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之大宋王朝 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融借貸

作者 ︰ 歸海求魚

王庶被從潭州火速召回,同時蕭明啟用劉光世任樞密院副使,王燮升為樞密院輔政!王庶剛一回來就有重大舉措!軍界正式開始整合!

首先他恢復了河北招撫司及河東經制司,張所任河北招撫使,傅亮任河東經略使,開始大規模整軍備戰,同時出台了新軍制二十一條!對整個大宋的軍隊開始了整頓軍政,大批的一線將領被充實到了各地對金對齊的前線。

其實這個新軍二十一條完全是由蕭明操刀而就,那就是將虎衛軍中的已經成熟的東西全部照搬過來,大宋禁軍全部換名,而蕭明的虎衛軍全部編入現役當中,被稱為大宋皇家虎衛軍,以區別大宋皇家近衛軍!

而在各自駐防的大宋禁軍則開始逐步調防,調防的目的是要進行換裝和進行必要的訓練,由蕭明原來訓練的大宋皇家近衛軍是首批回來換裝的部隊,這一批人馬在穎昌府前線一些,京東東路一些,還有留在杭州高宗身邊一部分。

高宗對身邊這批近衛軍還是非常滿意,想留下來作為皇家羽林軍使用的,但是蕭明反對,他的意思是想從各路軍馬當中隨軍戰事的進展,選拔有戰功的人員進入大宋皇家羽林軍,目前來講皇帝的安全暫時有虎衛軍負責。

目前是改制和掌權的關鍵時刻,蕭明當然希望控制京畿重地的軍隊是自己信的過部隊,所以當有此安排,不但如此蕭明委任張浚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張俊組建一所軍校!把它作為大宋皇家各級軍隊的人才培養基地。

這件事卻受到了張浚的反對,他認為自古軍隊無非就是拿著刀槍的武者,通過陣法和訓練的方式使其變成戰士即可,兵員不夠之時可通過招收農夫充數,至于將領的選擇則是那些能夠熟讀兵書或者有戰功的人提拔上來即可!

行伍者從來都不是受人重視社會階層,但蕭明竟然要求軍校培養真正的、知識性的軍事專才,並且還要是擇優錄取,這可以往武舉不一樣了!武舉的選拔是民間的而軍校的選拔是官方的,形式不一樣。

也就是說武舉的考試對象來自于民間,而軍校的學生來自于軍隊!蕭明不是不想從民間選擇那些更有沖勁的青年才俊,但現在整個大宋的官學和私學還完全沒有上軌道,蕭明花費錢財在杭州辦學多年,如今只有墨家的工匠學校和安道全的醫學院還有點起色,而依托于使用教學的其他學校仍然是應者了了!

當下的大宋學子,還是習慣于十年寒窗苦讀,等待著應試中舉然後好步入仕途,所以要想改觀這種現象,朝政改革之後當然就是這種應試教育的改革了!不從根本觀念上改變所有中國人官本位的思想,人才準備根本無從談起。

而為了改變張浚對辦軍校的看法,蕭明親自將他拉到了校場,讓他親眼看了下火炮和步槍的威力,同一時間他的熱氣球和大飛鳶也起飛盤旋,同時在野外使用手雷和延時炸彈進行火力打擊,這種聲勢驚人的熱武器效果果然讓張浚很是震撼!

蕭明對他說︰「過去是弓箭刀槍進行廝殺式的戰法,如今不等敵人靠近我就已經將他打死,加上火炮的操作,飛鳶和熱氣球的操作,還有大型的蒸汽戰船的操作,這些武器已經改變了傳統作戰的方式,要怎樣將現在的這種戰法應用到戰爭中去難道不需要學習嗎?」

「我收復整個遼東時,面對著金兵幾十萬,但我卻只有幾萬步兵,可是打得他們跪地投降,就是這些武器的威力,他們所有鐵騎兵並且應用了很多戰陣之法,可是對于我來說只需要平推過去,就已經夠了!你說這樣的軍隊應適用于怎樣兵法?」

操練完畢的虎衛軍,整齊的排隊,然後端著槍從張浚和蕭明眼前踏步而過,眼神彪悍殺氣騰騰!張俊心里不禁贊嘆︰「真是一支鐵軍!」他終于明白蕭明的話了,雖區區幾千虎衛就已經可敵地方數萬之人,如此強悍!那麼大宋何至于養那麼多官軍?一到戰時還要連吃敗仗!假如有幾萬這樣的虎賁,不但朝廷能夠解決開支,同時也是天下無敵的啊!

思想工作通了以後,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張浚雖然不太懂軍事,但卻可以是一個辦軍校的好手,再說他在朝中勢力很大,做什麼事情自然會事半功倍的,蕭明等同于又放下了心中一塊大石!

