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宋 第十二章 認個好干爹

作者 ︰ 金坐佳

忽听包大人嚴肅的問「王大人,你可知罪!」

王安石一愣到︰「小人不知,請大人明示」

包拯威嚴的掃視著王安石︰「我已派人查過,你父子進京之前並無人幾人知道你有這二兒子,主戶也並無記錄。哈這里可有隱情?」

王安石見包拯問起便不隱瞞回答到︰「實不相瞞,兩子幾乎同時落生,旁兒出生之後從不啼哭。當時我就覺得奇怪,見他毫無動靜,只是模著有體溫有鼻息。本以為存活不住,便未報登記。哪知道這子照常吃喝,再大些發現此子常發呆,不曾講話。那段時間王則造反鼓吹巫術,人心惶惶。怕這孩子被定為不詳之物,所以一直藏在深宅。但不知道為何,進得京城竟因落水生了一場大病,病愈之後和正常人無異。本官所來也是考慮旁兒沒有正式身份,如果能跟隨包大人堂前左右。或者將來有勇武之地。」

包拯听罷心里很難過,自己兒子十幾歲夭折,作為父親的心情他太理解王安石了。半晌沉思他說道︰「可憐你為人父的愛子之心,這孩子很是聰明,我觀他面相也不似奸佞或有不詳之兆。若王大人不介意,老夫有個不情之請」

「還望包大人指點!」

包拯嘆口氣緩緩說到︰「拜師的事就算了」停了一下,他心里似乎有個決定,有種沖動。

王安石心下涼了一半,但見包拯話沒說完,值得繼續听下去。

包拯停了一下接著說︰「今日見到令郎之銳氣,讓老夫想起我兒包繶,故明白你做父親的心情。王大人若不介意,我想收王旁做義子。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王安石忙深深一揖「多謝包大人!」他心中大喜,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更何況包大人執掌三司使,戶部的事更是不在話下,旁兒也可以有正式身份。

包大人見王安石同意,高興的說到︰「快喚我旁兒進來!」

王旁兄弟二人正在廊下等候,元澤問王旁怎知那孩子是哪個婦人所生。

王旁淡淡的說了一句︰「因為愛,所以放手。」元澤似有所悟。忽見老管家走過來請二位公子進屋說話。兩人推開門,王安石對王旁說到。「還不跪下,叩見義父大人」王旁一愣似乎沒听明白。

只見包大人哈哈大笑︰「王旁,你可願做老夫義子?」

王旁立刻明白過來,撲通跪倒在地。

包拯一面吩咐老管家帶王旁去見過包夫人,並即日給王旁打掃臥房,同時與王安石商議讓王旁侍奉自己身邊。王安石欣然接受,只是元澤有些不舍,但想想也是為弟弟好,也算開心。王旁見元澤與自己這樣親情也不禁感慨。

時逢中秋將近,包拯又給朝中幾位相交不錯的同仁發了請柬,中秋節擺下豪門宴,邀請中秋諸位攜家眷共賞元月,並慶賀收義子王旁。

命運翻天覆地起了變化,這是王旁的新開始嗎?此刻他心潮澎湃,頭幾日還想著如果不能回到前身,就借著王安石的名氣混個小官算了,哪知道一夜只見又認了包拯做義父。仕途正向他敞開大門,他的心里有了更大的想法。

接下來的日子愈發的充實,王旁每日去拜見義母崔夫人,再去王安石府上拜見吳夫人,有半天依然跟元澤一起听先生授課,另外半天在開封府跟包拯的隨從侍衛學些兵器,拳法。即使不打仗至少也可做健身強體。一轉眼中秋就到了。

這一天府內張燈結彩,包拯在府內花園宴請同僚及好友。

包拯府上的花園很大。青石鋪路,路兩旁滿種長松古柏、石榴、櫻桃等樹木。長廊縱橫通院內正廳及院內其他景觀,長廊兩邊以茱莉、山丹、瑞香、含笑點綴。園中有人造水池,一道長廊通池中樓台水榭。池內種蓮花,更有錦魚在里游來游去,花園的角落有高約幾米的假山,整個院子錯落有致。賞月夜宴就在水榭樓台之上,樓台的露台上早已擺好酒菜,並備有石榴、梨、棗、栗、葡萄等水果。

