華聯邦外交采取低姿態,讓對方有台階可下,軍方則十分強硬,一支龐大的艦隊讓各方勢力有所顧忌。

在南華聯邦政府的軟硬兼施之下,各方勢力只能白抹眼淚。

索科拉特島特別適合用來建造機場及港口,一旦這些設施落成,華夏聯邦便可以利用它們控制整個阿拉伯海和紅海。

新建成的機場將擴展南華空軍戰斗機和戰斗轟炸機的航程。

此外,美國衛星顯示南華軍在旁邊一個未知名的小島上建立了一個擁有圓屋頂的新塔,可能是建立一座雷達或者通訊設施。

南華聯邦兌現對索克拉特島及附近全島的承諾,的群島部分小島上建起了可容300人居住的社區,並設立了農場、醫療中心和發電廠,下一步還要改進這里的通信設施,讓居民用上移動電話。

在索科拉特島,對居民從事捕魚、采珠的,給予免費修船的策略。

內陸的游牧民飼養牛和其他牲畜,種植農作物的給予所有產品全部包銷的措施,並免費提供種子和配種。

農產品中經濟作物的香料,龍血(一種紅色樹膠,用作涂料)酥油、**,沒藥,阿拉伯樹膠、椰棗、棉花、煙草的種植戶按市場價格的百分之一百二十收購。

這些措施當然受到了島上居民的熱烈歡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黑字傳奇最新章節 | 黑字傳奇全文閱讀 | 黑字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