新軍二十條是跟整個軍制改革分不開的,同時在軍中的獎勵和處罰也做了調整,軍隊最重要的是要有榮譽感,而不是只簡單用金錢來衡量,但跟著蕭明打仗的人卻沒有一個不發財的,蕭明對待敵人財富的掠奪非常的貪婪,但卻對自己手下的人格外慷慨!但這卻不能是一支軍隊的靈魂,還需要靠真正的榮譽感來維護,而虎衛軍當中的金章制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軍隊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例子,但蕭明曾打過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只能慢慢等待成效,可這個時候,高宗卻對歸到他手里的財政權很是抓瞎,他實在不太明白這個大宋皇家第一銀行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蕭明還需要給他普及金融知識,這個就比較難了!但是蕭明為高宗講了一個眾所周知的典故,那就是王安石變法的事件!宋神宗熙寧元年,被封為翰林學士的王安石應召入京。宋神宗問他治國最要緊的是什麼,王安石回答說選人之道為先。神宗又問︰唐太宗如何?王安石說︰「陛下當效法堯、舜,怎麼以唐太宗來比呢?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但後來的效仿者不能洞明,以為高不可及。」

他又說︰「陛下誠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契相助,魏徵、諸葛亮何足道。」第二年王安石拜參知政事,實施變法。而王安石所變得第一法就是「青苗法!」何謂青苗法哪?那就是由官府出面,先讓農民從官府借貸種糧食,糧食收獲後再連本帶利的歸還官府當初的借貸,而當時北宋很多大商人火大在、地主都在實行這樣一種辦法。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緊跟著所有類似「青苗法」的行為都會被定性為「新法」而給予取締,于是民間的這種方法則蹤影不見了!這實際上本就是一種倒退!就像司馬光所言︰「天下哪有這樣的理?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有個定數,不在民則在官。如果設法奪民,害處比加賦稅還大。」當時的人們大多不能理解這件事情。

其實王安石是帶著切實的經驗入朝的。他的自信來自從27歲起在浙東的一個小縣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當縣令的四年吏治經歷。鄞縣海濱有田,民以抵押向豪右貸款。王安石以官錢低息貸之,秋收還貸,即所謂青苗法。鄞人感恩戴德,在東錢湖畔為之立祠。王安石秉朝政,即以青苗法推而廣之,推諸全國、推諸工商。此為以大易小。

但他卻忘了一省一縣,推行一些政策很容易見到成效,但中國這麼大,要想將很多政策進行推廣難度何其之大,沒有基礎談何變革,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一項政策如果沒有幾十年的堅持很容易變味,而在大宋,仁宗時剛剛推行的田畝發還沒能過的幾年又踫上王安石的青苗法,這新法舊法之間到底堅持那個,農民不知道,官員更不知道!

青苗法已經改變了古已有之的民間借貸的性質,近于今日原來意義上的農業銀行之功能。由青苗法再衍化出來的市易法,既有漢代控制物價的專賣**能,又發展了近于今日原來意義上的工商銀行之功能。此法是以資本經營刺激資本增值。當時曾竭力反對新法的司馬光、蘇軾、程顥等人,在很久以後才懂得其中的奧妙。

可以說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金融資本經營理論的,但他的局限是明顯的,那就是忽略了他所辦的這個「官辦銀行!」官辦的落後性往往阻礙了新生事物的發展,到最後,官吏或不懂業務不善其事,或借以營私;法律制度不健全,難以制約官方,也不可能有公平而牢固的契約關系,變法肯定會失敗的原因在于制度的根源未變。

時被貶為河北安撫使的韓琦上疏說︰所立的條例規定還二分息,但有的地方官僚擅自放貸取息,借錢一千,要還一千三百,與初衷相違。而且借貸要擔保,貧戶必須富戶擔保,一旦還不出便逃散而去,富戶也受其連累,成了貧戶。

新法遭遇失敗並不說這樣的措施不好,那是做事方式和方法的不同,蕭明自從建立太平銀莊之時,就考慮民間借貸這種形式,這種形式可是後來明清兩代各地興起的大錢莊最佳方式了,更何況蕭明利用現代金融理念建立的大宋皇家第一銀行了!

而蕭明現在需要高宗趙構辦得是其這家國有第一銀行的最大一想利潤來源,那就是對農民的貸款,這里牽扯到的是皇帝趙構自己的利益在內,想來他也不會不用心的,而第一銀行的最大股東日昌隆則是執行者。

蕭明的講解,讓趙構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原來財富的來源竟然是這樣的,除去第一銀行專門針對的工商業貸款外,巨大的散戶農民才是真正的財源!但他也同時意識到在立法上不足,這一點來看,趙構的確是一個聰明人!

那剩下就是趙構埋頭苦思整個關于對下放貸時所牽扯到一些根本性的立法範圍了,蕭明到沒有進行插手,他知道水到渠成的道理,等到高宗找到蕭明將自己苦思出來的各項法律法規拿出來後,蕭明再給予一定的建議和方向,這是一種變相改變大宋立法的最佳方式了!

于是沒有過多久,高宗趙構就決定開始針對大宋的立法大動手腳了,這里面牽扯到了「民易法」「工商市易法」等等,最後直接牽扯到了大宋的《刑統法》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社會變革出現的萌芽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黃金時代之大宋王朝最新章節 | 黃金時代之大宋王朝全文閱讀 | 黃金時代之大宋王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