所到之人更是各個重量級人物︰一桌上歐陽修,公爺趙宗實,狄青,包拯,王安石,韓絳等人。

談天暢飲間,唯獨一人話極少,此人正是樞密使狄青,他沒想到趙宗實會來,對于之前趙宗實暗示之事狄青並沒有對任何人講說,但是心中確是惴惴不安。

另一桌則是蘇軾兩兄弟,王旁兄弟,以及趙仲針,幾個少年。這幾人也是詳談甚歡,唯獨蘇軾悶悶不樂。按說自己已經是進士,不屑于和小孩子一起,可另外一桌有恩師歐陽修,其他人也均是朝中大臣。這上不去下不來的滋味讓他甚是尷尬。

水榭樓台廳內則有一桌家眷婦人。酒到酣時,韓絳舉杯恭喜包拯喜收義子,大家暢飲,忽又發奇想,孩子們賦詩作對。狄青忙擺手稱自己一粗人,不善此文采。歐陽修笑到,即如此,不如大人發題讓小孩子來對答。

于是喚過幾個孩子。見大人們將自己當作孩子,蘇軾更是郁悶。即使歐陽旭愛徒,自然也只好如此。歐陽修出到︰「月月月明八月明月明分外。」然後看著眾人說︰「哪家公子來對答?」眾人看看,韓絳說到,「不如王大人之子來答如何?」元澤起身對到︰「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眾人排手稱好。眾人此次玩開對對子行酒令,輪到王安石,他問蘇軾︰「鐵翁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

蘇軾一時語塞,歐陽修也冥思苦想

趙宗實早見蘇軾心中不快,又見王安石出題難到了蘇軾,心下想這下王安石眾人面前難倒歐陽修師徒,有好戲看。不如就此也試試這個王旁,便說到︰「王大人這題果然出的精妙。不如讓王旁試試此題。」

王旁想了想對答到︰「金鑾殿上,紫藍青衣一朝臣。」

蘇軾年輕氣盛,有點下不了面子,便說到︰「包大人,此題不公,他們是父子難免相通。」此話一出歐陽修心中暗暗叫苦。

今日所來正是為了賀包拯收義子,這不是把包大人架起來了麼?趙宗實見局面有點亂心下更是竊喜,便說到︰「你若如此說,不如讓包大人出題。」

包拯笑笑︰「也好,我有一題,你听好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蘇軾賢佷此題夠難麼?」

此時包拯已因為蘇軾剛才所說心中不快,便問蘇軾此題夠難麼?如果他說不難,看他如何對;如果他說難,那麼王旁對不上來也正常。

蘇軾果然一愣,不僅僅是蘇軾,此對一出,連王安石心下都叫苦。

王旁看著在座各位就已經喝的差不多,正在酒性之上,包拯的臉色已經發紅。

歐陽修他是第一次見到,也將近五十歲,面容清瘦,須發皆白。心里也知道他文學造詣。想想所謂的宋六家,到今天位置就差一人了。看這個人,也是和王安石一樣的執拗文人。歐陽修仍在沉思。

王旁將目光轉向狄青,難怪人家說狄青和包拯換了腦袋。一個是文官但是橫眉立目;一個是武將但是溫文儒雅。

傳說中的狄青︰有一說法狄青臉上刺字,所以才帶面具征戰。還有一傳聞,是狄青太過俊秀才帶面具出戰。

今日一見都很在理;額頭刺青絲毫不影響狄青的貌似潘安美男氣質,只是可能是不在戰場很久,少了殺氣,多了沉默。

而當王旁和狄青對視之時,一個奇怪的場景,他從未經歷過的場景,清晰的出現在腦海里,一名將軍浴血奮戰,手中一把閃亮長劍,與敵人廝殺著。忽然他清楚的看到那個將軍正是自己。

心中不由感嘆朗聲到「征遼滅夏三名將,廟堂八面威風。」

此句一出,包拯哈哈哈大笑,王安石心中一驚,歐陽修蘇軾不甘,而趙宗實心中竊喜。狄青似乎看到趙公爺眼中一絲冷笑,心中大為不安。

眾人面前王旁算是露了臉了,他不知道,宗實看狄青的眼色里面包含著什麼?這句「廟堂八面威風」,讓他無形中陷入一場廟堂血雨腥風中。他也不知道,從這時起歐陽修和蘇軾對王安石父子接下了疙瘩;

然而這都不算什麼,此時,正有一個人朝汴京趕來。那個曾經王旁對沈括說想要見的一個奇異的女人,已經來到萬勝門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爭宋最新章節 | 爭宋全文閱讀 | 爭宋全集閱讀